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91|回复: 7

你为什么不快乐?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3-4-13 14:23
  • 签到天数: 108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6]签到五年

    发表于 2010-4-19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人意料,去年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是“幸福课”,听课人数超过了王牌课《经济学导论》。教这门课的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讲师,名叫泰勒·本-沙哈尔。 
    2 P  a$ D, A3 H8 p' z" ^4 r- ?7 e

    , n/ D, L6 g6 M  Y8 c( b; O% n2 ?, m: y- Q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 S% l2 h" i( R0 K

    : H: V4 O9 f# k, j* W9 O  本-沙哈尔坚定地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 + A& f& `; M! @: E. L1 G

    7 E0 s) n1 P( o; P! R  “人们衡量商业成就时,标准是钱。用钱去评估资产和债务、利润和亏损,所有与钱无关的都不会被考虑进去,金钱是最高的财富。但是我认为,人生与商业一样,也有盈利和亏损。 
    + A' Q& V4 V0 J. R/ G! l
    % h: ~- S1 f6 D7 |$ j  “具体地说,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时,可以把负面情绪当作支出,把正面情绪当作收入。当正面情绪多于负面情绪时,我们在幸福这一‘至高财富’上就盈利了。 3 L; `8 a3 E" p& L* F) o4 f

    7 c' K. y8 U! l4 A  长期的抑郁,可以被看成是一种‘情感破产’。整个社会,也有可能面临这种问题,如果个体的问题不断增长,焦虑和压力的问题越来越多,社会就正在走向幸福的‘大萧条’。” 
    2 Z4 Z$ j7 Y2 h
    : z# M; p4 F7 q& i( T3 _  一项有关“幸福”的研究表明,人的幸福感主要取决3个因素:“遗传基因、与幸福有关的环境因素以及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幸福的行动。而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人们活得更快乐、更充实。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 
    # c" S6 c6 w5 N) @# a/ ?/ ]' F4 z/ s: L/ ?
      本-沙哈尔说:“我知道它是可行的,因为,它已深深地帮助了我。” ' g7 v7 x! I6 f9 d: g) f- k

    ! S# z9 A, a) n: W! o7 y+ q  我们的很多课,都在教学生如何更好地思考、更好地阅读、更好地写作,可是为什么就不该有人教学生更好地生活呢?把艰深的积极心理学学术成果简约化、实用化,教学生懂得自我帮助,这是本-沙哈尔开设“幸福课”的初衷。
    % ?6 j8 n8 b: ?  ^5 r; h8 e# p
    ) @, a& |0 x" W4 d* B& J. c
    0 m; S( Y6 P0 b1 x. C7 \! u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 x  Y  M3 y$ E6 f* |, X
    . j0 p1 f9 R, ]0 f; g$ u  让本-沙哈尔对幸福的理解,发生根本转变的起因,是他早年的一次重要经历。 . s/ }3 L0 |5 v  l4 p: J  n
    # W0 [5 {. F3 o9 }' ^% i3 ~
      16岁那年,在以色列长大的本-沙哈尔,获得了全国壁球赛的冠军。在长达5年的训练中,空虚感如影相伴,他一直觉得生命中缺少了什么。虽为此闷闷不乐,但他仍坚信:无论身体或心理都要坚强,才能最终取胜;而胜利,一定会带来充实感,也能让自己最终幸福。 
    . a) ?% ~! |, ~; i# q2 y' K4 L
      终于,本-沙哈尔如愿以偿,夺冠后的他欣喜若狂,和家人、朋友举行了隆重的庆贺。那时,他对自己的理念更加深信不疑:成功可以带来快乐,过去所受的种种苦痛,都是值得的。 
    4 O' l  M3 w3 V. W% K1 i( u6 J. u; R; X1 |$ P
      “可就在那天晚上,睡前我坐在床上,试着再回味一下无限的快感。可是突然间,那种胜利的感觉,那种梦想成真的喜悦,所有的快乐,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我的内心,忽然又变得很空虚,只有迷惘和恐惧。泪水涌出,不再是喜极而泣,而是伤心难过。在如此顺意的情况下,尚不能感到幸福的话,那我将到何处,去寻找我人生的幸福?” 
    / m; g4 Z# x! O* ?7 ~
      G3 H! T9 |# `( @  他极力让自己镇定,并告诉自己这只是暂时的神经过敏。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仍没有找回快乐;相反,内心的空虚感越来越重。慢慢地他发现:胜利,并没为他带来任何幸福,他所依赖的逻辑彻底被打破。“从那时起,我开始对一个问题非常着迷: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3 ]6 s) y1 R' x9 [5 o: @' h: g! ~( O1 r6 m
      本-沙哈尔注意观察周围的人,谁看起来幸福,他就向谁请教。他读有关幸福的书,从亚里士多德到孔子,从古代哲学到现代心理学,从学术研究到自助书籍等等。最后他决定去大学主修哲学和心理学。 
    , z/ w) M$ ~) W1 ~* w
    $ i, q0 d" G+ s; }5 ?  他的幸福观,逐渐清晰起来: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 I+ |* Z/ U9 t' B. g: `5 g
    # ^. z" _4 b& ]# H! n" F4 t9 l) B  “一个幸福的人,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意义的目标,然后努力地去追求。真正快乐的人,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 
    " V$ H4 H8 d. b. G8 [) R9 V5 Y8 w3 D* }' g
      本-沙哈尔竟然从汉堡里,总结出了4种人生模式。 ( {# @: O+ f) Z1 Y/ [7 b% r

    ! U" r$ j" S. \0 a  当年,为了准备重要赛事,除了苦练外,他须严格节制饮食。开赛前一个月,只能吃最瘦的肉类,全麦的碳水化合物,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他曾暗中发誓,一旦赛事完了,一定要大吃两天“垃圾食品”。比赛一结束,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到自己喜爱的汉堡店,一口气买下4只汉堡。当他急不可待地撕开纸包,把汉堡放在嘴边的刹那,却停住了。因为他意识到,上个月,因为健康的饮食,自己体能充沛。如果享受了眼前汉堡的美味,很可能会后悔,并影响自己的健康。望着眼前的汉堡,他突然发现,它们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可以说,代表着4种不同的人生模式。 
    $ e0 y# r" {. _% q0 W$ T. r: B4 z9 {, H- x' T5 Z
      第一种汉堡,就是他最先抓起的那只,口味诱人,但却是标准的“垃圾食品”。吃它等于是享受眼前的快乐,但同时也埋下未来的痛苦。用它比喻人生,就是及时享乐,出卖未来幸福的人生,即“享乐主义型”;第二种汉堡,口味很差,里边全是蔬菜和有机食物,吃了可以使人日后更健康,但会吃得很痛苦。牺牲眼前的幸福,为的是追求未来的目标,他称之为“忙碌奔波型”;第三种汉堡,是最糟糕的,既不美味,吃了还会影响日后的健康。与此相似的人,对生活丧失了希望和追求,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也不对未来抱期许,是“虚无主义型”;会不会还有一种汉堡,又好吃,又健康呢?那就是第四种“幸福型”汉堡。一个幸福的人,是即能享受当下所做的事,又可以获得更美满的未来。 + v5 P0 P4 m9 O0 Y  P

    9 b. i, F" i7 J( C3 C  不幸的是,据本-沙哈尔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都属于“忙碌奔波型”。  z6 o7 M, t9 a* h0 X) G8 }& ^" y6 y
    7 d0 I; b4 q0 i9 a. N; k+ d% A
    人们习惯性地去关注下一个目标,而常常忽略了眼前的事情 5 ~; ~! v5 ]& }9 P  s. A, ~# x' ]

    6 B/ G3 F7 B. q3 b. X+ T# a  本-沙哈尔经常讲“蒂姆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晃动着许多人熟悉的影子。 
    / y' C# f7 N5 D" q; K* O3 P; c+ H- C/ H
      蒂姆小时候,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但自打上小学那天起,他忙碌奔波的人生就开始了。父母和老师总告诫他,上学的目的,就是取得好成绩,这样长大后,才能找到好工作。没人告诉他,学校,可以是个获得快乐的地方,学习,可以是件令人开心的事。因为害怕考试考不好,担心作文写错字,蒂姆背负着焦虑和压力。他天天盼望的,就是下课和放学。他的精神寄托就是每年的假期。 
    1 B5 \  U, f; Q& [6 @5 _: |, z2 c" Y5 J5 o8 N0 p# Z
      渐渐地,蒂姆接受了大人的价值观。虽然他不喜欢学校,但还是努力学习。成绩好时,父母和老师都夸他,同学们也羡慕他。到高中时,蒂姆已对此深信不疑:牺牲现在,是为了换取未来的幸福;没有痛苦,就不会有收获。当压力大到无法承受时,他安慰自己:一旦上了大学,一切就会变好。 
    % a& }9 o/ F! g/ a0 f
    ( H& S; ]5 v0 |3 A  o$ q/ `' h' Q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蒂姆激动得落泪。他长长舒了一口气:现在,可以开心地生活了。但没过几天,那熟悉的焦虑又卷土重来。他担心在和大学同学的竞争中,自己不能取胜。如果不能打败他们,自己将来就找不到好工作。  , E  P+ S& N5 W1 j$ H! K9 q
    0 [4 |: s# s' V
      大学4年,蒂姆依旧奔忙着,极力为自己的履历表增光添彩。他成立学生社团、做义工,参加多种运动项目,小心翼翼地选修课程,但这一切完全不是出于兴趣,而是这些科目,可以保证他获得好成绩。  " ]/ \) k( p0 Q+ {+ u$ X6 L
    ; @2 g/ c7 H% v: i/ T  N: O
      大四那年,蒂姆被一家著名的公司录用了。他又一次兴奋地告诉自己,这回终于可以享受生活了。可他很快就感觉到,这份每周需要工作84小时的高薪工作,充满压力。他又说服自己:没关系,这样干,今后的职位才会更稳固,才能更快地升职。当然,他也有开心的时刻,在加薪、拿到奖金或升职时。但这些满足感,很快就消退了。  : R5 |1 l* {' Q% x9 p

    / K1 \2 F; D6 T9 \  经过多年的打拼,蒂姆成了公司合伙人。他曾多么渴望这一天。可是,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时,他却没觉得多快乐。蒂姆拥有了豪宅、名牌跑车。他的存款一辈子都用不完。 
    5 Y6 e* `  Z  a" X/ T2 Y) B
    2 O( ]$ N) c% \0 M, g: D# A  他被身边的人认定为成功的典型。朋友拿他当偶像,来教育自己的小孩。可是蒂姆呢,由于无法在盲目的追求中找到幸福,他干脆把注意力集中在了眼下,用酗酒、吸毒来麻醉自己。他尽可能延长假期,在阳光下的海滩一呆就是几个钟头,享受着毫无目的的人生,再也不去担心明天的事。起初,他快活极了,但很快,他又感到了厌倦。  & D% `6 |. G4 G

    . @5 `! ]$ _/ x1 c7 G  做“忙碌奔波型”并不快乐,做“享乐主义型”也不开心,因为找不到出路,蒂姆决定向命运投降,听天由命。但他的孩子们怎么办呢?他该引导他们过怎样的一种人生呢?蒂姆为此深感痛苦。  $ E9 z: u& S4 T: c
    : j7 S) J; l9 |

    , m% c( z" g% c- v4 a) k. M! j% d6 c  }& l1 ?4 A
      为什么当今社会有那么多“忙碌奔波型”的人呢?本-沙哈尔这样解释:因为人们常常被“幸福的假象”所蒙蔽。 / Z5 Y/ F/ t7 [
    5 z! u( A# I' v
      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是这样的:假如孩子成绩全优,家长就会给奖励;如果员工工作出色,老板就会发给奖金。人们习惯性地去关注下一个目标,而常常忽略了眼前的事情,最后,导致终生的盲目追求。 
    # k( R2 v) v/ L0 R! F* a1 b6 g! S7 r; m' R( T* [. B6 P
      然而一旦目标达成后,人们常把放松的心情,解释为幸福。好像事情越难做,成功后的幸福感就越强。不可否认,这种解脱,让我们感到真实的快乐,但它绝不等同于“幸福”。它只是“幸福的假象”。 
      G( M3 O+ x$ M  x0 [6 F! I4 Y/ f9 R4 v
      这就好比一个人头痛好了之后,他会为头不痛而高兴,这是由于这种喜悦,来自于痛苦的前因。“忙碌奔波型”的人,错误地认为成功就是幸福,坚信目标实现后的放松和解脱,就是幸福。因此,他们不停地从一个目标奔向另一个目标。 4 r" y5 Y/ o! e  e5 P

    " |1 Y* |( `4 I9 J) z  在本-沙哈尔看来,寻找真正能让自己快乐而有意义的目标,才是获得幸福的关键。 9 ]7 f( v1 W. @3 z$ V7 f- E. x
    " Y5 G' c# X8 k, P" g; Y

    & p6 \$ w% Q( V* d9 ^3 x他们把物质与财富,放在了快乐和意义之上 
    % q0 \2 U7 ?) O! A/ v3 U2 l% A9 R6 G& P7 F0 c
      在课堂上,本-沙哈尔不断地向听讲者发问: * y1 a2 V2 M- x( f$ }
    0 |4 w1 T: f* v) D
      我们可以不停地追问“为什么”,来反思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可以是大房子、升职或任何其他的目标。看看要问多少个“为什么”,才能落到“幸福”的追求上?问问自己,我做的事情,对我有意义吗?它们给我带来了乐趣吗?我的内心,是否鼓励我去做不同的尝试?是不是在提醒我,需要彻底改变目前的生活? 
    & s& h$ e7 S1 h# Z4 V. R: \" {
    3 G. r% B% p3 j+ [! s  本-沙哈尔的哲学老师在他毕业时,给了他一点忠告:“生命很短暂,在选择道路前,先确定自己能做的事。其中,做那些你想做的。然后再细化,找出你真正想做的。最后,对于那些真正、真正想做的事,付诸行动。” 
    % |+ X1 G; z) p7 H* [' h9 h
    / P6 ]* a3 H" w, S2 P, Z5 i  本-沙哈尔也这样教他的学生,如何寻找能发挥自己优势和热情的工作。 
    1 o6 ]5 W2 S4 K$ P8 a) r: L- B: r4 R7 Z$ G
      用以下3个关键问题,先来问问自己:一,什么带给我意义?二,什么带给我快乐?三,我的优势是什么?并且要注意顺序。然后看一下答案,找出这其中的交集点,那个工作,就是最能使你感到幸福的工作了。 4 H( U7 H/ S1 h. D* b9 H
    ! d  \. n. K$ s
      10多年前,本-沙哈尔遇到过一个年轻人。他是一名律师,在纽约一家知名公司上班,并即将成为合伙人。坐在他的高级公寓里,中央公园的美景一览无余。年轻人非常努力地工作,一周至少干60个小时。早上,他挣扎着起床,把自己拖到办公室,与客户和同事的会议、法律报告与合约事项,占据了他的每一天。当本-沙哈尔问他,在一个理想世界里还想做什么时,这名律师说,最想去一家画廊工作。 
    # O5 D7 X! i6 h- N& ^2 f
    . f, f' w' q7 y0 l* h! V  ]( }0 I" Z  “难道说,现实世界里找不到画廊的工作吗?”年轻人说不是的。但如果在画廊工作,收入会少许多,生活水平也会下降。他虽对律师楼很反感,但觉得没其他选择。 
    6 m0 {+ ]5 H! E1 c* ^0 x6 r3 e
    0 G0 v% K$ ?/ ?& {  因为被一个不喜欢的工作所捆绑,所以他每天并不开心。在美国,有50%的人对自己的工作不甚满意。但本-沙哈尔认为,这些人之所以不开心,并不是因为他们别无选择,而是他们的决定,让他们不开心。因为他们把物质与财富,放在了快乐和意义之上。 
    ; @8 G; A1 @) ]% [4 K
    " C5 u: d! }: U5 n9 a: ^, t  “金钱和幸福,都是生存的必需品,并非互相排斥。”他说。 4 \/ j. d3 \% j9 r; a2 R8 z3 `

    * a; X9 p! j2 c  他进一步说,通常在越感兴趣的事情里,人就越能发挥自己的天赋,越能做得持久。人一旦有了热情,不但动机坚定,连做事效率也会提高。举例讲,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可以在学习中享受创造的愉悦,而这快乐的成果,还可以帮他取得好成绩,助其获得未来的幸福。在亲密关系中也一样,两个人共享着爱情的美好,并促进彼此的成长和发展。 
    . J( A; t7 {: ]
    ; O9 N% G' L/ I( B( h/ [  许多研究表明,一个幸福的人,在生活的各个层面上都会很成功,包括婚姻、友谊、收入、工作表现以及健康。幸福与成功,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无论是工作上还是感情上的成功,可以带来幸福;而幸福本身,也能带来更多的成功。 $ j1 m4 j" ~+ a0 H' E  Y( }7 t; q, M
    & Q2 w8 X& N" U9 k8 h- r
      本-沙哈尔总结出这样3种工作境界:赚钱谋生、事业、使命感。 " V4 }% Q! n- B1 i1 D- P4 D  Q
      |9 n! {6 b1 ]2 g; a7 ]; m: y: a
      如果只把工作当成任务和赚钱的手段,就没有任何的个人实现。这样每天去上班,只是必须而不是想去,他所期盼的,除了薪水,就是节假日了;把工作当事业的人,除了注重财富的积累外,还会关注事业的发展,如权力和声望等。他们会关心下一个升职的机会,期望从副教授到终身教授、从教师到校长、从职员到主管、从编辑到总编辑;假如,把工作当成使命,那工作本身就是目标了。薪水、职位固然重要,但他们工作,是因为他们想要做这份工作,动力源自内心。工作是一种恩典,而不是为人打工。他们对工作充满热情,在工作中自我实现,获得充实感。他们的目标,正是自我和谐的目标。 
    & h; h$ ?" s% y% Q+ e& ^, y- w' |0 f) F
      有一项研究,是针对医院清洁工的。一组人觉得自己的清洁工作很无聊,没啥意义;但另一组人,觉得很有意义,做得很投入。他们与护士、病人以及家属交谈,想办法让医院员工、病人舒适。他们看待工作的角度更高,并在其中找到了意义:我不仅仅是个倒垃圾和洗衣服的人,正是我的工作,让医院正常运转,帮助病人更快地康复。 
    9 G' _& n. I! N5 \5 \( h
    2 z3 U. a% ?  V! l  就像第二组人,由于在日常工作中找到了使命感,因而从中也得到了更多的意义和快乐,他们与服务对象的关系,也不再是简单的金钱关系。有时候,人们并没有换工作,或改变工作环境,他们所做的,只是赋予了工作本身更多的意义,从中发现乐趣,因而也提升了幸福感。 
    2 ^- m5 _, \( S: w. W5 m; L9 L3 U" Y8 y4 w) p/ j5 e' D
      可以想像,一个因为家长的压力而学法律的人,是无法在其中找到长久快乐的;相反,如果是基于对法律的热爱而成为律师的话,那他在维护公义的同时,也会觉得很幸福。 6 G, t" `7 l* z$ c1 d1 f
    $ T- W- f7 `- _) c+ s' ]
      “一个在工作中找到意义与快乐的投资家,一个出于正确动机的商人,绝对要比一个心不在焉的和尚,高尚和有意义得多。”本-沙哈尔笃定地说。 ) R7 t0 w1 `7 {

    9 G4 O1 f! B. q& r, }- r- K6 f' {  不同的人,会在不同的事里找到意义。如创业、当义工、抚养子女、行医、甚至是打家具。重要的是,选择目标时,必须确定它符合自己的价值观、爱好,符合自己内心的愿望,而不是为了满足社会标准,或是迎合他人的期待。“真我的呼唤”,就是使命感。 
      [* k' _9 `% Y6 `# M# \* u( `$ w$ p9 d  _! E6 }
      “那真是神奇的时刻。”本-沙哈尔用一段话,描述这种美妙的体验:我甚至形成了一种迷信,世上确实有看不见的力量在帮我。只要你追随自己的天赋和内心,你就会发现,生命的轨迹原已存在,正期待你的光临,你所经历的,正是你应拥有的生活。当你能够感觉到自己正行走在命运的轨道上,你会发现,周围的人,开始源源不断地带给你新的机会。(这段有些诡异,但也许这就是教会存在并得以发展的本因吧) 
    ; s, I, C, n2 S8 J: h  U
    , e2 Z3 Q+ q! P3 S% ~; y0 R3 D5 O

    4 j2 z2 I8 [% z8 K! ^  “在追求有意义而又快乐的目标时,我们不再是消磨光阴,而是在让时间,闪闪发光。” % Z/ W* ]9 a2 W

    ; e+ @3 S  v* n& _% W/ E- t2 R, M( Q" b
    6 Q. r. t$ o2 ?" P) Z$ n
    我也有不快乐的时刻,因为我们是人 $ e5 k) A/ a1 Y
    ; ~* U! E  \2 j2 T* r' Q
    5 j& e7 ]- E1 E# W6 X6 f$ W

    , w& T1 l1 r# o  一天,在哈佛的食堂,有个学生走到本-沙哈尔面前,问他:你就是那个教人如何快活的老师吧。学生接着又说:你要小心,我的室友选了你的课,如果哪天我发现你并不快乐,我就要告诉他,别再上你的课。本-沙哈尔看着这个学生,笑着道:没关系,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我也有不快乐的时刻,因为我们是人。 
    & w* c% r* X  w7 W1 J3 n0 T5 L0 B% y* D( k1 m% I) U* N
      “总有人问我,你能帮我消除痛苦吗?可是为什么要用这种态度来对待痛苦。痛苦,是我们的人生经验,会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人生的成长和飞跃,经常发生在你觉得非常痛苦的时刻。” 
    5 Y8 Z/ D* B% N" H& a9 h% B& \$ i& s* D+ w$ j: b& k$ T
      漫漫人生,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面临悲伤的时刻,比如经历失败或失去,但我们依然可以活得幸福。事实上,期盼无时无刻的快乐,只会带来失望和不满,并最终导致负面情绪的产生。 , F8 `# j, F8 F
    ; E& n/ o( Z; v  v/ E4 p7 ?- c
      一个幸福的人,也会有情绪上的起伏,但整体上,能保持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他经常被积极的情绪推动着,如欢乐和爱;很少被愤怒或内疚,这些负面情绪所控制。快乐是常态,而痛苦都是小插曲。 
    / l& V+ k# L& p9 X# u6 b: w  }, W; p: [5 G; j6 U
      刚开始讲“幸福课”时,本-沙哈尔很想扮演一个无所不知、幽默的人,一个完美的导师,为此,他特地跑到喜剧演员培训班学习。但他不是那种能开激烈的玩笑,做夸张表演的人。无论怎么学,他也达不到想要的戏剧效果。 ( a6 Y) C3 Y" M

    5 r( Z  m9 v6 V( t8 n- m4 `( g# }  想让自己当一个完美的老师,他发现这样即害了自己,也害了学生。“每次都很紧张,怕被发现面具下真实的样子,结果把自己搞得很累。这样不仅害了我自己,也伤害了学生,等于给学生树立了一个‘完人’典型,告诉学生走一条永远走不通、错误的路。打开自己,袒露真实的人性,会唤起学生真实的人性。在学生面前做一个自然的人,反而会更受尊重。” 
    - f5 i# M! U; ~7 G, t  H4 Y8 l+ b7 m' U
      本-沙哈尔希望他的学生,学会接受自己,不要忽略自己所拥有的独特性;要摆脱“完美主义”,要“学会失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3-4-13 14:23
  • 签到天数: 108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6]签到五年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更好地记住“幸福课”的要点,本-沙哈尔还为学生简化出10条小贴士: ( q  G  {" h* x/ I* g: z$ T/ x' d

    2 e, H4 ^, B2 ?& P( U* X  1.遵从你内心的热情。选择对你有意义并且能让你快乐的课,不要只是为了轻松地拿一个A而选课,或选你朋友上的课,或是别人认为你应该上的课。  3 K; y, v( s$ g/ d" J

    ( _. ~+ F% n3 a- k1 [  2.多和朋友们在一起。不要被日常工作缠身,亲密的人际关系,是你幸福感的信号,最有可能为你带来幸福。  * y8 D2 w* B: g( a- N) X

    , |6 _' o1 k/ n7 j' W7 t  3.学会失败。成功没有捷径,历史上有成就的人,总是敢于行动,也会经常失败。不要让对失败的恐惧,绊住你尝试新事物的脚步。 
    8 ^7 L( C7 ^% p# {) f; l
    8 C5 W7 G2 f( N7 t/ ~; f$ ?  4.接受自己全然为人。失望、烦乱、悲伤是人性的一部分。接纳这些,并把它们当成自然之事,允许自己偶尔的失落和伤感。然后问问自己,能做些什么来让自己感觉好过一点。  ! A* t- X. w$ B) {

    # ^- Y* _7 n1 y  5.简化生活。更多并不总代表更好,好事多了,也不一定有利。你选了太多的课吗?参加了太多的活动吗?应求精而不在多。 
    ' B5 t8 n/ j/ P# T/ ]! i- j
    # U& d3 Z0 F& n5 \3 Y$ J  6.有规律地锻炼。体育运动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每周只要3次,每次只要30分钟,就能大大改善你的身心健康。  1 r0 U; E2 d) K, Q

    8 u7 Z: ?, _# f  7.睡眠。虽然有时“熬通宵”是不可避免的,但每天7到9小时的睡眠是一笔非常棒的投资。这样,在醒着的时候,你会更有效率、更有创造力,也会更开心。  * U4 u" u+ V6 @' _" J% T, N: z
    1 P0 C. I2 o9 t' t) A! h5 U
      8.慷慨。现在,你的钱包里可能没有太多钱,你也没有太多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无法助人。“给予”和“接受”是一件事的两个面。当我们帮助别人时,我们也在帮助自己;当我们帮助自己时,也是在间接地帮助他人。  7 B% t/ r1 o* q* V9 J/ ^' K: x6 v
    " J5 O) v7 w* N8 E7 F- L; Z. H
      9.勇敢。勇气并不是不恐惧,而是心怀恐惧,仍依然向前。  " i) U7 j1 K% l- z' ?

    & D6 a; q/ u, p. D6 z% x  10.  表达感激。生活中,不要把你的家人、朋友、健康、教育等这一切当成理所当然的。它们都是你回味无穷的礼物。记录他人的点滴恩惠,始终保持感恩之心。每天或至少每周一次,请你把它们记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1-4-9 22:38
  • 签到天数: 29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4]签到三年

    发表于 2010-4-19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夏MM好认真啊~内容也很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3-4-13 14:23
  • 签到天数: 108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6]签到五年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暮歌 于 2010-4-19 23:07:00 发表! o9 T. h1 O" T4 @( L' z
    小夏MM好认真啊~内容也很赞!

    9 U' X) J8 d8 V4 j4 W) s& }# g/ z/ n$ s8 b% s- Q
    ..........我现在每天的生活就在上课....找帖.....发帖....睡觉中度过.....:x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1-12-15 01:04
  • 签到天数: 7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3]签到两年

    发表于 2010-4-19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帖子不错,题目不错,我可以想想为什么我不快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20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20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20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帖子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好手网

    GMT+8, 2025-5-5 15:4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9 - haoh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tarted 0 days (0 years) ag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