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色犬马,纸醉金迷:花花公子俱乐部的前世今生
相信大家都对头戴俏皮长耳朵、扭动着可爱毛绒尾巴的性感兔女郎形象并不陌生。而它的老板就是大名鼎鼎的花花公子集团。本文将回顾其旗下俱乐部的兴衰史并探究兔女郎的秘密。灵感迸发
1953年,《花花公子》在芝加哥问世,其创办者休·海夫纳(Hugh Hefner)于自家公寓的餐桌上完成了创刊号的编撰工作。六年后,已然跻身畅销杂志行列的《花花公子》刊登了一篇关于连锁俱乐部“煤气灯俱乐部”的独家专访——在那里,客人们可以在身着束身衣的美女环绕中尽情享乐。鉴于读者对此篇文章的热烈反响,该杂志的推广总监维克多·楼恩斯(Victor Lownes)向海夫纳建议道:我们何不创办自己的“煤气灯俱乐部”呢?这张黑白照片记录了上世纪50年代轰趴帮们庆祝“煤气灯俱乐部”分店开业的场景。
兔女郎的雏形
极具标志性的花花公子兔女郎装扮最初来源于维克多·楼恩斯的女朋友伊尔瑟·陶伦斯(Ilse Taurins)的灵光乍现:她建议海夫纳将花花公子杂志的邦尼兔商标转变为俱乐部女招待身上的性感服装。据说,海夫纳起初并不以为意。直到几天后,陶伦斯身着色丁布一件式紧身衣、戴着毛茸茸的兔尾巴和俏皮的兔耳朵出现在他面前时,海夫纳这才茅塞顿开。而兔女郎行头不久后也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套被正式注册的制服。
象征身份的钥匙
花花公子俱乐部以钥匙作为会员身份证明,其会费收取标准为本地居民50美元和外地游客25美元。而这把钥匙俨然成为了象征社会地位的标志。实际上,大部分钥匙持有者甚至从未踏入过任何一家花花公子俱乐部。
要下注吗?
纵观整个1960年代,花花公子的连锁俱乐部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在巅峰时期,其旗下的30余家店面遍及全球,从美国奥马哈到日本大阪,处处都有它的身影。随着英国放松对博彩业的管制法规,海夫纳便于上世纪60年代早期开设了伦敦第一家花花公子俱乐部。据传,时至1981年该俱乐部已成为全世界利润额最高的赌场,并以其赌博收益支撑起整个花花公子帝国的大半江山。
名人隐私
当时的娱乐名人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被要花花公子标识所代表的老成世故的光环所笼罩。而花花公子俱乐部也吸引了包括灵魂乐手雷·查尔斯、流行乐二人组桑尼与雪儿、奥斯卡影后丽莎·明尼莉以及脱口秀明星乔治·卡林在内的一大批顶尖演艺明星前来光顾。多年以来,为俱乐部工作过的25,000名兔女郎中也不乏优秀之人脱颖而出,例如摇滚歌手黛比·哈莉。黑白影像捕捉到1969年歌手小萨米·戴维斯在伦敦的花花公子俱乐部亲吻一位女宾的瞬间。
淘汰出局
时光流转至上世纪80年代,花花公子俱乐部的星光渐渐褪去。当俱乐部经营非法赌博事业的流言喧嚣直上之时,花花公子最为成功的伦敦俱乐部在1981年的一次警方临检后被撤消了赌博执照。社会强烈舆论抨击俱乐部的性别主义歧视倾向,而更为致命的是,它竟被指出已经落后于时代。这张摄于1986年的照片展现了纽约俱乐部举办的派对上欢闹嬉戏的兔女郎们。然而,仅仅在此两年之后,位于密歇根州首府兰辛的分店关门停业标志着花花公子俱乐部在美国本土全军覆没。而其最后一家国际俱乐部也在1991年彻底倒闭。
复兴
2006年,位于拉斯维加斯棕榈树赌场的花花公子俱乐部重新开张。著名时装设计师罗伯特·卡瓦利(Roberto Cavalli )受邀改良传统的兔女郎制服。现如今,该俱乐部广受欢迎,再度成为花花公子集团新晋的资金来源。
大展鸿图
花花公子选择澳门——中国目前唯一允许经营合法博彩业的地区——作为其旗下首家新一代国际俱乐部的落脚地。这家位于澳门金沙的“空中花园式”俱乐部占地12,000平方英尺。身居其中,可以俯瞰暧昧霓虹灯闪烁下的澳门夜景。花花公子集团还计划于2012年在澳门开设一家规模更为壮观的娱乐场所,并取名为“花花公子公馆”。其墨西哥坎昆俱乐部将于今年年底开业;而明年,花花公子俱乐部将重返伦敦。花花公子集团的CEO表示,在今后的五年内,公司希望其全球店面数量能够达到20家。
“猎狩”兔女郎
为了给其新开张的澳门赌场物色兔女郎人选,花花公子发起了全球范围的兔女郎甄选活动。这次招聘活动在澳门举行,参与者除了香港及澳门本地的绝色美女外,甚至还有人为此从巴西远道而来。
造型变变变
在筹备澳门俱乐部的过程中,花花公子特邀香港设计师尹泰尉重新打造了一系列特色兔女郎制服。虽然尚未最终定稿,但设计草图已经被公之于众了。尹泰尉将时尚设计风格同浓重的中国服装元素——如旗袍、小立领等——巧妙结合。 这个真去不起~~
说实话也不感兴趣~~ 真的不感兴趣 说的是赌博哈~~ 不是品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