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16|回复: 0

人生之目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3-4-13 14:23
  • 签到天数: 108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6]签到五年

    发表于 2010-4-23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人为何而生存着 9 @0 h6 Q' w" ~6 K! W! {

    6 |& p7 _8 q+ M7 K1 S人为了什么而生下来?为了什么而生存着?为了什么再怎样苦也非忍耐活下去不可?! Y- D9 ?; T  A" o2 c  ?
    ( f& }; W$ n1 Q, P3 w
    我的一生就这样地过,这样地结束可以吗?6 B; {/ D+ q- g9 v2 Z9 L! u
    ( N4 k/ _. b& |2 O9 a& }4 D
    只要是人,不管谁都或多或少,曾经有过这种疑问。实际上唯有深怀这种疑问,才是真正具有宗教性格、具有学佛的根机。同时唯有这种疑问,才是付出一生的代价,无论如何也非了解、非解决不可的「人生根本问题」。& w. L( f  B- M  g6 a
    . `2 c% O, V/ v2 U
    以哲学来说就是「人生究极之目的」。+ W& n( \: ^0 U1 r; I# R/ i
    5 b: x5 p: D/ {
    凡是存在的东西都存有它的目的。
    # t  m+ l7 q' d: [' Z8 Z2 W
    5 v6 M+ ?. t; Z5 _$ Z) {' B如「笔」是为了写字;「表」是为了看时间;「杯子」是为了装水;「眼镜」是为了看,「车子」是为了乘坐等等。9 ^0 v$ y: T9 y  D. x) x
    , d5 T* Q8 O, w5 ?
    任何东西都各自含有其目的而存在着。. P1 m* ]/ Q% J3 l
    9 M. ?; Y! k4 M/ _, h' }) m
    那么「人」又是为了什么目的而存在的呢?+ w1 c3 T  ?$ f% s

    ) r/ O1 `% |" x3 s% y( g! `& }被称为「万物之灵」的理性动物之「人」,若不知人生之目的而活着,无异于「没有理性」,「放弃人格」,可说失去生存的意义。
    0 o/ M; B2 y6 U/ a9 ]$ ^% Y9 v; P# d5 A8 Y( L$ s
    若将人生比喻为旅行,那么我们就是旅行者,每一个旅行者都有其目的,不知人生之目的,就像不知目标的旅人。  _( Y6 J1 J- e) f% V/ ~/ ]
    2 g/ Q. Z* Q5 y
    如果人生没有目的,那么生存也就毫无意义。, o: I: v- C  i7 d5 a  Q

    $ R0 d& I; J# ^' M坏损的笔与表、破裂的杯子与眼镜等,既不能使用,也就失去存在的意义,只有被丢入垃圾筒。
    , g. F+ H; }) O, Q% w. G2 `) {
    + s0 m  h0 f1 e9 ^再怎样高贵的名车,对于不知使用方法与目的的人来讲,只不过是一堆废铁而已。唯有知其目的与使用方法,才会体验到名车的可贵。
      Z5 B, S# V% {  U6 \  T
    0 G0 b0 j: N' Y( W, ~$ y不知正确的目的与方法,则不知人生存在的难得与价值。
    2 ?6 @0 m" x! d  l- z; W6 j7 u
    ( }* v! }) B& l# e1 ~" V& Z* f2 ]7 p大部份的人,表面上乐观含笑的过日子,有一天当内心深处突然有「人生空虚」之感,这正是因为他不知「人生究极之目的」的缘故。
    8 G9 }0 `- K1 }. |# J) j2 d7 k% M, U! g7 ^3 W9 I( Z
    但一般人都错认为「自己拥有生存之目的」。" G6 ?5 X) U/ T+ b8 m- s
    9 \  g; e' J9 k$ I0 d
    男人以为努力工作,养家活口是他的目的;
    4 N: z/ l) J& \% N# s* D) r; @. p
    5 C5 s) j4 z" N女人以为照顾家庭,抚育儿女是她的目的;
    - q, V# N4 G0 I8 _6 V* t
    / o3 h! l$ S$ y5 u单身贵族,以自由惬意为目的。& f9 y+ q* e$ |/ s; d1 m
      ?: V/ t! H! S* a
    同时人生欲望无穷:金钱、名利、地位等等,种类很多,也错误地以追求这些为他的人生价值。
    6 S, ~! n1 m+ X, c3 b( I* F0 Q9 ]+ J. J" m* G% {6 R# E1 \: ^
    2.人生目的之条件
    ' U1 ~) ]% |2 C9 Y, q) S4 h
    3 I3 I: L" e5 V  G( o以佛法来讲,所谓「人生之目的」的条件是「只要达成,虽死亦可」。
    ' q, W9 h  }, ~& ]3 A/ t7 @
    * T* _! k+ M  l( y3 P为了某种目的而来到特定的场所时,必须是直到达成目的,否则不会离开。
    . \( ~) }" B( }; ~/ h# S* c; a3 M4 `! e
    去市场购物的人,不买到东西不回家,一旦买到了,则什么时候回家都可以。
    & P5 }5 [& A4 t, c3 E$ B% K( X$ M7 g/ ]7 s2 x0 }
    又,如同进入饭店,还没吃饱,不会满足地离开,一旦吃饱,随时出来都很满足。; n) `! ^% [  A' X) J: M, p

    " e1 X& ~8 t/ o亦如到驾训班学开车,必须是一直学到考取驾照,否则不会半途而废。
    % H7 g+ O  k5 n' g/ V% n. }" p0 V) C5 n2 ]
    像这样将目的与场所来比照人生的话,带着某种目的,而投生来到「人道」的我们,目的若是达成,便应有何时离开「人道」都可以的心境,亦即「目的达成,何时死去都满足」的心情。& P* i* H5 i3 c5 k( |
    6 v6 M; I% u  F7 _* ~
    释尊说:' w" E9 `' M9 R, p
    # T) Z$ P: p: Q3 w9 y; o# K; Y
    若人生百岁  不知生灭法( a. o! A& c$ g+ {. S% n' ]  [
    不如生一日  而得解了之
    . `% _) Y4 c- v* q6 m8 p- K/ t( B! ?2 Z5 [1 X5 I
    虽然活了一百岁那样长寿,若没达成人生目的,还不如虽生一日,而已达成目的的人,亦即若能完成人生之目的,虽生一日亦可。. W% R9 J1 C$ |  L) m5 ]' ], S6 R
    ' @( a+ J+ e7 ]: ^
    孔子也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E+ I+ L5 J: {/ T- `
    % a2 t. B7 c1 ]5 z
    早上达成人生之目的,虽然到了晚上经过这么短的时间便死去,也能心满意足。
    " _9 _: J$ K: n( P4 X/ f9 F; N, v" Y& f' z6 G! z
    那么人类所追求的,有那些能合乎这条件呢?
    3 q7 J6 B( z. \% n
    6 o" P6 n) @) S钱财、名利、地位,这些如果达成的话,人可以死吗?能含笑满足地离开人间吗?其实这些一样也不能使我们满足。不仅如此,而且是「世上万般带不去,一双空手见阎罗」,所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所以,释尊形容一般人临终的心情说:「大命将终,悔惧交至」。* D3 d9 t4 @" E1 F: s, ^! A
    5 R/ Z) @/ H0 F+ X8 H% n3 z
    3.释尊「诞生偈」
    . T3 I4 E, s3 R. D  q
    # o2 c2 ~% H. h「人生究极之目的」:宣说佛法的释迦牟尼佛在其诞生时,已经彻底地显示了。
    - p! [# Q) a7 X  s$ G/ ~; I" k0 T0 E2 r4 t; a2 Z: g
    佛教是宣说「人生之目的」的宗教,这由释尊的「诞生偈」就可以看出来。3 Z% h2 A7 N; I0 m( E0 d1 H  G+ U4 J

    " {3 [+ Z+ _) d, m5 Q. T  U8 X释尊在约二千六百年前的四月八日,于当时北印度的蓝毘尼园诞生。% D/ J/ o4 q3 S' M3 |, R, Q! r
    1 y  \2 a3 `. ^# V: p1 P0 U6 j
    生下来时,东西南北各走七步,并且右手指天、左手指地而宣说:' l9 m1 h. W; ?+ v0 N3 u
    ' E! U- K) i) i; K2 T
    天上天下  唯我独尊
    . I6 a) c: Y  c; P- P5 g
    2 C% y0 \! N, C# {$ t, r这在《修行本起经》及其它经典都有记载,也就是有名的「诞生偈」。
    7 I: Y* x) V( G5 _' L# R  R2 n, ^8 G1 O+ E1 p4 c* Z% W3 R
    此偈可作多种解释,但其本意是在显示「人生之目的」。/ t/ U( W0 ]% t: ?# ]

    . o. N: g+ Q1 c/ A& n" [/ m「唯我独尊」的「唯我」,并非只是指「释尊」一人而已,而是指「人道的每一个人」;「独尊」是显示「只有一件尊贵的使命」。1 ]& @! O4 K4 R0 p/ H: a

    % M% y+ i0 v) i8 v1 R% e所以「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真义是:8 m* [# Q" ]( z% w" U

    # }" ?3 r3 G9 p+ Y5 P「天上天下虽然广阔无垠,但唯有我们人类拥有唯一的神圣使命,崇高的目的」。$ J  G% o8 F- ]" y# e5 D- ^3 r

    3 N4 g! T' i) x9 u& F( g8 \这句「诞生偈」正是有关「人生究极之目的」的大宣言。1 m. ]. S3 c' f3 y; h

    ; h8 x; Z& _' |1 I# _那么佛教所说「受生人道之目的」是什么呢?「向着四方,各走七步」,就已暗示出来了。( ?- t4 v! B5 n! q( m

    8 }7 |- e  V; a六步加上一步便是七步,「六步」是指长久以来流转于生死轮回的六个世界,即是「六道」。而「七步」是从痛苦的轮回,迷界的六道跨出一步,以完成解脱轮回,自由自在,不生不灭的生命。$ ?" U* a1 v$ q1 I

    " w7 d: I+ V8 ?! ?$ j「六道」是:
    / q, F- r7 P& B( {. D& O; k2 z地狱道:历经难以计算的漫长时间,遍受无法形容的大苦。
    3 k: c! d6 ]: w; X# \' r7 m饿鬼道:接受五百世不闻水浆之名的饥渴之苦。3 U' x4 K8 u1 l- l: ^1 F. O2 |
    畜牲道:弱肉强食,最后被刀割煎煮之苦。
    3 s- F3 }. A0 l' e6 e3 F4 M人间道:人类的世界,五阴炽盛,八苦交煎。) R. L3 [2 r& y% V  A
    修罗道:瞋恨心强,常争斗的世界。
    7 g. }2 p2 e* r, t* [天 道:寿命很久,纯粹享乐;但临命终时,五衰相现,其苦甚于地狱。
    ' h8 x. R) O* e* `; V* q$ }, z$ x" j( r! y
    我们的生命是从无始旷劫的古昔,一直迷于六道的苦界,未曾解脱。' j6 m. l+ A  c
    , N! o- z9 c: u8 d5 l9 ^
    释尊常说:「从苦入苦,从冥入冥」,现在的人道是苦,死后的地狱更激烈。: o2 P3 ^% I1 q0 I% y# }, [6 X
    , g: ~: n8 z. E/ D
    所以释尊要我们尽早发「出离迷界」的心,寻求觉悟永恒的生命。这便是「出离心」,我们要有此发心。6 ?* h1 ~% v$ A4 I! r# @( X
    1 k+ V6 V5 K! I4 B! z: L* U; C
    4.几兆年一次的绝好机缘
    / O' w: x/ {9 Y" r+ J* _# v" }+ C* d
    # T( M/ K" U5 B2 P能够听闻佛法只有「人道」,所以人道是脱离一切苦恼的场所与绝好机缘。) j7 T" k' O0 ?5 Y; @( S: U
    * P0 f3 |; q& r" p
    但是释尊也说:「人身难得」,能够生到人间界来是极其不容易的。, k+ e! ?/ I& F; }5 N

    . A; E. _1 t( L0 I在《杂阿含经》中,释尊以一段有名的「盲龟浮木」的譬喻来说明这困难性。其意是:
    7 g3 s& n  x9 N( W4 B, n3 x: |4 h4 C  d1 w8 ]# d: B
    「大海之底有一只瞎了双眼的乌龟,寿命无量岁,每一百年才有机会将头浮出海面一次;海中有一片浮木,木的中央有一孔,是否盲龟能够遇到这浮木之孔呢?这是几亿年几兆年也非常难的事,但在三恶道中,要转生人道,比这还难。」1 w$ u* f: ~! [& E8 k
    ! [  W. A  N8 F8 w; v. F, ]
    《涅盘经》也说:
    - F# b7 x+ A) L- @' m/ W: ^8 d, A9 Z* ]- L: j/ ]6 l  T' o6 O
    堕三恶道者,如大地土;
    7 W+ t2 r2 s, J5 q受生人界者,如爪上土。
    # A# a# L* ]8 a; d6 }: }9 D7 [6 D# L& ]( v
    无论从时间上或数量上而言,都确实是「人身难得」。% j3 d& J& c/ v( _) W& }1 u5 ~( Y

    6 M6 w- {$ Z4 D( V/ f; m* _  @/ f就这一点,在一千年前,日本有一位高僧──源信上人,开示了一段法语,很贴切的说明得生人身的庆喜:
    ; l1 |1 n" A1 H' H- `; A" X+ j' ~- ~( y. \  H7 R
    离三恶道  生于人间  应大庆喜1 n( U% ?. }! }* R% \7 `0 ^
        自身虽贱  不劣于畜牲2 J7 t9 R& ~- c' P
        吾家虽贫  犹胜于饿鬼
    + E: B) \, g. s$ v5 g. L8 ]    事虽不如人意  难比地狱之苦( Z6 E+ L/ R) l& F4 f% O
        世间之难住多忧  即是出世间之缘8 U! g7 G$ r7 Q: u' f0 T7 [
        身虽卑贱不高贵  亦是入菩提之导
    % Z# S/ ?- k1 B    故生人间  应该庆喜6 B, X  k! X! j. ~, n# l
    / F/ n; V  x& |9 `4 M; m. P
    古德也说:「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 ~! ?4 m  Y+ f% c5 W& c1 Y4 W' q! m6 \% b" ^% s1 I1 Z
    正是警惕我们,一旦堕入三恶道,则虽经过几亿年几兆年也未必能再度得生于「人道」。, y5 Y" B3 R. U
    ( a; a: q' s: b
    像这样已经生到「人道」来的「人类」,拥有这么大好机缘,怎么可以过着「不知为了什么而活着?」「生存很空虚!」「我的人生怎样都可以!」的灰色日子呢!5 n" R' C' k( p: n7 k9 a

    ( Z# M# i2 e/ k8 }出生到「人道」之目的,释尊已经作了这么明确的开示与强调,亦即「依靠佛法,出离六道轮回。」
    ! k7 P! I) h: U( Z* }
    " Q+ V3 a; [1 u: k; P此生很短,而后生无穷的长,假藉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寻求永恒不生不灭的生命,正是「人生之目的」。# E( d1 K  X7 q% r( C6 G+ X

    " v/ ~$ f* v3 C) f( L" K那么如何依靠佛法,从六道跨出一步,出离六道轮回呢?这是佛法所要说的重要课题。
    5 N( G8 K4 g& W& \8 m9 Y. G0 P* l
    1 ?, P4 h$ d, k* C6 z6 k释尊一生所说的教法,分为二门:圣道门、净土门。在这五浊恶世,又是末法的时代,人劣才闇,圣道难修,净土易行。不管僧俗、贤愚、善恶、男女、老幼,只要信顺任凭弥陀悲愿的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则永远蒙受佛光摄取。亦即弥陀本愿,不论你是善是恶,只看你是信是疑。一旦信愿念佛,则不管善恶,都蒙受佛光摄取。生在弥陀摄取光明中,死入弥陀无量光明土;得无量之寿命与自在之身心;永离轮回,无诸苦恼,岂不快哉!
    3 D3 w# V/ \9 [( e, W
    8 ?: ?. k* m; R【按语】极乐之乐,乐不可喻;地狱之苦,苦不堪言。专称佛名,必生净土;若不念佛,将堕地狱。详细请读下文〈佛形容地狱〉、〈濒死体验篇〉及〈念佛放光〉、〈念佛往生〉等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好手网

    GMT+8, 2025-5-8 13:2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9 - haoh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tarted 0 days (0 years) ag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