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梦 发表于 2010-11-18 06:30

昂山素季演讲全文

在结束了软禁期后,重获自由的缅甸民主运动领导人昂山素季,于14日在缅甸最大的城市,缅甸全国民主联盟的大本营——仰光举行了演讲,以下为此次演讲的全部内容。

——————————————————————————————————

首先,我衷心的感谢大家来到这里以这样的方式来支持我,我也有一些话想和大家分享。虽然我们分别得太久,但是,即使是无法相见,我也知道我们(人民与我之间)相互之间因慈悲心与信赖感而紧密相连。全仰赖于此。

我了解大家所期待的是什么。重要的是要明白这样的期待能否实现。就我个人看来,所谓的政治其实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我在和年轻人们说这番话的时候,并不是说你们中间存在好人、坏人的区别。我也不相信所谓的绩优生与差生的区别。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仅在于会学与不会学。而我相信我的同胞们皆是能学会学的。

然而,仅有希望是不够的。如何把希望变成现实。以一种正确的方法来追求希望是十分重要的。

为什么要以正确的方法行动,不是因为我们想成为圣人。以我的经验来看,如果行动的方式不正确的话,目标也不可能是正确的。因此,必须用正确的方法实现自己心中的目标。

我知道你们有很多问题想问我。我也想听听你们的声音。但如果大家这样乱哄哄的发问的话,我将很难明白你们想要表达的内容。我希望可以听到你们每一个人的声音。

即使是在被软禁期间,我还是坚持收听(广播或电视节目),并以此了解到人们说了些什么,又需要些什么。每天必须花五六个小时收听广播,这对于我来说并不是件轻松的事。然而,为了大家我将这个收听习惯坚持了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我逐渐了解到我们的人民正处于一种怎样的生活当中。

然而,并非所有的一切我都了解。我想我更愿意以彼此互相倾听的方式来和你们每一个人交流。通过此,我也能好好的思考我应当做些什么。

我想你们都明白,如果没有你们的参与任何事情都无法实现。人民为了自身而争取民主,我希望这不仅是在我们国家也能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识。正是基于此,我们不懈的努力。我相信我们可以通过和平、正确的途径来实现我所提出的目标。

必须要做的事还有很多,但如果不付诸行动的话一切都只是空谈。

我们缅甸人,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会轻易的认为“这就是命运”。我也不止一次和年轻人们谈论过。你们真的知道所谓命运一词的含义吗。行动是命运的基石。无论你再怎么强调“命运”,也不外乎是你自己行为的使然。

如果说有什么值得你为之争取奋斗的话,那就必须为此付出行动。“把不可能实现的变为现实”这样简单的承诺是无法凝聚民心的。

我们都在努力。人民应当朝着他们开创的道路前行。在这条前行之路上我希望能尽我一份绵薄之力。民主的开创之路行之不易,需要我们共同迈步向前。而我们的目标也唯有通过此来实现。

民主的实现不是坐享其成,也不能强迫他人参与,唯有自发自愿的参与到其中来才有可能实现。

大家来到这里以这样的方式支持我,我知道这是因为你们对我有所期待。肩负着如此的期待让我觉得重担在身。然而,并非是我畏惧这份责任。我所担心的仅在于不能尽责。所以我将尽我所能担负起这份责任。

在这其间,我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能给我以建议、忠告。赐予我力量。给予我批评。真心的、正确的批评对我来说是莫大的帮助。你们给予我的这些批评建议,对于目标的实现将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在这里,我恳请大家。无论面对任何事,我们都正直以待不要畏惧。尽管说出你心中的话,如有所言,当言无不尽。当我们持不同意见的时候我会提出反驳。而这也是民主主义中最基本的言论自由。所谓言论自由并不是七嘴八舌的口角之争。

偶尔我们可能也会大声争论。但是,最重要的是相互之间的交流要能理解对方。即使是双方意见能达到一致,对于这种能力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训练我们将掌握这样的交流技巧。

今天,当我来到这里的时候最先发现的是许多带有拍照功能的手机。这样的手机在现场随处可见。这也是一种“交流”。

在通讯领域我们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请为了良好的目标而善用这样的发展。我希望你们使用它,是为了在交流的时候,能增进彼此间的理解,促进相互间的团结。

昨天,我第一次用上了这样的手机。而在6年前还没有这样的东西。在使用手机的时候,我甚至都不知道该把嘴凑到哪儿说话。

现在,我想给那些听不到我声音的人们看一样东西。(高举起一张大纸,纸上写着“我爱我的人民”。)爱不只是终点。我们必须唤起行动。爱为何物?爱就是怀抱着为了能让彼此感受到幸福的愿望而发出的行动。

我想要恳求大家,正如我刚才所说的那样,希望大家都能内心的想法传递给我们。你可以写信,当然,如果你不信任邮局的话,也可以直接把信交到我手里。我所关心的是,大家都有些什么样的想法。

在这六七年间里,我无法正确的了解到,人们的想法都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变成了什么样。而这种了解又无法立即获得。因此,对我来说必须要重新开始学习。

我无法和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都进行直接的交流。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能有这样的机会。现在我只能坐着听你们说话,但是我却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和我说说话。

我想反复强调,请不要认为“政治和自己无关”。这种说法独立以前就有,即使你认为政治与己无关,政治也会主动找上门来,是躲不开的。

一切都是政治,并非只有到这里来支持我们才是政治。在家做饭的主妇也在运用政治。因为她必须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来做饭,那就是政治。送孩子上学也是政治,一切都是政治。

谁都不能脱离政治。“政治与我无关,不想跟政治扯上关系”之类的想法源于对政治的不了解。

请我们的人民去了解政治,也请大家来教我们。我们必须互相学习。有了人民对我们和为了民主主义奔走的人们的教导,我们才不会犯错。

民主的关键是什么?后方的人们必须能够使唤在前方开展工作的人,必须拥有这一权利,才是民主主义;占多数的人民必须拥有使唤少数统治者的权利,才是民主主义。

我能够接受人民来使唤我们,但不属于人民的那些人想要限制我们的自由,我们难以接受。我说这句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把我心里想的说出来。

在我被软禁家中的这段时间,我和那些看管的人有过很多交流,他们对我很好。我讲的都是实情。对该感谢的人就要感谢,我想感谢负责看管我的那些人。这是我的真心话。

人民之间应该互相体谅,彼此抱有感恩之心。

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位高僧曾经说过:“有感恩之心的人少之又少,知道感恩的人也少之又少”,那时候我还小,并不赞同这句话。

懂得感谢的人很少这一点,当然我也是认同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成为懂得感谢的人。但是,我不认同“知道感恩的人很少”,是人都应该知道感恩。不过也有人不知道。如果是值得感谢的,我们就应该去感谢。

大家很想知道我今后会怎样开展政治活动吧?想要依靠人民开展工作,必须和人民的观点保持一致。

我和人民之间、和所有人之间的对话将继续下去。绝对不存在与这个人难以沟通、与那个人无法商量的情况,不管对方是什么人,只要有心想好好沟通,就能做到,有心想交谈就能做到,今后我将采取这种做法。我们需要人民的力量。

正如我刚才所说,一旦决定接下来该做什么,我们会告诉人民。目前我还没有与我的党派的领导阶层认真讨论过,而讨论之后,也不是我们也不会自行其是,我们将联合所有为民主主义奔走的团体一起行动。

当我们决定开展工作之后,会向人民说明。有时候人民会不认同我们的工作,这种情况是有可能出现的。所有人持同一意见是不可能的,接受这种不同意见也是民主主义的主张之一。

但是我们要作说明。为什么我们必须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为什么人民不认同我们也要做,这些必须得到人民的理解。争取人民的理解就是指这一点,是为了得到人民的信任和理解,而不是为了拉票。

我们将赢得人民的理解和支持并坚持开展工作,请原谅我今天不能说的太具体。毕竟对我的软禁刚刚解除,即使我说了现在准备开展这方面的工作,那也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我要多听最近人们的呼声,倾听的同时,我们来决定该怎么走接下来的路。

最关键的一点是,我们将依靠人民的力量展开行动,我将和所有要求民主主义的团体携手共进。我们会为了实现对话而工作,为了实现对话而努力,采取最大程度避免人民受到伤害。但我不能保证完全不受到伤害,做那种保证那就是贿赂民意了。

我不敢说,支持我不会受到任何伤害,有时候可能会受到伤害。支持我的人可能受到伤害,我们也可能受到伤害。但是,我们要去探寻最大程度避免人民受到伤害的方法。

我们的人民也请不要害怕有时会受到伤害。今天我想说,我们必须明辨是非,我们必须拥有坚持正确事情的勇气。是与非有时会随着时间而改变,时过境迁,答案也会发生变化。

但是,请大家想清楚,该做还是不该做。怎么说呢,我父亲曾经说过:“我能够问心无愧地接受良心法庭的审判”。

在我接受到了现实中法庭的审判,不过我一直希望接受良心法庭的审判。希望我们的人民也在良心的法庭上,每天主动接受审判,如此受到审判之后,就会得出答案,自己是否做了应该做的。如果得到了答案,我们的努力就是具有大价值的。

努力不用在正道是很危险的,只有用在正道才能体现其价值。努力用在正道,其功效不会因任何人而丧失,希望大家记住这一点。希望大家拥有一颗体谅别人的心,理解别人的心,容忍别人的心。

请允许我再次提出刚才对大家的请求,共同付诸行动才能成事,一味期待不会成事。单凭心中所想是无法获得的,只有付诸行动去争取心中所想,只有具备了付诸行动的勇气,只有真正行动起来,才能如愿以偿。

我将去探寻最佳的方法。正如我刚才所说,我再说一次,我们必须找出最佳的方法来实现目标。我只相信对话,我相信,我们必须使用这种方法。

今天我来到这里,来到总部,希望在支持我的各位面前说出真心话。对于看管我的那些人,我并没有憎恨。

我的性格决定了我不会憎恨任何人,我心中没有恨意。在我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时候,负责看管我的人对我非常客气。我说的是事实,他们真的对我很客气,我会牢记这一点,感谢他们。

我希望大家也能这样,不管地位高低,不管属于哪个领域,每个人都心怀体谅与人交往。如果大家能像客气地对待我一样,以体谅的姿态对待全国人民,善莫大焉。

请不要像将我软禁家中一样,软禁人们。我要请求你们像客气地对待我一样,客气地对待人民。不要因为自己不喜欢,就否定一切。凡事均有好坏两方面,如果被人指出不好的地方也没必要发怒,不要做坏事,但要对抱有好的方面抱有珍惜和感恩的心。

懂得感谢会令人的心灵世界更充实,碰到值得感谢的事情就要感谢。请让我看到值得感谢的事情,我会铭记并感谢你们。不过现在,我必须感謝我们的人民。

对感谢这个词我多说几句。大家要坚强,我们缅甸人的勇气就像棉花上的火焰,我讨厌这种说法,这种情况不允许发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人必须活出人样。

人是有尊严的。你想拥有人权吗?记得人权宣言的开篇写了什么吗?它以“人生而有尊严”为始。我们必须维护这一份尊严,维护不与他人权利相抵触的尊严。

我不会片面地说话。我不会说“为人民做点什么吧”,应该自己处理的事情人民要自己来做,人民必须知晓自己的职责,履行自己的责任。

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我们的国家才会发展。我们的国家是不是在发展,大家比我更清楚。没有发展,但我不会指责是谁之过,我只是想说,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和大家齐心协力为发展鞠躬尽瘁。

我不会乞讨,我也不认为各位愿意乞讨。我们只是在为了自身的进步谋求应得的权利。

我们必须继续开展工作,让我们的人民为了自身的进步获得应得的权利。但这不是说,我会为大家奉送上好饭菜,我只是想让大家获得挣够钱让自己吃饱饭的素养。

我们将和信奉民主主义的团体协商并采取行动,而不是全国民主联盟自行其是,我们将和许多人携手共进。这里的支持来自我们的人民,缺少了人民我们将一事无成。如果需要人民的配合我们会发出请求,在发出请求的时候,请信任我们,伸出你们的援手,这是我现在就要拜托你们的。

老实说,与我们共事的人里面,有些已经无法看到我们实现目标的那一天。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进是人生中有价值的行为,没有人能够玷污这种价值。

人总有一死,重要的是活着的这段时间怎样度过。今天,我们要向那些献出生命的民主活动家们致敬,也要向身陷囹圄的民主活动家们致敬,希望所有的活动家都能获释。

蝴蝶梦 发表于 2010-11-18 06:34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M3NTUwOTY4/v.swf

“你可以建立一堵墙,将人与人隔开
但却不可能通过建立一堵墙,使人与自由分离
因为自由总是能寻到通往和平的道路
谨以此片献给昂山素季”

蝴蝶梦 发表于 2010-11-18 06:36

上周六,北京时间18:50分左右,缅甸政治人士昂山素季被释放,大批支持者涌入到其住所周围。昂山素季走出被软禁的住所,与在门口等待的媒体和支持者挥手并进行了简短的讲话。明日,昂山素季将前往民盟党部进行讲演。

在缅甸追求民主,是一国民作为世界大家庭中自由与平等的成员,过一种充实全面、富有意义的生活的斗争。它是永不停止的人类努力的一部分,以此证明人的精神能够超越他自然属性的瑕疵。

一场典范的革命,应当是一场精神的革命,它源自这样一种信念:必须改变塑造国家发展进程的精神态度和价值观。一场仅是旨在改变官方政策和制度以及促进物质条件改善的革命,很难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你可以修筑高墙,把人和人隔离开来,但是你不可能把一个人和自由隔离开来,因为自由总可以找到一条出路,从而达到和平。(via:克莱斯勒广告致敬昂山素季)

昂山素季演讲结语:一个女人的表达还不是民主,我们必须一起前行。

昂山素季,你证明了没有任何体制可以忽视人民的尊严、意志和自豪感。

有一种鸟儿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

夏藤蔚 发表于 2010-11-18 08:43

很想找一些关于这个女人的文章,感谢楼主。

maker 发表于 2010-11-18 16:20

原帖由 夏藤蔚 于 2010-11-18 8:43:00 发表
很想找一些关于这个女人的文章,感谢楼主。
http://baike.baidu.com/view/6619.htm

酸秀才 发表于 2010-11-18 16:25

生字太多,图画太少

lyttonz119 发表于 2010-11-19 00:32

看来以后再发帖要加说明了      文盲勿入

蝴蝶梦 发表于 2010-12-3 18:13

缅甸女英雄昂山素季出狱后,说很新奇听到了真人的声音。在软禁的无数日子,她能面对的只有收音机。比她更“惨”的是曼德拉,被囚禁将近三十年。一个没有彪悍内心的人,经过这些灾难,人一定都垮掉了。这两个人都没有被独处打败,反而在出来时更坚强了。我甚至怀疑,他们在独处当中,将自己的政见,锤炼得更为合理,更接近理想了 —— 一个独处的人,是不用和现实做什么妥协的。


人们常以为孤独是一件可怕的事。“孤独”是一个充满了价值判断的词语。我们以前学英文,记得老师经常辨析alone(一个人)和lonely(孤独)两个词的分别。A man can be alone without being lonely.一个人可以独处,但独处的人未必都觉得凄凉。更多的时候,更为可怜的是需要混迹群体,无法面对自己的人。


中文里,我们有时把独处、孤独、孤僻和凄凉全搅合到了一起。有首歌唱到:孤独的人是可耻的。说一个人孤僻,简直就等于说此人离犯罪和变态不远了。事实上,有段时间某地方政府曾让人监控孤僻的人,以便将犯罪活动扼杀在萌芽里。作为一个深度内向的人,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大的歧视,也是一种因果倒置 ——真正造成社会问题的,是社会的同质化倾向。很多时候,社会受不了孤独的人,非要将他们同化,同化不了就开始嘲笑,贬低,因此才造成了各种矛盾冲突。


《大学》、《中庸》中都有“慎独”一说。我当年还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时候,有个大学中文系教授告诫我,说年轻人要“慎独”,最好不要独处。我近日去查有关资料,发觉他所理解的“慎独”,未必是先贤的本意。朱子对《大学》“君子必慎其独也”的解释是:“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言欲自修者知为善以去其恶,则当实用其力,而禁止其自欺。"应该说"慎独"的本意,是我们独处中自省,不要因为没有人看到就胡作非为。


在把内向界定为负面性格的文化环境之下,独处变成了大众忌讳的事情。我自己从小到大,一直有人试图改变我,要我“外向一点”。记得读大学的时候,有个女同学告诉我:“你这个内向的性格必须改,否则你一辈子很惨。”快20年过去了,我不知道那位外向的同学到底怎样,反正我自己也没觉得自己多悲惨,事实上我自得其乐的时候居多。我们家两口子,腐败分子很外向,她认为人必须交往,因为和人交往,交谈,能“碰出思想的火花来”。可是我发觉在很多人聚会的时候,除非是遇到了真正话语投机的人(几率很小),否则和人碰出的火花,还不如我自己拿头在墙上撞出的火花多。爱迪生是个大发明家,我看他的诸多灵感,也不是和人碰撞出来的。有一年他被人拉去参加一次晚会,很多人过来赞美他的成就,他好不容易躲到了一个角落,一个人概叹:要是这里有只狗多好。


喧闹的社交场合,交流的质量往往是一木桶原理,交流往往会跌落到最没思想者的水平,因此很多社交聚会才如此愚蠢而无聊。我曾经在《三千臭皮匠》和《达赖喇嘛和十二怒汉》两篇文章里写过,人处在集体中的时候,未必就会“集思广益”(当然有时候会,这需要一定的会议主持技巧)。一个愚蠢的意见领导者,加上集体的隐形压力,会使得交流质量严重下滑,不大可能产生高质量的成果来。


为什么不让喜欢独处的人独处呢?甚至表示欣赏呢?


独处也是一种修炼。我们通常认为孤独是一种个性,好像是个人人生态度不端正造成的。但周国平先生就说,孤独是一种能力(详见豆瓣上这个讨论话题)。


“怎么判断一个人究竟有没有他的“自我”呢?有一个可靠的检验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独处。当你自己一个人呆着时,你是感到百无聊赖,难以忍受呢,还是感到一种宁静、充实和满足? ”


叔本华比周国平走得更远,把不能独处的人基本上当成了一种低能,他也否定了把社交作为幸福来源的可能:


“一个人在大自然的级别中所处的位置越高,那他就越孤独,这是根本的,同时也是必然的。如果一个人身体的孤独和精神的孤独互相对应,那反倒对他大有好处。否则,跟与己不同的人进行频繁的交往会扰乱心神,并被夺走自我,而对此损失他并不会得到任何补偿。”


”获取幸福的错误方法莫过于追求花天酒地的生活,原因就在于我们企图把悲惨的人生变成接连不断的快感、欢乐和享受。这样,幻灭感就会接踵而至;与这种生活必然伴随而至的还有人与人的相互撒谎和哄骗。
首先,生活在社交人群当中必然要求人们相互迁就和忍让;因此,人们聚会的场面越大,就越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是的,一个独处的人是自由的,这是高墙围不住的。这样的精神特质,会让那些迫害者受不了,但有时候也会感化目睹的人。我看过曼德拉的一部影片《自由的颜色》,那影片中的狱卒,就受到了曼德拉的自由精神的影响。作家刘瑜感慨说曼德拉坐牢将近三十年没挨过打,这是跟曼德拉周围那个狱卒有关的。而这个狱卒,又是被曼德拉不肯屈就的自由精神所感化的。


叔本华很瞧不起那些喜欢凑热闹的人,他认为这些人面对自己只能看到一个可怜虫,所以才不愿意独处,而寄情群体的喧闹和刺激,以弥补内心的不安和空虚。这样说自然有他的道理,但是时隔多年,我可不想跟外向的朋友说:“你这个外向的性格必须改,否则你一辈子很惨。”一个多元共存,五颜六色的世界,才是值得我们热爱的。对于个人来说,关键还是个合理的平衡,理想的状况是一个人既能独处,也能交往。


不过,在这个热闹的社会里,更需要强调的是独处的能力。加德纳的多重智能学说里就有内省 (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能力这一条。一个人不善于面对自己,不会审查自己的内心,这也是一种心智的欠缺,而这种欠缺往往是我们所忽略的,很多教育者更重视加德纳所称的社交智能。


当然,我们成人,说内向也好外向也好,只是说说而已。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而儿童则是可塑的。很多家长,为了培养孩子”健康活泼“的个性,天天赶鸭子上架地带孩子出席各种活动,我觉得这是教育之大忌,因为不是所有的“活泼”都是健康的。我发觉,我们家小孩平时还好,有时候跟一群小朋友疯玩一顿之后,回来倒是什么恶习都有了。很多“有出息”的小孩反倒文文静静。


在亨廷顿的时候,我问过女儿上了麻省理工的于太太,问她把小孩培养得那么有出息,秘诀是什么?她说没秘诀,她什么也没教,只是经常带她们去图书馆,让她们在那里自己读。她的说法让我深受启发。我认为培养孩子独处的习惯,让她们能够自己静静地看点书,画点画,在那里胡思乱想,甚至坐着看看比较优秀的教育电视电影节目,是很重要的事。我们当家长的,有时候真的“做”不了什么,比如亲自去教去讲。我们小孩的有些作业,我自己都不会做。但是我们能做到的,是培养好习惯,创造好环境。


有天晚上,我带F3和F4两个孩子去Barnes & Nobel, 两个孩子静静地坐在那里,一个人在看一本叫Diary of A Wimpy Kid的书,一个在看Magic Treehouse, 两个人都坐着安安静静地在看,一连两个小时,直到把书看完。我一直在他们的身边,没有说话,但那两个小时,是我所体验的最幸福的时光之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昂山素季演讲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