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肚不神 于 2011-5-29 03:43 编辑 " R5 z6 X; X6 N R3 v! g
. ~, p/ E: M: Z! {0 l1 Z 乐说 辛卯之夏,余识得一论坛,曰“好手”云。余弟蔚,斑竹也,属余一文而传之。然余固驽钝,不得其法,虽万思而片言无得,何其惶恐也哉。 某日,余与客行于毓翠之下。毓翠者,山也,百年学府,贵阳一中之所。客曰:“旬月之前,叠翠绿州,杏桃竞芳,万物得时,岂非壮而美乎?时值初夏,而红渐稀,绿始暗也,经年遇之而无返也,何其悲哉!” 余忖之,曰:“不然!君其忘荷、忘菊、忘梅乎?此三者,于盛夏、于深秋、于寒冬,世人传之,不可谓不美矣。且夫常人言春华秋实者,余粗考之,乃春花秋实。君思花之美,而略实之甘,诚不可耳。 “昔周宁游于浅泥之中而谢于朝堂之上者,盖惜时下之嬉耳;践宁卧薪尝胆而奴于夫差之下者,盖欲有求于远也。再者,平之投汨罗而不悔者,盖欲浮游尘埃之外耳;迁之受极腐而无就死者,盖欲成一家之言也。 “故人之一世,皆存往来,无数耳。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古之人诚不我欺矣!红稀,实可待;绿暗,阴可栖,不亦乐乎?此乐者,可近可远,可微可宏。效周之嬉游,法尼之仁谨,无不可也——故人西辞黄鹤去,美馔琼浆黄鹤楼,随喜,随喜耳——吾爱庄生。” 客泯然。 相与食堂,攒焉……
" m# Q0 t4 a# y6 {% s9 A 时俗务甚密,而初夏花已落,欲听而不得,故略“听”而描“夏”;匆匆提笔而匆匆落之,恐贻笑大方,烦请大加斧正,余感激不尽。 译文: 2011年夏天,我接触到了一个名叫“好手”的论坛。我的弟弟前卫,是里面的版主,嘱咐我写一篇大题为《庄生听花 浅夏》的文章上传到论坛上。但是我本来就是很愚笨的,即使思考了万遍也没有想出来只言片语,这是怎样的一种惶恐啊! 某一天,我与一位朋友走在毓翠山下。毓翠山,是贵阳的百年名校贵阳一中的所在地。朋友说:“在一个月之前,层层叠叠的绿色染绿了大地,杏花桃花竞相开放,万物都能因为春季的到来而得以舒展,这难道不壮美吗?然而现在是初夏了,花儿们渐渐败去,树与草的绿色也渐渐浓了起来,这一年一遇的美好春景就要和我们说再见了,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啊!” 我思考了一下,说:“并不是这样的。你难道忘记了荷花、菊花和梅花了吗?这三种花,在盛夏、深秋、寒冬里开放,大家都在传颂着它们,不能说它们不美吧。而且大家经常说的春华秋实,我粗略地考证了一下,其实应该是春花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你只想到花是很美丽的,却忽略了果实的甘美,实在是不对的啊。 “昔日庄子宁愿在浅泥中游玩而推辞了让他去做大官的请求,大概是他很珍惜眼下的乐趣;勾践宁愿卧薪尝胆被夫差奴役,大概是想要有更长远的追求。还有,屈原宁愿投进汨罗江而没有丝毫的后悔,大概是想要脱离这浑浊的尘世;而司马迁受到了最侮辱人性的刑罚却不马上去死,大概是想要成就自己的学说。 “所以人这一辈子,都有过去和将来,而且是不可胜数的。过去的事情已经不可能改变了,但是未来的我们依旧可以去追寻。古人确实没有欺骗我啊!花落了,可以期待果实;树茂盛了,可以在绿阴下乘凉,这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快乐,可以近也可以远,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可以效法庄子的无形嬉游,也可以学习孔子的仁德严谨,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朋友已经离开了黄鹤楼,我为什么不能在黄鹤楼上继续享用美食佳酿呢?一切随着自己的喜好罢了。” 客人微笑。 我和客人一起去食堂吃饭,里面已经很拥挤了……
9 ]8 \2 f' n+ t0 b/ |% f) y. Z/ l
- w& L0 C8 k8 D$ K6 {7 l/ X2 C, i最近工作的事情太多了,五月初夏花已经差不多凋谢了,所以本文就略去了“听”,而谈谈“夏”的感悟吧;匆匆写就,一定有诸多不足,贻笑大方,有劳各位大家斧正,感激不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