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25-5-15 08:50 |
---|
签到天数: 4476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
农历年岁末,是整理过去,迎接新年的时间,也是饭局扎堆的时间。这时候对中国人而言,最少不了的就是和熟人、陌生人、同事、客户等各种对象的不同饭局。饭局对国人而言,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表面上看是饭局,背后走动的是人情。
0 W2 W( ~" m* d7 H H' A" x( T( n Q& J# n
, N$ R9 P' N r
# q; \' X2 I; j0 ?' W: [7 ^
吃的是饭,要的是局
* x! o8 r x A8 G! Z: o
& q3 }( b. p* l, g8 B! e我们中国人,向来重视吃喝之事。* ~* V, F5 ?9 }4 _/ \+ Y! n
) A2 ]+ f) K* w喜乐事,要吃。悲伤事,也要吃。结婚有喜酒,生孩子有满月酒,整十有祝寿酒,节日也有各种请客吃饭。总之,找尽各种成立或不成立的理由,都要摆一桌饭局。从呱呱坠地,到作别人世,我们的一生,每个重要或不重要的时段,都与“吃喝”二字脱不了关系。7 x8 k8 c* t/ H3 Z8 l
0 T- p" B3 ~( o5 ? B1 {6 [
口腹之事,一旦添上一个“局”字,意味就变得深长。它与感情相关,与圈子相关,与人情世故相关,还与那说不清、道不明的国人心理相关。
- M- R7 o- k, m4 u8 ?7 Q: e1 K8 ]7 n; X" y+ k% d
据说,将吃饭与“局”字相连,是宋代文人的发明。“饭局”一词渊源流长,已在国人口中说了1000多年。但将吃饭这样简单的事变成一个局,在宋代以前就早早存在。& K3 J) J1 V5 P! S) O$ \2 n
9 C3 \: x7 P( Z7 J) i/ F风雅的饭局有曲水流觞的兰亭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为“修禊事”齐聚一堂。在这场饭局上,中年的王羲之写了一帖集自身书法之大成的《兰亭集序》,流传千古。
K6 x x8 p6 B% @9 v2 D, K1 s
危险的饭局更多。远的有历史知名的“王的盛宴”——鸿门宴,稍近的有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宴请开国重臣时使的“杯酒释兵权”。1 z; T6 E3 H6 ^; U" _0 p1 U
/ a5 H$ {* E: b5 y6 _- e
还有其它怀揣各种心绪的饭局。比如顾闳中的长卷《韩熙载夜宴图》中描绘的一场夜宴。南唐时的中书侍郎韩熙载为避免南后主李煜的猜疑,故作纵情声色之态,夜夜笙歌,设宴款待宾客。
9 s) |, o, l1 ~
' G! K! @- S3 h, q* |! Q当然,如今的饭局自然没有这般那般的复杂,也少了这些那些的纷争。但饭局和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却联系得更加紧密。
1 f, d' j+ X2 ?0 N
" i1 [$ A8 o+ ]' ]* q3 M# z) q: n网络上传流着一句话:“一周一饭局是正常人,一天一饭局是大红人,一天三饭局是交际花,一天N饭局是端盘子的。”这说明,一个正常的现代人,不可能没有饭局,饭局也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社交中。( X, m5 @, _2 \9 p4 _
- H9 v3 r! [+ V- {0 I( U请客、吃饭,是交际的基本构成。从事公关、销售、市场这些职位的人,是日常中饭局最多的主儿,也是吃得最累的人。因为饭局的对象,大都是客户,也是需要维护良好关系的人。对那些在饭局中谈业务的人而言,除了联络感情,饭局还承担着“生意”的功能。
0 O5 m T" S: I8 D( O/ H) Y+ ~8 M/ t# s1 M8 I, C) \. P/ P& A; K8 ]3 P; n
当然,也有相对轻松的饭局。我曾听一个从北京漂移到上海工作的图书编辑抱怨“上海同行业的聚会没有北京多,感觉漂泊感很重”。在她怀念的那些饭局中,“吐槽”是饭局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哪本书做得很曲折,哪个作者很难搞,上司如何,译者又如何……这些苦闷只有行内人懂,也只能说给业内人听。出了这个门,就得闭嘴。但在饭局上,能一吐怨气,吃完后自然心情舒爽,一身轻松。( F( E [. n- t7 |
& F8 s0 J @2 g9 l7 M: `9 P功夫在吃外
. O, Z1 {$ d5 a5 o) d
& V' { Y- ~2 N' f9 r$ e2 u, D虽说饭局有个饭字,但一旦扯上局,那“吃”就已经排在不知道倒数第几的位置了。5 K7 i* I* V6 z$ h8 y
# [' I$ M* D) @' s+ @, W! L9 A
有时候,吃的不是饭,是圈子。从饭局,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社交情况,以及所处的圈子。$ u3 m0 _1 r' Y2 a! ~' d
5 U9 W1 [5 Q: M3 Z饭局多,说明交际广。老舍在《骆驼祥子》写骆驼祥子拉车时遇上饭局多的客户就能多赚些钱:“遇上交际多,饭局多的主儿,平均一月有上十来个饭局,他就可以白落两三块的车饭钱。”这当然还说明了别的事情,饭局也促进了社会经济,不仅为各类餐厅饭馆贡献了收入,连周边产业也一并发展了。3 F3 x: F3 R1 w* a+ }* v
% Z$ ]1 C( a" D9 N4 W
看一个人的社交,除了看饭局的数量,还有参与饭局的人,即饭搭子。王母娘娘的蟠桃宴,是不是饭局?当然是局。孙悟空就因不被邀请,进而看清了众仙不接纳自己的本质,看清自己纵然顶着弼马瘟的头街,也终究不是圈内人。因此才勃然大怒,上演了一出大闹天宫。0 {& T$ j8 R/ v/ l+ C; Y) q
s$ V$ T% N) v! |" i所以重要的不是蟠桃,不是吃,而在人。在于你有没有被邀请,有没有在圈子里。吴承恩体察世事人情,这一笔,也道出一种“出局”之人的心酸。
7 r* P0 u6 a K+ z$ O a5 z/ w* Z- J6 J1 b& ^+ g2 g
吃的不是饭,而是讲究。饭局上的讲究很多,主要宴请的是谁,约几个陪客,点几个菜,点多少钱的菜,约在周几,约在什么地方,都和这个“局”设得成不成功,“饭”得开不开心有关系。再讲究一些的饭局,怎么排位,几时落座,几时动筷,几时敬酒,怎么个说辞,几时散伙……都有规矩。一个不注意,就会落得大家都不开心,整个饭局不欢而散。
( f) f" `0 \8 E, [1 H; L3 c; g3 y" u3 S
最好的饭局自然是宾主尽欢。以联络感情、混圈子为主的,大家聊得开心,聊得投机。以托人办事,有求于人为主的,当然是主宾吃得开心,而请客人也心知“事成了”。
( _: Q: l$ W6 a4 o! U
* {0 O# m; _4 v, r# m- ]关于饭局的笑话也有不少。比如有人自嘲,“提前一天预约的是真请你,提前半天你是作陪,上菜了才请你是凑数的。”这道出了饭局中人的几种身份。大多数混迹饭局多年,社交经验丰富的人看到都不由会心一笑,足见请客吃饭这件事在国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 t: T3 r3 Q1 b8 ~+ \, {( X
3 W6 g% ~- m6 g人间处处皆有局
. \8 U3 k+ B# F6 x8 s9 G! J, f& s9 f2 Q) d
与社交相关的饭局,并非中国特产。在国际范十足的夜上海,也有西洋化的“饭局”,那就是宴会,再普通一点的就叫做“派对”,洋气的直接叫它的原名“party”。
3 K% n; W# V6 N! v- a! [* R: S6 D7 h( U Q2 ]6 H
某某时尚晚宴,打着吃饭的名号,其实又有多少人是来吃这一顿饭的。还有某些打着慈善名号的宴会,又有多少人是冲着募捐而去。大都是穿着礼服、西装,彬彬有礼地聊着文学、艺术、时尚、电影……实际上是建立关系,联络感情。这些洋派的聚会、吃饭,无非是中国式饭局的变种。但所谓宴会、派对、酒会、冷餐会……倒真不如饭局这般富有人情味,能上能下,能文能武。既能适应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豪爽气氛,也能适应一边吃饭、一边喝茶、一边听曲的雅致。既能在文人间攒成一局,也能在明星间攒成一局;既有同行业内的局,也有不同行业间相互交流的。8 g* Q# f: p* J
& A+ _- v+ [- V' Z民以食为天。吃饭是件大事,各国都有关于吃的种种习俗和规矩,却只有中国人将饭与局相连,发展出精深微妙的酒桌文化。+ q- x8 _- e3 P* O9 V2 d
4 r8 n p% Q) W6 w/ e. Q吃饭就是个掩饰
$ v# l; ~% K2 r& P5 L T, g) q
$ v1 h& r5 l, n2 b, l$ h. n+ r顾文豪 书评人、《文汇·读家视点》栏目总监: u7 q" C# n' p( K
3 w# B d+ N& `1 n. X+ a g, a生活周刊:在你看来,什么样的“吃饭”能称为局?
" F3 I' ~; M; T( S- {1 C( `
8 U+ O# C. P/ [ @/ l顾文豪:我觉得能称为饭局,是吃这个饭有目的,不管是个人的目的,还是集体的目的。大家有所求,不管你是请客的人,还是被邀请的人。朋友之间一起吃饭的话,不会期待吃饭后达后什么事情。饭局,吃饭本身并没有吃饭之前和吃饭之后重要。饭局,其中一方肯定是被动性的,以对方开不开心为判断,不会以自己为标准。普通的话,双方之间喜欢怎么吃就怎么吃。当然,吃饭的礼貌是另外一件事情。饭局的话,人数会多一些,有主角、配角、陪客。有些人负责照顾别人,有些人负责调节气氛。" Y* C. x0 d2 h8 y0 U7 f4 H7 ]
! U @: s3 X/ i' ]生活周刊:那圈子的饭局呢?这种饭局并不以达成事情为目的。7 }) Y6 g: i; }. O3 S
& [0 h2 R) H' t; v. `. u% [. h
顾文豪:圈子里的饭局,主要还是沟通感情。互相比较熟悉的人,聚在一起,就像动物需要聚在一起一样。坐在一起聊一聊,谈一谈。
. r/ q* k1 L& M2 x- W) E
' Z- s# |7 d& d0 p6 O4 c生活周刊:年末饭局特别多,有些人已经吃到无力吐槽了,但还是不得不参加各种饭局。你怎么看“不得不参加”这种情况?8 I/ x4 M7 D& G: C6 N, j
& i8 _2 L. R" [ z
顾文豪:这种就是“发嗲”。我这个不想去,那个不想去,但还是每个都要去。被饭局控制的话,证明你被需求。饭局的数量多,证明你被需求得多。好比别人都想跟你谈恋爱一样的。被需求得太多了,就很讨厌。一次都没有,也是很寂寞的。饭局多,证明你的社交圈子中,可能是一个中心。吃饭无肉不欢,饭局无你不欢。1 _ K1 ^3 [; d4 w9 d
4 s7 k) @% W! S7 \5 C/ ?( p
生活周刊:什么是比较好的比较开心的饭局?$ S2 ^5 |0 d7 z" }6 D
+ i/ Q" ^6 ?2 A顾文豪:吃得开心,就是要聊得开心。吃得很爽,聊得不爽,那也不爽。人逢知己千杯少,中国人的饭局就是话局。饭局上如果有讨厌的人在的话,那就看喜欢的人的吸引力足不足以让你去参加饭局,还有看讨厌的人和喜欢的人参加的比例。1 V5 h% F5 V: B) L* ]7 i
. O* [8 f9 h; i* l, C
生活周刊:在你看来,为什么中国人这么重视饭局?顾文豪:。一本正经谈事情,谈得不好谈得好,都没有掩饰,就会有些尴尬。中国人喜欢掩饰,喜欢来虚的。谈得开心,那吃得也开心;谈得不开心,也有吃饭做借口。这跟个性委不委婉没关系,跟虚伪有关系。7 ]9 L2 ]6 D+ o5 {' p: e
' O6 p# n& b; D( D, L' g. l5 \- ?既是社交场,也是吐槽坑/ J+ v; e! `* l
# x, z. Y7 {/ s$ Q% [许萍 公关公司执行总监) U: n) R$ g& n+ g: t
6 k# ~% S3 ~, x, A
生活周刊:在你看来,饭局是个什么局?
: T* O. J' {/ b% V0 [
/ l; K5 Y% u; a0 S' C许萍:饭局,能联络感情,能获得情报,能搞定事情或者被搞定。饭局的重点在局,而非饭,在哪吃,花多少钱吃,比吃的到底是什么有讲究。既然是个局,就需要撺。美食、社交、生活方式三者需要兼顾。0 N; f d) j! H3 N* e% H# }$ c
2 n2 Y- ]0 M5 `+ ]$ L/ L9 E# C生活周刊:既然要撺,怎么约局有讲究吗?; B# W% ~; f+ ~! g% N* V
* Y6 f4 |+ i/ r2 j- `
许萍:约局时间有讲究,周一忙,周五私人安排多,周六日家庭时间不宜打扰,所以业务局,最好搁中午或周二至周四。约局成员有讲究,一对一太干巴,一对多没诚意,一对二三,也得看对方二三人是否年龄、八字、气场、爱好、职位相符?张罗饭局的人,不可草率,时间、地点、人员、甚至预约人的名字,都得上心安排。
9 v7 s& j6 \- [/ y1 \# f, d2 |- G5 A6 ^) O5 u* }8 y1 B9 q1 q$ F& R
生活周刊:什么样的局是好局?什么样的局是坏局?2 w7 Z6 Z- I, @' a, h! @, l! u& |
|* Z, ^7 t- U; f6 z# _$ ?; ]许萍:没有最好,找对地方,环境味道人都对了就挺好。最不好应该是参加别人组织的饭局,人多,气场不一定都合,自己还迟到或者说错话,超囧。最好的搭子需要人随和,爱分享,聊得到一起,是吃货。约局的得盘清楚来的人,是不是一伙的。) U4 ?* ]3 N+ M
! g, ]" M2 |6 e1 Q2 J; z" }8 j生活周刊:更喜欢熟人多的饭局还是陌生人多的?有讨厌的人出席的饭局会参加吗?
* S# g( v. A- |# l9 b
* V6 J; H- X$ g$ _, G2 _+ g! O许萍:我喜欢熟人在一起聊天吃饭的饭局,但需要可以和陌生人结交的饭局。如果饭局中有我讨厌的人我也会出席,我会选择和其他人说话。
% C- r5 J. [8 P
1 X( y# z1 s7 j/ s7 W来自:生活周刊
% W6 h9 w1 Q$ z4 C: r( |" v
2 g. U4 H) [5 Y& k8 Y. B5 c
- Z. z* W0 R6 s' u# P& f-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