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0|回复: 0

梁漱溟:思维的八个层次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4-27 06:16
  • 签到天数: 4170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发表于 2021-11-17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_20211102210846dedfa.jpg # U% v) c, K- m0 b9 M6 ]$ a" z: a* I

    ! E2 G; q8 p2 b0 A/ m  p1 E我不是学问中人,而是问题中人。
    5 T/ u$ H5 W; J  k5 {8 Y2 Z, O: t) Z, {% |3 y
    大约从十四岁开始,总有问题占据在我的心里,从一个问题转入另一个问题,一直想如何解答,解答不完就欲罢不能,就一路走了下来。
    0 Q; v" s$ j! m
    7 V- U, e: m2 A$ y, \* c为什么会不断有问题?这是由于我很容易感觉到事理之矛盾,或者很容易感觉到没有道理,或者看到两个以上的道理。当我觉出有两个道理的时候,我即失了主见,便不知要哪样才好。
    , }6 r* b' T2 A0 ]9 p0 z1 w- s) O* ^5 T  r1 O$ l: M8 c# }4 l/ o: w
    眼前有了两个道理或更多的道理,心中便没了道理,很是不安,却又丢不开,如是就占住了脑海。或许学问大都以这种感觉为起点吧。
    * O* X  W- g& `% W
    * k3 _& R! @- w4 k  N$ Q& ^6 j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但是,这并不是谁都可为的,而且还分着不同的境界。
    , I! Z( \$ E+ S, L/ j2 M+ C1 ]" ~2 L' ]( R. _# N3 P; H1 l

    # u% J" F6 z' I+ H+ \' n▌第一层:形成主见
    1 V7 w8 v+ |1 [+ a; P# }
    $ t7 |/ g* d; v$ U+ E
    7 E; k. N0 ~. {4 U用心想一个问题,便会对这个问题有主见,形成自己的判断。
    + _6 Y: K: O& _. C0 g5 D# ~% H% R
    8 Y8 u/ u% ]. Y# F, X: n说是主见,亦可称偏见。或许很浅薄,也终究是你自己的意见。
    0 U6 t/ d+ n- Y5 y% r4 {4 q8 u1 R4 l9 \& _
    有所见便将之视为普遍的道理,因执于其所见而极端地排斥旁人的意见,不承认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道理。美其名曰主见亦可,斥之曰偏见亦可。
    8 ~0 G' |; F6 [) W. h  ~
    . a8 c( n1 r8 W5 J/ U1 o( j学问不学问,并不在读书之多少。有主见就是学问!许多哲学家的哲学也很浅,就因为浅,便很行。
    # F! w6 c. B5 X# @. `* V* K4 W) H6 P! V& z/ O
    胡适之先生的哲学很浅,亦很行。这是他自己的,纵然不高深,却是心得,亲切有味,便能够动人,能动人就行了!他就能自成一派,其他人不行,就是因为其他人连浅薄的哲学都没有。
    ( z7 C8 R: @2 c- H1 p! B" X
    ; C2 k# E, e# u6 K. ^9 j' h4 `# y
    + g& B& x. Y# c  Y3 f
    ) d5 }0 e$ x) L# S% R, g' l( Q6 j6 }9 D

    4 G1 C" \  t* b▌第二层:提出问题
    ) M2 {2 h: I3 o. ^* W. ?" }& k  W! {. ]; u6 {% R8 f) I) v

    0 f% M$ m) q% e* j) C- Z没有学问的人并非肚里没有道理,脑里没有理论,而是心里没有问题。$ z( v; y# z+ Y6 R
    " O; e' a% H1 u6 t  V# n5 s
    将古今中外的哲学都学了,道理有了一大堆,问题却没有一个,就成了莫可奈何的绝物。
    7 ~6 u! c. C- o# R& j
    6 G% z2 r% o! `有主见,才有你自己;有自己,才有旁人,才会发觉前后左右都是与我意见不同的人。种种冲突,种种矛盾,种种没有道理,又种种都是道理,于是就不得不用心思。' C6 r8 o  k- M
    ( S& w. Q7 S( i. L9 @8 \
    面对各种问题,你自己说不出道理,不甘心随便跟着人家说,也不敢轻易自信,这时你就走上求学问的正确道路了。
    $ j) ?( R. H9 z6 B# V  h0 @  }5 C6 f7 _

    # C+ @6 w; d# V& z▌第三层:融会贯通
    ) b, P, Q4 ?" ?* c# F+ q
    ( D. l; x+ ^9 G3 j
    9 o$ O% |( O/ M! _% o" `3 P心中有问题,就想要求解。那么,前人的主张、今人的言论,稍有与自己不同处,便知道加以注意。与自己想法相同的,感到亲切;与自己想法不同的,感到隔膜。有不同,就非求解决不可;有隔膜,就非求了解不可。8 u+ d$ d9 O+ H& `1 y
    8 ^5 k4 M% d# ?7 f8 g* f6 c6 X
    于是,古人今人所曾用过的心思,慢慢融汇到你自己。最初的一点主见,成为以后大学问的萌芽。从此吸收养料,才可以向上生枝发叶,向下入土生根。待得上边枝叶扶疏,下边根深蒂固,学问便成了。
    ! q8 k, m4 h/ Q. }  j+ n5 ]
    / s! r0 y( s8 `6 s这是读书唯一正确的方法,不然读书也没用处。
    " V) a( g$ w+ f" W: W5 ^) e5 T' `+ e& h& F% K0 K9 b
    会读书的人说话时,说他自己的话,不堆砌名词,不旁征博引;反之,引书越多的人越不会读书。 
    ( J7 j; ]( h8 I& X- M
    $ C& e; w! F4 u$ B) j
      r. p, M6 R8 p* w! j/ r( ~( R. x

    9 F# h. z! A+ S& D" d- S' K) @6 m2 i- J! B3 u( j
    ▌第四层:知不足0 I/ s% S: x' M1 x' d
    3 Q9 n9 a; L; |& t9 J

    $ x' |7 A! |4 j0 Q9 P3 z5 i古人说“学然后知不足”。用心之后,就知道要虚心了。会发现自己当初的浮浅见解,不足以解决问题。' i: _1 n# `( N: j1 v' Z" j

    + j0 C  D( Z, t7 V! Y. t学问的进步,不单是见解的进步,还表现在你的心思头脑锻炼得精密了,心气态度锻炼得谦虚了。5 n( l  A& s3 L- h( V; N$ e# I/ X/ Y
    ; h7 v' X' t) _5 T' P/ _( ?" E
    心虚思密是学问的必要条件,最不好的毛病是说自家都懂。$ |- f  k" u+ r6 `

    " a4 z. b! k. `5 D亚里士多德懂吗?懂。佛家懂吗?懂。儒家懂吗?懂。老子也懂;康德、牛顿、柏格森……全懂得。说起来都像自家熟人一般。
    8 u' @0 h* I1 {  T3 R1 x4 }) ^) t1 E% r' ?9 a' K* c
    对于前人之学,不要总说自己都懂。因为不懂,就可以除去一切浮见,完全虚心地先求了解它。
    5 r% J) u3 e# S2 \- h1 a
    0 }" Y$ G2 p' P/ ?) d  D: B! y一种常见的毛病是:自己头脑简单,却说人家头脑简单;自己浅陋,却看人家浅陋。想当然地对别人批评攻击。5 D8 B7 E4 M$ A( ^' t. b+ i! e

    4 |* w- N6 d7 l) m6 f* k我与此类人相反,遇到不同的意见思想,总疑心对方比我高明,必有我所未及的见闻,不然,为什么判断不同呢?疑心他必有精思深悟过于我,不然,何以我所见如此而他所见如彼呢?7 {3 m; \, o# j1 T% @

    " j* `& a5 W6 t: \4 v+ _, |9 h两句话希望大家常常存记在心:第一,“担心他的出乎我之外”;第二,“担心我的出乎他之下”。
    % M1 ?. `; Q, V# J. q. ~
    " N! }2 e! ]/ n8 [% H我最先走入佛家的思想,后来又走到儒家的思想。因为自己非常担心的缘故,才去留意人家对佛家儒家的批评,才去努力了解西洋的道理。: ~3 g6 q6 E" ?8 j: P6 w. @9 x1 B
    4 y% |  D  J) f/ b7 ^
    " U; x8 C# ]+ G, g. N) Y
    ▌第五层:以简御繁
    3 P7 @; \2 q/ W& b9 q0 W5 m. N( A2 g% x" V; {; d; u* {3 w
    6 h: o3 F" @! m6 X7 p
    辨察愈密,追究愈深,零碎的知识,片段的见解,都没有了;心里全是一贯的系统。到了这时候,才能以简御繁,才可以学问多而不觉得多。
    7 G# c  t# _: ?# E- q* X! {- ^8 Z
    & G+ q' a8 z5 a: W9 J/ [凡有系统的思想,在心里都很简单,仿佛只有一两句话。凡是大哲学家皆没有许多话说,总不过一两句。很复杂很沉重的宇宙,在他手心里是异常轻松的,这就是所谓举重若轻。  @+ x: A% W% T" E
    ' A, @2 d# Y; P5 x# U, }( y
    学问家如说肩背上负着多沉重的学问,那是不对的;如说当初觉得有什么,现在才晓得原来没有什么,那就对了。$ V. x& `0 P  L+ X- x8 ?8 c
    $ P# c# R$ R- Z1 f5 N8 i3 p
    道理越看得明透,越觉得无话可说,还是一点不说的好。反之,学问浅的人说话愈多,思想不清楚的人名词越多。其实道理明透了,名词便可用,可不用,或随意拾用。6 }4 X0 w* P3 _
    5 ~- j. B* @* q) C' J: @: o6 s

    : j' ^+ s1 c* b; o- \1 s
    4 t- M$ z2 U7 c' W; D7 ^6 [! Q% Q8 W7 V( B6 `0 F" a

    % @" k" i2 k; f7 n' O& d2 H- P* G: p▌第六层:学问归于己用
    ) a/ E" Q: e! \! a1 I
    4 [" b7 W; E4 n% C* P
    ( R( T! `. A& c+ B有无学问在于能否解决问题。
    ( w" q' R3 Y# e8 I0 ~, N
    $ w7 K+ E/ f! S+ Y: A" T0 v3 p1 `  P比方学武术的十八般武艺都学会了,表演起来五花八门很像个样。等到打仗对敌,叫他抡刀上阵,却发现一套武艺都白学了。
    3 T7 J8 F) x' b  Z  ^2 g$ M+ D, _) w' z. ~& m
    如果不能解决问题,那学问必是没到家;如果学问已经通了,就可以解决问题。
    ) T7 N3 R- u8 n3 j9 l; I7 I8 y$ e5 E( G' l9 F. ^) v" j
    真学问的人,学问可以完全归自己运用;假学问的人,学问在他的手里完全不会用。% ^1 F5 c$ S6 ~- d2 i
    % l0 _  C$ ^" K3 O/ u# B

      @7 L8 }! d- E. Q▌第七层:一览众山小
    3 b1 X2 Q- T4 j9 c" l& {" X
    2 ~& o5 R- b; @3 c2 p  p3 {4 {
    * U" F* z* Q0 {2 b, {+ Y! X学问里面的甘苦都尝过了,再看旁人的见解主张,其中得失长短都能够看透。# M" {/ P# F( P* W

    ; R" y( O4 b4 W# H* u0 Q  V这个浅薄,那个到家,这个是什么分数,那个是什么程度,都知道得很清楚;因为自己从前一切深浅精粗的层次都曾经过。
    ! V) W$ Y5 x% i: `: y
    # x; W. ]! z- e1 ?
    ( G+ c5 }1 N" j. D
    6 v3 |4 l2 F! G# @/ l& n& T
    * e+ y7 m4 {/ C▌第八层:通透0 d( x& y% m: z% I
    , K6 S! v4 Q; g6 d. w0 Z4 a& h

    . ^7 N5 e  E5 \4 E" H5 V0 L5 y  J思精理熟之后,心里就没有一点不透的了,讲出的每一句话都非常的晶亮透辟。, j. _4 L8 n- |. y. p% W3 S
    9 r7 g0 v" z: f
    如果大家按照我的方法去做功夫,循此以求,不急不懈,持之以恒者,则祛俗解蔽,未尝不可积渐以进。& i' R/ a, D6 v: O. t
      I$ \6 I% X1 L* a* ]9 ?
    上述八层,前四层是我用功的路径;后四层,只是望见,非能实有诸己。
    $ G7 e( B4 S! e' [( `/ }& R6 x4 G* n+ q2 H% b
    少时妄想做事立功而菲薄学问;二三十岁稍有深思,亦殊草率;近年问题益转入实际的具体的国家社会问题上来。心思之用又别有所在。# z& v% P% k" ~$ x5 }. `. K5 h
    % a9 ]- u) t: W- B/ t# q
    我始终不是学问中人,也不是事功中人,我大概是问题中人!1 W! F( J. T& g  F
    7 w% x) f" @' a$ z. ?" W, 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好手网

    GMT+8, 2024-4-27 07:0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9 - haoh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tarted 0 days (0 years) ag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