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11|回复: 2

佛家有七苦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9-11-25 13:44
  • 签到天数: 129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签到九年

    发表于 2013-9-15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家有七苦:
    / J/ ]; D. E8 H  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t: T% k; ~0 T0 {8 ]
      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红尘无可留恋,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在于人。在于人与生俱来的弱点和本性。
    . Q9 S; x$ |. g  佛教将人生之苦分为八种,即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取蕴八苦。
    $ P' g7 G4 k( Z1 K4 r) j1 }  其中前四种是自然的痛苦,难以避免。8 g. n$ S/ e. m! y
      后三种即是一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不合理的生活现实,而苦的总的原因和概括则是求不得,! `" u1 V+ V; s. r  h4 M- ^9 z
      欲求长生不老不得,
    9 t& [8 D! O( q  欲求身体健康不得,
    : |8 b& X8 Y4 e6 q$ i8 v  欲求不遇怨敌不得,
    / F; ]! F/ G  c0 g* t6 ^  欲求爱侣不分不得,
    1 i* R0 L) {9 F2 ]8 a  这些都是痛苦,有求不得,有愿不遂,当然使人痛苦。7 w5 Z% j0 }. ]& R- @( k
      而求不得的原因又在于五取蕴。: }+ u; L" H- R# l4 ]7 |. r/ J
      即指色、受、想、行、识,! e, f/ J8 K3 V! \3 m- ~
      其中色为物质性的存在,受为感受,想为思想,行为意志,识为意识,为前三种的统称,后四种属于精神性的东西。五蕴聚集构成人身,因此人生痛苦的根本原因在于人自身。五蕴与贪取联结在一起,所以叫做五取蕴,五蕴与取的联结产生种种贪欲,贪欲才是苦的真正原因。          5 {8 n& j8 p( u( a3 L; ?+ b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9-11-25 13:44
  • 签到天数: 129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签到九年

     楼主| 发表于 2013-9-15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从哇哇坠地到老死病榻最多不过百年,这在历史长河里只不过是短暂一瞬。人的一生无时不与痛苦相伴,少时有少时的痛苦,青年有青年的痛苦,中年有中年的痛苦,老年有老年的痛苦,人的一生就是在痛苦中挣扎。回顾人生,真可谓是“人生苦短”。   i$ ?% g6 q9 u6 {4 s$ g
    * b7 x+ `8 ~' W
    ( @5 {8 b" T4 T) ~4 _
    那么痛苦从何而来呢?欲。欲望。没完没了的欲望。曾有智者说:“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是你自己让自己痛苦。”这话说得对,恰如其分。其实就是这样,欲越盛,苦越多;欲与苦伴,苦与欲连;苦随欲而来,苦也随欲而去;无欲则无苦,无苦即得乐。
    ; q5 d0 O; B" R  m: r# O
    ( V: P0 ^9 N9 {/ i1 i  t. o人,都会有欲望。欲望是人性的组成部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它是本能的一种释放形式,构成了人类行为最内在与最基本的根据与必要条件。在欲望的推动下,人不断占有客观的对象,从而同自然环境和社会形成了一定的关系。通过欲望或多或少的满足,人作为主体把握着客体与环境,和客体及环境取得同一。在这个意义上,欲望是人改造世界也改造自己的根本动力,从而也是人类进化、社会发展与历史进步的动力。
    3 N2 s" }3 k" X
    + ?% m1 J" j2 N0 a8 I但是,作为一种本能的欲望,无论是生理性或心理性的,不可能超出历史的结构,它的功能作用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欲望的有效性与必要性是有限度的。满足不是绝对的,总有新的欲望会无休止地产生出来,所以欲望是无休止的,永远不能满足的,这就必然会引发出许多难以调节的心理矛盾和社会矛盾。
    & n: O/ O/ w# l% A0 Z) r, ~" {. p- u- N. x% Q- _
    凡人有欲望是正常的,但应该是有限度的。欲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贪欲。贪欲是万恶之源,万苦之根。解决贪欲的问题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戒欲。佛教的基本教义就是戒欲。我们学佛学的就是戒欲。我们步入佛门的第一堂课——三皈五戒,就是讲怎样戒欲。
    0 B# K. k& q$ b/ ^9 j) H- D# G
    ' B: ?8 B# l' s: x  @' T+ W# v这世间,人皆有欲,有欲故有求,求不得故生诸多烦恼,烦恼无以排遣故有心结,有了心结人就陷入“无明”状态中,从而造下种种惑业。戒欲,是指要戒除的那些超出合理范围(人生存、生活的基本需求)以外的贪欲。
    9 X+ d/ k# Y9 h$ J% H
    : w" `1 L: k% |7 z! y欲,要从眼、耳、鼻、舌、身、意戒起,从不杀生、不盗窃、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戒起。戒欲,要打“主动仗”,要从心而戒,只有心清净了,欲才能调伏。戒欲,要打“持久战“,克服贪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个长期的修行课题,这个课题可能要一直做到死,甚至死了还要做。
    * j1 b; z" A/ V5 T
    ( g% o2 p- f1 B2 ?! f让我们把欲望压缩到最小最小,把无我放大到最大最大,在无限的空灵中回归自我。让我们放弃贪欲,寻找清净,享受无欲之妙,明心见性,菩提得渡,离苦得乐。
    * b7 e" M6 p; K1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9-9-2 14:13
  • 签到天数: 54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签到八年

    发表于 2013-9-16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候真的觉得人应该清心寡欲  随遇而安中寻求缘分  
    ! K* d: ]9 n$ S7 {/ @* a空手无先手  不争方无尤  无为治天下  还是静观其变来的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好手网

    GMT+8, 2025-5-2 16:2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9 - haoh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tarted 0 days (0 years) ag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