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血海★乌鸦 于 2014-2-18 12:11 编辑 & s5 h( ^+ _# w0 ?
3 Y7 O, T5 B. h: E# f; f" f 废话破题!由于总要出差携带zippo不便及兴趣转移好久不收zippo了。2013年底偶然在某宝上看见这只便习惯性的加入购物车并未拍下。春节前去泰国旅游,看到一些庙里的雕刻、壁画总对它念念不忘,途中联系朋友帮忙拍下。
, c" Y" Z% H: q) ^/ Y 实物图拍摄如此。
& A0 ^8 v' d/ b, D4 W
# g0 L5 M9 W0 Q( x+ H; `
& T: O& E- p' H- o3 x- \
3 M% {" I0 ~( D8 \& {( o: ^/ Z
' L' j4 f$ n. L0 E
" D5 @0 \8 d4 ]% ?) X* a; ~7 v
5 y ~7 D" B9 C2 C$ u, R; I. x# }
8 t* Y& l8 p( c) W' F) l9 c* ^4 \/ Y: L! g" J* {
关于象战的种种介绍,可在网络中看到的,由于篇幅太长就不复制粘贴了。您要是想仔细瞧瞧,敬请百度《古代象战评述》一文,大致描述了古今中外的象战时期过程及结果等。是我能找到的最详细的免费电子版资料了。& n# F1 X9 h: \/ _
在此,只是表述对这只zippo的认识过程,还有得出的结论。由于是细节导向得出的结论,过程就比较有趣。慢慢道来。
}! N! L+ F$ k首先要确定是这只zippo描绘的是哪里或者哪国的象战。
! u6 J$ ^7 t3 d( K$ C
& S* l% L; `% j3 k% T8 @" f, C
9 q) D1 I$ \- f! ?/ g
$ ?% g6 B; y' k. y! X7 q. o 罗马象战,服饰一看就知道了,与zippo图中象座也不同。此类象座是让象座中的战士躲避攻击缩身庇护用的,而攻击手段主要如图所示是弓箭和投掷。5 V$ p, V7 `, ?
. |! ?# t; n4 A8 X& s
& e" g+ `9 z! n& c1 ^" {- S, a+ A% O0 T9 W" J: w
印度孔雀王时期,服饰和象座都与zippo图中不同,略显简陋了都。但是三人配置是一样的,所以当时曾经怀疑zippo图案是否是印度象战,理由不充分,继续找了找,就找到了下面的一些图。
3 `2 j& ^! d; c; R% W% ?
% F1 ~, [8 _* \1 J9 j$ G
1 |0 x8 c' D0 A0 Z3 X# w; t; a" l, v b& j) j9 j( T- `: u
图片都是网上荡的。这张照片据描述是2010年泰国芭堤雅东芭乐园的表演,可见三人配备相同,象座款式相同,但是没有伞盖,不知为何。
4 [; X/ H" u. b5 J 直到我去了普吉岛的查龙寺看到了雕工细致的窗雕见下图。仅看服饰觉得和zippo图案基本一致。可是又成了两人一骑,略感郁闷,话说此时我感觉这zippo是描述泰国象战了,但证据不充分。
P- H& s4 }5 A: D# A. K0 i, Y6 I! d) H) L
, T p1 Y! x2 V1 k4 ~! F, U; b R! A6 t. m9 V) q& U* Z
再后来去了曼谷大皇宫和卧佛寺看到了一些壁画,见下两幅图。图中三人一骑,象座和伞盖、兵器也都一致。特别是伞盖,泰国佛教及皇室的伞盖是很容易和印度佛教、中国佛教、藏传佛教所区别的,见大皇宫实拍图一张。确认了是泰国象战。老实说当时内心无比兴奋!
4 {2 O- Z o5 X; X' Q& h; ~
4 s! l9 [6 [' S4 J9 h
! n- w+ C, z5 d1 _+ x
$ \) p# `0 F$ x& S, X- c2 _) Q
, V9 f6 j) ~" x1 l v. f( W, k; Y+ E7 j! b
" d+ E! ^7 t3 e+ o" H! o
6 O# ^. S" t' ^7 {
最后又找到了两个决定性的证据,证实了此为泰国象战无疑。见下图。
4 L0 B: Q0 L1 ?+ `( R1 M
* r0 R; G6 I4 Q* S
; R7 n. g" y) c+ j: W g
. J; s" t) o% |3 h8 a% L# n 局部放大图。
9 v0 h) d+ l& S
. G2 g0 z# l$ r) A% C9 a! @
+ ?; Z$ D3 j" e+ f6 a
, }& Z$ J* q3 N% Q8 P5 x& E
这是泰国曾经出的邮票,而象身周围四人和象身上的三人一骑组成方阵,更有力的发挥战斗力及威慑感。
! w3 F U h& ~/ _ L( B& W下图为书内插页或墙画,与邮票中所示一致。
9 _9 Z/ R D5 K+ }. y+ i1 n+ E4 I+ f' x9 X2 W( L( {! }
/ F$ K" i% T; u6 m
- e; s; I/ T4 Y3 }& S 可新的问题又来了,按照壁画所示,所骑象头的武士威猛无比四臂伸张。而象座之上伞盖之下的人待遇却貌似高些,手拿翎羽指挥棒,统领全局。那么他们二人究竟谁才是主帅,谁是战将呢?象尾之人手拿长刀却貌似鸡肋之用,总不能回过身去刺杀身后之敌吧,按照兵器长短和力臂扭矩的限制,攻击范围也不是很大啊。
" W6 h2 i( v% U2 v- @ 得嘞,继续查!
; l$ w( Y+ Z. }6 S9 ~8 z7 @ 大皇宫内最著名的甚至所有泰国的旅游推荐图上都有的一座雕像,曼谷素万那普机场内都立有此复制的雕像。下图所示为大皇宫内雕像。4 x N0 c5 ~0 k; `
1 ?: e- q, M0 z+ {. b; T8 Q
# }6 C# I9 D3 B) M; R8 ^7 ?
( @: Y2 G' B4 {0 s, \9 N 他是守护神,和壁画上相比,去掉多余的手臂再摘掉金灿灿的戒指,就是一样一样的么。由此推断象头所骑应为暴走之后的守护神或者说守护神是常态的战将。伞盖下的应是主帅,在至高点上可以总揽全局指挥方向并可使用象座上的武器投掷和补给战将所用。其实反证即可,我所观的寺庙内,除了佛像和国王之外,没有使用伞盖的。
- Z7 K3 [% V" K- O$ d g- ` 象尾所骑之人实为驭象师,最主要的工作是驾驭大象,这个在所查找的资料中所写为“坐于象臀之上的是御象师。在搏战中,御象师的作用不可小视,他操纵着战象伺机低头去顶住对方战象的下颌,使其头部高扬,这样坐在上面的战将便会因失去平衡而处于劣势,往往被对手挥刀砍死在象背上。”(“”内为原文复制)。御和驭的区别不想讨论,我觉得应该是驭。: Z9 `/ i; d9 G: k+ Z3 o5 E
1 W" D1 ~8 s. u& B# ]' ` 按照我的思路理解其zippo图案,现在来看:象战(不用确认);泰国象战(确认了);那么敌对双方是谁呢?这个基本上就都是推断了,因为我无法证实,只是从这只zippo图案中看出的结论。
0 _% d. J% E# ]3 H 请接招!5 V5 q$ G# U6 a6 s% E/ `
“泰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象战发生在1592年1 月 25 日,是泰王纳黎萱同缅甸王子的一次战斗。当时,缅甸王子统率两路大军分别向泰国京都挺进,双方在素攀府境内展开决战。当时泰王所骑之象正处于发情期,见敌象奔逃便穷追不舍。等战象停住脚步,泰王才发现自己已陷于缅军的包围之中,此时缅甸王子正率众在树下纳凉。泰王见状灵机一动,以言相激道:敢来单独比试一下否?缅甸王子立即驱象冲向泰王,与之决一死战。第一回合,泰王处于下风,帽盔也被砍破。随即,泰王抓住时机将缅甸王子所骑战象的头高高扬起,趋势用手中的刀将缅甸王子砍死在象颈之上。缅军见主帅已死,无心再战,败阵而回。从此,纳黎萱王名声大振,在以后的150年内,缅甸没有再进犯泰国,此次象战史称象阵战。为纪念这次象战,素攀府建有象战塔,1 月 25 日这一天后来被定为泰国的军队节。”/ k- v2 Y/ n/ P) }
“历史追溯到1569年,泰国大城王朝被缅甸灭亡。泰王子纳黎萱不甘亡国屈辱,卧薪尝胆,积蓄力量,在爱国遗官志士的拥戴下,于1584年在肯城自立为王。缅甸国王闻讯大怒,但又一时无可奈何,经过八年时间的周密准备,于1592年派遣缅王储帕玛哈乌拔拉率「象兵」讨伐。早有准备的纳黎萱和其弟弟挥师奋起迎战。他们依托热带山岳丛林的有利地形,设下层层伏兵。当缅军进入泰军埋伏圈时,伏兵猛然蹿出。纳黎萱亲率「象兵」冲杀在前。霎时缅军死伤遍野,阵线大乱,四奔逃遁。恰在此时,纳黎萱及其弟所骑之象春情勃发,撒开四蹄没命地追赶奔跑中的缅军「象兵」。泰军乘「象兵」之威奋力追击,不料反陷入缅军阵列圈里。来到一处,泰王纳黎萱抬头环视四周,猛见缅王储帕玛哈乌拔拉骑在象背上,停在不远处的树阴之下,周围簇拥着众卫士,好一派笑傲天下的气势。纳黎萱不禁一愣,但很快便从惊愕中镇定下来,不失王者风范,激将之言脱口而出:“皇兄!为何呆立树下,敢来决一雌雄否?良机莫失啊!”
, m2 O* [! ?: Y6 o2 G" l2 P 缅王储帕玛哈乌拔拉听罢此言,刚要发怒,却见纳黎萱身边只有寥寥几名侍卫,心想倘若即令部下上前拿下这落网之徒,岂不有以强欺弱之嫌,便二话没说,挥鞭策象朝纳黎萱的骑象猛冲过去,一下将纳黎萱的坐象撞得横在面前。他就势举刀向纳黎萱猛力劈下去。泰王闪身躲过刀锋,但头盔已被砍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纳黎萱临危不惧急忙回过身来;使出全身力气,驱象撞向缅王储的骑象,并挥刀猛砍下去。这一刀从缅王储右肩斜劈下来,伤及中枢神经。缅王储当即毙命。帅亡兵溃。缅军见到这般情景丧魂落魄,惊慌逃遁。泰军大胜。从此,泰王纳黎萱名震四方。他与他的「象兵」以英勇无畏的气概,成为泰国男女老幼赞美的偶像,也使周边蓄意染指这个美丽国家的人望而却步。在这之后的150余年间,再无外敌敢来侵犯,对泰国的政局稳定、经济发展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影响。”
+ W+ L0 Y4 b+ ]: B 以上两段内容有部分重复,原文粘来只为更好的说明。
V) y2 L$ {* a+ Y 我认为此zippo图案就是此役。1 t7 g9 y' w6 Z# l+ O& H+ ]; w/ s
再接招!
- e% |8 E+ t7 Z: G “16世纪的暹缅战争中,有几次大规模使用象军的大战。最初缅甸强大,暹罗的阿瑜陀耶王朝弱小。初时暹罗捕获了七头白象(象一般是黑色的,一旦发现或捕获白象,就是十分罕见的事,古时,泰国人以此作为祥瑞之兆),国中大悦,暹王摩诃•查克腊帕特王被上尊号为“白象王”,扬名一时。缅王莽应龙闻讯后派人索取白象,暹王自然不与,反而回信让缅王多多“修德”,国中自然会出现祥瑞的白象,云云。
; F. a5 C3 x6 U 结果1561年,莽应龙统兵90万(需要缩水的数字,同上)来伐,暹罗失败,最后以王子入质、多加入贡,并贡献四头白象而收场,是为“白象战争”。七年后,莽应龙卷土再来,这一次攻陷了首都阿瑜陀耶,干脆灭了暹罗,扶立傀儡。十五年后,暹罗王子纳黎萱发动复国战争,自立为王。1592年素攀府会战,纳黎萱与缅军主帅、王储帕玛哈乌拔拉进行了骑象的单挑格斗,缅甸王储砍破暹王帽盔,暹王击中了缅王储的右肩,结果缅甸王储当即死于象颈。此役暹罗大胜,俘获的缅军大象就有800余头。暹王坐象——昭帕耶猜耶势拍,也一举成名,受到暹罗人的顶礼膜拜,还有名垂青史的殊荣。”1 y8 W; d* N$ h) D+ w# Z _
我自己搜索了过,基本上南亚东南亚一带都视白象为吉祥之物。回想一下象神格涅沙就是白头象神,至于后面演化的佛牌之类的彩色面相就不提及了。这场白象战争全因为白象而起也是不可能的,都是利益。泰国的国旗发展史中曾经就有一度时期为白象,见图。而缅甸曾有4位国王自称为白象王。
2 \: t6 P* R$ C6 |" d5 Y. e* K5 @6 o
% f: j! a# V5 |4 a6 |4 i+ ?4 a* r+ T. ~( E7 C: \
佛教国家都对白象有着强烈的好感,其原因为Airavata,在印度教中,长着四个象牙的他搅动天空之中的银河,飞溅的泡沫产生了人间第一头大象。他是印度教早期主神因陀罗的坐骑,而因陀罗在后期的印度教中地位逐渐被三大主神淡化。在国内因陀罗就是帝释天,成了一个护法神了,唉!; _0 z5 p1 D( P* O( p4 v% R
在佛教兴起后的传说是释迦摩尼的母亲摩耶夫人有天做梦梦见有个小孩化身Airavata来到她身边,向她拜了三拜最后撞进她的腹中。后来释迦摩尼诞生。# c9 g) }% b: W# q7 C- F' o/ x
在曼谷的暹罗广场有四面佛的佛像,其实四面佛还有一个名字就是Airavata。至于四面佛是不是就是指大象鼻祖呢,我还没学习到。按下不表。' m' S# N _6 Z4 ?5 [# ^% P- f, B
扯远了,说回来。白象是吉祥之物加上又有神话中的形象,故而在佛教国家很受追捧。我想大致就是中华民族对龙的崇拜的感觉吧。不同之处就是白象是可见的偶像。- `3 |: e) J. @) h- P+ b
在此阐述白象的目的是为了支持我给这只zippo妄下的定论。
* \4 \+ C& b* e3 G) }) T6 ~ 一.白象战争中泰国王战胜了缅甸王,而缅甸王是为了夺取白象才发动战争的(姑且这么说),亦就是说缅甸王没有白象骑的是普通战象,而泰国王有七只白象有可能就骑了一头以示雄威!所以图案右侧的应该是泰国王。
6 m. L- n" [9 z; X: B 二.从图案中了可以看出,左侧缅甸王的长刀被砍断或者震飞,右侧泰国王的大刀直砍缅甸王的肩膀或者脖子上。但是前面我摘抄的文字中有“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纳黎萱临危不惧急忙回过身来;使出全身力气,驱象撞向缅王储的骑象,并挥刀猛砍下去。这一刀从缅王储右肩斜劈下来,伤及中枢神经。缅王储当即毙命。”是右边!是缅甸王的右边肩膀。为此重新查找,直到找到这座雕像的照片。
- W- k5 i; s! e5 u% y8 Q: D1 h5 h, \0 v1 e
; G7 A: o5 z; V3 u; D4 X$ ?
* w6 T K i) ` m8 y
很抱歉我实在找不到大图了,但是可以看出,雕像右侧的人的确是被从右侧砍到的。至于左侧的泰国王胯下是黑色战象这个问题。亲,这是木雕。而zippo图案中所示的刀砍方向相反,暂不得知原因为何。6 M- ?' t2 a8 P3 l) M+ e
三.最终证据其实是个细节,是zippo图案中白象脖子上人物的头盔上的那个白点。“泰王闪身躲过刀锋,但头盔已被砍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我仔细看过zippo上的图案,不是磕痕或者掉漆,就是一个白点。而我认定这是缅王储帕玛哈乌拔拉与泰王子纳黎萱的最关键点就在于此。这个白点肯定是指刀痕,泰国战盔是没有盔缨的,至此无他。+ E0 g' [3 A# g D3 H5 \* e
而前面所提及的泰国王战象--昭帕耶猜耶势拍,是否是白象,我没有学习到。可能是绘画者为了画面感漂亮而填的白色。zippo图案中刀砍左肩和文字资料中的刀砍右肩的差异,我觉得这是绘画者对画面布局感问题,可能他不想再一幅平面作品中让缅甸王的脸被泰国王的刀挡着吧,也许他不想画血,还也许他就不知道砍到哪边了,谁知道呢。还有一个最有可能的猜测在全文最后。. Y4 D. [: z7 b* m; \8 d8 U4 v! F
至于前面壁画所示的战将骑在象颈,主帅座于象轿中,何故最后主帅单挑都位于象颈了。我只能臆想如果我是主帅,宁愿自己上去和别人单挑也不愿把命交给战将手中吧。3 w9 v' f) ] B% \
如果您有关于此zippo的所有有关信息,请与我交流,感激不尽。9 f4 _6 t, ^+ n3 p6 Q
就此收笔,感谢《古代象战评述》一文的作者,感谢所引用图片的作者,感谢这只zippo的历任拥有者对它的珍惜有加。, k8 n2 `; j! i6 a: _5 G$ L
最后感谢您看完。8 U& ^% e, Y& W- C! R
Ps:如果您看到这了,请再看一张翻转图,是不是和我一样觉得所有的问题都解开了呢,右肩、右肩、右肩。哈哈。镜像的图案啊!
& y$ g* w8 S8 A' @; n* u$ s+ `# m% ~6 P8 ]. @( G* `
5 T6 `# Q7 f* O- @- M
0 w& W( @9 m+ @
7 B8 c h% @, h0 B- k9 r. l! U$ R' R4 D3 I
|
评分
-
参与人数 2 | 资历 +300 |
好手币 +260 |
收起
理由
|
很无奈
| + 100 |
+ 60 |
研究得真到位 |
蝴蝶梦
| + 200 |
+ 200 |
谢谢分享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