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25-4-30 07:53 |
---|
签到天数: 446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
你看得到交换的酒杯,没看到交换的利益,你看得到干掉的白酒,看不到干掉的尊严。
* {9 N4 F. f" [( |8 C$ J9 {
I* h* L6 i5 e3 a# ^& _酒桌文化
) m0 A3 q- m5 B( ?4 }# i3 R1 I9 y/ E- u3 h+ A' u3 ~4 K
9 h9 M: |7 W# y5 }3 T+ h6 K1 o/ d# U k. G1 ?& w9 w' G
各种酒局恐怕是每个成年人都要面对的难关。中国人的算命文化、酒桌文化有很长的历史。在官场上,酒宴成为官员们交际的场所,酒就成为“政治液体”,人们以敬酒和回敬等种种礼仪行使为官之道。
6 d& \9 B4 ^: `+ D- e9 I) m V# d2 A$ }7 x7 \$ V5 C7 N# D4 e
劝酒本身是一种礼仪,但是在历史中,不乏礼仪变质成为与利益相关工具,敬酒不喝就是不给面子,喝了不知道回敬也是不懂人情世故。这种酒桌文化是如何形成的?这种强制与胁迫何时产生,又是如何蔓延到全国的?/ m; y" z( R6 O: h& i6 p
5 h/ a+ W2 n5 I: b( F劝酒与逼酒 历史久远的文化现象% w! G4 {0 Z* N$ z3 r! g7 Q
6 u" Y- d& H q3 ?3 N酒有悠久历史 劝酒自古有之' q) g6 ?6 W1 [' J
5 f' n& M6 e& t+ h严格地说,劝酒源于敬酒,而敬酒是宗法社会遗留下来的旧俗。敬酒是有社会等级区分的,臣敬君,子敬父,弟敬兄,下级敬上级,晚辈敬长辈等。敬酒首先是下对上的互动,相对没有强制性。但,上对下的互动,可称作回敬,也可以是主动敬,就有了极大的强制性。最早的劝酒多来自上对下的敬酒。尤其是从家过度到国,这种伦理慢慢变成了政治强制力。中国历史上出现过无数政治语境下的强制性劝酒案例,有些妙趣横生,但也有很多案例异常残忍,让人毛骨悚然。+ v8 l- _1 k& Y* e
( q' ^. G5 a& Q' y! D$ L打杀胁迫 劝酒的极端& D6 Q( ?& ]) R
; G* t4 A9 O# a, k1 s, @
曹操、孙权等人的劝酒就有了很强的政治含义。据《三国志》记载,张绣投降曹操后,曹操很高兴,开宴会请大家喝酒。曹操在前面敬酒,典韦拿着大斧子紧随其后。曹操向谁敬酒,典韦就拿着斧子向谁行礼。那架势的潜台词是:“你喝不喝?不喝爷爷砍了你”。相比曹操,孙权也没好哪儿去。在一次宴会上,孙权逼大家喝酒。虞翻假装喝醉,倒在地上,当孙权要离席的时候,他爬起来就要溜。孙权大怒,拔剑就砍。要不是身边人拉住,虞翻的脑袋就落地了。
6 }8 S) n: R+ \2 S. M
6 h5 v* @8 E" j/ w; A- q/ G1.服从性测试
4 ~% [* b4 U) I! w9 G# }通过你是否服从劝酒者要你继续饮酒的指令, 来观察你是否肯为了“场面”伤害自己身体。听着好像很变态,但其实这是一种权力的彰显方式,对方被逼喝酒的窘态,是权力持有者在酒桌上最佳的享受。
4 p1 z' D* F1 X" l V有些劝酒者喜欢把利诱包装成威胁,“你不喝可不够朋友啊”,言下之意是喝了就是朋友;% |( _! F/ T, x8 M& j7 `: n
有些劝酒者喜欢把威胁包装成利诱,“这杯干了,这个合同就是你的了”,言下之意是不喝你就出局了。7 y$ U+ D) N* e& {/ k* C6 f
有些人觉得这个逻辑很荒谬,但服从性测试恰恰必须荒谬。就比如“指鹿为马”,上级知道这不是马,下级也知道这不是马,上级知道下级知道这不是马,下级也知道上级知道自己知道这不是马,但是你还得说这是马。; u, @7 h9 |6 |& V
$ z" v6 h. U* U5 u对显而易见的荒谬表示服从,才是服从性测试的核心。
1 i' L' Q9 n' X: m0 k* h8 A0 E5 c同样,在酒桌上,你以为他真的不知道喝下去你会难受?不知道对身体有害?不知道你第二天会头疼欲裂?
, O& Y3 g" g3 u劝酒者完全知道,太知道了。但这种伤害和痛苦恰恰是意义所在。如果没有后果,则无法测出“服从”的程度。就像帮会入会需要在手上划一刀,是在以最微量的自我伤害的形式,来展示服从的姿态。6 v V) x# P- y7 p, j
在政界,这种测试是往往是一场宣誓效忠的仪式,提醒你上下关系要怎么摆;在商界,这种测试是给大家明确“到底是谁有求于谁”,看似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其实从来都不是平等的。
# E/ {/ a$ \+ S5 K6 v 5 p; M, X( w) t _
2. 诚意测试
- M3 `( M: `: m7 ~6 x3 {3 O2 i- G. `* k/ q' D
指的是劝酒者时刻在观察被劝者是否能够放下心防和体面,向劝酒者及旁观者展现丑态。维系关系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醉酒的后果就是这种代价。醉酒后的丑态是一种小剂量的抵押物,在人和人之间还不能完全信任,但又需要建立合作关系的时候,是某种意义上的诚意测试。4 e8 N7 K' {+ a/ G I
所谓“喝到位”就是在说这个。如果一顿筵席散尽,你仍然表达清晰,步履稳健,会被认为“今天小王没喝到位”,言下之意你没有向我交付丑态作为抵押物,你仍然将你自己的体面、形象、自尊看得比我对你的信任更重要。
- u* u6 f3 P* ^% P0 r# M" H: G直到喝的疯言胡语,脱了上衣跳舞,吐完躺倒,劝酒者心目中的抵押品才算足额交付完毕。这期间观众越多越好,洋相越大越好,起哄者和围观者实质上都是抵押交付的见证人。
0 k" Q2 Q5 \6 i1 V4 H" A) s0 Y美国大学的兄弟会也是这样,入会的时候需要经历羞辱性的仪式,比如骷髅会据说需要当众手淫,其道理是一致的:一个时刻体面的人一定是抱着戒心的人,不值得信赖。只有抵押物给的“到位了”,咱们的合作关系和信赖程度才可能再上一个台阶。
2 ], G+ [9 ]" J' p6 v
9 e9 G' F) ^' Y( B( X这种酒桌文化是地地道道的中国特色,世界上嗜酒如命的国家有的是,比中国人贪杯的民族多了去了,但人家大多都是自己喝自己的,绝不会管到别人杯子里去。自己躲着不喝却想尽办法让别人多喝的,惟中国独此一家。这种酒桌文化也并不是什么“中国的古老传统”,而是最近几十年才兴起的东西。( l9 l: h) X j5 x9 Q
至于这个传统的来源,有人认为这是下层军队文化的杂交物,理由是中国酒局对于高度蒸馏烧酒的偏好,和中国传统士大夫阶层偏好黄酒完全不同,我觉得有一定道理。中国的“商”许多是从“官”变来的,而中国的“官”又是从“军”脱胎而来的。而权力等级体系体现的最淋漓尽致的,必是军队无疑。 |/ q' g( L9 o, H
大部分的中国式酒桌,是场权力的游戏
0 X% j/ `) L" x- V9 l似乎酒桌上有一条隐形的战壕:一边要被敬,一边要管陪。被敬的不想喝,被陪的也未必爱喝,但是一旦开了场,就务必要让对方喝下去。就像一边是盟军,一边是轴心国,你也不想死,我也不想死,一开战都要冲上去杀死对方。
# f9 S( Y' S! {% f5 M! B这是每晚都上演的,酒桌上的战争。这些酒桌战争,虽然又无知又耗费,大概还稍微有点骑士精神,赤膊上阵,刺刀见红。可更多的酒桌,喝的不是情分,拼的不是实力。
) W! U" j, Y& u" D$ U不然,为什么喝吐了的业务员,还要在客户的喝彩声中吹一瓶啤酒?为什么两眼充血的下属,还能替领导勇猛地挡下满满的一杯高度白酒?为什么一群衣冠楚楚的中年男子,非要起哄让红脸的年轻小姑娘再多喝一杯?: p1 h$ v9 h* o
简单的很,你看得到交换的酒杯,没看到交换的利益,你看得到干掉的白酒,看不到干掉的尊严。- m) B9 c- ]! X' A. w
归根结底,大部分的中国式酒桌,是场权力的游戏。强者用逼人喝酒彰显权威和控制力,弱者用自虐式主动喝酒表白忠诚和服从。这里暗含着大部分人都没意识到的逻辑:人最重要、最宝贵的是健康,喝到吐了还在喝,好比是递了一张投名状、归降书。 X/ R0 H# i) I3 J5 m
为了你,我连身体都不顾,老板/领导/客户/老丈人,您满意了吗?# C5 W" {, L" v }
我们从熟人社会转为陌生人社会才几十年而已,而缺乏成熟的互信机制,才是这套看似荒谬的酒桌文化背后的真正逻辑。个人观察,喝软饮料长大的80,90后一代人现在已经沦陷。这套酒桌仪式是如此普及和具有感染力,以至于渗透到了这个国家的每一寸土地。这证明了其具有深厚的民众土壤和现实基础。* a8 J: q1 {& x9 t
$ {- k: C- w1 P3 U( [. I6 d- R
酒桌十大诀窍3 B) [+ x0 e5 U* V I: J
. h/ U6 N& ~( G& Q
酒桌文化0 ^1 L) [; [2 u6 U. S; C6 k+ o/ N
诀窍1酒桌上虽然"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但喝酒的时候决不能把这句话挂在嘴上。% T9 Z/ U$ R6 h' j
诀窍2韬光养晦,厚积薄发,切不可一上酒桌就充大。2 Q: ~7 l* d" a" V0 I3 a
诀窍3领导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敬。
; T: {% G/ A m; z+ D' J+ H诀窍4 可以多人敬一人,决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领导。
" o; s5 A; S0 w2 B" y( J' A诀窍5自己敬别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视乎情况而定,比如对方酒量,对方喝酒态度,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z: {9 v" N/ R3 Y+ D a
诀窍6自己敬别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随意,方显大度。
( ^8 h8 \9 Z& e# F' t. C5 f3 A诀窍7自己职位卑微,记得多给领导添酒,不要瞎给领导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领导确实想找人代,还要装作自己是因为想喝酒而不是为了给领导代酒而喝酒。比如领导甲不胜酒力,可以通过旁敲侧击把准备敬领导甲的人拦下。
6 n C0 P5 Q7 L1 h5 l7 p诀窍8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垫杯底,记着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自己如果是领导,知趣点,不要放太低,不然怎么叫下面的做人?
# m- M; c" [ K0 D- E( [诀窍9如果没有特殊人物在场,碰酒最好按时针顺序,不要厚此薄彼。
! h7 `: K7 Y4 \# t0 \) k诀窍10 碰杯,敬酒,要有说词。 桌面上不谈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里面了然,不然人家也不会敞开了跟你喝酒。8 G @ w1 m1 d
% t, k. ~* k* f! |. S酒量不行的9个技巧9 Q d& C* w& p0 M5 ]
; {" e: ~% ~# f! r5 b9 h, G) P' H
拯救你的酒桌尊严
/ z! N. I% i- s/ X c* n; @6 ^0 l. G) `0 D# c T4 ]
1、不要主动出击,实行以守为攻战略;5 h* ?; N4 M1 v/ d, o
2、桌前放两个大杯,一杯放白酒,一杯放矿泉水,拿小酒盅干杯,勤喝水,到酒桌上主客基本都喝8分醉时,可以以水代酒,主动出击;(这条不建议用)) v) o* E }* V4 i8 ~* a: E
3、干杯后,不要马上咽下去,找机会用餐巾抹嘴,把酒吐餐巾里;(适用女性)5 D* w9 z3 T/ H% B* q0 C$ d
4、上座后先吃一些肥肉类、淀粉类食品垫底,喝酒不容易醉;# `* I0 q$ _& Z' J# s1 k) B
5、掌握节奏,不要一下子喝得太猛;3 _3 z: G7 B8 h$ F
6、不要几种酒混着喝,特别容易醉;& K: d& M/ E, T: Z( X
7、领导夹菜时,千万不要转酒桌中间的圆盘,领导夹菜你转盘是酒桌上的大忌; i1 k4 t$ F d8 k; v! [5 T* d: T% N6 ?8 N
8、喝到六分醉时,把你面前的醋碟中的醋喝下,再让服务员添上……
% z0 S& X6 I j9、每次干杯时,倒满,然后在喝前假装没有拿稳酒盅,尽量洒出去一些,这样每次可以少喝进去不少。- X7 N3 J' I& }- ^
- D+ K5 j+ A6 P
当代劝酒文化是传统社会酒文化的变体,是强制性的政治行为内化到普通大众心中的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这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或曰一种政治。只要酒的“政治液体”身份还在,酒桌的“权力场”还未消除,敬酒劝酒的习俗也会一直持续下去。
$ W/ y: E- l' k# Y7 j P(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