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底,学者章太炎丧偶,一向率性的他谈及自己续偶条件:“人之娶妻当饭吃,我之娶妻当药用。两湖人甚佳,安徽人次之,最不适合者为北方女子。广东女子言语不通,如外国人,那是最不敢当的。”之后更在北京《顺天时报》登载近代中国第一则征婚广告。提出条件有三:“一须文理通顺,能作短篇;二须大家闺秀;三须有服从性质,不染习气。”
* V% H/ L+ c# N
1922年2月19日上海《民国日报》载文《堕坑妓女登报征夫》,内提一位黄氏名雪花的香港妓女,年方二一,才貌双全,厌弃烟花生涯,生出从良意愿,特刊广告如下:. a ^3 |. N' d0 y8 q, E
自维陋质,少堕烟花。柳絮萍轻,长途浪遥。茫茫恨海,谁是知音?黯黯情天,未逢侠士。孽缘已满,夙债堪偿。无奈未遇知音,难奏求凤之曲。每念红粉飘零之苦,同抱天涯落拓之悲。好景无多,名花易谢。雅不欲托报章而择配,登告白以求凰。翻觉红粉颜羞,难免文人讥讽;奈何东皇力薄。可恨护花无方。章台作客,大半征逐风尘;惜玉怜香,总之花丛稀见。叹年华之逝水,付夙恨以何如?若蒙君子如司马之多情,小妹具文君之慧眼,不弃花丛贱质,请速惠临。
6 x" i; }" Q3 }" U被招者,以二十二至四十三岁为合格,身价(赎身费)二百二十元,条件面订。
2 _; j( ~2 P+ Y% Z! f
(上世纪20年代,大城市物价逐趋平稳,当时工人月工资一般为20元,实习生临时工10元左右,月收入超过50元,就已达到小康水平,百元以上,则进入中产阶层。像当时陈独秀任北大文科长,月薪400银圆,实际购买力相当于今日36000元左右,毛泽东任北大图书馆助理员,每月工资只8圆,也就7、800的样子,所以只能和人合租通铺,大被同眠)。 $ q. F6 U( b5 l
1931年7月6日上海《民国时报》一个青年男子的征婚广告:
" @9 E% ?" D8 i: c( S我所希望于女子者,约有十项:
# M! ?8 R7 V# y1 k
一、要有清洁的嗜好和能力;二、要有概括的眼光和学识;三、要有缜密而周到的心思;四、要有充量而素养的情感;五、要有治家的兴趣和能力;六、不要眼光势力(利);七、不要自我太强;八、不要太无意见;九、不要见人羞怯;十、不要态度虚浮。 3 J! y7 `% m5 V/ `! n
《民国日报》(1931年7月6日)同时刊登的一则女子征婚启事:
( [/ L! I5 S+ F/ a# w一、面貌俊秀,中段(等)身材,望之若庄严,亲之甚和蔼。二、学不在博而在有专长。三、高尚的人格。四、丰姿潇洒,身体壮健,精神饱满,服饰洁朴。五、对于女子情爱,专而不滥,诚而不欺。六、经济有相当的独立。七、没有烟酒等不良的嗜好。八、有创造的思想,和保守的能力。
' p; W& `2 U" _0 o* e
1931年9月16日《大公报》上的军人征婚启事,其词亦是时精神之显现: $ Z1 I/ }; D( S+ _# r, ?
余二十七岁。现中校职,世界主义之泛东方者。欲聘精通英文,具有姿色,富革命思想。长政治、外交,不尚虚荣,年在十七上、二十五岁下者为内助。有意者请函济南按察司街马子贞转刘海涛。
9 a% Y5 k3 u1 q( a% Z3 k! x
启事字简意赅,“革命”气宇非凡,凸显当时青年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只不知刘中校婚事其后如何。
- A/ I E, R! W& R# |) M5 C
8 a. m8 L" x3 g) x6 ^7 [1 e2 F! q
附: 1900年夏,蔡元培丧偶后曾写下一张“新式”征婚启事,贴在书房的墙壁上:
1 ~# c1 J D- r+ I“一、女子须不缠足者(天足,背驰当道);二、须识字者(女子有才亦何妨);三、男子不娶妾(一夫一妻);四、男死后,女可再嫁(无须守寡);五、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女子可出夫)”
4 S9 d* ]. Z! n/ T) o" {3 \1921年1月,蔡元培的续弦夫人复病逝。蔡元培再写征婚启事,张贴自家。
6 w) r" V1 q: {$ g- U6 Z
“一、原有相当认识;二、年龄略大;三、熟谙英文而能为研究助手者。” $ N' `' t5 a( x( o' f
蔡先生之启事,只贴家壁示友未能广而告之,故附之,然亦为中国新式婚姻之先风。 8 Q; z% X b9 E/ Z
相关的民国征婚广告恒河沙数,四川大学赵良坤曾做《近代中国征婚广告探析》一文细录。内容鄙陋者众,类如下文:
# @- j7 Q) l% ]0 d6 ^1 X: ~' }某君......家道中康,生活独立,收入甚丰。因中年乏嗣,拟征十六岁至二十二岁......品貌秀丽、肤白体健、性情温和、中学程度、未婚女性为伴侣。确系处女,小学亦可。
8 l1 ~% H. P! K6 h- s- Q另说当时上海某书局曾约稿某作者编写《求婚尺牍》一本,要求信件多样丰富,以反映不同类型的求婚者,限一月交稿。作者智竭难以尽稿,一日读报目睹征婚广告后,突发奇想,以才女的身份在报上写了一则征婚广告刊登,骗得痴迷求婚者飞信无数,半月狂收五百余封,经择选分类后交付书局,出版后即大获好评畅销一时。
- [; c! _4 A3 k- g3 E c7 r2 t
可见是时城市新青年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嗯,即求勾搭的心理不减今朝。
* N' l: O. M x9 b% }, X( S* J0 p* b- G( s: h! d: E- s l
, R) m% `& y6 M8 H" B$ m
该贴已经同步到 蝴蝶梦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