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25-5-18 07:41 |
---|
签到天数: 447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
楼主 |
发表于 2010-10-13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EDS的研究院甚至做出了大胆的预测:“未来的CIO不再是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首席信息官),而是Chief Integration Officer(首席集成官)。”
$ s+ L/ a6 y9 y8 J6 Y* J* ]
# g" L" f9 D) g( Q x3 d) v* y Google的成功其实也是“跨领域合成”。可能许多人会认为Google一定在信息检索(也就是“搜索”)方面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实际上,早在Google成立二十多年前就有一个世界领先的信息检索公司Lexis-Nexis。Lexis-Nexis可以说是信息检索行业的开拓者和领头羊,二十多年前就在大文本和数据库的搜索方面开发出了领先世界的产品。但是,Lexis-Nexis因为过度地专注在信息检索行业本身而错过了互联网的革命,他们没有看到利用庞大的并行计算来检索互联网上海量信息的巨大机会。相反,Google在技术上依靠着多学科、多领域知识的交叉互补与综合运用,反而后来居上。如果深入剖析的话,看似简单的Google网络搜索技术其实是由信息检索(如何找到最佳的信息匹配)、网络(如何用最新的网络技术满足用户需求)、用户界面(如何让用户在最佳的使用体验中更便捷地获取信息)、信息采集(如何收集分散在网络各个角落的信息资源)、硬件(如何为复杂的计算任务提供硬件支持)以及并行处理(如何快速处理大规模的计算任务)等技术领域组合而成的。8 C4 J" V8 Z& f; g4 L, @) i
/ J( a2 @7 ^/ a9 Z9 D9 E3 d0 f0 b 除了产品之外,在学术研究领域也是一样的道理。在一个成熟领域更深入地研究下去,或去开创一个新的理论,这都是很困难的。例如,在语音识别领域,我的博士论文被许多人认为是该领域里的一个里程碑,因为我实现了世界上第一个不指定语者的连续语音识别技术。也许你会以为,其中肯定包含有精深的声学研究或语言学研究,但如果剖析我的论文,你就会发现,其实我并没有发明任何新的理论,也没有在声学和语言学做出任何实质性的突破。我的论文的特点在于,我除了运用传统的声学和语言学,也加入了跨领域的新技术,包括统计学、信号处理以及模式识别等各个相关领域的结合体。这样的一个实事求是的创新才能更快得到应用。今天,全球的语音识别系统大都是在我的论文所奠定的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4 ^3 ?% g, ~8 N0 d4 @
- u5 F& [; U# ]8 Q9 \# f' w 今天的热门产品,从iPod到Xbox,没有一个不是跨领域合成的结晶。这些趋势在未来只会更加明显。例如,未来的医学突破很可能是生物科学家、基因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合作进行理论研究,并在医药学、化学、临床实验等领域的配合下所获得的科技成果。
2 M9 c3 h. I! C9 b, y6 {3 B3 l' A5 r) a0 z# t
而且,这不仅仅是发展高科技的有效方法。今天,做市场工作的人也需要懂相当的数学知识,搞文学研究的也需要会使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例如学术搜索),律师行业则需要驾驭超大规模的数据库,同时需要具备计算机取证等相关知识(因为有了电脑,证据比以前多太多了)。
" i3 r# Z* U4 @4 Q% h. [, j! b/ ~( a8 b1 b
总之,未来的工作需要跨领域的知识和实践,需要快速进入并掌控新领域的学习能力,更需要跨领域的综合性人才。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再需要认真学好某一门专业知识——但过于钻牛角尖可能会失去创新实践的机会。将不同专业最新的思想结合起来,做一些即有创意又可以实践的东西,这可能是最有成长空间的机会。21世纪需要的是那些既能对某个专业领域拥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又能兼顾相关领域发展,善于与其他领域开展合作的综合性人才。如果你在就读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不必为此过分着急,而你可以把你的时间花在寻找你的专业和你的爱好中的“跨领域”机会。$ N6 O; r5 r9 K1 ^# N) O
8 Y: N; _8 R4 X+ E1 }
2 N6 B' `) v7 P% ^, v) x/ ?$ H
4.三商(IQ + EQ + SQ)兼高者
0 S2 b- @. \" l& M 不少学生认为,著名企业选择人才的标准是“成绩决定一切”,能否进入一流公司只取决于你来自什么学校,排名第几。当然,一般说来,来自于名校或成绩好的学生在求职时的成功几率可能更大些,但并非一定如此。在我接触的许多优秀员工中,有不少人是从名不见经传的学校毕业的普通学生。根据《隔壁的百万富翁》一书的统计,美国百万富翁的平均大学成绩只有2.9(3分相当于乙等,2分相当于丙等),并不是非常突出。
# s$ B) T# _9 S% {$ R
7 T4 e$ n$ A0 `9 s% T) A/ W 其实,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不只要看他的学习成绩或智商(IQ)的高低,而要看他在智商(IQ)、情商(EQ)、灵商(SQ)这三个方面达到了均衡发展。也就是说,21世纪的人才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均衡,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y/ |7 c4 s) `+ M( P
) z6 O- z6 E4 e1 C 1. 高智商(IQ, Intelligence Quotient):高智商不但代表着聪明才智,也代表着有创意,善于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前面谈到的融会贯通、创新时间、跨领域思考都是“二十一世纪”高智商的代表。
. n3 K' h: o1 Z$ j8 o: A; f* _1 |# W) y% @2 K3 U5 J% N
2. 高情商(EQ, Emotional Quotient):情商是认识自我、控制情绪、激励自己以及处理人际关系、参与团队合作等相关的个人能力的总称。在高级管理者中,情商的重要性是智商重要性的9倍。
( o- d% l& p- O# J
1 K" r9 f2 X7 R" l 3. 高灵商(SQ, Spiritual Quotient):高灵商代表有正确的价值观,能否分辨是非,甄别真伪。那些没有正确价值观指引,无法分辨是非黑白的人,其他方面的能力越强,对他人的危害也就越大。
) B1 Q) U& Q, _; |7 k
' F+ q# Q! n( i g 我曾在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中和一位中国大学副校长讨论学校与人才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学校的职责在于培养高智慧的人才,而我认为除了智慧之外,学校必须培养好人品和有团队精神的人才。好人品就是“灵商”,团队精神就是“情商”。因为大学四年既是学生可塑性最强的四年,也是学生最容易被误导的四年。如果只重视培养智商,则走出校门的人才很可能成为不能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畸形”人才。最新的耶鲁大学的”彩虹计划”也证明了用情商测试来预测学生未来的表现比用高考成绩(SAT)预测的效果好两倍。在”彩虹计划”中,耶鲁大学的学者测试了学生解决人际关系的能力,例如”你来到一个酒会,如何认识新朋友?”或”你需要搬家,如何说服你的朋友帮助你?”,还有识别人的感受、感觉、情绪等的能力。
# {4 t, V- O& U( k5 X所以,我建议在校学生充分利用学生社团、项目合作、暑期实习等各种机会,培养自己在情商、体商和灵商等方面的潜质,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准备。
# W4 _' |! c/ E1 r9 ^; u! e- A5 B1 x; m$ ?. s3 ~7 s
; Y8 k) A% F* f) d9 f0 ?
5.沟通合作者1 M0 L5 K& h2 p9 D8 g
托马斯?弗里德曼提出:“19世纪的国家不学会沟通无法生存,20世纪的企业不学会沟通无法生存,21世纪的青年不学会沟通无法生存。”国家的合作是外交,公司的合作是商业协议,人与人的合作则可能是跨国界、跨领域、跨公司的。所以,要成为21世纪的人才,就必须学会与人沟通合作。3 k+ _( C3 t) {+ n& k
印度著名企业Wipro的首席执行官保罗曾说过:“我可能早上和一个美国人合作以便更好地与某印度公司竞争,中午向一个中国人下订单,下午和一个法国人签约,晚上把产品卖给英国人。我们能把任何工作移到任何国家。今天的人才不但要适应这种国际产业链中的合作与竞争,而且更需要具备自觉、上进和沟通的能力。”/ J- B! L2 a/ S5 D# A$ X
+ j, Q5 `. G3 ] 沟通与合作能力是新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上一节所讨论的“情商”其实就包括了沟通与合作能力。在21世纪,我们需要的是“高情商的沟通合作者”,因为几乎没有项目是一个人可以做出的。因为跨领域的项目会越来越多,所以每个人必须和别的领域的人合作。因为公司会越来越放权,所以每个人必须主动地与人合作,而不是等老板来分配工作。如果一个人是天才,但他孤僻、自傲,不能正面地与人沟通,融洽地和人合作,那么他的价值将大幅度下降。- ~( }4 P2 e4 D' P, x* k
% i$ }3 r5 l3 v( O( N3 |2 k" D 我以前就遇到过一个极端的例子。当时,公司里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工程师,对公司有不少技术贡献,一个人可以完成好几个甚至几十个人的工作,所以公司过去一次次地提拔他,最后他成为公司惟一“高级副总裁”级别的工程师。但他不愿意与人合作,对其他人不如自己的地方也极为不满。有一次,他将一封回给另一位工程师的电子邮件同时抄送给各级主管经理和总裁,在那封邮件中,他历数了对方在工作中的失误并严加指责,甚至使用了“愚蠢透顶”这样的字眼。这样的邮件在公司内部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同事们对他不满,不再信任他,不愿意与他合作。公司管理者也逐渐意识到,这种绝顶聪明,但缺乏合作意识,动辄指责他人的“天才”在公司里造成的反面效应其实比他为公司做出的正面贡献大得多,这种人才绝对不适合在一个21世纪的现代企业中工作。
: E7 b7 Y1 E0 @5 H8 y
+ Z' M$ C$ j* l' q& N; B 高效能的沟通者善于理解自己的听众,能够使用最有效率的方式与听众交流,能够把复杂的信息用简单的方式表达。在信息随手可得的今天,重要的不是你有多少信息,而是你是否能合适地用易理解的方式表达这些信息,用说故事的方法来取得共鸣。例如,在计算机领域,我认识不少从事“企业架构设计师(Enterprise Architect)”的工作的朋友。这个高薪的职位其实就是“能说会道的工程师”。有一位架构设计师说:“会做工程师的人很多,但是很难找到这样的工程师——他能到一个不懂技术的客户面前解释一种新的技术,说明这技术对客户有哪些好处。所以,我们在职场上才那么抢手。”
* U* B/ j/ W$ P
4 J% ~4 n1 R) Y4 r) x 高效能的合作者善于找到自己在团队中的恰当定位,能快速分清自己和其他团队成员间的职责与合作关系,并在工作中积极地帮助他人或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2 P" \: Y$ O# r6 ^ A' v
- R2 C7 V. C+ o2 \6 `# f 在团队合作方面,国内一些高校对学生的要求并不很高。例如,我的一个朋友曾在国内某大学开设一门课程。开始时听课的学生很多,但后来他发现,有30%左右的学生自动退出了。他大惑不解,便在课程结束后对退出课程的同学做了一个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同学退出课程的原因竟然是:该课程的许多作业要求学生组成团队,共同完成,但学生们却对团队合作的学习方式感到不习惯和不适应。显然,这些学生并不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当他们参加工作后,所有的工作都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如果能在课堂上积累更多的团队合作经验,那对今后的工作该有多大的帮助呀!
# L R4 g0 c$ c2 h c2 u z) \" b" }9 B; M3 \* [1 |# P# K
2 K, C- f2 G% v6 ~3 U+ `6.热爱工作者3 Y% b* J6 E* O, `6 ?/ W
在全球化的竞争中,每一个人都要发挥出自己的特长,惟其如此,人才和人才所在的团队才能表现出足以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独特价值。而发挥特长的最好方法就是找到自己的最爱。做自己热爱的工作,不但会更投入,更快乐,也会因为投入和快乐而得到最好的结果。
U0 F7 x. \% K) ?. }5 H& X+ e# h- \% W. p$ w; f9 x
可惜在选择就业岗位时,今天的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最热门或收入最丰厚的工作,而不管自己是否真正喜欢这项工作。人人都需要钱,人人都希望有更多的钱。希望有钱不是坏事,但是一个仅仅为钱工作的人所能发挥的潜力是非常有限的,因为他凡是都会想“怎样才能赚更多的钱”。这样的人还可能因为缺乏动力或动机不纯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M- X( b3 i$ a' h1 P& J/ v
, m1 P0 u# _$ ]
我更认可的是那些真正自觉、自信的学生,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工作——因为只有做自己热爱的工作,才能真心投入,才能在工作的每一天都充满激情和欢笑。我想,后一种人才是最幸福和最快乐的人,他们最容易在事业上取得最大的成功。有一位美国朋友把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翻译为:“If you find a job you love, you never have to work a day in your life”。这句话道出了“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的真谛。5 k/ M. k; C( N' N- ~1 t( ~6 k" k
- G/ E) O3 E. A" B F
前一阵有一位非常优秀的华人经理来应聘一个资深职位。虽然他在技术和管理方面都很强,但我们还是拒绝了他。下面是我根据所有面试官的评语对他所做的总结:“他很希望离开目前的公司,但他没有任何的理想或激情。他不在乎今后做什么项目,只是一直追问待遇、职位、权力等问题。他如果只想做一个职业经理人,并在每月拿回家一个沉甸甸的薪水袋,那么,他绝对不适合在我们公司工作。”
- s- s, e9 E/ I+ V9 |$ l: N; |9 ` E2 U+ d
Google的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还在斯坦福读博士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对话,目的是探讨为什么斯坦福的博士和博士后的表现在给人的感觉上有相当大的差别。 d) u8 R6 D! q, \. H. k# I
2 O( K A3 B5 m, k" u. N o
拉里:“我们的博士后也都是毕业于各名校,但是为什么总是表现得不如博士呢?”/ ~- N& y: L: c0 G- p5 \7 z
) u' {/ k8 u- J4 S; S 谢尔盖:“是啊,而且著名的研究几乎都是由博士做出并发表论文,很少看到什么突破性的工作是博士后做出来的。”; Q% X1 R8 R5 P; v0 ?
+ p9 f5 [: y0 J) p
拉里:“难道是读了博士以后,人就变笨了吗?那我们还是别读了吧。”
4 E- V" P4 Q h
+ G/ |' a& h' F7 F7 y 谢尔盖:“我知道了。我们的博士在进入斯坦福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己有激情的题目,跟随自己喜爱的老师。”* A" w" N @& ]+ n9 x- j1 {: t. w% U2 W
2 a% H% J w& Q. e6 d# f
拉里:“对,而那些有经费但是没有博士生愿意做的项目,教授只好聘请博士后来做。”! Z9 q8 Y9 D `& V+ x( }( F$ c
( f& g" D9 l8 ]$ d+ d% J! D 所以,这又是一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例子。) p, S! }, x* v7 J
2 H) u6 @: X; X& {4 b! D1 l4 Q) Q# e
也许你认为,必须要做总裁、做科学家才会有激情,其实不是这样的。我在西雅图时,曾经认识一个鱼贩。他在一个公开市场经营一个有名的鱼店。他和他的每一个员工都相当有激情。如果你到他店铺附近,你会看到他们唱着歌,把鱼从车上一个个地扔到摊上。如果你进他的店铺,一个个伙计会亲切地把免费的熏鱼或螃蟹腿送到你面前,让你品尝。有时,他们会把一条大鱼放到你面前,问你“要不要照张像,以便骗你老婆说这是你钓到的鱼?”有一天下班的时候,我看到这个店铺正在数的钞票都是别的店铺的好几倍。最近,我回到西雅图,发现老板不在了,他的伙计告诉我:“老板的激情被一个书商相中,现在老板出了一本畅销书《Fish:Catch the Energy, Release the Potential》。出了书后,许多财富五百强的企业请他做顾问,教他们如何调动员工的热情。”(也许你觉得“鱼贩”不适合作为21世纪的企业的样板——其实,服务业是永远不会消失的,而且在巨大的竞争下,有激情的从事服务业的人更容易从中脱颖而出。)
5 q& T7 D+ {" |' \ N2 Z1 x; F2 c/ s) v% e* t1 q/ |- S
如果一个学生只想着自己将来能拿多少薪水,那么他的成功必将是有限的。如果他能找到一个符合理想、兴趣的方向,而且又善于学习和积累,那他的前途就无可估量了。要想找到自己的激情,我建议你首先找到你的理想,树立人生的目标以及各阶段的目标,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认真的规划,有可实现、可度量和可评测的愿。然后,寻找自己的兴趣,激发自己的激情。热爱自己的工作,做自己喜爱的工作。如果你对兴趣不确定,那就保持一颗好奇的心,多多尝试。0 v9 p5 I9 j* ?+ g9 Q
; u" [& _1 X0 n6 p4 S5 ~! R
5 I- {0 g4 P( e! u. ]+ f7.积极乐观者0 {2 R& t7 i9 T1 c( N7 b
沉默不一定是金,谨小慎微也不一定总是为人处世的经验之道。在机遇稍纵即逝的21世纪里,如果不能抱着乐观的态度,主动把握机会甚至创造机会,机会也许就再也不会降临到你的身边,如果不能主动让别人了解你的能力与才干,你也许就会永远与你心仪的工作无缘。( t$ g4 w; R, w
; z: c: G, D( g1 Q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充分共享,个人能力得以充分释放的世纪。千百年来,人们很少能像今天这样拥有如此众多的选择的机会,也很少能像今天这样可以如此充分地把握自己的命运。在这样的时代里,我们更需要的是积极进取、主动选择,而不是缄默谨慎、被动接受。! c1 d5 h, Y2 Q. C i
: `* }7 h. M; v* a1 R6 U
在《给中国学生的第五封信》中,我提出了积极主动的三个重要性以及培养积极进取精神的各种要素:
( q$ y3 [9 {3 o2 z' U
% c: j6 {6 S) p% j ` 1. 对自己的一切负责,把握自己的命运:我们必须认识到,不去解决也是一种解决,不做决定也是一个决定,
. \0 s8 `# i7 G
$ A0 W e: A, |3 Q7 r 2. 沉默不是金:要想把握住转瞬即逝的机会,就必须学会说服他人,向别人推销自己、展示自己的观点。4 h/ A+ h+ ]8 u. ~% `4 a/ C% t
1 L; u3 u1 C7 l+ p 3. 不要等待机遇,而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要坐等机遇上门,因为那是消极的做法。也就是说,在机遇还没有来临时,就应事事用心,事事尽力。当机遇尚未出现时,除了时刻准备之外,我们也应该主动为自己创造机遇,不能总是守株待兔,等着机遇上门。8 U2 B; F3 X/ D. C% y% }1 H$ v
% j4 ^7 Y& d+ ?
积极主动的人总有无穷的创造力。当Google决定在中国各高校成立Google Camp(Google俱乐部)的时候,主管该事情的工作人员来跟我讨论相关事宜,以及如何启动。而我对自己此前在全国20多个高校巡回演讲时遇到的一些非常积极主动的同学印象深刻。我马上想起当时有一位北航的学生曾寄一份电子邮件给我,希望Google在北航做一个俱乐部。我也记起在浙大的一个积极主动的社团曾主办我的演讲,他们做得非常出色。我还记起在南大设计并发起用“六度空间”来寻找我的那四位同学。于是我就跟我的同事们说,你们应该直接去找这几位同学,因为他们是最积极主动的,是符合Google精神的,他们一定会提出很多想法,会成为我们Google Camp的骨干。数月后,这几位同学不但为Google Camp提出很好的意见,而且还在Google实习,开发出了Google Camp推向二十多个高校的计划,甚至可能成为Google的员工。他们的积极主动让他们脱颖而出,也让他们得到了很好的培训机会。
* b% K4 f! ^5 U) q+ t, [4 C6 N/ F& _" R! N) ]( p( N/ Z
对于积极主动,可能最大的担忧就是“如果失败怎么办”。这里,我希望提醒各位同学:“半杯水是半满还是半空,主要看你是在倒水入杯还是出杯。”希望每位同学都是不断倒水入杯的的乐观人。因为,每个人在一生中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失败与挫折。在21世纪里,环境因素时时刻刻都在改变,这更加增大了失败的几率和风险。畏惧失败的人会在失败面前跌倒,并彻底丧失继续尝试的勇气。而乐观向上的人却总能把失败看做自己前进的动力,他们善于从失败中学习,善于把失败看成是提高自己的最好机会。显然,乐观向上的人更容易适应21世纪的竞争环境,更容易在不断提高自己的过程中走向成功。最近有人提出在以上“3Q”之外还要加一个“AQ”。AQ代表adversity quotient,也就是面对困难的能力。在这充满机遇与挑战的21世纪,我们确实需要高AQ的人才。. U9 L- q# w# C! ^- }
+ G& b6 H" c6 @0 R: Z' m
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先生为他的朋友题字时,写的是“多想一二”。其中的意思是说,人生不如意处十之八九,要多想余下那一二得意之处。也就是说,我们对于难得的成功要极度珍惜,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和一个乐观的头脑。
, | k b7 E7 ]2 t7 ]( j7 k
, Z `: ^/ l7 T( k# @# B3 h 至于那些“十之八九”的失败和挫折,不要过于在意,也不要悲观和失望,而要鼓起勇气,从失败中学习,从失败中完善自己。拿我自己来说,我的工作经历中就不乏失败的例子。前面提到过我在SGI公司所遭遇的产品没有用户,研发团队被解散的失败经历。但也正因为经历过那一次惨痛的失败,我真正意识到了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从那以后,无论是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还是在领导Google中国研发团队的时候,我都时刻提醒自己和自己的团队,既要在实践中保持创新的精神,又要在创新时紧密联系实践,贴近用户需求。应当说,我从失败中所学到的,比我在成功的经历中学到的东西多得多。从这些经验,我的结论是:不要把失败当作一种惩罚,而应该把失败当作学习的机会。
% A4 M8 \! v0 l: ^ g' _
! Z8 z6 T X2 M$ K 有一个人在前半生中经历过失业、经商失败、爱人死亡、发表演说失败、角逐国会议员提名失败、未被再度提名国会议员、想转任地方官失败、竞选参议员失败、角逐副总统提名失败等一系列挫折,你能猜出他是谁吗?其实,这个一生中充满失败经历的人就是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人物,1860年当选美国总统的——亚伯拉罕·林肯。我想,林肯总统之所以能够取得最终的成就,这应该与他乐观看待失败、从失败中获取力量的态度密不可分。
# Q+ p# F4 q8 e' p# @+ \5 \
2 b# A8 X$ e) R) F" }$ P
, p$ w2 C! T5 ~+ \1 o s- H结束语" U- B& d: G; D, \+ l
21世纪,年轻人的世纪。
5 u0 `% F0 X; a, y
$ B; y8 V$ d# b0 E, z 21世纪,平坦的世纪。5 C4 p; C! |0 b4 }5 F; L1 ^
( f4 w5 R- B8 {9 `- b6 [
21世纪,充满希望的世纪。
# I& C4 ^( D! _$ r9 h
9 S( D# Z$ K7 t% \( _* @1 Q 21世纪,充满挑战的世纪。, ]4 q. ?# v! n* H, m
- H) D0 E8 f1 ? 21世纪,新一代的国际化人才大展鸿图的世纪。9 }! ]# b. j4 e2 A
9 R, Z H" ^/ ~: m. K0 T: h
在这美好的21世纪,那些能够融会贯通、将创新与实践相结合、跨领域合作、具备IQ + EQ + SQ的综合素质、善于沟通与合作、选择自己热爱的工作、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的人一定能拥有更加平坦、辉煌的成功之路。
+ H& B: K u# i* L( U
+ ]/ W, E3 F$ |; Z3 L 我将这封信献给所有渴望在21世纪成功的世界青年。我也将下面七句话赠给21世纪的青年:
# u6 Z3 l9 D9 r+ }+ L0 ~5 K* z# |( i8 d/ d$ z3 _/ M( j f
² 融会贯通者:听过的会忘记,看过的会记得,做过的才能真正掌握(Hear and you forget; see and you remember; do and you understand)。/ B& N" A D) s$ P* J: E* }
|: O# w. Y$ f" c! @4 ~7 b² 创新实践者:重要的不是创新,而是有用的创新(What matters is not innovation , but useful innovation)。, ]4 P+ B k) a5 b9 I! V' P" f2 B
0 h3 T( ~/ A8 i² 跨领域融合者:重要的不是深度的解析,而是跨领域的合成(What matters most is not analysis, but synthesis)。+ W& v/ e" M2 R: y- b7 H
6 z3 N4 f) e" E, K4 i( N6 X6 W
² 三商皆高者:你的价值不在于你拥有什么,而在于你贡献了什么(Your value is not what you possess, but what you contribute)。
" J- J |* d; K' S; ]6 S: j" a2 I; ?- x& g/ V$ h( [/ I4 V/ o/ j( i6 n
² 沟通合作者:只会思考而不会表达的人,与不会思考的人没什么两样(The man who can think and does not know how to express what he thinks is at the level of him who cannot think)。8 N# I0 }" C7 T1 V# J
/ m5 z/ ~% S; t+ C
² 热爱工作者:如果你找到了自己热爱的工作,你就会在一生中享受每一天(If you find a job you love, you will never work a day in your life)。
# V& \( y+ K$ F2 h! B! D' ~7 h! V2 ~/ _
² 积极乐观者:半杯水是半满还是半空,主要看你是在倒水入杯还是出杯(The glass is half full or half empty depending on whether you’re pouring in or ou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