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61|回复: 1

吴晓波:关于手机我不明白的事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5-5-7 07:00
  • 签到天数: 4469 天

    连续签到: 6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发表于 2015-6-17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吴晓波
    ; w3 B) a7 t2 h. a, C
    & _" |8 }$ @$ T' K( q- c6 t& g上个星期,手机界真是新闻不断,联想移动因业绩不彰“砍掉”了主帅刘军,以“狠”扬名的董大姐死活也要做格力手机,“大神”周鸿祎径直把智能手机的价格打到了399元的地板价,雷军“单掌搏双敌”,一面是红米应声降价,另一面在新闻发布会上“海纳百川”,独独嫌弃乐视一流,山西大侠贾跃亭则直接说雷布斯其实不懂“生态”,还有就是,曾经是“台湾之光”的HTC预测二季度业绩腰斩,王雪红向股东鞠躬致歉。
    ( N3 u" v, G4 _& r7 Y; P; M+ q( h1 y" A; O" q) Y
    总结起来,好像有这几个特点:
    1 m/ x1 O# _( I8 h" O  _5 W- w& m& ]% k7 ~7 l
    一大堆相干或不相干的人都往手机行业挤;* S* i5 }( l% |  `' d  m
    % p" a( p. U7 U. l
    一个比一个的嗓子大,人人都说自己正在颠覆这个行业;& P4 B$ L5 f8 ]8 f/ E

    + p4 g) L( D! ~* V- ?, e* r仔细听,他们喊的其实都是一句话:我比别人都便宜;$ Y! n7 U8 r; g
    ) ~7 b! f" T, v5 m+ m4 H
    貌似每个人的利润都将像刀片一样薄。
    $ v& |" e. I, B9 h
    . V  i  V- x- @: A5 o% |别怪我的记性太好。这样的戏码貌似之前已经演出过很多次了:保健品、冰箱、空调、电视机、汽车······
    & W; C6 U1 Z6 Z; B
    " t6 ^; U. H/ Q5 U噢,还有十二年前的手机行业,还记得这些名字吗,波导、夏新、TCL、康佳、科健、熊猫、迪比特······5 d/ g% ?" Z, ]
    # [' r' W2 n& {0 L2 ^6 \& O
    当然星转斗移,江湖还是有新鲜事的。这一出的智能手机大战,好汉们也齐刷刷地亮出了一些新兵器,使出了一些新招式,看得人心旌荡漾的。在几个月以前,我就想写这一篇专栏了,可是又怕被人呛声“不懂手机”,昨晚做了一个梦,醒来后就想通了,也许我真的是不懂,所以才应该写出来,请大家帮忙一起来弄明白。
    1 \5 v* F3 `1 U9 V, Q' q/ y
    , a; ?) z$ b6 E2 k第一个让人不懂的是“生态闭环”。自从乔布斯做出苹果iOS之后,人人都想软硬通吃,打造出一个闭环型的生态链,我听到的最生动的说法是,“要多样化,要能够自我进化,能够形成化学反应互相促进,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说这话的同学应该得过化学系和生物系的双学位。
    0 c5 \2 @, n4 Z% m; p# _: ~9 `
      v3 y1 v, X- A1 Z  a% `问题在于,手机真的能够形成一个闭环系统吗?消费者凭什么愿意待在你的闭环里被你统治而不去“想象远方”?随着智能技术,特别是穿戴、支付、语音、图像以及新材料的迅猛迭代,人们在信息的接触点上广泛而即时,闭环会不会是一厢情愿的呓语?6 v, Z# q8 E- z/ v2 P
    ) {3 I% U3 x- B. W( L2 z0 m
    而生态链则更加的可疑,它一方面涉及到沉重的内容聚合,另一方面则非常的脆弱,在一个产能剧烈过剩的时代,人们更多的因爱好的冲动而发生消费,其逻辑是非线性的,生态是流动的和全开放的,试图用手机“闭环”应用,独立“生态”,简直是痴人说梦。
    - A5 Z8 X# r9 P9 R5 A. v  x0 j# L5 [  a0 b; a% N; a9 k9 c" l
    第二个让人不懂的是“粉丝经济”与性价比的逻辑冲突。在我的理解中,所谓“粉丝经济”的目的是提供一个人格化的消费场景,从而模糊性价比,提升品牌的盈利能力,可是今天的手机大佬们却试图将两者并列而论。- S& t6 s* v3 i: M. V  P

    & d: K: Q( S' R! J/ E在几乎所有的行业里,以性价比为购物第一要义的消费者,往往是忠诚度最低的,他们会为了一块钱的价差掉头而去,唯有人格化偏好及性能爱好者,才会为高价值商品埋单,所以,“基础于性价比前提下的粉丝经济”,真的存在嘛?$ f  V1 l! Y% i1 z' }) a6 h: a

    , o% r7 F( J7 o6 l) ?, F第三个让人不懂的是缺乏核心技术的行业颠覆。在每一个发布会上,我们都可以看到不同手机在专项性能上的PK,芯片要么是高通的,要么是联发科的,要么是三星的(除了华为,它是唯一拥有芯片自主开发能力的中国公司),图形处理器要么是Mali的,要么是Adreno的,要么是GeForce或者PowerVR的,而摄像头传感器差不多都是索尼的。
    ) l* M5 S1 a5 F8 B' y. ~" i' x
    , `4 ]: Y9 U$ Y! A1 B也就是说,无论是内存能力、速度能力乃至拍摄清晰度能力,没有一项是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开发,那么,剩下的便是组装的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了,凭这两项试图“颠覆行业”,如果你也信,我承认你是个“美男子”。2 i$ j3 N% N9 P# \8 R& \6 t: b

    . }, y* `8 y& S第四个让人不懂的是“规模决胜一切”。中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已占到全球的六成,上周有机构公布一份报告,宣称今年有五家公司的手机销售量将超过一亿部,在很多人看来,有了规模才有生态,才可能闭环,才有话语权,才有议价权,才有成本优势。2 Q3 b0 ~. P7 }, Z! M
    4 W  q7 ?! o& E8 Y! m6 ^5 @
    这个逻辑是不是很眼熟?没错,它正是“中国制造=规模+成本”的教科书式表述。
    3 C+ f. n" k+ m' o7 j3 @( s8 {( b0 \! u4 j
    然而,这不正是“中国制造2025”想要摆脱的宿命嘛?因性价比和成本优势所形成的规模优势,就长远而言是最不可靠的,也是最没有价值的,可是,今天的手机大战会不会再一次陷入这个熟悉的泥潭?* ]& [$ C* q7 V5 G

    ; j& S7 ?1 _- f+ q2 Z! K每一个设问的背后,都指向于一个凶险的未来。6 ^$ p( l2 z! ]6 x7 G7 u

    7 F( T, S; m  x7 Y这一轮的手机大战才刚刚拉开帷幕,而且将注定格外惨烈,原因有两个,第一是恐惧,第二是资本。) O3 k1 J3 ?+ t* I( N& A
    9 F6 v- }2 N4 n
    恐惧来自于对入口的争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一家企业都唯恐失去入口能力,唯恐成为别人田地里的“佃农”,而手机无疑被看成了最直观的战场。很多加入鏖战的企业其实是被动的和狙击性的,也就是说,“或许手机的入口价值是虚构的,但是,我也必须消弭你获得成功的可能性。”
    7 Q( B( A& A' _& ~: V/ |9 F$ E+ |3 u) J* E2 g
    资本则为恐惧提高了倍级能量。无论是360、格力或股价正扶摇直上的乐视,在手机战场上所投掷的“炸弹”并不影响本业的发展,甚而可以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更大的市盈率。正因此,刺刀见红的价格战几无底线,其惨烈程度很可能超过之前所有的战役。
    ) u5 \9 g( C6 z/ i. T% }, ]$ _
    9 H' d1 E, I  }6 j9 v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有一段著名的论述:“战争并非一种盲目的冲动,而是受到政治目的的支配,那个目的的价值也就决定所应作牺牲的程度。一旦所需代价太大,则政治目的在价值上也就不再能与之相称,于是这个目的也就必须放弃。”
    6 @' \: ~; T4 [# u2 v' z  L& Y8 S' W
    $ T$ g1 J, v& J& y5 Q  |0 J$ j2 R0 P若将这段话中的“政治目的”用“产业战略目的”来替换,也许对所有的手机大战参战者有所警示。! R) L/ V" E' q3 |2 j. c( O( _/ u
    7 @! a& [8 w( A3 ~, ^& |
    最后说一说,我昨晚到底做了一个什么梦。- o" T1 ]) }' E: y2 \

    " I# `' e8 B8 ?! Z$ r我梦见一个大戏台。
    % G6 F$ ^9 I( x" k! Q; h
    ) ]2 f9 u* ~# R+ U5 t# Q  J戏台上晃晃悠悠地出现好几个大将军。他们穿着鲜亮耀眼的盔甲,一枚枚鲜衣怒马,宛若神人。然后,就看他们打将了起来,吆喝声新奇尖响,仿佛真要开天辟地了。再然后,看他们的盔甲一点点地化掉,露出了跟我们一样的肉身。
    0 @# \; r" A; i+ i
    0 v- A# M1 q4 I/ A+ y' `% b原来,那盔甲是冰做的。6 D) K% B( |# d2 [: S. f* E8 c) ]. w
    9 e5 `# m. Q6 ?  a( i8 J6 x' A3 [' J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2-4-15 11:46
  • 签到天数: 17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4]签到三年

    发表于 2015-7-3 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刚写的$ }# o6 o7 p% C6 S
    正当HP、IBM、施乐、DEC火热的瓜分计算机市场的时候。乔布斯也想做计算机,当时的计算机的形态已经定型,而且各个计算机厂商都很强大。所以乔布斯的合伙人史蒂芬•沃兹尼亚克先生改变了电脑的外形,发明了小型的个人电脑(Aplle 1),不但成就了苹果公司,而且在行业内创建了一个新的规则。
    5 c& g1 p! l& U/ }$ WHP、IBM、和之后出现的Dell康柏等公司成为个人电脑巨头的时候,东芝公司也想做电脑,可是挡在东芝前面的都是电脑行业的老大,岌岌可危。所以东芝公司改变了个人电脑结构,发明了对折的笔记本电脑(T1100)进入行业,成为翘楚从而领先行业。而且再次改变了个人对电脑的使用模式。
    ( e" k# u& Q9 n# M: e( l% A6 R( s- c; ~到了2000后,世界上百家大公司都在竞争笔记本的时候,苹果公司推出了全新结构的平板电脑(Ipad),成为行业第一。造就了年销量1.9亿台平板电脑的全球市场.。平板电脑又一次次改变了人们的操作方式。电脑虽然发明的很早,但是IBM、苹果、东芝都是改变了电脑的外形和结构,制定电脑新的规则,改变人对电脑的操作方式,推衍电脑发展,和成就品牌。
    % j1 b3 x' b; `# t还有人想改变吗?虽然dell推出了xps12 但还是笔记本的实用模式,微软积极创新推出的surface,但是surface还是笔记本。
    + O' z+ I( q. C3 A2 y古训科技的SatchelPC 将会取代笔记本和平板电脑,成为一代移动电脑。$ |& l9 d5 ]. [  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好手网

    GMT+8, 2025-5-8 06:2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9 - haoh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tarted 0 days (0 years) ag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