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97|回复: 0

出自佛教的五十条词语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5-4-30 07:53
  • 签到天数: 446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发表于 2018-12-17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 C5 `% R7 Z2 Z) Y/ z
          佛教自西汉传入中国后,逐渐与我们的传统文化融为一体,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K4 u, Q: k2 G  i3 B

    2 {* i* R8 x1 n7 S% y  随着佛经的大量翻译和流通,很多与佛教相关的成语逐渐成为我们汉语的一部分,使汉语的词汇更加丰富多彩。" a& ]$ f, Y5 l: N( Z# R

    6 U; R/ N: o8 W" d: K  v  佛教成语应用之广泛,令人叹为观止,可能很多人不了解佛教,但是说到这些成语,肯定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D* p) ~% B4 }6 P1 N
    ; {* C! @9 J; _8 ~+ k; b  P' K
      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先生曾经说过:“如果我们彻底掘弃佛教文化,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
    4 X/ T# `! D( H# {* \) _8 T- x' W# {. ?' i4 |% p3 l9 v
      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一些我们日常经常用到的佛教成语,借此普及一些佛教常识,也希望大家对汉语成语多一些了解和兴趣。. d7 n! L+ |4 H0 n* I8 A5 U
    # |1 X# R- w' B! ], g& o
      1、胡说八道。- c# \. P' {5 h+ `4 {' {0 i9 o

    * i7 m8 I* P- P" S  出处:古代中国人把从西域来的传教僧人称为胡僧,胡僧到中国弘扬佛法,讲述八正道。有人问:“胡僧今天讲什么经?”有人答:“胡僧今天讲八正道。”有些人听不懂其中的意思,就把胡僧讲八正道说成“胡说八道”。
    6 I* F7 b) f, H& `& u% D
    1 ]0 a$ N% E+ s8 \0 P% x  释义:现形容信口开河,胡说乱说,不着边际。5 I3 m1 a, ^9 e+ `
    : \2 Q7 ~6 Q. t% Y
      2、安身立命。
    8 I! V2 S0 D$ A6 v# S- i
    0 |0 i) j; u/ a' x8 j  出处:《景德传灯录》卷十:“僧问:学人不据地时何如?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1 k% T' y* s: b
      G9 ]+ G; X! }6 U9 G% g; Q5 U8 ]  释义:现指生活安定,衣食无忧,精神上有所信仰和追求。
    2 A2 z* ^9 c  F% ]4 Y2 t9 }3 F. ~8 w4 w* U$ S/ ^' |" f/ l
      3、八风不动。
    6 P1 r$ d0 D: v/ ^- D3 }3 c  A* `6 r6 z4 U4 a
      出处:佛教中常说八风吹不动,八风指的是利益、衰耗、毁谤、荣誉、称赞、讥刺、受苦、受乐这八种境界。佛教认为遇到这八种境界的诱惑时要不为所动,心不被外境所转,这是对一个修行者的基本要求。% e* F1 M0 F3 p9 A
    . e) |/ B1 i  [( ?
      释义:现在用来形容一个人立场坚定、不动摇,不为外界压力和诱惑所动。6 q' [; _" ]( E9 B9 p
    8 [* q' m: \9 Z9 O" a
      4、百尺竿头。4 s3 o! D6 }: \" {
    6 U/ `0 `$ k  r
      出处:《景德传灯录》卷十:“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意思是道行虽然高深,但还是需要不断修行提高的。# ]: A( w* O2 e4 T4 F% k
    3 C4 M" l  a- _! E& q
      释义:比喻做人做事虽然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但也不能满足懈怠,还要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f4 k  W! m3 i/ W# }1 W7 p
    4 {0 a4 W8 n2 K& R( m+ t
      5、半路出家。" O& p# ]1 [( C" k4 ]: u; p0 k; k

    3 {1 }% |( k4 u) h" J" e  出处:在佛教中,不是自小出家,而是成年以后才离开家庭,出家受戒的,称为半路出家。
    ' ]0 [( T, w" N3 M! R( t8 x$ v2 A6 O1 a) F" `- S
      释义:现在比喻中途改行,开始从事其他工作。
    4 }: H; @8 \; z) n
    ( v, p* P5 v. N$ E- Y# I/ T- h9 D  6、辩才无碍。
      s" L% p1 G& `( m7 Y1 A( H8 J: E4 N8 [& @9 T
      出处:《华严经》:“若能知法永不灭,则得辩才无障碍;若能辩才无障碍,则能开演无边法。”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没有任何障碍。
    5 I) m7 {: V; |; S  A8 v
    $ m; E8 y. d4 i, S% A+ c  释义:现比喻一个人口才很好,能言善辩。5 ?% F; P/ A4 X5 l3 t, F

      |. B' y2 j) G& p! I2 s0 D" V  7、不二法门。
    7 {( F; J8 ]0 `( F0 T! N/ i9 Z
    6 I9 Z! o, O: r/ a, Z! O4 s0 H  出处:《维摩诘经》:“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不二法门。”意思是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无有差别,只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都会有所成就。; M  d$ N) c, C2 ^

    : L4 l3 l- x8 k' T; P  释义:现在比喻最好的或者别无选择的方法、门径。
    , z5 O/ T. i, ~$ ~+ n* I- y: b5 O0 R) o9 _
      8、不即不离。$ o$ f! v% l- w3 U

    7 Z0 D7 F2 r) k: ~) Q  出处:《圆觉经》:“不即不离,无缚无脱。”
    $ Y: h7 ?0 t' J$ f
    1 e9 X/ X( ~: I* Q/ V, f$ O  释义:现指对别人的关系或态度要保持一定距离,既不太亲近,又不太疏远。- ?! c% r# }5 s7 {: Y: M! P6 ^

    , v1 x* y) }9 Q3 z0 ?  9、不看僧面看佛面。6 }7 o2 @! H+ \9 C

    / T: U; G3 u4 N  出处:据说韦陀菩萨本来站在山门外的,因为他的职责是护法,出家僧人或在家学佛居士,有犯戒犯错的,他看不下去,就举起棍子直接把人打死了。佛陀慈悲,看了不忍,就叫他对面而站,每天就面向着佛看,这叫做“不看僧面,看佛面”。意思放人一马,给人改过自新的机会3 l/ Z- M2 R: c
    # v9 q$ k% K. \1 v: q! m
      释义:现在比喻看在第三者的面子上,帮助或者原谅某一个人。
    , @$ A5 ~% c8 Z6 x+ G7 H
    2 J- D2 y& O& S  10、晨钟暮鼓。8 c8 R. f& N. g2 G4 `
    - v! \; y0 S! n: N+ Y1 E
      出处:佛寺中早上撞钟,晚上击鼓,用来报告时间。比丘在讲经布道时,也会撞钟击鼓用来召集大众。$ e- Z% \% `( y' e2 ^, d5 x
    % [' I* |% C; B% X, E
      释义:现多形容寺院寂静清苦的生活,或者指岁月推移,循环不已。8 y8 _& \% G8 ~+ M2 F0 R+ e

    # W0 _9 E" M; D  11、痴心妄想。7 n9 G" |) {7 ~2 v! i! d
    4 j& r7 u. t3 k2 g- t
      出处:佛教中讲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带有三种习气:贪、嗔、痴三毒,贪心、痴心、妄想等就叫做痴心妄想了。2 f5 f& H- _( x' y8 ?+ [! R. K! h' h

    - H" V% i" D6 P  t7 B# Q2 w/ p: x; W5 w& z  释义:现在形容一个人不切实际的想法或者愚蠢荒诞的打算。
    & T# o* u4 M. y# U: G/ b2 s0 W( p  y3 ^$ Y) Q5 p8 X& m/ c1 W
      12、此中三昧。/ m3 X% L* n# h6 P$ p* F. o
    ( l* l2 d/ V8 c( D
      出处:佛教中指的是排除一切妄想杂念,心神平静。《智度论》卷七:“善心一处不动,是为三昧。”
    ; t4 n1 W* W2 h) M/ J
    3 R. E- U8 y( `+ a  W  释义:现在引申为对某事深藏的诀窍、奥妙能够感悟理解,谓之曰:“深得个中三昧”。1 D" u0 }7 P/ T! v; i3 \: H& T

    * w0 _& {+ F2 S1 `4 `& ~; v! F6 u  13、打成一片。- P3 C, f4 ^: w' L) e
    5 G9 p3 ^% D0 n: c
      出处:《五灯会元》卷二十:“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逆顺,打成一片。”意思是各种人事、环境、苦乐本无差别,应该放下执着与分别,平等看待。
    ( h. f& D0 Y$ }  r8 y1 b$ u
    & ~) F1 J2 i" c. k1 B  释义:现在表示把不同的部分合为整体,也指思想、感情、生活等融为一体,密切无间。比如经常说某某领导干部下基层,和民众打成一片。" B# w: Y8 ^/ l% W

    4 O  d9 M9 t. }9 L# a  14、大彻大悟。
    8 j& z/ L* F) B( f/ f8 Z2 C& P) D' _  M# \
      出处:佛教中指的是明心见性,彻底的觉悟,完全证悟“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真如实相。《观无量寿经》谓:“廓然大悟,得无生忍。”
    " D, W: i. L/ r
    / {( w' p2 Q; R; p4 e% q$ ]  释义:现在形容一个人最彻底的觉醒和醒悟。/ x* `" p1 v) r5 E. Q8 f) w0 J

    4 n; Q% p! [: {4 ?$ Y& y  15、大千世界。
      V' J+ G: s& |5 p) H, a: _
    5 ~7 l. Z# v! b+ S  出处:佛教中讲现在世界的一千倍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一千倍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一千倍为大千世界。
    , x& g/ q$ T' Z! D1 E, O- P$ {8 I9 b3 \; c% C
      释义:现在指广阔无边,纷乱复杂的世界。
    ' k# @' C" m$ u( A- J4 h
    " Z& k4 ~, r# \+ A+ {  16、单刀直入。
    . i% L' I7 }. O  C% A- @% K( n
    ! L( }& i9 W, E& g+ H# a2 L  出处:禅宗讲究痛快直接,不必依经论文字,迅速斩断烦恼分别,当下彻悟。《景德传灯录》卷十:“若是作家战将,便须单刀直入,更莫如何若何。”% V, s% U$ t4 p
    8 k1 i4 q$ i! c) k4 c5 g6 Q
      释义:现在比喻一个人说话办事痛快利索,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0 |1 q8 |; k6 R8 f+ C8 i% j3 B" M& \( Z; I* k; X6 ]0 G) U
      17、当头棒喝。0 y/ `4 O# g7 [. ?. t

    1 q9 H9 p: D0 i3 O' ]" Y" z- Y  出处:禅宗大德接待初来学佛的人,经常一言不发的先用棍棒当头一击,或者大喝一声,要求对方立刻回答问题,借以考验对方对佛教信心的程度以及领悟能力。7 ?5 {$ O' K, d: B0 h! Z7 s4 h0 r) x% X
    ( Y& i  N# i; t  ~" H
      释义:现在比喻用比较强烈的手段和方法,促使人猛然惊醒,或者是给人提出严重警告。; p6 e! x" G/ C
    * ]  ~2 W, c( ~' M
      18、刀山火海。
    * \) k: j6 v! R- k$ T% w2 [, H9 D7 _! a$ i7 ^: j2 P2 ?% P' n
      出处:指的是佛教中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其残酷的刑罚或者最凶险的环境。《佛说鬼问目连经》:“我一生已来;或登刀山剑树地狱;或堕火炕镬汤地狱;种种受苦;无复休已;何罪所致”。
    9 p' l: F" E! I  J/ L! Z3 e
    / g9 v( ]8 U0 e5 O" E1 e. |- K2 X  释义:现在比喻极其危险和艰难的地方。6 |6 Y. M( F4 @

    : {$ W0 \) y* W  19、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  T8 q1 ?( E; n5 y

    9 n& ~1 f% q. o: f9 `' N  出处:道,指的是佛家修行的功夫。魔,是一切扰乱身心清净、破坏修行的事物。佛家常用这句话警戒修行者要时刻警惕外界带来的各种诱惑。# I+ Q2 c* H% j7 t4 T

    ) j5 [- c& i6 P2 G) p  释义:现在比喻为正义而奋斗,必定会受到反动势力的巨大压力。也比喻取得一定成就以后,前进道路上可能有更大的障碍和困难。& h" X7 m  J  N: b  e. d
    0 M8 V' |& I( o- W7 c
      20、电光石火。1 Z6 ~& q0 V# J2 b! j
    8 J, a7 h; L, C* i+ Z
      出处:佛教常用来比喻世间事物生灭变幻,无常迅速。禅宗也经常用“电光石火”比喻机锋敏捷,忽然触发,有所领悟。《五灯元会》卷一:“此事如击石火,似闪电光。”5 g7 M& Z0 p8 Y& P; s+ K
    6 ]; J, R& ~% S
      释义:现多形容事物像闪电和石火一样,突然出现,又瞬间消失。
    2 D& x6 Z% h$ ~/ |! H7 e7 i0 }! v1 t2 P- Y2 e) d
      21、顶礼膜拜。" Q8 A& h7 B3 v! |3 J
    3 [7 p- F( ]0 S" p/ m+ p
      出处:这是佛教中的两种礼节。顶礼,指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所尊敬的人的脚,是佛教徒最高的敬礼。膜拜,两膝、两肘及头着地,以头顶敬礼,承接所礼者双足。佛教中通过顶礼、膜拜等礼节来表示放下自我,一心向道,以求证悟佛法。0 I8 ?$ Y/ I! _, i' e# ~
    ! e3 X- T: p2 O8 f/ K) c3 {
      释义:现在比喻对某人特别崇拜,多含贬义。
    2 m% w& Q5 L, m& |  @0 u9 o
    . P. J0 D7 t! q2 J( S# [4 q  22、法力无边。; m) |. r3 G5 ~' @( M

    ( b; h- r$ z% v4 ~2 ]3 W; N  出处:指佛法的力量没有边际,没有穷尽,超出想象。& r1 U! S) F1 Y

    / }& N+ G4 t, j9 t  释义:泛指神奇超人的力量,比喻力量、能量极大,不可估量。* o0 _( r: Y( F6 }% ]
    3 x7 E' ?; K0 S6 l
      23、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H& x# M1 @" c4 U

    ! v, e- z' j4 `3 \' [" K8 P4 [  出处:《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里的屠刀,不是真正的刀,而是指恶意、恶言、恶行及一切妄想、妄念、迷惑、颠倒、分别、执着。意思是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就能成佛!
    ; U) y# m9 n( s0 x7 D
    . m: H, i, h5 v$ F8 Y2 _  释义:现在常用来劝导作恶之人停止作恶,改过向善,重新做人。/ i! p3 K0 t* K. q" v$ k

    . Z" m$ a# W2 b- H5 T# q  24、功德无量。! j# K5 d' J8 B& s4 V
    & S' Z& U5 t3 w% i6 V$ s
      出处:《景德传灯录》:“功德无量,非口所说,非意所陈。”佛教中讲的修行,持戒、念佛、布施等等皆有功德。功德无量,就是功德很多,无法计算。
    # [+ x& _9 S5 Q1 a& _5 l3 @1 ]! R+ L( J
      释义:现多用来称赞人的功劳、恩德非常大,或者做了一件对大众非常有益的事情。
    1 q" P. g( M' g8 I) e: H
    ) z" a0 R$ [/ I1 n6 I8 }  |( `6 {  25、呵佛骂祖。
    3 ~$ g- i! E+ J. y8 N
    - I" S0 f/ V0 g- j$ J6 }4 D  出处:这是禅宗接引学人的一种启示方法。《景德传灯录》卷十五:“是子将来有把茅盖头,呵佛骂祖去在。”
    1 y/ H1 ~! y9 |/ H- x1 i9 O8 ?! R% B$ \
      释义:原指如果不受前人拘束,就可以突破前人,后比喻没有顾虑,,敢作敢为。4 m3 x4 I" m" |& r: C

    / o$ |6 m4 {" R4 n! |2 r" b  26、哼哈二将。3 E* ?& j4 H9 H. P0 e' }
    7 ]+ O3 i8 l! n$ B1 \
      出处:哼哈二将,是佛教中守护寺门的两个金刚力士。: @( R3 A; T$ O( f( G
    ( q5 u! x# x4 {6 r
      释义:现比喻有权有势者手下的得力干将,含有贬义。
    : b5 c: K% ]; }! t" {. O; @9 `9 ?& [; ^1 x- ?( O
      27、恒河沙数。; X9 x, Z* n! m' b

    ' d8 _% M0 w. V- T  出处:佛经中,佛陀经常用恒河中的沙子比喻数目多的无法计算。《金刚经·无为福胜分第十一》:“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世界,以用布施。”0 L$ }4 G. P9 {+ ^' Q

    1 q! R& _* [. @9 ]3 O  释义:形容数量非常多,多到无法计算,无法估量。7 [3 s& ?  M% M5 K* {) {3 w, p
    ' S4 d6 o% R  F
      28、灰飞烟灭。
    $ |8 l9 a7 M( B/ F5 Q2 T, z0 z" _1 c: D$ C, ?$ K
      出处:《圆觉经》卷上:“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 I% h7 _) ?$ @# L# w1 Y

    + i6 k& Z% G* n! [6 {2 H  释义:形容一件事物在很短的时间内消失干净,或者是完全消亡。- ]" p3 h' j' R, Z9 F! J2 [
    * ^; a' @: m) R: y% j
      29、极乐世界。/ r+ E6 t6 O3 w% h
    2 X: U) \5 c8 D7 I" P. H
      出处:佛教中讲的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讲经说法的地方,也是学佛人最向往的地方。《阿弥陀经》:“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
    6 J9 S8 D+ |9 `4 y
    - |* K* Z$ a5 Z/ S  释义:泛指清净快乐,幸福安详的地方。
    & r! P' L0 h( w/ n: E/ `9 S0 ]
    6 o" k3 H% [4 B: @  30、家贼难防。
      z7 S( R: f5 R5 m7 v8 R
    4 E) \+ k1 Z. \4 r  出处:佛教中以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为“外六贼”,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为“内六贼”。家贼指的就是内六贼。《五灯会元》:“问:家贼难防时如何?师曰:识得不为冤”。
    ! p0 p5 h" k0 K9 G- F" v8 m, Z* e* G+ j
      释义:原指家里人偷东西是最难防范的。现多比喻隐藏在内部的坏人很难让人防范。
    ) D; k4 |. ]3 C: Y0 a
    + J- h( O; l' z; e+ P. D  31、见风使舵。
    1 _' y! J6 D/ |% B" C, O. ?* C) e. v1 e2 X
      出处:原是禅语,意思是要随缘,应机。《五灯会元》卷十六:“看风使帆,正是随波逐浪。截断众流,未免依前渗漏”。
    5 z, t5 v( c3 X8 N5 J) d7 a) `& e$ ~% y, X) C& g
      释义:比喻根据事态发展的形势随时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言行,改变自己的立场,一般含有贬义。, O8 c0 ^& `+ M6 i
    ' Q" T* ^' }9 G
      32、将错就错。
    , O4 o8 p) y0 G5 C* n* e
    1 \+ S$ A+ G8 ^' j9 \. k  出处:《联灯会要·道楷禅师》:“祖师已是错传,山僧已是错说,今日不免将错就错,曲为今时”。( T" `) f, [, I# f1 k& T

    9 B6 e; R6 J0 y( p7 a+ H0 ^% r! E  释义: 比喻事情反正已经做错了,索性顺着错误继续做下去。
    2 y+ z0 s0 x9 P0 ^  G* F* k1 ]6 i) H: B6 }, o6 q( B
      33、皆大欢喜。$ _. I% m) q% W3 {, ^: S% j( J. n

    # R5 P/ E3 T0 \' j& J3 o9 Q  出处:一般是佛陀讲经结束后的习惯用语,意思是大家听完佛陀讲经,各个法喜充满,身心愉悦。《佛说观无量寿经》:“无量诸天、龙、夜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礼佛而退”。
    ; f' |4 I  p" Z; x! S9 n0 j5 J0 {3 B, V' U& F
      释义:比喻一件事让大家都很高兴,都很满意。
    6 i, p, }$ \) a4 R  R# e3 \& m% V3 y3 z" Q: S
      34、劫后余生。
    ' B# B& c/ b5 Z8 `- x8 W9 L$ L( a" J7 k; y2 z+ w- }
      出处:劫是佛教中讲的一个时间单位。劫有大劫、中劫和小劫。佛教所说的小劫,是根据人的寿命来计算的,人的寿命从80000岁开始,然后每100年减一岁,一直减到人的寿命10岁为止,然后再从人的寿命10岁开始,每过100年增加一岁,一直增加到80000岁,这样一增一减就叫一小劫。一中劫是二十小劫,一大劫是四个中劫。
    * y5 ~$ r, X8 M: `  V' C8 c6 a8 }& W& A3 |! }
      释义:现指经历灾难过后,能够幸存下来的生命。
    - b0 ~1 o. n4 m8 ~/ Q
    5 |% z9 _" j1 u+ |9 L  35、借花献佛。4 Z2 |0 r1 j/ t" n, o
    , j" f+ z% N! i. X
      出处:意思是拿别人的花献给佛菩萨。《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今我女弱不能得前,请寄二花以献于佛,使我生死不失此愿”。
    ( z3 a( i" H8 _" D' c
    $ n9 H! r1 l2 Z$ b* E5 \1 c  释义:现比喻用别人的东西送人,做自己的人情。
    4 y2 Q6 @4 H/ J4 p) p! ?9 a+ ~/ T# W4 _$ @
      36、金刚怒目: ?6 d" |/ d' x- `2 T

    $ @% y' W" T- N5 E9 r+ {4 O  出处:金刚,佛教中比喻坚硬、锐利,能够摧毁一切烦恼。金刚力士指的是寺院门口两个手持金刚杵的护法神,一般是怒目并且勇猛的形象,所以称金刚怒目。
    " j( z# V2 U5 a% ?7 V$ [* \
    ( _0 ^& G. a3 m# {  释义:形容面目严厉威猛,让人心生畏惧。% i( @( S' }' L7 y

    # V$ a4 g7 V' y$ ~* E  37、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3 l2 q8 s- o, O' J& R7 |- ]* s

    7 _+ y+ }$ `$ k8 _6 C  出处:浮屠,指的是佛塔。七级浮屠就是七层的佛塔。/ D7 ]5 d- i! t1 {+ A# h/ b& a! n! w/ t

    ; a* ^5 Y; {% g1 {8 {- \  释义:比喻救人一命所获得的功德,比建造七层佛塔的功德还要大。
    * D! o( r% I* o3 ?
    5 o) c! y$ z/ V2 t* @/ k  38、聚沙成塔。
    1 L0 X% k& v- j" V2 R) Y1 h4 `% t3 N/ d0 }7 H" L, f# @- z, v
      出处:意思是只要与佛结缘,即使像小孩子玩沙子建造佛塔那样的游戏,最后都会成就佛果。《妙法莲华经》:“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9 ~, n1 x% l' k: u. f

    # y' s8 O! P  D) o  释义:比喻积少成多,积水成河,做什么事情,都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 D; e- ?  V& l5 J4 X5 `' J% P- P

    ; y+ `8 Q1 z0 `" g  39、开山祖师。+ d2 t0 w7 ~6 E4 l8 t  ^6 l

    1 G7 O6 n  j' d; A7 m  [0 u  出处:开山,是指最初在某座名山建造寺院。祖师,宗派的创始人。
    9 F' E  y- w+ T* I
    ( |# ^0 g. m/ v: ?4 `6 P  释义:现比喻在文化事业中各个学派的创始人,或者某项事业的开创人。
    , U# |# B& i  L# K5 \/ g3 V+ R- |2 L+ U: Z7 V' F! D* c' ]
      40、空中楼阁。& Y2 @, i. [6 J. E

    * l& z  C; p0 Q2 V. m" V: W  出处:《百喻经·三重楼喻》:“昔有富人,痴无所知。至于富家,见三重楼,高广严丽,心慕之,即念:吾有资,盍造斯楼?乃召工匠,嘱以如是。翌日,工匠经地垒砖,日入而息。富人见之,怪而问:“欲作何等?”匠曰:“先做底重。”富人曰:“吾不欲下重之屋。”匠讶曰:“何有不做下重而为第三重者?”富人固言欲如是。时人闻人,毋不嗤之。”佛教中指修行要有次第,打好根基,循序渐进。7 Z# K  b0 g/ @" u

    $ W! H! f+ b" M( I8 w  释义:现比喻虚无缥缈的东西,或空想不实际的理论。/ p& T7 v* N5 l2 b
    5 A! V3 ^3 `( r$ u
      41、苦海无边,回头是岸。7 t7 F9 r1 P6 ]+ V1 [

    , S5 W3 a6 ?% j# g  出处:佛教认为人生的痛苦和烦恼,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但是只要肯于回头,回归自性,就能获得解脱。- {2 W3 x. B9 G# k

    + k  w2 h: H4 U0 C- c* B) D8 {  P  释义:现在比喻犯罪的人如堕苦海,只要肯悔改,还有人生机会。一般用来劝人弃恶从善或者弃暗投明。
    ' L+ P1 z- H- f/ V
    , C  W2 Y2 L3 Z. o5 n5 x  42、冷暖自知。1 z2 K) L% h1 Q8 }$ X  z; }2 Z# ^

    + V* c. h$ @$ D# W# F' [8 M* y  出处:佛教中指个人修行的境界,只能自己感悟,无法用言语告诉他人。《景德传灯录卷》:“今蒙指授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 n: ~" K! F8 J4 H' ^
    $ T1 U7 G$ o4 f+ u7 ~/ T0 ^
      释义:比喻自己经历过的苦辣酸甜,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别人很难体会。
    * v9 z$ g" R( K; V" [$ H
    . T6 t# [* ]* w3 h( [  43、临时抱佛脚。. y# _/ A7 }/ _" d
    8 r4 E1 W/ U3 n: X% {. P1 p
      出处:烧香礼佛是佛门的日常课程,但有的人平时不用功,等到大难临头的时候,才想起来烧香拜佛。% L6 x& ~# C/ h& J; d: l  G, y4 O

    + f8 U0 ~/ u; |  释义:比喻平时不做准备,事到临头了才开始想办法补救。1 |- e- w1 C. D: ~( H* |% r. h5 ?# k% m
    - k1 v$ J) S) e# t* K
      44、六根清净。& b  w! l( c6 |4 L6 v5 t/ W
    " ?- \" ], ~% m% g3 m3 b7 {' b# W
      出处:佛教的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只要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就能保持清净无染,远离烦恼。
    # s: j$ I- c. ]) H
    $ F- F" l, j( l; L* ?# U  释义:形容不受外界干扰,没有任何欲望。
    ( C: U) k# G, v
    : h* {' U2 n6 Y3 }7 |+ f, N8 q1 @  45、龙蛇混杂。5 V- [( K' Z6 C5 G
    ' V" ?* j+ l; L& O$ m6 [
      出处:《景德传灯录·文殊》:“凡圣同居,龙蛇混杂”。
    2 d: S3 J7 T5 O1 S
    ! {* H. e6 T  N, G! }: ~  释义: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让人很难分清。
    % e5 N' B# n8 o1 i6 U( A8 I% W/ e& i5 J& X1 x' p3 \
      46、泥牛入海。
    % A9 G2 w1 s; S2 L0 ^3 {/ `1 @; \/ Y4 r7 b+ P. W
      出处:《景德传灯录》卷八:“我见两个泥牛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9 S# i& l" Y9 X- w3 R% ^
    8 z3 }$ L- H0 H: X, f
      释义:比喻一去不回头,断绝消息,踪迹皆无。9 P. e, E; t3 L! i, ~+ {
      e4 ]; V: n7 j( d5 J( r2 L3 i2 y
      47、牛鬼蛇神。
    4 }$ D, M, G- I/ P. D
    ' j1 p# L6 m! Q/ ]! d  出处:牛鬼:传说中地狱里的牛头鬼卒,又称阿傍。 蛇神:即佛教所说“天龙八部”之一的大蟒神摩睺罗迦,相传它是人身蛇首的乐神,护卫佛法。! s" G$ ~/ V- V. t

    ; j2 ]- G  l: G8 Q8 o) F& J! r# |  释义:现比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各种坏人。
    # p0 M0 G' a0 q+ ~
    * [" |4 F* l! X4 Q$ I  48、抛砖引玉。
    6 _6 n  c) z  F8 s0 A3 H& q+ [
    . Z# O4 K0 m1 [8 ]% j' A" Q8 d  出处:《景德传灯录》卷十:“大众晚参,师云:今夜答话去也,有解问者出来。时有一僧便出,礼拜。稔曰: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墼子。” (墼子是指还有没有烧的砖坯)7 `5 t' t2 H4 G; M6 M
    9 E) @' N1 c8 {2 c: m
      释义:比喻把自己还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拿出来,以便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作品。
    8 U* Y- f% y6 P1 H; Y" d/ g- O
    - ~; G2 `6 g* K' _  49、普度众生。/ X" O8 v4 j0 J" c

    # @  r1 Q0 l6 \; c; K0 e  出处:《佛说无量寿经》:“普欲度脱一切众生。”是指佛家以慈悲为怀,普遍度脱世间一切有情无情众生。
    ! Z/ y+ x& A1 o! z8 L6 w& G5 c: F8 A; _8 a+ X
      释义:佛法度脱众生,不分高低贵贱,一切有情无情都将脱离苦海,登上彼岸。9 K& G- b- A8 w& c" [) H

    4 W, s, P! I5 Z2 {( |  50、敲骨吸髓。
      O- |' L! h2 [9 A5 p# n
    8 k% u6 t' ~4 o$ [2 V  出处:《景德传灯录》卷三:“昔人求道,敲骨吸髓,刺血济肌。”指的是修道人,为了求道应该放下身心,破除我执。8 s1 \4 _; @, ?5 Q+ _7 v
    % D' h! ^( R# [/ G
      释义:后世比喻极其残酷的剥削压榨。% ^* A; E9 }/ |7 l: \! y/ i4 G

    8 O$ z! m* s0 \" y# {  出自佛教的成语,非常之多,很难统计,今天先为大家分享经常应用的成语五十条,希望大家喜欢!阿弥陀佛!
    . }  M; g; |  W. i4 J2 Y: t) M8 S6 [8 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好手网

    GMT+8, 2025-5-2 09:5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9 - haoh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tarted 0 days (0 years) ag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