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25-5-3 20:51 |
---|
签到天数: 4465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
楼主 |
发表于 2014-12-13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名】——你若无情我便休,往事如昨易白头5 a' Q: D# J% Z4 } o. A
. N: M" b& f7 F9 Z5 m
卓文君(生卒年不详)。汉代才女,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
7 W9 d: a- `! R# H5 v! l% |; z: r, s2 u$ `1 _
我总是认为,才女比美女高了不止一百个档次。文君不仅是美女,还是才女,“白富美”已经远不能形容她的传奇,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情只关绿绮心。8 L: L1 R2 `' {1 t' g; W! n
# i0 P: J$ D# b1 z$ @# a
“文君”二字没有过多的艳丽、矫情,可它踱步而来,水墨丹青中,就映出那个文采斐然的卓然君子,就映出那个决绝女子的才情和不输男儿的智慧果断。她不需要葬花,自然风情万种;她不需要醉酒,自然敢作敢为。9 P5 Y2 O8 Z& G
& X) ?1 p& X( {: a司马相如奏一曲凤求凰,她对他青眼有加的情意,让她不顾一切携着相如来到成都。他们家徒四壁,他们当垆卖酒,他们琴瑟和鸣。当炉卓女艳如花,不记琴心未有涯,可卓文君的父亲终究不能容忍女儿失了面子,他不得不给文君两人足够的钱财,可有了钱真会幸福么?
# ]) J* P2 M S# x; G+ i
' r7 C1 p0 H7 Z! D2 k: ?, M$ [岁月篡改红颜,薄幸的锦衣郎还是没能免得了世俗,司马相如不再满足于与糠糟妻的举案齐眉,他想娶妾。4 D' Y" t$ Y) A! M& [
$ q# F# A& e J0 s& M- g1 k我看过那么多悲剧,可还是觉得,那些都算不得悲剧,生离死别是缘浅,也是情深。可是情到深处情转薄,才是真正的悲哀。" j4 P- G4 t: C0 t
5 W9 v! L& `4 n0 V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 P2 \+ F; V) A: `3 f; b
6 i% B1 V/ F) S. g0 o( A文君肝肠寸断,可她没有哭哭啼啼地去哀求,她潇洒从容地研墨,写下流传千古的《白头吟》:9 z- ]0 \$ ~/ ^' }
( a$ D+ v' p' j. z( x皑如山间雪,皎若云中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5 F& K% j4 {6 Z' B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蹀躞御沟止,沟水东西流。
5 o/ [* G! g" ?9 g8 {* W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 R$ N5 H5 T, S4 ~竹杆何袅袅,鱼儿何簁簁,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
1 t, k9 t8 H" y& }% P% G% P; N6 u
' [/ t% s& Q/ x# j/ L7 l你不喜欢我了,我是伤心,可是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那我也不喜欢你好了。你若无情我便休,相爱是对等,不是容忍。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你不是我的独一,也不是我的无二,我还会遇见比你更好的人,他们也会给我弹好听的小曲、送我好看的钗头凤。
9 d% R1 M- O v
) r6 y: j+ E1 D- F1 O/ n; i( N可是后来司马相如收到诗,后悔不已,就又和卓文君破镜重圆了,故事求的个圆满。8 T4 A" i# L' x5 `
8 }2 ]9 n" u$ s# S' A+ K5 X! X9 y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 k1 M2 ^+ K' g$ [% h/ v4 @2 k+ X5 ~! m$ \3 L4 m6 U/ c# d
优昙花次第而开,长卿,我不会等你三千年才来盛放,我只为我的爱情。9 _# Q* o' ]( y# s3 j5 U' u
0 X7 x6 Y% Y) W s她叫卓文君,卓文君的文,卓文君的君。( o( I. j4 |: z7 i3 O$ _; @
: K( {1 D! c0 E: o
【第九名】——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 ~* i0 A. C+ C0 l
* }# W1 ?' q l7 i魏无忌(?-前243年),号信陵君。魏昭王少子,战国四君子之首。
. B2 D% V0 a3 v+ x( f# M, R! a _
" L4 R& I2 i$ T( W' ?无忌太多,春秋费无忌(又作费无极),战国魏无忌,晋代何无忌,唐初长孙无忌,武侠张无忌……无论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还是胸襟宽广的侠义少年郎,我独独选择的是公子无忌,也许他名声不大,一生不完美,可他是战国人心之所向,是王侯将相中无二的存在。
: C* l( W1 j5 b; u& m: e# v/ O" N9 h8 I" A4 T# J* q8 G
最重要的是,他是最公子的公子。 y+ u$ A R. { y. |
4 ~- `' X1 @2 x _0 r! S无忌,不猜忌,不忌惮,不避忌,这不是恣行无忌,发而无忌,而是我心从容,所以无忌。
6 p. `: ^- M3 s" a( L/ `
" n- t0 C' q( g魏公子无忌之才,甚于齐之孟尝,,楚之春申,赵之平原数倍。礼贤下士,各国名士趋之若鹜。窃符救赵,世人赞其侠义之风。邯郸大捷,秦国十年不敢犯魏。: P$ u, n/ j. k2 h* O6 D8 C
1 G7 ^6 N8 y/ o# N' M1 |
他是魏国最锋利的吴钩,他是江湖最厉害的百晓生,司马迁一身骄傲,却尊无忌为公子,列传中一百四十七处只称公子,无限唱叹,无限低徊,仰慕之情溢于言表。七步之才曹植与诗仙李白分别称其为“俊公子”与“贵公子”,赵孝成王更是推崇:“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1 F: M' f/ `0 H2 ^' C" m; M* Q
/ P) y: y, E+ E. y1 k4 {长孙无忌魏无忌人无忌我亦无忌;
! T$ X6 M9 l) S% X; ?/ T司马相如蔺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5 D, Z- U3 `% H
% c0 [6 t' E* q) o+ x, z公子不是任何事都无忌,魏王忌惮公子,公子因此失望,退避三舍,耽于酒色,终是身死。4 X" `+ A* j1 ^$ J; U. t+ u% R6 ~ Y4 l
醇酒妇人终短气,千秋谁谅信陵君。谅?不需要了,有的只是叹罢了。
" F. r3 |+ h$ ]( R* M- j' a
* X1 f' B0 Z% Q, K" |公子死后,秦便再无忌惮,派蒙骜伐魏,魏国乃至天下终被秦吞噬地一干二净。后来战国归秦,秦分楚汉,一归刘汉,高祖刘邦过公子祠庙时,也会低头点上几柱香,缅怀大风起兮后——那翩翩公子的落落情怀。$ I: B8 S3 ~ u% y7 |
# n7 }' Z9 |$ L9 y* ^% E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r5 Y8 I0 m* y* x p7 u- W8 `" r
' x$ U5 v8 o4 ~" \4 v, D
剑冷孤高,花醉堂皇。这个时代,这位公子,他没能遂得了凌云之志,可他一定敢笑——黄巢不丈夫。
/ L9 N' R8 L- T6 u: @7 q
! W6 e3 D' U$ z他叫魏无忌,魏无忌的无,魏无忌的忌。
! L# X$ l( m: D+ b1 @7 h9 x$ m. P! J- i
【第八名】——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0 m8 E9 S( n: W8 A
- U x2 a' _ i- p. ?/ e3 z# n
柳如是(1618~1664),本名杨爱,后改名柳隐,字如是,又称河东君。明末清初名妓,秦淮八艳之一。" [. g6 p3 ?4 r3 h
+ d, t" R* {: r( P- t- X(注:原诗为“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O) J( ]5 o$ o& U& [* q. L' G7 u
U! f; N2 w1 q& p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B8 c0 d# o# U7 _+ c
$ h, X! f$ E8 D% }* q: v" v
明末清初的秦淮河勾栏瓦肆间,没有江南的黄梅雨流水桥,反而歌舞升平,笙歌彻夜,才子们夜泊秦淮近酒家,慕名一睹秦淮八艳的无双色艺。$ ]1 y3 G m* K8 U3 }1 l5 g: n
, E1 c( {5 W. J4 ^0 x, {7 _/ ~
八艳之中,陈圆圆谱就“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绝唱,李香君撰写“歌尽桃花扇底风”凄美爱情,可那风尘中,世人首推“风骨嶒峻柳如是”。4 \4 D; n2 ~* |
6 p% F4 S* }' R' J& V- `. A% @
第一次见“如是”二字,是王菲哀怨地唱起“如是我闻,仰慕比暗恋还苦。”这一句,在《天龙八部》里片尾曲中,阿朱跟在乔峰后面,走得漫长的那一路,镜头一转,阿朱像血色蝴蝶坠落下深谷,笑容安详地看着她的乔大哥。后来才知道,“如是我闻”是佛语,再后来,认识了柳如是。
/ G/ n) a' N, f( j. Z1 B" X1 x& {: j+ u/ R2 c& Q- I7 {' |9 ^3 |; E
柳隐是读辛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取的名,想来是愿同辛弃疾一样的摒弃尘世,心静如青山。流连章台时,柳如是爱好女扮男装,这也可以看出其人同稼轩一般,有豪放的浩然之气。
# }* i8 V% Z7 T$ N* a' Q& q
4 e& W* q" Z- t" N, I后柳如是嫁与五十多岁颇有才名的大官钱谦益,夫妻伉俪情深。正值清军入关,钱谦益想降清,反而是这个名妓奋身欲沉池水中,以悼山河破碎,无奈丈夫拖住了她。再后来柳如是暗地支助抗清力量,巾帼不让须眉,欲一雪国耻,可惜钱谦益去世,她为保护家产,悬梁自尽,一代风流奇女子香消玉殒,连与丈夫合葬一墓都是奢望。* F: M1 p6 t/ j: f$ m( e' p
( C6 w n# U. _2 q阿朱呀阿朱,她的乔大哥没能和她一起跳崖。# G s% k: [9 S" q5 m# E. m8 p
* t6 [$ R# j9 B, M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
8 I1 A: T0 a1 T5 H3 O6 A7 G
1 H, _: d5 |& [$ N5 [如是我闻,金陵秦淮河边,可有那翩翩佳公子,拂去江南烟雨,将那风流女子看得分明?2 ~ a2 @2 Z1 ~$ j, z
- j u8 l* f- D& b8 E, \- |
可笙歌没了她的歌,燕舞没了她的舞,才人岂不白来?" T7 B3 _9 J, S5 _+ P! N! V( t
" \* K0 m( M9 v& G7 ]6 w
她叫柳如是,柳如是的如,柳如是的是。
. P; R: @& `2 l1 I) S) ]
' W6 W' a" S9 p+ q4 q0 h【第七名】——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g( f5 P+ e. D: ]& V
% ~8 C3 C; Q b& |$ q% h% C4 i
戴望舒(1905.3.5~1950.2.28),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现代诗人。" o: u8 l9 d. E1 K* b
0 p0 T" z. d) r. O/ z4 U) u% _
那坟前开满鲜花,是你多么渴望的美啊
6 G5 n. y( N. D& H ?你看那满山遍野
, O5 L, b. `6 k" z( H你还觉得孤单吗? W9 J% J& Q& @$ X3 q- E" B1 i
你听那有人在唱,那首你最爱的歌谣啊
& `3 U* Y2 R; k# H尘世间多少繁芜
' X7 y3 y: @- k) R从此不必再牵挂( T, ]0 L c) d3 f# L/ \0 ?
我在这里陪着她,一生一世守护她
9 L6 k, a3 r* ^
5 D. ?0 j2 R9 u8 K7 K5 F0 y2 Y2004年,名不见经传的唐磊用一曲《丁香花》唱红网络,那首天国的歌曲,旧时光里扎着羊角辫的女孩穿过阴暗的小巷,伴着丁香花的朝生暮死,葬在开满丁香的大山上……7 {9 }) E0 F$ y$ M
! `! n' q8 V" [) q
一次一次听那些哀伤的歌谣,这么多年再想起这首歌,依然觉得它无可替代。
4 e( r, e7 H0 y, m$ Q& w6 v! t, S$ X' G, f' L1 h
我想这首经典歌曲应是受了戴望舒《雨巷》的影响:
B5 J% G4 Z7 T) D1 u0 J4 x4 \7 v9 D0 m& z1 ~
撑着油纸伞,独自
+ V) i5 r( u. m! p n彷徨在悠长、悠长
+ X" { b7 y& ~1 k; p0 _) B* E# z又寂寥的雨巷,
8 Y G8 r5 m7 d7 O% l- ?我希望逢着& _% r& U4 v. { S
一个丁香一样的
. a5 u, n( V2 v0 Y4 `% [结着愁怨的姑娘
2 P9 ^, O$ C" v! F2 k
! _; t5 X5 L0 r1 p不得不说它太美,美得像那丁香姑娘一样不真实。就像戴望舒的笔名,《离骚》中的月神,太惆怅太飘渺,只用望一眼,便已心舒而醉。
3 u7 F9 P2 T3 N* m& z }. Y2 {# j4 J% t% W1 I' Y7 q! x% _
戴望舒太像丁香,结着愁怨,注定一生都是悲剧。他为施绛年赴法留学,不能饱腹,可施却背叛他,爱上她原本就爱的那人,他哀莫大于心死。是穆丽娟带给他光明,他与其共结并蒂莲,可这也是无果,他们不欢而散。遇见杨静,他以为这就是他的良人,可是年龄让他们裂痕纵生,无奈,戴望舒终于结束了这最后一段爱情——他始终找不到他要找的丁香花。
7 W- g0 q6 i6 _/ u5 Y* k$ [
2 i. ~! f6 S8 A+ c后来的日子,望舒寄心于诗歌。天妒英才,让他的哮喘病愈加严重,呼吸也是一种痛,痛到他不得不给自己打大剂量麻黄素针,不一会儿,心脏急剧跳动,呼吸更加困难,死在送往医院的路上,时正值壮年。
1 t8 }/ _& ~/ [# n0 i9 d
8 `2 G3 v$ F) `5 A! s5 W旧时光的雨巷,故事里的诗人再也找不到他的丁香姑娘。
# J: H6 v4 K5 ~1 A
6 H8 Y; d7 s6 a/ h( P你看那满山遍野,你还觉得孤单吗?
( I& G) V) b4 B0 L
& F+ V! c, E! r: h几十年后,网络歌手唱着他扎着羊角辫的姑娘,我想,她和他一定化作了丁香花,住在春暖花开的天堂。
4 ~! E. x9 h& A R1 P) u$ x
) I6 ~3 H" G" H望舒坟前——$ m, }5 u( {/ r- z0 R
( V2 a. x. ]" O8 Z
月光下,只有丁香在这里陪着他,一生一世守护他。9 a- N2 i6 \! c* F" L* E
) c: T' Y4 D9 }他叫戴望舒,戴望舒的望,戴望舒的舒。2 Y* D* l! d* {2 r! T* X9 O
% b1 m& A. L" |1 O9 Y/ R- v【第七名】——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x7 `* b9 U5 l- y
& E6 l+ z; z# O: v$ E
林徽因(1904.06.10~1955.04.01)。建筑学家和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 H# {* i2 ?( j; s l& h8 D) u6 r7 Z, d: \& ^: t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f1 U k1 h( s
是燕在梁间呢喃,
' l+ x' e1 L7 E0 v: R3 C——你是爱,是暖,是希望,1 }# T! u# i) z* A" y1 t' X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2 j9 \% H# l3 R- u* E3 a——节选自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5 R6 O# `5 P5 X/ o+ N, k8 D6 P6 v) {1 A6 M3 P2 O7 J
魂萦梦牵的杭州美得风情万种,烟雨迷蒙中,西湖半掩容颜,见证了一代佳人的缘起。5 z5 h( e6 z. x% e4 [, } o
2 d- x1 L, g) [! I J
人们取名总以风骚二书为蓝本,林徽因的名字出自《诗经-大雅》中: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赞美周文王及其母亲妻子的颂歌,“徽音”意为美誉,她祖父先是为她取名林徽音,在她身上载了许多希望。早年间,有一个名叫“林徽音”的男子常发表诗歌,林徽音(女)便改名为“林徽因”,以示区别此林徽因非彼林徽音。' j t3 m- Y9 w3 u4 f
/ v* `$ X2 a6 ~% | `林家女子总是优雅而有才情,或许是双木给了她们诗意的栖居,得以纵横。“徽因”比“徽音”少了一份女子娇气,多了一点因果看透的豁达。, @ y9 v" |# ~# E/ S& \
& h5 c X3 B6 _. x8 z十六展眉,她邂逅徐志摩,泰晤士河边他会给她念他写的诗,他英俊倜傥、满腹才华,可英伦风光中是他沦陷,他抛下尚有身孕的妻子张幼仪,他抛下他两岁的孩子,他抛下他所有的责任和自尊来爱她。这诗人太执着于梦想中的诗意女子,他把他丰沛的想象力赋予徽因,可他爱上的只是他的梦,这是不完整的爱情,正如后来徽因的文字里说“他爱的不是我”。
* y1 k4 n3 z; n+ \8 E
% A' G9 D$ s( c& I5 W+ ]( {林徽因离开了徐志摩。这是偶然,也是必然。就像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诗《偶然》: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I" o8 ` M* `& x/ v; W! J
5 M7 n g9 a" p$ L
诗人死在天空中,可惜没做成那一片云。他有他的陆小曼,她与他再无瓜葛。
4 e5 r0 d* W$ g2 ?# S! \
6 [7 o& l% q$ K& O M( M林徽因的方向是梁思成,那个建筑学家和她有相同的爱好、理想。江南的女子婉约到虚幻,而梁思成给了她真实的呵护,没有康桥诗人的潇洒忧郁,他踏实安定,这就足够了。这是爱情。
0 A4 Q& g8 }; J6 I( p( I" \& W# c8 A' H z. Y# E6 ^; l
梁上君子,林下美人,金家老友。我们不能说金岳霖一定是为了林徽因终身不娶,毕竟哲学家的心太邈远博大,可他爱林徽因,是他等待,是他放手,是他退出,是他在旁人都忘了时还记得她生日,这毋庸置疑。. [' c8 N2 [. a" b9 g# P7 F0 L
l: G3 C$ h3 ]
1954年,6月。林徽因死于风寒,弥留之际,她最后念着的,还是梁思成。
" g q5 ]" k! J; F
1 B" R5 \' Q& n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B% k% _& o$ \$ z8 f
+ S9 k2 j8 m. x, a0 B
人的一生不可能只爱一个人,她笑说爱情只是宿命摆下的一个局。
4 j! ~9 e0 m4 g2 x- H5 D7 u8 E) f2 W% c
短暂的瞬间,漫长的永远。# M9 Z) a; l& Q$ F4 f
`' t" `# d3 @民国第一才女是个美人,埋在了人间四月天,风华却已传了百年。
7 a8 \9 a1 W2 y! |. u d- O n/ i/ q
品林徽因,清茶隽语足矣。
& H' W% n" r [8 f; N; J$ E2 z, ?) C8 J9 Q3 l- j% L
她叫林徽因,林徽因的徽,林徽因的因。" o- q9 C3 {* i3 S) y0 z
2 }+ N4 K6 k% R, M: A# F3 t【第五名】—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N# S R7 u X+ ^+ i
$ K1 u$ ]$ h1 F/ _ ?
李白(701年-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 U) H( k: z) P+ X$ \# ]
) _1 u2 r" q. ]# K$ G我要怎么来说他呢?那些个古代大智慧的神来之笔都无法把他描绘得完全,我这拙笔又怎么写得出他万分之一的狂傲?/ [$ @' r8 l, }% s( `
! ^# Y' ?9 S! ^# l
但,还是从名字开始。
: \) Y" ?) n8 ]! w; C9 d2 B6 E6 t: P: p8 s! d6 U
骆宾王七岁成诗,(相传)李白七岁成“名”。那年春日院头,花开嫣然,木翠葱茏,父亲李客开口吟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母亲接道:“火烧叶林红霞落。”前三句已出,后句待续,是时蜀地李花一簇簇爬满枝头,李白仰头,灵光乍现,缓缓道:“李花怒放一树白。”
$ q; t6 @. k' g, p( ^3 E% |4 Y ?! [7 b8 N2 q/ A, X
天地失色,万物中仿佛只剩下孩子和那一树白花。白是七彩之光的交相融合,白是明镜非台的大彻大悟,白是万物最初的本来面目。父亲便为他取名——“李白”。
8 J) v( X5 o: f! G' v0 x6 r8 Y; V# m3 q" }1 H4 _
李白,简简单单,干干净净。李叶是绿色,李花是白色。李白分两色,自然在其间。名字本是单调的字眼,可有了颜色相衬,便从黑白中脱离成独立的整体,有了灵魂。这名字,说它大雅也成,大俗也罢,毕竟雅俗无界,一念之间而已。可李白这个人,你不得不说他大雅,雅到极致。3 B' L/ P: t" ]; d0 y3 V9 ^+ r" z
R3 {, k* `1 T
世人皆赞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风骨,却也推崇曹孟德志在千里的决心,那么,是入是出,是做卧龙还是大鹏?
. b( M* U3 a* K$ P) y% X" O
V' T3 L4 }% T0 U李白选择后者。
6 V6 B* d! `% d$ b4 x; f
' ]( [. Q6 }; G" D" _$ l% P8 m以李树而名的青年仗剑去国,辞亲远游,长江和山峡伴着青莲的家乡梦传他到远方。一路上他把悲欢歌尽,才名远扬。江陵、金陵、岳阳……最后是长安——他理想中展翅高飞的土地。
% ^, F; u) T" D. O2 s! {) ^! Z2 L9 }# x
长安花不是一日能看尽的,凌烟阁不是暂且就能图画的。
, a7 v0 [( z$ m: I' b
8 [* q& i( ~6 z( m有志者并不是事竟成,百二楚关照样归了汉;苦心人并不是天不负,三千楚甲还是吞了越。我们以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殊不知现实T m d就一白骨精!# | R4 y/ \8 t z: X
. l" e* Y% T: M0 c! V; L朝廷不重视,官场太黑暗。他怨笔写长安“长相思,在长安”,他愤笔写长安“行路难,归去来”。可是长安长到那么远,谁能独自走完这漫漫功名路?他离去又归来,还是没能一展宏图,扶摇九万里。李白太骄傲,太潇洒,不会阿谀奉承,不懂尔虞我诈,他注定了做那李树,登不了国色牡丹那所谓的“大雅之堂”。# M! @ \0 O' C0 U) M& G0 z
3 O- G9 u d! P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还是,选择了前者。% X' W- k! e+ h
2 t/ h! l4 p9 G李白受牵连发配夜郎,死在金陵。华夏一代惊才绝艳的诗仙就此成为绝唱。1 I8 [1 g/ Q# H
/ I6 H; `. _& d5 P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h* {% y. e. ?4 N- n% i: D: H ]
; r. h3 D5 S3 u- d& j2 G
千年后再去触碰那些早已泛黄的诗词,是后世蘸尽墨池水再也写不出的狂傲,是他一个人的传奇。
, T# B; l! J7 p1 M# G. K# ?. Y2 |7 [; _: v
那么,就寄愁心与明月吧,随他直到夜郎西。3 r. m' z9 d9 g$ I8 B: d5 l6 H7 |5 A
* O) B3 R C; _* Q他叫李白,李白的李,李白的白。
7 z+ V7 a. W# S* o
% M; V% L* n5 H* ]/ W【第四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h) u4 V/ X/ v% Z6 ]' C7 a
4 q, d) g% Y# n高渐离(生卒年不详)。战国末燕人,荆轲的好友,擅长击筑(古代的一种击弦乐器)。, F5 ~& p7 |2 ]' S( e. t) \
& v7 U- G# m% B1 _司马迁《史记》中最扣人心弦的,至少我认为,是《刺客列传》。他们只需一把匕首或一把剑,凭着一颗胆,创造出古老依旧惊心动魄的刺杀行动。
# d, K- M9 O( k- P
& V& ]! Z6 R. s我随着曹沫仗剑登坛,看着专诸鱼肠剑挺,见着豫让吞炭音哑,听着聂政广陵之散,瞧着荆轲图穷匕见,最后,看到了那个背着筑的琴师。2 A# Z. J( _! b- K
, G) v. n% \( b$ p7 x短短几百字,他就走过了史书上的一生。第一次看时,前面那些曲折故事的主人公早已没有印象,我所记得的,只有那个名字——高渐离。 m; O x6 j1 K4 `) F
. y9 S9 H5 ~) s一曲离歌两行泪,不知何地再逢君。
% D9 i" S% u$ J [) A7 n# C+ ^: s( }$ C/ S
“离”本身就是悲伤。悄悄是离别的笙箫,离人哀,离歌怨,生离死别道尽世间最大的悲哀。离是离离原上草萋萋满别情,离是月的阴和缺、月成玦,离是分崩离析而不能守,离是爱不能求不得,离还是——我们曾经肩并肩后来尘归尘。
; U+ d6 p2 D' R2 y% y" I, h: X- J$ _# _
可它翩翩还是渐离,渐读一声,是“浸”也是“慢慢流入”。渐离渐离——慢慢的,我们的所有情还是如逝水东到别离。
1 X. l) K& m, }' l5 k" H$ h' y$ R
可是荆卿呵,那不会消失,这只是一种循环。& L* h5 a6 j, A+ r! @9 g4 N
2 W- ]1 m7 N, f( M4 P8 e, B2 g( I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 \: k* g" l& q5 g. \ W% k9 s0 x$ c& C0 P
荆轲唱歌,他击筑,世俗人的眼光于他们的潇洒不过飞蛾扑火,他们相识相知,心意相通。3 ]$ f+ l$ P: y: w4 s
! }0 t3 A ]" S1 x
快乐的日子总是不长久,公子丹请荆轲助他刺秦,心怀大志的荆轲慷慨答应。易水岸,白衣飘扬,他为他击起筑,风扬起长发,高渐离只是低头,不去看荆轲越来越远的背影,激昂的音律拍打河岸,易水定格在指尖落下的一刻——
2 B9 Q; _6 m, A6 H; d) F( |
- N* x0 [+ @1 ^) z& F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f$ A' ^8 a* {3 \+ a1 { l7 `- b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 `/ w% z5 c7 T A- {$ e& A( z5 q5 l4 M4 f
可是这一去,就是再也没回来过。, g: p7 p- I" x6 J( a( d, K/ `
/ {9 a) T" k# p# }7 J- S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一人一筑,白衣只身往秦宫。他不是不怕,只是觉得,若是离别太久,也许荆轲他会寂寞,那他就让那暴君和他陪葬或是自己去找他。$ B$ q3 R' I, N8 H, Y0 ~' c
0 W, s- d" X5 n) c+ K8 n
高渐离凭借他世无其右的乐声渐渐逼近了秦宫。快了。秦宫林宇高阁,金碧辉煌,可他什么也看不见,琴师却被熏瞎了眼。始皇多次被行刺,早已有了戒备,知道高渐离是荆轲朋友,却惜他无双才艺,便只好夺取了他双眼。
4 i T9 j% M. \4 Q3 B+ B2 q u7 o. K5 B0 z1 c" x$ i6 q
如履薄冰。+ C% ?, g+ [5 ?/ \ A& j _4 H7 \
$ r: r! Z% e" M0 I( K# U5 c* w
他千般谋划,把铅装入筑中,待到始皇靠近时,伺机用筑砸向那个凶手。
3 d6 J: c" M) C. {
1 \( k1 _ M& M' K嘭。一声闷响,是地。失败了。
/ W. e3 z4 Q: ~ h% `) Z- e0 |3 v+ W+ V$ U/ r! H
最后,他想起荆轲,想起他在燕国同他唱的歌,想起他说起刺秦的坚定,想起他渐渐离去的背影——我们曾经肩并肩后来尘归尘。
( `% z F' V j
8 R% J' \) S, u, M8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 C! F$ g# t$ q+ I+ D/ ~% `" Q
% {3 q# Q! h4 n; B; F% }" w
嘭。又是一声闷响,地上的人早已没了呼吸,可是他的手指,还抚着弦。
" @& ^# S* j& K! f+ H- C' w
6 ?2 r. b0 @; w7 y“如果我死了,记得给我弹小曲儿。”他说过。7 g, @, K; o* |2 ^; ]. _
J, P- Z, a% S5 @“翼折雨兮,奈之若何,朔风凛凛,终不离兮。”
6 l* V- ]6 e: @9 @4 f2 S" m) g6 o# | i9 p% s
后来的谁再唱起这歌谣,才想起其实他未遂了这名这宿命。那忧郁沉稳的琴师,原来有这样不甘和炽热的心。我们曾经肩并肩后来尘归尘,生死相随。
]* t0 S+ T7 A4 S$ L6 p+ ]6 w; L$ ], @& a; p
荆卿呵,渐离渐离——终不离兮。
& v$ ? U+ M; }5 g- p, P, W" D$ ]9 w
他叫高渐离,高渐离的渐,高渐离的离。
9 L5 O! ?. K) `1 v/ |) g) L2 [% {7 ?1 l+ J6 w
【第三名】—一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 Q9 |0 |+ u% k; p. X% E$ R8 ^9 |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著名词人之一。
8 }+ w1 Y' x5 }% o9 K' k# X
8 M9 S, }& Y& T2 j* l% p% ^纳兰性德和知交从来不称呼“性德”,他们更为偏好的,是“容若”这个字。原因现在早已不清楚,但可以说明,无论是纳兰本身,还是我们,更为喜爱的,始终是“容若”。
+ P! j5 V* j1 P8 q, V+ {6 X
0 Z, z2 w6 D/ q: j纳兰容若,容若。虽然是音译,但这也是一阕绝佳的好词,好词不必过分字字追究,如此反而味同嚼蜡,食之无味。我们只需把它轻轻放在舌尖,幽转不息的味道便缱绻于唇齿,涤荡开来。
' U; `0 F) J) R- U
4 e1 Q/ a8 o& u( x' r+ B1 T1 k+ J相门翩翩公子,江湖落落狂生。清初第一才士,千古伤心词人。
" ]6 B& y2 X+ @8 k5 O: @' d
) X( V" A# v2 l' p杨雨教授这四句精炼地概括了纳兰这个人,生于“淄尘京国,乌衣门第”,心往“相濡以沫,笑傲江湖”。
( i2 E5 H8 o; b' _
. D# N7 E( M z4 V+ ?, p* _4 v他说“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心人)易变”,纳兰从御前侍卫到悼亡诗人,这心确是变了。人不可能不变,时间向前,人不可向后,或许这是一种悲哀,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使得人类以变化后绝对的优势“傲视众生”。
& q- O$ G# g' l# \% V1 v
, g, Y# o4 U# K* B% a1 Q心在变,那情呢?纳兰一生有三段情,这最深的一段,是他的结发妻子卢氏。或许“一生一代一双人”是他最终的企盼,纵然他“不辞冰雪为卿热”,却也逃不过“一宵冷雨葬名花”的凄清结局。% H z, H' Z( F h6 W
0 a( ?! a+ D5 V- n# x$ Q& r3 I0 d
“早点回来。”
# V( L( X- q N% F! F8 _6 M0 r6 M! |. V; \( ?* ^2 Z" f/ C: b& r0 q
“好。”
1 O# e( q6 y( g0 Z5 h
1 C5 M5 U7 F/ D三年的举案齐眉,赌书泼墨,将他们的爱推到了最高峰。情在最深处终止,就像流星在最美的时刻划落,凝固于记忆之中的,永远就是最美好的。沧海桑田,“一生一代一双人”只是深切的愿望,爱情终究不会永远深似海,纳兰和卢氏也不可能永远像初见初恋那般投入,所以上天带走了他的妻,毁灭了他,也缔造了他。5 n3 B# m! m' ^
6 S u, z3 Z) o b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 ~: ]4 G# T S- I7 H: y. l# P
! \ ], q) E, D3 F% ?1 ?悼亡诗将他推上人生的至高点,情感上最降到了最低点,是福是祸,我也不好评说。) q/ f+ ~$ }4 m1 u6 h$ P7 v
& n2 s5 _" B; j3 D' A& c6 }后来他又爱上了一个女子,或许是爱,或许不是,可这不重要了,他最爱的,始终是他的妻。
/ S8 g, l3 j) R% P9 M9 j7 |* R9 R% E1 @3 t3 O
三十一岁那年夏天,风光正好,兰花却凋零在这生机盎然的时光中。锦衣公子离开这个他无所留恋的尘世,去找他的爱人,他的妻。% u. u& d; w- E, G" T9 R
* M' S+ `$ ~3 P3 W# Q& D+ Q清泪尽,纸灰起。
0 n$ X+ o+ }/ V [, h3 n& I+ R) N
$ V; R( d H6 ]8 w6 |1 n“早点回来。”/ q! G+ L; D) h1 Q4 P
6 h, c: J7 v7 n: E" X
“好。”
O. m" Q* w# Q) s. [- `
& J5 _# d& ] i j* Y0 q“我回来了。”
( V" p4 {( m5 k; U6 Q" t" A
8 h) a) i+ m9 G; _夜雨铃响,却无白衣凭朱阑静立,月化为环,秋坟未歇双蝶翅轻展。她入了他的画,从此生死不离。
. Z2 v& _6 m+ n
1 G0 R D" H, p3 [" w7 {) S! r别唱木兰花令,别哼长相思,别打扰他们的相见,他已等了许多年。) r5 b) M' @& ]4 V' n% H. s
. ?! v `% M- r! k( [他叫纳兰容若,纳兰容若的容,纳兰容若的若。8 E( d/ H2 h& b3 F
. N) a U4 e0 ~, h% O, e q【第二名】—一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5 ^* a, ]/ }. Y5 h7 U3 j3 B) Q
% _7 H J: }. o2 T f6 B/ k; \徐悲鸿(1895-1953)。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流艺术家画派创始人。
9 P5 H8 D& ?( k2 F, P. V# h F* W3 v$ l- f+ u, F J
前面这么多名字,许多都带有悲剧色彩,纵然的确是悲剧,可取名也不会有“悲”字。有些东西,还是婉约点好,毕竟“悲”的重量,不是一个单薄字体所能承受得了的。而艺术家是永远不会悲的,他们有的,顶多是未完的遗憾。" G L0 e% Q( f" o
* Q p& E7 i0 P2 l
徐悲鸿就用了“悲”字。据说在他十七岁那年,他去亲友家吃喜酒,满座衣冠楚楚,只有徐悲鸿一人粗布大褂,人们的嘲讽和白眼,使他如坐针毡。顶着世俗的压力和平寒的出身,他借钱读书,可贵人们眼高于顶,怎会瞧得起这个贫家子?: w% x$ ^5 _* ]
! t( e- y* B' h* x0 N4 ~
世态炎凉,前途渺茫。千里马不得伯乐,是否将姘死於槽枥之间?他不禁悲从中来,犹如鸿雁哀鸣,遂改名为“悲鸿”。
5 O9 @, d' x6 O* ?+ V$ J6 l- x8 Y: h" G7 x( G
悲鸿悲鸿,“悲”跌入谷底,“鸿”跃入云端。悲是我生不能承受之轻,鸿是我死不能承受之重。用此名的人定然是隐忍到激烈的人,看惯悲情的心胸定是我等没有的雄浑。/ l/ O5 v1 J4 ?& w p! U
3 {- @' D% Y& c, H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他注定不凡。
6 Y+ r$ W9 U* y3 ]; s- h
' R4 E4 e5 h# Z$ z& k ]* {; F徐悲鸿辗转各地,只为了寻求艺术的真谛。在求学路上,他学而不倦,将西方画法完美融入到水墨画中,在山水笔墨中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真实存在。西洋画求个“形”,中国画求个“神”,他力求形神皆备,于无我处寻我,于无人处寻人。% ^; l2 P; {7 f% @1 K
1 p! q$ ]7 w3 A# z: G
他狼豪笔一挥,侧峰转为嶙峋之势,鬃毛尤墨香,毛毡上生宣晕开浸痕,奔马仿佛破纸而出,一马踏万世基业,锋棱瘦骨一笔便成。成转战三千里,曾挡百万师。墨罢,收笔,字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
% P u% v' G, ?$ Y4 k6 o# K
8 a5 \. O; C3 P! {7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五十八岁那年,他和他最为仰慕的人死在同一个年岁,梦中的悲鸿是否还挥着狼毫,和他爱的奔马踏河山而来?4 ~$ Y7 m5 V% d' w
5 f; M- P3 g5 @, y( t- G) C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他看过同,却没见过大同。妻子廖静文将他上千件作品与收藏无偿捐献给国家,徐悲鸿纪念馆拔地而起,文革时的静默使它感受沉闷的嘶鸣,历史如马,我辈如斯,悲鸿的墨香中是艺术家死如秋叶的静美和一个守护者的忠实。% M8 I/ g/ W( d3 ?2 _
1 a: `, t- I/ }: L. U猎猎寒风中,透骨丹青里,奔马俯仰间越千里而终归于墨。# A5 u# _; U$ Y. x2 T- J
; ^8 q7 G& ~# Y* o& e9 D
我曾经爱水墨爱的痴狂,最后却只叹一句“我负丹青。”
+ m$ \, F- r, H( _$ S* t& e: ]. a- u
正如吴冠中所说:身后是非谁管得,其实,生前的是非也管不得。但生命之史都只有真实的一份,伪造或曲解都将被时间揭穿。5 r$ z3 K* B' d4 B7 y0 h- _
" F6 Y) n; \/ x1 X5 M* T3 ~而他,自不负丹青。# ^% z0 ]; B W% A+ B
8 x1 y, K( J. ?& c6 a- {( k
他叫徐悲鸿,徐悲鸿的悲,徐悲鸿的鸿。
: J9 N1 Q$ t7 s; r
/ B V8 L: e3 ` S' j E! O0 q" Z【第一名】——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d5 U7 L' Q5 k: r6 @$ G' L
' ]& K+ `# Z5 P. q- I" G. g5 ~. m
历史(生卒年不详)。一个神话般的存在。$ \$ { i/ p/ u' h# \3 e: i0 O. H
: ^% F; y( A3 z! ?( A
中华历史悠悠千载,我只是一个过客,我不能盘点出所有的名字,二十不能包括全部。
% C0 u* F7 r# b, c0 l7 O' T) Z
4 u' p" E# D( M# ?感谢亲爱的历史,和那些深陷其中的人人事事,予我们无限追思。
7 J" K) w# d: _ T- D1 i
/ ?# O2 W7 c$ R9 j8 v第一名,送给历史,和那些被我遗漏的芳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