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4-4-1 14:48 |
---|
签到天数: 61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签到八年
|
“温水煮青蛙”来源于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家做过的著名“青蛙实验”。科学家将青蛙投入已经煮沸的开水中时,青蛙因受不了突而其来的的高温刺激立即奋力从开水中跳出来得以成功逃生。同样是水煮青蛙实验。当科研人员把青蛙先放入装着冷水的容器中,然后再加热。结果就不一样了。青蛙反倒因为开始时水温的舒适而水中中悠然自得。直至发现无法忍高温时,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被活生生的在热水中热死。 + x4 z% I8 h+ h9 m* o
“温水煮蛙”道出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原理,说明的是由于对渐变的适应性和习惯性,失去戒备而招灾的道理。突而其来的大敌当前往往让人做出意想不到的防御效果,然而面对安逸满意的环境往往会产生不拘小节的松懈,也是最至命的松懈,到死都还不知何故。
8 e* P% n- C7 g' h0 @) r" Q# a$ n 虽然传闻有这么一个典故,但是事实如何并没人知晓,至少我一个朋友无聊做过这个实验,结果恰恰相反,温水里的青蛙感觉到热就跳出来了,而滚水的青蛙则直接熟了$ t! y* q3 O, x4 D: O
含义 其实防腐亦是如此,对于明显的行贿、受贿、贪污、侵占公款等腐败行为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也许很好抵制,而以联络感情、礼尚往来、交友娱乐等形式潜移默化的诱使你犯罪,就象温水煮青蛙,在不知不觉中使自己步入危险的境地,待到查觉早已深陷泥潭,不能自拔。这个故事既能说明行贿者的腐化策略,也能揭示出贪官们半推半就走上不归路的深刻原因。- S3 r0 C0 V: W4 n( J
行贿者拉拢官员,往往是从小恩小惠开始;大贪巨蠹们的“处女贪”,据专家统计大多在数百元到两三千元之间。因为这个数字远远达不到刑法定罪的标准,送者很容易冠以过节费、酬劳费、生活补助的名头,受者也不用怕法纪追究累及乌纱。沉浸在这种温柔舒适的感觉中,贪官们就像那只在凉水里游弋的青蛙一样,生理上的条件反射丧失殆尽,心理上的警惕性逐渐钝化。贪官们只有落得个粉身碎骨的下场。 为此在现实生活中每名干部、特别是手握重拳的领导干部,不仅要旗帜鲜明坚决抵制发生在身边的直接腐败行为,更要倍加警觉隐藏的、不易查觉的、慢火煮青蛙式的腐败,努力做到洁身自好,廉洁从政。如何筑牢防腐墙,永葆自身的廉洁,温水煮青蛙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使事物发展由量变到质变,其杀伤力决不比沸水煮青蛙差。+ z0 U4 h- M* X/ m
为此在现实生活中每名干部、特别是手握重拳的领导干部,不仅要旗帜鲜明坚决抵制发生在身边的直接腐败行为,更要倍加警觉隐藏的、不易查觉的、慢火煮青蛙式的腐败,努力做到洁身自好,廉洁从政。如何筑牢防腐墙,永葆自身的廉洁。4 l L( V2 m* o* n2 f1 a
而对于“温水煮青蛙”这个实验来说,实验本身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因为也有实验证明即使用温火煮水,到了一定温度,青蛙也会跳出来。5 X# d5 Z9 Y- r& l9 q
编辑本段“温水煮青蛙”是一场骗局, q- G' e9 g% @
首先申明一下,这个故事的寓意很好,具有很强的激励意义(这成为它广为流传的一个潜在因素)。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说在一个安逸的环境中,人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迷惑,最终导致消沉、放纵和堕落。由于这个过程是一点一点的变化,让人在不易察觉中完成了整个蜕变,待醒悟过来却为时已晚。相反,如果将人突然从“天堂”扔到“地狱”,由于落差极大,人的反应也非常强烈,从而迅速做出选择,不至于最终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 o9 U6 ]4 K0 q+ x3 q# _% n 这个故事表面上看起来合情合理,无懈可击,谁也不会怀疑它的真实性,本人也是如此。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北京一位女生物老师,组织全班同学做了一次这样的实验:同学们两三位一组,分配一个容器和一只青蛙,文火加热,使水温缓缓升高,以符合“温水煮青蛙”的基本条件。同学们激动而焦急地看着显示水温的温度计和容器中的青蛙。当温度缓步升到60度时,开始有青蛙跳出。水温到65度的时候,所有容器中的青蛙一个不拉地全部跳出来了。女生物老师说:“青蛙在水温升到60多度后自动跳走,说明它对水温的本能反应并不因为温度变化的快慢而存在大的差异。它们没有蠢到被煮死而不逃离的地步。你们要记住,即便所有人都认同并且经常说的道理,也可能是错的。那些被社会普遍认定的真理,也可能是谎言。凡事一定要经过亲自实验、调查、思考,不要人云亦云。” 9 |9 r4 Y4 V2 B6 n5 t4 F9 v
“温水煮青蛙”的实验不难做,但所有的人宁肯直接引用“温水煮青蛙”典故去论证从量变到质变的顺理成章,也不愿意去做任何一点质疑,也包括我自己,至少在听到这个故事以前,我和人们一起认为,青蛙就是那么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