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40|回复: 0

常被我们当做历史悠久的东西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4-18 07:53
  • 签到天数: 4162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发表于 2015-7-26 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知乎
    0 b8 q* P" o% ~7 n/ H6 \8 r; w  a8 D' p
    1、新疆的大盘鸡,1980-1990年左右才开始出现,混搭了东北菜、川菜的风格,是一道纯汉族菜。但身边的朋友们大多认为是历史悠久的新疆传统名菜。2 Q$ R5 F. U, c5 n
    大盘鸡最早在沙湾出现,一开始主要的受众群体是来往新疆各地的运输卡车司机。; x" ~( S8 a, A4 z# P5 \
    沙湾隶属塔城,紧贴石河子,是西北线通往乌鲁木齐必经之路。大盘鸡一问世,立刻秒杀其他各类餐饮聚集品种。 一是闯出了牛羊肉的蓝海,二是十分符合客户职业定位——到过新疆的应该知道新疆人民对羊肉新鲜度的追求,早上杀的羊,路上事故拥堵,几百个司机都夜里两点才集中赶到,老板上不了新鲜羊肉还得杀个新羊? 大盘鸡就不同了,平日里任你逍遥任你飞,但不管司机啥时候到,追跑得最慢的开杀,休息一小时不到菜就上桌,还有比这更适合大车司机的么?
    # w" ?1 E; l9 P, h6 f( O4 Z
    . O  b' F( F. ~; H8 `2、肥牛火锅。
    - m/ {/ J+ ~  r: o6 a
    . z/ P- [: [+ j+ j/ M/ c. E都是拽什么源自清代,什么乾隆爷的。更有甚者,篡改了百度百科,愣说这玩意儿起源于60年代的美国,fat cow ? WTF !5 x% A% I5 M8 k& ?' ^  D+ ^) o6 t( t
    其实是廊坊与京津中间飞地的大厂的一肉联厂员工发明出的。
    2 D/ q% e" `( i  N/ ^. {) q6 @, d过去国人吃牛肉相对较少,大厂的牛肉一般供给给驻京的外国大使馆。/ g3 ~$ C  [7 R" o
    但牛腹肉剩下了,很多。反正剩着也是剩着,厂子里就有人把这地儿肉切成薄薄的肉片,自己涮着吃。味儿也倒凑合& T; V1 _) J6 O' T1 c
    结果居然在90年代给包装起来了。(还有好多乾隆“赞不绝口“系列套餐)) Y) i! {# {1 _- V

    4 V! z$ L5 V  j! S4 S! ~) E3、七夕情人节!8 `; `* w. ?% W! w# w3 G% T& q
    近几年七夕节被包上了“情人节”的外衣,大受年轻人的追捧,还美其名曰这是“中国传统情人节”。
    3 q+ c5 j2 R$ {/ }" a但在古代"七夕"和情人节一点都不沾边呀!
    7 U1 E; r4 A2 c: D' `但在古代"七夕"和情人节一点都不沾边呀!# J) a8 P3 u; ?6 y& Z' t6 [+ n
    但在古代"七夕"和情人节一点都不沾边呀!' m+ T) V" J. W0 o
    (好话要说三遍)+ H) E1 d8 M+ m7 \: D
    , F1 A: f! j4 V, x* T
    在古代“七夕节”又叫“乞巧节”——在这一天晚上,少女们聚集在一起开个PARTY,聊聊八卦,然后一起向织女祈祷,希望保佑自己心灵手巧。《孔雀东南飞》中写到:“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这里的“初七”指的就是七夕的少女狂欢节。注意,整个节日活动只有女的,没有男的,更没有爱情元素。所以我觉得古代七夕节更类似现在的"三八妇女节"或者“女版五一劳动节”,甚至“拉拉节”都可以。
    ) _# {4 ]; c% x7 ?- W! x( N  W2 z* n$ f
    那么中国哪个传统节目更类似情人节呢?——答:元宵节!
    1 {1 g2 W& D6 y$ R6 H古代少女们平常是不允许随便出门的,但元宵节这天晚上可以出门游玩,因此元宵夜就成了少女们和情郎约会的绝佳时刻。欧阳修的《生查子》写到:"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的《青玉案》写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描写的都是元宵节晚上情人约炮,不对,情人约会的浪漫场景。大家可以脑补一下,古代元宵节晚上“悦来客栈”人满为患的情景。+ W- g, H. }! d8 p8 G5 U7 S% J

      \. ^6 B# x9 Q/ d2 D与“元宵节”类似的节日,还有农历三月三,即“上巳节”,节日风俗是郊外春游。每到一天,憋了一冬天的少女们终于可以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出门了。杜甫《丽人行》写到:“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美女们一出门,宅男也出动了。大家可以再脑补一下,在古代三月三这天,一边是宅男们在狂喊:“妹子,留个微信呗”。一边是美女们在说:“蜀黍,不约,我们不约!”
    % g9 U- H' r# X1 }
    ' B7 r7 h9 U1 }0 q1 J) Y" j总之,在古代凡少女可以出门的节日,都有点“情人节”的影子,惟独现在倍受热捧的“七夕节”没有情人节的影子。本身这个节日寓意都不好,牛郎织女被活生生拆散,每年只见一次面,这那里是情人节,简直是怨妇节。以后谁要是再把七夕节当情人节过,你就诅咒他每年只开一次房,看他能不能受得了。如今的少男少女们,除了“清明节”,都TM能给过成情人节呀!
    * x' H2 l: P9 ~' W5 S$ F& E& R; o- K9 i$ n2 j0 ]0 F9 P
    有句歌词唱得好:“爱对了人,情人节每天都过。”其实男的想开房随都就可以开,女的想要礼物就直接要,但不要套着“传统”的外衣好吗?近几年竟然还有中国人把阳历七月七,即七七事变纪念日,当成“七夕情人节”来过。这已经不是无知,而是脑残了。
    % d9 _& K2 g, j' K7 O/ r' x% z) W. q9 L& Y. `) e. l7 g( p8 p

    , L  p; K$ N; A( Q/ v) b' E4、黄梅戏代表作《女驸马》。其实这部戏,是到了1959年才问世的。
    ( U  _8 O- t) u+ w1 P: R$ F/ q$ q当然,女驸马也经历了二次创作,由黄梅戏传统剧《双救主》改编而来。
    ) |$ P; V8 Z6 A0 G5 l' f- K2 W: l至于创作过程中,整部戏的面貌发生了多大变化在这部戏里,女主是默认的附属地位,拯救落魄的男方,就是她的价值所在。当然,她也不负众望完成了这个任务。
    2 [% c% v7 x/ E7 d& a* L而到了新《女驸马》中,冯素珍的行为已经是主动追求爱情,她的选择都是由自己做主,整部戏一扫这种哭哭啼啼的做派。可以说,在1959年版《女驸马》里,冯素珍的精神世界已经是个现代女性了。+ f# X! o# h6 M0 q( G! |

    7 c- i: ?* C( F 734193_2.jpg ! n. \. T" T1 u1 Q0 O7 R- y0 s
    ' a: {2 |6 H! t9 o
    5、茶艺表演。现在能看到的茶艺表演,基本都是扯淡,历史上难以考察。70年代的台湾人发明,半原创攒了一套十几道工序的矫揉造作的姿势与说辞。后来传到大陆,经过近三十年的瞎编乱造就成了现在这幅模样。转引王力的话:/ B) N2 a; i/ U
    今日盛行于中国的所谓“茶道”、“茶文化”,所谓“勤和简净”的茶道思想,以及诸多扭捏作态,全是近三十年来好事者向壁捏造故弄玄虚的胡扯。所谓茶文化的研究,自然更是瞎掰居多。还有更荒诞的所谓“沤”了若干年的一个普洱茶饼子价逾百万的宣传,则简直形同欺诈。这正是所谓器之不存,道亦不复。' _6 b. f& s$ B0 q" u1 L5 T
    这文化的唯一功用就是让卖茶叶的发家致富了。. w  r/ o6 n2 j/ \! C% {

      O  C+ W$ m$ M) o6 ]# i6、伴娘。
    2 c5 f# q3 U& p0 o, z+ W传统中国婚俗是没有伴娘的,真正的传统女傧相叫做“送女客”,要求必须是女性,必须结过婚,必须有孩子,寡妇不行,再嫁的不行,父母不在的不行。必须是全福之人最好。
    , n3 A0 }- T$ t) L而且,以中国古代传统习俗之保守,怎么可能拿一个女性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人调戏非礼?!: M% i. s6 t" ~- u2 B3 U
    而如今很多地方,尤其是一些地区,借闹伴娘的机会来猥亵女性,并且还厚颜无耻的称之为传统,实在是不要B脸。传统你妹!" Z8 q9 [5 V4 M% I" H3 K8 K
    中国传统没有这种闹伴娘的行为。都是现代的一些渣滓为了给自己的猥琐行为带上合理的帽子而自己弄的
    + ?* y% i+ G" G( p; N5 E2 H1 u6 O4 G0 k% e8 A
    3 L( \) d8 }3 z; N' A' ^
    7、传统”美食烩面!" ~6 v. M$ k/ a; A" e" W0 Z
    50年代郑州有一位回民厨师,特别喜欢吃面食。因为其工作性质,吃饭经常错过饭点儿,有次下班后为了早点儿吃上饭,就把媳妇儿准备蒸馒头用的发面揪下来一点儿擦了点儿油(为防粘锅)拽成长条放进锅里,加上盐、葱等去煮。这位师傅发现重新烩过的面很好吃,就潜心研究,在里面放些盐、碱,使之更筋,做出的面别有一番风味,后来就成了风靡一时的风味美食。河南的第一家烩面馆是1967年老乡亲饭店改建的合记烩面馆。由于味道鲜美,口齿留香,并且十分符合河南人的饮食口味,烩面迅速风靡河南各地,并且根据用料以及各地市不同口味,发展出了:三鲜烩面(萧记 )  中药滋补烩面(白记、裕丰源)    炒烩面    巩义米河会面      尉氏烩面    方城烩面  原阳烩面  叶县炝锅烩面  浚县炒卤烩面8 E0 L  U0 ]; f
    至于百度百科给的烩面发源,纯属扯淡: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在登基前的一个隆冬雪天,患寒病落难于一回民农院。回民母子心地善良, 将家养的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羊非羊、蹄似牛非牛的四不像(亦称麋鹿)屠宰炖汤,又和面想做面条为李世民解饿。但追敌逼迫,情形紧急,老妇人草草 将面团拉扯后直接下入汤锅,煮熟后端给李世民。李世民吃得满身冒汗、暖流涌身,不觉精神大振,寒疾痊愈。于是策马谢别。 0 s+ u1 k+ e- w+ {$ v
    1 _1 z$ {) J' s1 W
    李世民即位后,整日山珍海味倒觉不出什么滋味,就想起吃过的回民母子做的面,想到他们的救命之恩,便派人寻访回民母子,以厚加赏赐。还真是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那母子。太宗又命御厨向老人拜师学艺。从此,唐宫庭御膳谱上就多了这救命之面——麒麟面。! E" c, c- e1 Z& v
    唐太宗那会儿有毛的回民……那会儿他们的穆圣穆罕默德还在麦加“受迫害”呢……
    ( ]: k9 ?' W! ?+ W; V8 e麋鹿这种动物也从未在中原地带生活过……1 c+ q0 G' `4 i9 |1 B
    ; u( D" A, M# Y# \: ?5 i3 U0 H
    为了所谓文化内涵,这帮人也真够拼的……
    ) U& Y7 g. B* q+ b6 V( D话说美食界出镜率最高的人乾隆,你那么瘦,对得起你吃的那么多东西吗!!!
    6 J- ~  K# l5 U; E
    , z( N2 M# l; O- V% B8 j
    , B, x6 h, A! p! j# ^8 n0 `* d8、小提琴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e% w' I: @( i# p
    何占豪提供主旋律、陈刚编曲配器、俞丽拿修订并演奏的小提琴曲《梁祝》,是我从记事起就熟悉的曲调。当时买磁带不像今天下载音乐那样容易,一盘磁带要能翻来覆去的听才能对得起它的价值,包括梁祝在内的一盘小提琴曲就是我家少数百听不厌、物超所值的磁带之一。6 @/ K* w2 p) f1 }* j9 i9 l3 i+ g
    不过,在中学毕业之前,我一直以为这是一部历史久远的音乐作品,至少也是古曲改编,完全没想到《梁祝》的年龄只比我这个八零后大20多岁,更没想到磁带上的三个名字居然到2015年都健在,都在工作。完全可以说梁祝是一部和新中国、和我们同时代的作品。再长大一些,对历史又了进一步了解,我意识到:一个普通矿工子弟有幸和这样一部伟大作品处于同一时代,并不是简单的巧合。或者说,上海红色年代特定的时空环境为《梁祝》的出现提供了必然性。
    5 B" H% c9 P1 W3 y0 @) b& m1 u+ O* S! }1 `- g3 h% K

    + Z, k& @+ y; x; c3 \& a9、南京/镇江的鸭血粉丝汤. F; b+ q$ ]2 r- r$ c8 ~
    - v5 ]* W# B( l1 X. K7 i; V
    1988年才开始有的东西,之前只有鸭血汤
    5 R2 J5 ?+ [$ k4 V6 ]9 ?鸭血粉丝汤是镇江朝阳楼大兴池浴池附近一家小吃摊在1988年的时候发明的,当时用的是鹅血而不是鸭血,叫鸭血是因为叫的顺口,所以现在镇江的鸭血粉丝汤多是鹅血,南京的多是鸭血。 南京还是镇江发源争议很多,但这种做法历史真不算久。2 p* o% z, x9 X# U. ^( U/ j
    ( R0 A' R3 t8 u
    10、多喝热水7 x" W" L1 G& q" `9 |( \5 U
    7 Q) W! [, D( V4 ]4 Q) p' E) v
    多喝热水这四个字,真的不是什么源远流长的屌丝文化。
    * z7 p. H. y& B; Z多喝热水和所谓传统文化更搭不上边,古代人口渴了,大部分都是端碗井水喝个痛快。$ P0 \$ ]( N6 f( [
    喝热水或者煮沸过的凉开水,这就是49年之后全国卫生普及才做到的,原因很简单,喝生水是作死,煮沸了至少能杀菌。: }! t* v5 W$ r- g5 k6 _. n! l" F
    随着文教卫生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行,喝热水成了我们每天的生活习惯。/ l7 @, b7 c  `7 o0 X! ]
    我小时候,社区里有专门的开水房,光是接热水的水龙头就有十几个。每到职工下班的时候,各家都带着水壶排长队。
    ! x) R8 v. p2 \9 t补充:有人在评论区说热水泡茶的。坦率讲,阁下具有喜读史书者的通病,即认为古代都是士人。而事实是,古代绝大多数人都是生活在温饱线以下的文盲,这个状况直到1949年才被彻底改善,因为我们开始了全民族的工业化进程。
    1 O7 u. W: e& E' _- E" o% w0 Z8 C0 x2 M: B, D8 y6 W' k( Y- Q

    5 J$ A5 b3 s0 I: v! _& R  B4 b* {* n$ k1 L7 i; G1 x
       该贴已经同步到 蝴蝶梦的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好手网

    GMT+8, 2024-4-19 05:2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9 - haoh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tarted 0 days (0 years) ag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