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49|回复: 4

白岩松:不平静,就不会幸福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4-1 14:48
  • 签到天数: 61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签到八年

    发表于 2010-10-11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幸福在哪里(代序)
    " a8 w) Z; a4 {# k0 e1 G& B/ y2 F0 C7 g5 R7 |# o6 h
      一  N) C; t  l  L1 A
    % n' x! [2 @8 Y0 j/ F3 O
      走在人群中,我习惯看一看周围人的手腕,那里似乎藏着一个属于当代中国人的内心秘密,从不言说,却日益增多。
    . W. c2 ]& [5 ?$ _" W
    + c4 W* ^8 b2 r1 [( Q  越来越多的人,不分男女,会戴上一个手串,这其中,不乏有人仅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却带有祈福与安心的意味,这手串停留在装饰与信仰之间,或左或右。这其中,是一种怎样的相信或怎样的一种抚慰?又或者,来自内心怎样的一种焦虑或不安?
    5 N4 e8 N) s3 L" O' @$ b
    ! G" D- Z# E3 j% i  手串有助于平静吗?我们的内心,与这看似仅仅是装饰的东西有什么样的关系?人群中,又为什么几乎没有人谈论过它?3 o( X7 z& O& L& y" Q- ]( ]3 p: G

      G1 Y; |% _" v6 ?3 N0 k  沉默之中,埋藏着我们怎样的困惑?; f& ?4 K! O: C1 K4 y! O; D

    ; ^1 k+ z( ?+ e( @! h1 S  这是一个传统的复归,还是一个新的开始?这是因祈福而产生的下意识行为?还是因不安而必然的求助?
    5 a, A: K. w1 \: l: Y
    4 y, d: Y6 B3 v, F; r  二+ m. n5 i; f- w0 g! @/ Q6 L- n/ k

    0 w4 P/ ^- p- f- p$ @! W/ h  2006年的最后一天,我去301医院看望季羡林先生。到达时是上午,而很早就起床的季老,已经在桌前工作了很久,他在做的事情是:修改早已出版的《佛教十五讲》。他说:“对这个问题,我似乎又明白了一些。”) G9 D( f( b5 }. ?3 O+ r* _2 L
    0 y5 x/ B9 ]- b) s% r4 j; {
      话题也就从这儿开始,没想到,一发不可收,并持续到整个聊天的结束。) h$ Y' ]- \4 }" @9 ]. |, ~5 K
    7 Q" M, v* x7 z) j" m
      “您信佛吗?”我问。  K0 G* G7 L  L

    . ~4 }$ }1 r1 Y# u4 d  “如果说信,可能还不到;但我承认对佛教有亲近感,可能我们很多中国人都如此。”季老答。1 i8 Y' [; p# D& i0 u) u
      ^6 m$ _$ z: K9 J7 v
      接下来,我好奇的是:快速前行的中国人,现在和将来,拿什么抚慰内心?
    % q% j0 n3 {1 ^
    1 e7 W1 `: ?# k  季老给我讲了一个细节。有一天,一位领导人来看他,聊的也是有关内心的问题,来者问季老:主义和宗教,哪一个先在人群中消失?3 \5 s; Z- A8 |9 M* r
    " m- o. B; |2 _  o, ?0 Z& y. D# A
      面对这位大领导,季老没有犹豫:假如人们一天解决不了对死亡的恐惧,怕还是主义先消失吧,也许早一天。% Y8 u5 i' |1 T. R0 E

    4 [! V% f" F& [6 ~0 @4 \  看似平淡的回答,隐藏着一种智慧、勇气和相信。当然,“早一天”的说法也很留余地。/ J" ]% q" r) }' e
    . \4 \, S; K# d9 S8 N3 ?( R+ J
      和季老相对而谈的这一天,离一年的结束,没几个小时了,冬日的阳光照在季老的脸上,也温暖着屋内的其他人。
    ; `2 _4 Z0 D$ p
    ; N; ^- a" m' u9 ~2 c" b  那一天,季老快乐而平静。我与周围的人同样如此。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4-1 14:48
  • 签到天数: 61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签到八年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1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 H6 x5 B* {( i5 ?+ K* S

    ! m* I/ E8 I' n$ k! T  又一天,翻阅与梁漱溟先生有关的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翻到后记,梁先生的一段话,突然让我心动。. ^9 y1 a  c/ }7 k) C( d
    1 t, ^8 ]/ F9 Z1 O0 ]
      梁老认为,人类面临有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  K& Y# q7 _: p* C1 R* F  {$ ^) m

    8 ~. M3 v1 S. {0 y' G  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问题,,接下来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问题,最后一定要解决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
    - @! s, H. F# n6 u: P! r$ P$ N
    # |5 Y$ v; z; [9 |  是啊,从小求学到三十而立,不就是在解决让自己有立身之本的人与物之间的问题吗?没有学历、知识、工作、钱、房子、车这些物的东西,怎敢三十而立呢?而之后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女,为人夫妻,为人上级为人下级,为人友为人敌,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你又怎能不认真并辛苦地面对?
    6 e3 G6 F. Q, z  X) k) F6 y+ x; m' \
      但是随着人生脚步的前行,走着走着,便依稀看见生命终点的那一条线,什么都可以改变,生命是条单行道的局面无法改变。于是,不安、焦虑、怀疑、悲观……接踵而来,人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还是那一个老问题——我从何而来,又因何而去?去哪儿呢?: }- b; \  U7 W; ^6 v# k) U
    ! T; I. v1 k% u" F# c8 ^1 g- i$ z7 E
      时代纷繁复杂,忙碌的人们,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难,却也更急迫。我们都需要答案。8 V% d% ]' d! M) M6 V

    ' r, X/ A  L, o& e6 i2 V  T8 r  四5 F4 N9 F3 l. ~9 K
    5 `8 b9 d) a# _% q5 w# \
      如果更深地去想,又何止是人生要面对这三个问题的挑战?% Q: `0 U7 n! I- K% r8 Y
    $ z' ^7 E- ~* I2 u
      中国三十余年的改革,最初的二十多年,目标很物化,小康、温饱、翻两番,解决人与物之间的问题,是生存的需求;而每一个个体,也把幸福寄托到物化的未来身上。
    " \2 X; t. B% V0 q6 t, ^( x* a
    9 g6 L% C: P+ b2 H3 C/ {  这些物化的目标陆续实现,但中国人也逐渐发现,幸福并没有伴随着物质如约而来,整个人群中,充满着抱怨之声,官高的抱怨,位卑的抱怨,穷的抱怨,富的也抱怨,人们似乎更加焦虑,而且不知因何而存在的不安全感,像传染病,交叉感染。上面不安,怕下面闹事;下面也不安,怕上面总闹些大事,不顾小民感受;富人不安,怕财富有一天就不算数了;穷人也不安,自己与孩子的境遇会改变吗?就在这抱怨、焦虑和不安之中,幸福,终于成了一个大问题。7 M1 a8 P6 [4 E& X' \

    8 w) x, i+ b/ s2 F0 t1 p& a  这个时候,和谐社会的目标提了出来,其实,这是想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力图让人们更靠近幸福的举动。不过,就在为此而努力的同时,一个更大的挑战随之而来。3 R; t) s% ]; O1 z- O6 ~

    & v7 M. p" z, a  在一个十三亿人的国度里,我们该如何解决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我们人群中的核心价值观到底是什么?精神家园在哪里?我们的信仰是什么?, Q/ i1 j5 L& R

    5 i$ n) K. m+ P- C6 j' j  都信人民币吗?
    * G6 I$ T! K/ ^" a
    , r1 H  x5 ~" Y% W7 \) j7 A6 P# F  我们的痛苦与焦虑,社会上的乱像与功利,是不是都与此有关?
    6 p1 p8 Q3 V) h; b- G( h+ ^) X- M2 y4 p
      而我们除了幸福似乎什么都有,是不是也与此有关?! F! u  W% R2 j: _' X  f! t

    ! I; w+ Z# `- s8 _( F& h0 j  幸福,成了眼下最大问题的同时,也成了未来最重要的目标。
    + B6 h* O9 p+ Y- ]* P) i$ f( A
    : @( w3 A4 i2 j2 t2 I8 U; C  可是,幸福在哪里?
    ( U( _9 s: G7 E" y3 H; s( l4 X' S1 k% t7 L3 b8 l2 U6 H
      五
    . `0 j) f  c0 ?+ a$ w3 O4 M6 W4 a" B- w( L$ x  R
      幸福在哪里暂且不说,痛苦却是随时可以感受得到。
    ! u; v. @, d& _  b0 {: Z# ~, J; J( Z2 V% e1 F# C
      这个社会的底线正不断地被突破,奶粉中可以有三聚氰胺;蔬菜中可以有伤人的农药;仅仅因为自己不舒服便可以夺走与自己无关人的性命;为了钱,可以随时欺骗,只要于己有利,别人,便只是一个可供踩踏的梯子。理想,是一个被嘲笑的词汇。
    7 a1 B. S" k! m5 i& }% V  T* |3 L4 S; b
      这样的情形不是个别的现象,而是随处可见。( E# @8 V9 }7 F: t/ ?6 z
    1 V2 f3 _' ^/ x# Q) y& h
      没有办法,缺乏信仰的人,在一个缺乏信仰的社会里,便无所畏惧,便不会约束自己,就会忘记千百年来先人的古训,就会为了利益,让自己成为他人的地狱。
    : v6 T+ G7 q. I" |$ V0 b2 f. O
    ) _- }, x9 P" N9 C  有人说,我们要守住底线。但早就没了底线,或者说底线被随意地一次又一次突破,又谈何守住底线?可守的底线在哪里?
    4 l0 {( Z% a, u% x
    1 y  u. y5 Y4 S$ i  一天下午,我和身后的车辆正常地行驶在车道上,突然间,一辆豪华车逆行而来,鸣笛要我们让路,可是正常行驶的我们无路可躲,于是,感觉被怠慢的那个车主,在车过我们身边时,摇下车窗痛骂一番。那一瞬间,我惊呆了:为这辆逆行而来的车和这个充满愤怒的人。车主是一位年轻女子,面容姣好,像是有钱也受过良好教育,然而,这一瞬间,愤怒让她的面容有些扭曲。& t$ |3 T* S+ [' j& A

    * m! U2 C4 w8 X# w3 d! O5 y3 C1 V  被指责的同时,我竟然没有一丝的愤怒,倒是有一种巨大的悲凉从心中升起。因为我和她,不得不共同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而且有的时候,我们自己也可能成为她。我们都无处闪躲。
    0 b% \7 t" A" S) F0 e; V4 K$ u3 k2 g) A1 K
      六) c8 X! \) w  t! _+ b

    & V; b$ u4 H! a+ Y& v! @3 A# f/ _  如果是简单的坏,或是极端的好,也就罢了,可惜,这是一个人性最复杂的时代。
    & w8 n0 V2 r/ ]4 S
    - e* ^# ]0 R4 l+ x( R0 J  医生一边拿着红包,一边接连做多台手术,最后累倒在手术台上;教师一边体罚着学生,坚决应试教育,另一边多年顾不上家顾不上自己的孩子,一心扑在工作上;官员们,也许有的一边在腐败贪污着,另一边却连周末都没有,正事也干得不错,难怪有时候百姓说:“我不怕你贪,就怕你不干事!”
    ' ^1 J6 K  `$ `$ o9 t- Z) u. [; j2 _. q, j
      其实,说到我们自己,怕也是如此吧。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一边是坠落一边在升腾,谁,不在挣扎?: x! f/ m: w  L

    1 z" x! @2 M' W9 c) l- \3 @  对,错,如何评价?好,坏,怎样评估?
    0 D$ @- E0 W8 {0 z7 E
    & g0 ~: t7 u. p4 @4 Y0 Y  岸,在哪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4-1 14:48
  • 签到天数: 61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签到八年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1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7 g& W* e) H1 W2 l
    2 t% k/ p/ `$ t
      有人说,十三亿中国人当中,有一亿多人把各种宗教当做自己的信仰,比如选择佛教、天主教、基督教或伊斯兰教,还有一亿多人,说他们信仰共产主义,再然后,就没了。也就是说,近十一亿中国人没有任何信仰。
    & }/ n& _, {" n0 M. n+ J
    " U# o0 j- g: |% a+ b2 G" {  这需要我们担心吗?
    & r7 w# [/ T7 y
    3 l' p& r8 }( J2 [  其实,千百年来,中国人也并没有直接把宗教当做自己的信仰,在这方面,我们相当多人是怀着一种临时抱佛脚的态度,有求时,点了香带着钱去许愿;成了,去还愿,仅此而已。
    * {+ Q! c% \4 z( V* q6 _9 K" `! L. d9 H+ [  ?
      但中国人一直又不缺乏信仰。不管有文化没文化,我们的信仰一直藏在杂糅后的中国文化里,藏在爷爷奶奶讲给我们的故事里,藏在唐诗和宋词之中,也藏在人们日常的行为礼仪之中。于是,中国人曾经敬畏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尊重教育,懂得适可而止。所以,在中国,谈到信仰,与宗教有关,更与宗教无关。那是中国人才会明白的一种执著,但可能,我们这代人终于不再明白。# Z. T' G+ z9 |
    * b, D. K- C4 X/ W) j
      从五四运动到文化大革命,所有这一切被摧毁得荡然无存,我们也终于成了一群再没有信仰的孩子。这个时候,改革拉开了大幕,欲望如期而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在没有信仰的心灵空地放肆地奔腾。7 _6 {4 Q1 s8 E2 y) o, l7 R

    + z) X- E, t* n2 S( s  于是,那些我们听说和没听说过的各种怪异的事情,也就天天在我们身边上演,我们每一个人,是制造者,却也同时,是这种痛苦的承受者。
    5 t/ ~* D& ^8 S- W/ c5 r( z  {: i1 F- D4 u2 c; I! ^
      幸福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来到我们的身边呢?* |$ u8 j& M4 y) K9 L/ \
    7 T, h4 N9 U9 a( F
      八
    " M! N8 O% z9 Q7 u1 G( g$ _( `  L* m
      钱和权,就越来越像是一种信仰,说白了,它们与欲望的满足紧密相联。' j. ~8 K# d% u

    3 s* @- q- c0 g! T+ x3 i  曾经有一位评委,看着台上选手用力地表演时,发出了一声感慨:为什么在他们的眼睛里,我再也看不到真诚和纯真,而只是宝马和别墅?. b7 {2 F1 E" r3 |2 Z6 |% N

    8 ]2 f; w$ {0 n* n" p4 E) M  其实,这不是哪一个选手的问题,而是时代的问题。人群中,有多少个眼神不是如此,夜深人静时,我们还敢不敢在镜子中,看一看自己的眼睛?! _( C% `6 q0 w! h" @) T9 H
    9 d' G" P. e9 @. S
      权力,依然是一个问题。
    + W6 O+ |; P4 y6 e5 X' X2 m2 n. l9 }! |! l. m
      个人崇拜减少了,可对权力的崇拜,却似乎变本加厉。4 T# }1 j  y0 ?& P. }7 g: O& W( x3 \
    $ ^/ x) x# c# L; }+ [# o
      不知是从哪一天开始,上下级之间充满了太多要运用智慧和心智的相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领导面前,下属变得唯唯诺诺,绝对没有主见?一把手的权力变得更大,顺应领导的话语也变得更多,为了正确的事情可以和领导拍桌子的场景却越来越少。# |, ~# \3 K; H  p9 Q. P
    % m4 m" z+ S6 @0 \! P( p3 j) l
      其实,是下属们真的敬畏权力吗?
      A+ O8 P! z% o: z: `- M7 A: \* W& z$ L# Y; m
      你仔细观察后就会发现,可能并非如此。或许是下属们早已变得更加聪明和功利,如果这样的顺从可以为自己带来好处或起码可以避免坏处,为何不这样做?
    9 ?) N; X1 M+ }4 o# \: x
    / n8 b8 }1 C% g( ^, J  但问题是,谁给了下属这样的暗示?
    - G, w3 O, D6 h
    * Q/ s3 W/ i6 M5 Q) I: p& Q) A  九
    9 m9 |; E1 M, O$ r  W( F
    9 C( J& ]( l- y  每一代人的青春都不容易,但现今时代的青春却拥有肉眼可见的艰难。时代让正青春的人们必须成功,而成功等同于房子、车子与职场上的游刃有余。可这样的成功说起来容易,实现起来难,像新的三座大山,压得青春年华喘不过气来,甚至连爱情都成了难题。
    ; X( C% B$ W/ `% J2 R4 s" j. F* s  @
    + L% w7 u' n0 \+ [: N  青春应当浪漫一些,不那么功利与现实,可现今的年轻人却不敢也不能。房价不断上涨,甚至让人产生错觉:“总理说了不算,总经理说了才算。”后来总经理们太过分,总理急了,这房价才稍稍停下急匆匆的脚步。房价已不是经济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也许短期内房价会表态性地降一些,然而往前看,你会对房价真正下跌抱乐观态度吗?更何况房价动不动就三万四万一平米,它降不降还跟普通人有关系吗?所以,热了《蜗居》。0 V0 ~$ z: c. i$ b
    0 L+ Z. g  }8 m  r5 j. `
      而《暗算》的另类流行,又暴露着职场中的生存不易,论资排辈经过短暂退却,重又占据上风,青春,在办公室里只能斗智斗勇不敢张扬,不大的年龄却老张老李的模样。
    - w9 f0 f& w) r- Q, @* O# v  j/ P9 L6 ?' r1 E: j
      至于蚁族们,在高涨的房价和越来越难实现的理想面前,或许都在重听老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当你觉得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或许逃离北上广,回到还算安静的老家才是出路?
    / w* D- `/ R, O  [0 W( ]; t7 f+ y4 l) C/ D& _( {3 I
      浪漫固然可爱,然而面对女友轻蔑一笑之后的转身离去,浪漫,在如今的青春中,还能有怎样的说服力?
    7 j1 j% P& g5 f. i( S- Y! L' H3 f
    5 I0 {* y( `' L9 S3 X6 p& @  如果一个时代里,青春正万分艰难地被压抑着,这时代,怎样才可以朝气蓬勃?如果人群中,青春中的人们率先抛弃了理想,时代的未来又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4-1 14:48
  • 签到天数: 61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签到八年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1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 U) w' G" q+ a) X5 T

    ' J! p+ i4 _. q: P5 b  改革三十余年,我们进步了太多,这一切,都有数据可以证明。
    " _( T" q6 N$ v8 p' v7 K
    ; Z; [$ L, r9 p: N5 U9 ^  而新闻进步了多少?又用怎样的数据证明着?
    1 [  e' K' s7 f. u$ {- V9 _: }: T, ^1 r1 w, W5 G5 r  \/ ^
      当然,这并不是一个可以用数据证明的东西,但是,依然有太多的标准,比如,是否有真正优秀的人才还愿意把自己的理想在这里安放;再比如,不管经历日复一日怎样的痛苦,仍然隔一段时间,就会在社会的进步中,感受到一点小小的成就感。) M* X0 v* s) D& ]

    , |' D; a: |2 J1 D: S  假如并非如此呢?
    7 M2 N2 V- U; e0 T" M  @
    8 x6 b2 {5 p) W/ w  假如真正有理想有责任的新闻人,永远感受的是痛苦,甚至在领导的眼里,反而是麻烦的制造者,并且这样的人,时常因理想和责任而招致自己与别人的不安全,那么理想与责任可以坚持多久呢?' e7 _" f( n& t7 }7 @; B
    * [* G& q( K" ^6 Z
      而如果理想主义者都在生活巨大的压力和诱惑之下,变成现实主义者;
    4 u" \% Y* I" L* e4 b8 Z7 X& C/ l& j2 n0 V: e* R- X
      如果现实主义者都变成功利主义者,而功利主义者又变成投机分子……
    5 e+ d  K7 {) `: T/ g9 T1 t  `9 {% V  v( d/ K5 q2 ^
      希望会否变成绝望?理想是否成为空想?
      a! w/ C/ F7 J  x' N6 T  `7 J8 ]2 {( {, P4 k
      当然,这仅仅是一种假设。然而,它依然如同噩梦一样,虽然虚构,却会让醒着的人们,惊魂未定。% b- }- t( M( i# g2 v

    8 [. T, c6 G9 w2 E5 Q! Y0 G  新闻事业的前行,同样需要信仰。
    ' S; U# i3 s: \
    3 ?2 b7 |* f( O5 c# A  十一
    7 P7 n3 P1 h* G' n
    # }" {8 I4 ^( S  社会有社会的问题,我们又都有自己的问题。
    ; w# R" J2 L0 ^/ u5 q4 q$ J# w/ i% x0 C+ w6 d, P
      在2000年即将到来的时候,上海一家报纸约我写了一篇新千年寄语,当时,我选择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反思,一个是平静。
    6 y# O3 s* [' S( \( t: W. |
    8 G( R% T7 Q, e: d4 f3 M  反思,不难理解。由于生存都堪忧,荒唐岁月一结束,过去一路上的伤口只是草草地遮盖了一下,来不及更负责任地处理,我们就匆匆上路,这没什么可指责的,这是生存遭遇危机时近乎唯一的选择。5 B  Q; c) a3 L/ E4 L. D

    ( W, W$ X0 ~1 h% C& y! {" ]  然而,三十多年走过,生存已经不再是最大的问题,或许有一天,我们该停下脚步,把伤口上的浮尘擦去,涂上酒精或消炎的东西,会痛会很刺激,然而只有这样,伤口才可以真正愈合,之后才可以真正轻装上阵。1 z8 ^+ w, `) ]1 }/ D) g: [! X
    4 P( D: [- V* a8 K
      这是对历史与未来负责的一种态度。+ ?" N4 b9 T' D: S+ h4 O3 c  Y

    . P& A( q5 I7 i- O7 `* Z6 `  而之所以另一个关键词是平静,原因也并不复杂。因为安抚我们的内心,将是未来最大的问题。
    # d; k  y, j# S" D) `
    , z$ j( M, L* a( c/ N  上世纪的战乱时代,偌大的中国,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而今日,偌大的中国,再难找到平静的心灵。
    $ `- U+ d: U; X# g9 D; D0 ^& Z3 F: `" [
      不平静,就不会幸福,也因此,当下的时代,平静才是真正的奢侈品。
    ( ^2 s, @. c2 b# C2 q, l4 q/ I' \
    1 q1 I; i7 \* O& W7 Y& T  想要平静与幸福,我们内心的问题终究无法回避。
    ) k+ H3 a1 u! U' k1 u/ o, ?8 r" I) W, O3 f- @. h" T" x
      十二$ h% D) K) ?1 [' v0 T; X

    / J: A% P2 Q% y3 r1 F  古人聪明,把很多的提醒早变成文字,放在那儿等你,甚至怕你不看,就更简单地把提醒放在汉字本身,拆开“盲”这个字,就是“目”和“亡”,是眼睛死了,所以看不见,这样一想,拆开“忙”这个字,莫非是心死了?可是,眼下的中国人都忙,为利,为名。所以,我已不太敢说“忙”,因为,心一旦死了,奔波又有何意义?
    * r) S" L% R. j1 J' o
    : t; ?! W, w: T  然而大家还是都忙,都不知为何显得格外着急,于是,都在抢。在街上,红绿灯前,时常见到红灯时太多的人抢着穿过去,可到了对面,又停下来,等同伴,原来他也没什么急事,就是一定要抢,这已成为我们太多人的一种习惯。
    # Q7 s- b( D3 o& T0 n7 b) M7 }  n1 t5 }3 |: y" u9 a5 I
      在这样的氛围中,中国人似乎已失去了耐性,别说让生活慢下来,能完整看完一本书的人还剩多少?过去人们有空写信、写日记,后来变成短信、博客,到现在已是微博,144个字内要完成表达,沟通与交流都变得一短再短。甚至144个字都嫌长,很多人只看标题,就有了“标题党”。那么,下一步呢?
    2 W4 K9 l& Q9 _' b  H, G% Y# c4 p
    $ z0 p$ j& T; R+ r. A  对此,一位老人说得好:人生的终点都一样,谁都躲不开,慢,都觉得快,可中国人怎么显得那么着急地往终点跑?
    ( L. s+ P7 A6 v" c. S. t
    - ~2 N1 e4 w, A2 e& g; G  十三- s+ l* `9 ?" j9 Y/ }  a/ M% d
    " S( w0 i2 y6 i1 ]0 `
      在墨西哥,有一个离我们很远却又很近的寓言。  E7 {' x1 i9 {+ `4 h8 _

    : f$ K: Y0 C) f  一群人急匆匆地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9 o0 U( }6 C& f0 F
    2 ~) v) l( Q1 _' d
      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4 M$ v. ^* d; r6 G7 \' `5 e

    ! Q6 I9 A4 Y8 B( F8 ~  是啊,我们都走得太快。然而,谁又打算停下来等一等呢?
    # o$ a7 s% I$ ], @* s' q0 p
    9 X3 V* {* m2 v0 L9 m$ n: r( q  如果走得太远,会不会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4-10-8 21:50
  • 签到天数: 722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9]签到八年

    发表于 2010-10-12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第一句就想到了; \' C' m! t2 r& p5 r; O
    , `% W* Y9 H9 ~. ]) `$ C8 S
    春天在哪里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好手网

    GMT+8, 2025-5-18 04:2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9 - haoh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tarted 0 days (0 years) ag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