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跟人之间,或是人跟其他生命的对待相处,都会有回报 南山上有一座神庙,里头供奉着一尊佛祖。传说这尊佛祖非常灵验,只要信徒心诚意正的许愿,佛祖都会大发慈悲,帮信徒圆他的梦。 有一个信徒听说了这件事,他为了表现出虔诚的心,在佛祖诞辰时,亲自背着鸡、猪、鱼三样牲礼,一步一步地爬上南山,准备在佛祖的生日时,向佛祖许愿。
6 }: \8 o9 H' x8 a" A$ H他爬过一山又一山,当汗流浃背时,他怕失了恭敬的心,说什么也不肯放下牲礼,稍作休息;当身疲力竭时,他怕误了生辰的时,说什么也不肯慢下脚步,稍作停留。4 q8 X; O% A6 P9 P8 \* x
历尽千心万苦,虔诚的信徒终于到了神庙。
- j7 Z3 q% i; c* d& _3 c, ?他恭敬的将牲礼摆上供桌,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双手合十诚敬的向佛祖祷告说:“灵验的佛祖啊!我已经考了十年功名,却都一直无法如愿。你的法力无边,请你看在我这么虔诚的份上,让我今年金榜题名吧!”% P' o$ k j* B/ \4 S, l# u$ ~/ t
信徒虔诚的祷告完之后,收拾起牲礼准备打道回府。" k0 y) r( U9 a1 Q& L
他才走出庙口,就看见一个乞丐伸手向他乞讨说:“大方的施主呀!我已经饿了三天三夜了,请你可怜可怜我,给我一点祭拜的牲礼充充饥吧!”9 R, @6 V' |9 [; o" I
信徒看乞丐脏兮兮的模样,露出嫌恶的表情挥挥手,说:“走!走!瞧你又破又烂,别弄脏我的牲礼,我的牲礼还要带回家给妻子儿女吃呢!那里有你的份!”
( P1 F; j! a( S2 `5 @) Q, c9 l( b4 \乞丐不断地磕头乞求,说:“大方的施主呀!我就快饿死了,只要给我一点点牲礼就够了呀!请你救救我啊!”
! t5 T! s1 S1 x, w3 x) i; J信徒怕乞丐来抢他的牲礼,赶紧扛起牲礼,头也不回的跑下山去。乞丐饿的全身无力,裹着身上仅有的破毛毯,缩着身子蹲在庙旁。夜,渐渐深了,天气也愈来愈冷了,乞丐用破毛毯把自己直打哆嗦的身体紧紧裹住。6 |" L& D& V; `8 ~, j- Y0 ]. \6 ]$ r
不知从那里突然冒出一只全身都是脓疮的癞痢狗,一瘸一瘸地跑到乞丐身边,叼着毛毯一角,盖住满是脓疮的身子,紧紧偎在乞丐身旁取暖。
8 B6 t# _9 | M6 U- s- f小狗身上的脓疮破了,脓沾脏了乞丐的毛毯,把毛毯弄的又臭又黏。
. x% g% d& n* E9 R; _- S. F乞丐生气的踹了小狗一下,说:“滚!滚!瞧你满身又脓又疮,别弄脏了我的毛毯,这里可没有你窝身的地方。”4 v3 ^8 S+ R8 n! D/ E
小狗挨不起痛,泪眼汪汪的慢慢跑开,当天晚上就冻死在神庙的大门边。
|+ t5 u7 d9 ~' N; L3 o第二天,乞丐虽然有毛毯覆身没有冻死,但也因为缺少食物而饿死了。. o- T6 _- ^* ^& R+ A# Q
半年后,虔诚的信徒进京赴考又落榜了。
3 v, K# \9 O% G他气冲冲的跑上南山,向佛祖抱怨说:“说什么你的法力无边,根本都是骗人的,如果你真的灵验,为什么连一个简单的考试都没有办法帮我,还让我名落孙山?”
4 ?3 D' d4 Z- Y/ e W4 i& g. Y佛祖拿出榜单,问信徒:“为什么我要帮你?”, z' K' l2 A7 Y7 ]7 _0 r: g
信徒回答:“我虔诚的扛着牲礼上山,为了赶在你的诞辰之前来到庙里,一刻也不敢休息,光是这份诚意,你就应该帮我。”
+ q# B0 u6 s( v; b5 ^' n1 G: W佛祖叫乞丐的灵魂出来,乞丐的灵魂向信徒大声哀嚎,说:“我只请你给我一点牲礼,让我填饱肚子,你都不肯,连这一点施舍之心都没有,佛祖为什么要帮助你?不过佛祖呀!你也真是残忍,宁可眼睁睁的看我饿死,也不肯赐一点东西给我吃,难道你没有一点怜悯之心吗?”* R+ y- `5 m. [( S
佛祖又叫小狗的灵魂出来,小狗的灵魂向乞丐大声吠叫,说:“我只求你让我窝在毛毯旁,给我一点毛毯的温暖,对你来说根本没有任何损失,你都不肯了,信徒为什么要施舍你?佛祖又为什么要怜悯你?”
! z8 |$ L/ e. A8 y2 y7 D( l; |最后,佛祖指着信徒说,让你金榜题名;再指着乞丐说,让你丰衣足食,对我来说都是举手之劳。( P/ w4 b$ g% I4 \8 c
但是,你们连自己能力所及,可以轻易帮助别人的,都不肯付出,你们又有什么地方值得我动这举手之劳呢?
9 c% a9 L& s" A9 B- `6 ~佛祖说完,顺手把信徒的榜单抛到深谷中,信徒再也与功名无缘。
. h/ L: } m8 W) {! F7 @$ e; C寓言喻语:有个朋友告诉我,现在的人真是太小气了,连一个微笑都舍不得送人,难怪会愁眉苦脸,让人觉得面目可憎。- h6 ~( u+ U* J0 W; n6 V9 D k
我们总是容易把所有心思,放在我们期待“得到”的地方,脑海中无时无刻盘算着,我们做这些事,可以得到什么利益?可以享受什么成果?却很少把心思,投入可以“喜舍”的部分,想想我们这么做,别人会不会方便一点?能不能轻松一些?( x8 ]1 ?" _) r6 X, h1 g
但是,假使我们都不愿意给别人什么,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别人必须给我们呢?在我们有能力的时候,不肯伸出援手,那么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别人要伸出援手呢?
; l2 @9 \; j0 ~人跟人之间,或是人跟其他生命的对待相处,都会有回报。如果不是直接回应,也会有因果循环,结果终究会落在自己身上,做最后的承担
' J- y/ E/ C4 w, f* \. v0 f4 U4 d
3 F' ]1 f6 m1 L! e3 a 该贴已经同步到 飘飘凌凌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