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16-3-25 15:07 |
---|
签到天数: 3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签到四年
|
10月2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上,飞人刘翔以13秒34的成绩取得了男子110米栏比赛的冠军,这也是他伤愈复出后赢得的首个冠军。此前在上海国际田径大奖赛上,刘翔就以与冠军特拉梅尔相同的成绩屈居亚军,成绩为13秒15。- ]/ ]! l0 |( P& J2 f
1 z: e7 g; n6 S& O0 a 国际田联网站25日报道说,刘翔的出现万众瞩目,100多幅刘翔的照片见诸报端。刘翔离开宾馆、来到赛场、正在热身以及开始比赛都成为报道的热点。事实的确如此,当媒体得知刘翔将在21晚抵达济南后,与刘翔展开了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当天,从下午三点起就开始有记者在机场守候,而刘翔最终“暗度陈仓”,摆脱了现场大量媒体的围追堵截。随着刘翔的到来,本届全运会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刘翔时间”。这位人气超高的明星,一人为全运会带来300万、近总票房四分之一的收入。《环球时报》26日报道,国内各家媒体对刘翔的追捧已近乎癫狂,为了得到刘翔比赛的第一手资料,一些媒体在全运村安插了“暗哨”,甚至开出500元一张的高价购买刘翔的独家照片。赛后,约300名记者挤爆新闻发布厅,竟有记者单膝跪地占据有利位置。
7 }: l$ p/ `0 c$ K
- F. f, a+ B& d/ C$ v) P6 { 刘翔何许人?公众耳熟能详的是他的累累战绩:他是中国体育史上、也是亚洲体育史上惟一一个集世锦赛冠军、两年的世界纪录、奥运冠军、国际大奖赛四项荣誉一身的运动员。他最为人称道的是2002年获得世界青年锦标赛冠军,2004年在雅典奥运会以12秒91平世界纪录夺冠,2006年在洛桑以12秒88破世界纪录,2007年创造了第九道奇迹。作为一个体育运动员,能够拥有这么多的殊荣,足以称为不平凡。6 L2 I; g9 n' Z/ L$ [5 s
) w$ q9 w6 _% g 公众恐怕对北京奥运会刘翔突然退出比赛霎那间引起巨大失望的情景记忆犹新。受伤病困扰的刘翔在赛前一直积极备战,直到比赛开始,所有人都认为刘翔会坚持比赛。但在他已经跑上跑道开始热身的时候,却在千千万万现场的和现场外的观众眼中退出了赛场。2008年,奥运会是中国最大的盛事;而刘翔,是奥运会最大的亮点。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可见刘翔在中国人心中的分量。9 P" ?2 M) } Z; P
y3 U& E* Q7 w7 Y
事实上,自从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为中国田径队夺得首枚奥运金牌的那一刻始,举国上下就自觉不自觉地进行了对刘翔的“造神运动”,各种殊荣一起涌来,国民们掀起了对刘翔的狂热崇拜,而媒体也跟风肆意鼓如簧之舌,推波助澜,开展了狂轰滥炸式的宣传报道,各种溢美之词席卷了各类传媒的版面。刘翔已经不再是个普通的运动员,不是一个以夺取奖牌为目标的田径高手,在国民的想象中,他被赋予了太多民族的、时代的、精神的意义,他被看作中国翻过鸦片战争以来屈辱历史、走向光荣复兴的一个标志,成为反映改革开放成果、树立中国在世界上积极形象的民族英雄。在这一过程中,媒体发挥了吹鼓手、抬轿子的重要角色,它们对国民的想象进行专业的、精心的包装,超越了国民的幻想,极尽意淫、夸张、虚构之能事,刘翔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都成了媒体津津乐道的话题,都会进入体育频道或者娱乐版块的头条,终日晃荡于公众的视野或耳垂。媒体的炒作,在奥运前夕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刘翔被塑造成北京奥运会的象征,成为凝聚中国人民族精神的支柱,人们对他代表中国出战北京奥运充满渴望、期待,犹如对一位即将征战沙场的英雄一样,顶礼膜拜,无限虔诚。而这一切最显著的表现是刘翔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受国际企业巨头垂青的广告宠儿,亿万富豪们心甘情愿、趋之若鹜地为刘翔撒下了大把大把的广告费,只等待刘翔在北京奥运赛场上一展雄姿,万千公众的眼光就会掠过刘翔的身影注目于它们身上。. E9 j# C4 n! W4 Z- a
! Q: O Q1 U$ {
现在回过头看看,中国人为奥运有两次全场愕然、失望乃至痛彻心肺的情景,中国人为这两次事件付出的表情已经深深的镌刻在历史之中,成为中国人精神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考验中国人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时刻。当1993年,中国已经准备为申奥胜利欢欣鼓舞地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的前夕,不幸的消息从异国他乡传来,直播现场的观众特别是主持人杨澜的静止、惊愕的表情令中国人刻骨铭心。这一情景,几乎完全复制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田径赛场正在热身的刘翔无奈地退出赛场的时刻。全场都寂静下来了,静得地上掉下一根针都能清晰地听到哐当的响声。中国人有什么样的理由,为了一个个人付出这么悲怆的情感?这在中国第一代领袖去世后很长时间都没再出现过的国民情感,却为了一个普通的田径运动员再次地涌上国民的心头。4 N3 ?1 g" m% H- H
" k3 u6 M8 Y; B( `
这是因为刘翔不是个普通人,在国民的想象和媒体的意淫下,他已经成了国家强盛的象征,成了当今时代的民族英雄。但是,刘翔的突然退赛,像一道闪电一样袭过国民的心头,触动了国民最软弱的神经,以至于使本来十分高昂的奥运赛场失去了某些亢奋。而此后国民对刘翔本人的质疑和愤怒再次通过媒体得到了集中的爆发,各种消息和评论充斥媒体,迅疾地剥夺了罩在刘翔头上的种种光环。我们难以想象,在此种情境下的刘翔是什么样的心情,又如何度过难熬的孤寂时光。但此后,他几乎从公众的视野里消失了,他不再是媒体的宠儿和企业的摇钱树,默默地接受伤病治疗和康复训练。直到9月份,他东山再起,以13秒15的成绩勇夺亚军,点燃了国民心头渐趋熄灭的火种,狂热的情绪随着媒体的跟进报道重新被渲染、被扩散,到了全运会赛场,这种气氛达到了高潮。聚光灯再次聚在他的头顶,各类乐观的报道和评论淹没了国民。
7 |/ V" L+ l( [! ]7 d( I0 T" a$ b* U& ^, f% X# R( u8 ]- V6 T' h7 K
我想只有经过了大起大落、品尝过人情冷暖的人才真正称得上英雄。面对涌来的人流,面对高亢的民情,面对骚动的媒体,刘翔显得异常平静。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刘翔的发言不像他的年龄但绝对符合他的经历,只有曾经风雨和坎坷,曾经成功和落寞的人才会说出如此沧桑的话语:“现在对我来说,没什么包袱了,我也更好地看清自己的未来,竞技体育其实很残酷,不要把成败看得太重,我现在只想开心快乐地过每一天。”“很多人在经历了挫折后很可能就一厥不振,但我很幸运地从低谷爬起来了,这是一段很宝贵的经历,将来总有一天我会退役,然后回到自我,到时你们也会离开我,不会再来拍我。”
p( i& ` E. Q+ }2 C. Q1 h0 E+ e$ X6 H* u
这才是刘翔真正的英雄时刻。——而此前,他不过是被国民和媒体想象的英雄而已。让一个普通的运动员,承载一个国家的荣耀,承载一个民族的精神,承载一个时代的梦想,无论如何都是一件过分的事情。而我们曾经这样做过,并且准备继续这样做,从国民对刘翔比赛的过度热情和媒体对刘翔的盲目追捧可见一斑。邓小平说过,把一个国家的希望寄托在一两个人身上是不正常的(大意如此),那么我们在此也可以说,把一个民族的精神寄托在一两个人身上是不恰当的,这不光是对这个人的超出常理的要求,对这个人的不负责任,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国民和媒体心理的不成熟,体现了一种急功近利、虚浮气躁的时代症候,不利于中国迈进现代化进程中国民精神品格的建构。" ~' u3 N$ f- { Q$ l
* b+ L; k6 j0 i$ F( N! o6 K: l' }) Y" a' D5 F9 t
* s+ N7 y- x% M: v
转载自IT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