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25-5-4 11:15 |
---|
签到天数: 446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
楼主 |
发表于 2015-5-24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凌乱的床》、《平静的风暴》、《冷水中的一点阳光》、《舞台音乐》,6月国内书店新书架上一连4本备受欢迎的小说,都出自一位作家之手,这就是弗朗索瓦丝·萨冈——法国文坛上的才女。
2 ]0 ]& ~" s7 s# O- ]' h' N- P+ t- ~7 A! v, R8 e0 u7 l5 }
写出一个时代年轻人的内心
+ ?$ _$ g+ h, p
% W5 G. J4 o. l& E% r 说到萨冈的文学地位,给读者印象最深的,还是她的第一部小说《你好,忧愁》,那是她对现代人心灵所作的细腻探索。! v w4 p" B5 k" c# T" l7 c
* v$ `, q. J& ? 1954年,年仅18岁的萨冈,写出了小说《你好,忧愁》,一举夺得当年法国的“批评家奖”。小说的主人公——少女塞茜尔,生性浪漫不羁,跟同为浪荡子的父亲雷蒙过着随心所欲的日子,不愿让生活步入正常轨道。为此,她竭力阻挠父亲和其女友安娜的婚事。因为,在塞茜尔的眼中,安娜是一个生活正派、循规蹈矩的温顺女子,一旦让她进门,不仅父亲雷蒙得受她管制,塞茜尔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得改变:她得听安娜的话,去做一个乖乖女。于是,塞茜尔跟自己刚刚认识的男朋友,以及父亲的前女友爱尔莎,精心设计了一个诡计,居然得逞。生性浪荡的雷蒙一度冷落安娜,而与更为年轻、也更为放荡的爱尔莎重续旧情,这一打击最后导致安娜精神恍惚,出了车祸……塞茜尔苦心经营的计谋,换来的却是她人生道路上初次品味到的忧愁和迷惘。
( ]4 f+ l: |4 M: A
/ P" Y4 [0 C# J7 w 《你好,忧愁》在当时的法国社会引起强烈共鸣,销量达近百万册,并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随着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少女塞茜尔的形象几乎成了战后整整一代法国叛逆青年的代表。
; ?' j4 n1 P S5 k; E% A4 X/ a7 ~5 c& f) w: k! W4 V
20多年前,当笔者拿起笔,翻译萨冈的《你好,忧愁》时,心中感觉十分矛盾。这本被认为引导了一代法国青年生活方式的书,对当时的笔者冲击非常大。这个18岁女孩“不做乖乖女,要做疯丫头”的价值观,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显得格格不入。那时的国人,大多规规矩矩活着,踏踏实实做事,以不出格不反叛为准则。读到《你好,忧愁》,大都会认定这是一个不可接受的“疯丫头”。
m% l7 }! a& s m# R i7 P2 D
! P' T7 ]1 j4 R 然而,多年后笔者把当初的译文重新拣起,校改修订再版时,这个“疯丫头”已不那么陌生了,中国社会中也有了这样的一些人。
& q4 K+ Q+ v! i- k$ Q. x/ O* W! E- y+ }* G. K6 K% y
随着其作品一部部被引进,萨冈在中国的命运,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化。
/ `# E: N. y7 E1 B; [. ]& v& `4 }! ]2 ~" E& v' F
永远是反叛的女孩; V/ b4 n, X1 P
U- |* k, B3 Q, S& [ 写了《你好,忧愁》后,18岁的萨冈几乎完成了别的作家要奋斗一辈子的事——天下皆知,采访一个接一个,到处旅行去签名售书、做报告,风光无限。
, N* G( [+ H9 h: I4 _$ b; |# E0 g u4 G7 p3 `# Z; l% P
她后来又写了很多作品,然而,当笔者读那些作品时,便发现,她永远是那个反叛的女孩,只是随着年龄渐大,锋芒有所收敛,作品的主题有所拓展,文笔也变得老到了。从《某种微笑》到《一月后,一年后》,再从《你喜欢勃拉姆斯吗?》到《狂乱》,骨子里不愿因循守旧,总想逆流而行的本性,在书中一览无遗。
# ^3 [ D# @, _7 Y H/ F: p6 g4 w+ l$ ]: m, J1 d; A
萨冈喜欢阅读,尤其是文学作品,法国的那些著名作家,从19世纪的缪塞到20世纪的纪德,从偏重思想性的加缪到擅长写诗的兰波,她都喜欢。而她成名后再没有真正离开过的,则是卢梭和普鲁斯特的作品。- e, w! ^! o0 o3 e/ g
8 H: u5 g: q2 X4 |' C" V& k4 ~ 萨冈喜欢文学,喜欢写作,这不假,但写作生涯之外呢?她的一生可以说极具传奇色彩,她创造了一个神话,但孤独、危险也一直伴随着她。: U7 r4 A. f) y6 g5 j: k8 t; Z
9 k6 `5 ]; P( \# B6 I) S" F 萨冈为名声所累,在自己作品中体现风格的同时,她更多是直接在生活中“秀”了。毕竟,少年成名、貌美如花的天才女作家,一举一动都在众目睽睽之下。' _* L8 W' s* K' D4 { }/ {
6 ?2 [) m- W0 p/ N2 u* k
她喜欢赛马,着迷而狂热,不仅赌马,自己还养了一匹赛马。从小,她就在家乡洛特省的高原上纵马驰骋。体验马背上疾风扑面而来的感觉,是小萨冈除了在阁楼上安静看书之外最爱做的事。爱静的是萨冈,爱动的也是萨冈。
/ L' g' @2 J! y2 I) Q8 Z6 q6 [# \ g9 _& l" t2 k6 u
她喜欢飙车,跑车的速度给她带来的快感远远胜过在高原上策马奔腾。但为此,她曾付出过惨痛代价——1957年,她才21岁,在朋友的挑逗和怂恿下,她驾驶着豪华跑车阿斯顿·马丁,以150公里的时速狂飙,结果跑车失控从公路上飞到排水沟,最后翻进一片麦田。重伤的萨冈好不容易才从死神那里逃脱。当然,那次车祸,是她的责任。她作为丑闻的主角,受到记者们的纠缠,即便后来躺在担架上离开医院时,她也得强打起精神接受记者的采访。$ k2 |; J1 |/ n3 c: t
* m$ o! b# M$ P
她喜欢喝酒,但通常只喝到微醺,只想有一种轻微的麻痹感,而不强求一醉方休。就在1958年法院审理车祸案,她不得不出庭应诉之际,还忘不了喝酒壮胆,甚至进法庭之前,她还在法院的台阶上喝干了一瓶啤酒,被摄影记者抓了个正着。 G) C: n& q; X+ S
2 H0 }# l5 d4 C6 L' C8 r/ Q2 G 她喜欢去度假胜地,住豪华酒店。她去法国的海滨名城圣特罗佩,简直就像去自家的乡下别墅一样频繁,以至于那里的居民都认识了这个“一大清早就在小街上摁车喇叭的疯丫头”;而她出入夜总会和高级娱乐会所更如家常便饭一样。
% Q2 Q8 Z+ U; ~2 Y* N
/ l( [9 ^( p6 j+ R& r& O q, f 她并不喜欢毒品,却不得不频频依靠以吗啡为主的麻醉药来减轻身体的病痛。因为,车祸引起的神经炎病痛一直折磨着她。为了戒毒,她求过多种方法,但最终把她从毒瘾的泥淖中解脱出来的还是写作。* E1 ?, {1 z7 m
3 X% J4 s/ o7 I/ u 42岁给萨特写情书, u+ y% p# D- W: a
; J% P8 x0 h- }6 m! o5 Q. V, \
“我是一个持续性事故。”萨冈说过这样的话。她身上发生的事情总是让人们着迷,尤其当牵涉到风流韵事时。
' m1 D$ p9 v" j6 ] {
, d9 h8 f- c8 g0 [ 萨冈喜欢与男人的自由交往,她最初嫁的人是出版人居伊·舒勒,在她众多的情人里,她最爱的有舞蹈家雅克·夏佐、摄影师菲利普·夏尔邦杰等。当然,这样做,除了肉体的需要之外,也有精神上的需要。后来萨冈有了第二次婚姻,嫁给美国人罗贝尔·韦斯托夫,并有了一个孩子,但她依然跟一些异性名人保持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任期为1981年—1995年)与她私交甚密,而且总是亲切地称呼她为“调皮的莉莉”。 1978年,42岁的萨冈还曾写过一篇《致让—保尔·萨特的公开情书》,对70岁的大师表示好感。为了套近乎,她还强调了自己跟萨特是同一天生日。- f) M( r! d x: ^* U5 G2 o9 _
( |* N' q* K4 E: |* n8 b* S
萨冈也喜欢女人,她从不掩饰自己与美女服装设计师佩姬·罗什的恋情。而那位声称从未跟萨冈分开过的法语版《花花公子》女主编阿尼科·热尔,后来还专门为萨冈写了一本书《萨冈之恋》。
% b6 K# M( |* s# p( t6 Y. V" b
/ H6 B4 Q% v+ {& u, A 总之,萨冈少年时狂野,成名之后更是放荡不羁。在写了40多部小说和剧本的同时,她留下了几乎同样多的轶事,连年不断。人们对她放荡的生活方式,飙车、滥用毒品、酗酒、赌博等,也颇多微词。不过,客观地讲,身为公众人物的萨冈,一举一动都受到记者的注意、报道、曝光,一点点小小的过错也会被放大许多倍。这些事情如发生在普通人身上,可能并没有什么人关注,但发生在萨冈的身上就不一样了,谁让萨冈是个女人,还是个名女人呢?
# u9 B4 Y2 P% S0 g) n6 a; d1 R; f
2004年,萨冈逝世,彻底告别了人间的“忧愁”。 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得知噩耗后发表谈话,称萨冈“在她那代人中曾引领了潮流”,“随着她的去世,法国失去了最优秀和最敏感的作家之一”,“萨冈以其细腻、激情和敏锐,挖掘了人类的心灵”。总理拉法兰称,“萨冈是一种微笑,忧郁的微笑”,“从她的第一部作品起,她那简洁、有时看破红尘的文风就影响了一代人”。这样的评价并不过分。
) l' q* G, B+ D5 y4 E6 ^# I. p7 b3 D1 C; D$ S1 z) p( ^% X
但愿人们能忘记她给公众及媒体留下的种种绯闻和丑闻,而记住她作为作家留给读者的那些作品,也记住她小说中时时露出锋芒的叛逆精神。
8 T- L2 R' J% d5 ~* H* H7 ^: f
/ M1 o: R _# w3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