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这辈子只能这样:黄金900天记事表格
转送给大家的新年礼物,来自我的广告创意老师李欣频:我的倒数____天的黄金记事
黄金计时:第___天/第___天
今天日期:____年__月__日
_____年的梦想清单(今年要完成的)
固定记事栏目
今天全球大事记:
今天我的大事记:
今天我照顾了自己:
今天为地球做了什么好事:
今天无条件帮助了谁,照顾了谁(及时行乐,也要及时行善——我做了什么让别人感动,但不需要他人回报的事):
今天新认识了谁:
今天要特别感谢的人:
今天要原谅的人:
今天做了什么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或是疯狂的事,自己害怕的事):
今天我因为做了什么,地球因此有了不同:
今天做了什么让自己开心的事:
今天做了什么让别人开心的事(帮别人创造奇迹,自己想要多少奇迹,就先帮别人创造等量的奇迹):
今天最大的收获(好幸运活到了今天,因为今天经历了____________让我此生难忘):
今天的启示或领悟:
今天我为增进求生技能做了什么:
今天为我的2012梦想清单实践了什么:
到今天为止,一生的精华画面:
如果今天就是独立的一生,那么今天最经典难忘的三个画面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最大的奇迹:
今天有哪个梦想或者愿望实现了:
今天的遗言(如果今天是在地球上的最后一天,我想要说的是):
今天的愿望、明天的奇迹(如果还有明天,我要优先去做什么,属于比较短期的愿望):
我对未来的预言(如果事后有应验,则随时补充在此行之后):
如果今天是旧模式的最后一天,明天会开始怎样的新模式:
今晚睡前观想5分钟全人类最好的版本,明早醒来就直接活在那版本:
其他(可自行设计栏目): 世界变法,我的百日维新!
作者:李欣频
不需要改变自己,不需要改变任何人,不需要改变世界,你只要知道每一样东西都已经正在改变,然后在改变中漂浮,在改变中放松…… 一个准备失去的人将会得到,而一个抓住的人将会失去每一样东西。──奥修《奥秘之书》
2009 年5 月,我在北京“798 艺术区”发表了一篇题为“变局创意学”的演讲。当时还没发生台湾88 水灾,还没发生海地大地震,大多数人还不了解“极端气候”这四个字的意义,当时才开始流行H1N1。同年7月出版了合著作品《2012 重生预言》,一周之后就发生88 水灾,接着是伊斯坦布尔大水、迪拜金融危机,2010 年一开始发生死亡人数超过30 万的海地大地震,世界各地紧接着纷纷传来水灾、雪灾、旱灾,如新疆暴雪140 万人受灾,大陆西南10 省大旱灾造成1188 万人饮水困难,再加上欧元危机,智利8.8 级大地震与海啸,台湾地区百年大震,欧洲强烈暴风雨,泰国政局动荡…… 虽然我已经有世界巨变的心理准备,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发生这么多事,而且至今都平静不下来,已经不敢想象未来会如何。
本来打算2009 年上半年就动笔的《变局创意学》,因自己也正逢动荡之时,所以一直拖延到2010 年1 月,才利用零碎的时间——候机、飞机上、下飞机等车、北京-15℃、地震摇晃中,以及帮忙照顾弟弟的2 岁、4 岁、6 岁3 个幼儿的忙乱过年中写完。我一边写,一边练习自己书上提到的应变方法,自己算是第一个实验对象。
我在整个书写的过程中脱了很多层皮,到后来仿佛在写一本没有作者、没有读者的书,因为我已经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读者还是作者、我是观察者还是被观察者、我是记录者还是被记录者……因为已经融为一体,我找不到自己在哪,整本书是一个流,一层又一层地盖过之前厘清的地表,淹没、再浮出新的地表、再淹没……所以这篇自序是最难产的,因为写序者已经脱胎换骨了好几回。
这本书的主架构是十个关键词,佐以黄金倒数900 天记事表格,并列出相关书单与电影,我的动机是:有很多好书因卖不好而快速绝版,我惊讶的是去年才出版的书,怎么不到一年就买不到了?文明消失的速度比雨林还快,除了停下来心惊之外,我一直问自己,我能做些什么?
另一个动机是,所有的道理都在这些好书、好电影之中,单价大约在几十元,可还是有人舍弃这些便宜的书、电影不看,跑去参加很贵很贵,动辄数千、数万元的心灵成长课程,而且效果不彰;最令我匪夷所思的是,绝大部分心灵课程所教的,这些书和电影里早就有了啊,重点是要回到生活中实践,但还是有不少人耗尽家财地上课,上完了还是回到痛苦的原点,然后再继续上二阶、进阶、三阶、高阶…… 永无止境──所以我决定花时间整理整理相关的资源,为大家阅读或观影提供一个好的参考,让好书与好电影有市场,这样才会继续引进新的好书与电影──目前我们的心灵与环境已处于动荡期,这些好书与好电影,都是可以在颠簸旅程中陪伴我们的最好伴侣。
我是一个悲观主义的乐观行动者。当我发现宇宙是个伟大的设计师,正因为我们都正在进化,所以我们都还有成长变化的空间,让这个设计继续进行。奥修在《无边无际》(Dimensions Beyond The Known) 中提到:“每当一个毁灭的年代接近,就会有许多灵魂会达到内在层面发展的最后阶段,这样的灵魂只需推一把,只要推一把,他们就可以跳…… 当死亡的感觉越来越近的时候,他会开始想到关于超越死亡的东西;当整个时代逼临死亡时,就会有成千上亿的人开始向内思索彼岸是什么。”这个“推一把”,就是《无量之网:一个让你看见奇迹,超越极限,心想事成的神秘境地》(The Divine
Matrix: Bridging Time, Space, Miracles, and Belief) 中说的:“他推了一把,他们飞起来。”这个“他”,可以是书单里任何一本书的任何一句话、任何一部电影的任何一段对白,或是你在做百日记录时突如其来的觉察与顿悟。
就在摊开上百本书与数百部电影的这一个月,我发现了许多第一次看时忽略的精华观念,让我忍不住停下笔来思考良久。在整理与书写之旅中我自己受益最多,这些科学与灵性的信息在脑袋里交锋,让我的脑海平面上升了不少,让我明了:未来科技进展的动力与方向,将来自人类灵性与想象力的进化。我还因延伸阅读,在短短的一个月之内又买了上万元的书,像是在抢救文献般地着急──如果你们看过电影《艾利之书》(The Book of Eli),就知道一本经典的智慧被流传、被实践的重要性,那是跨越文明转换期的关键途径。
这是我读书与自我激励的地球笔记,也是写给未来自己的校准手册,没有学分,得靠新闻资讯与生活中不断反省、思考、行动来演练自己所学,指导老师就是自己的良心与良知,如同电影《波西·杰克逊:神火之盗》(Percy Jackson and the Olympians: TheLightning Thief) 里传达的:我比我所想象的还要伟大,所以相信自己、追随自己的清明直觉( 而不是追随因恐惧而生的贪婪欲望),不怕冒险,面对压力,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让世界蜕变跳跃的巨大能源。
我喜欢《宝瓶同谋》(The Aquarian Conspiracy) 里的这两段比喻:“古印度经提过,因陀罗的天里有一面珍珠网,你只要看其中一颗珍珠,就会看到其他每一颗都反映在这颗珍珠上面…… 如果我们意识到了可能没有明天,那么在今天改变的人,就得到了蜕变的机会。”《商业周刊》调查显示:光台湾地区就有94.3%的人认为自己需要改变,如果我从今天起开始改变,每个人也同时改变,那么我们将有一个截然不同的未来。
最后跟大家分享麦克学摇滚的《It's Gonna Make Sense》歌词──如果这段变动期会有一个“期歌”,那么这首歌将可以陪伴你度过接下来的动荡之旅: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c4ODcwMTI4/v.swf
Life comes at many shapes
You think you know what you’ve got
until it changes
and life will take you high and low
You gonna learn how to walk
and learn which way to go
Every choice you make
when you’re lost
Every step you take
has its cause
After you clear your eyes
you see the light
somewhere in the darkness
After the rain has gone
you feel the sun comes
And though it seems your sorrow never ends
Someday it’s gonna make sense
Someday you are gonna find the answers
Tears you shared all the same
When you left you cry
or broken down in pain
All the yearn words you have spent in the past
Worrying about a thing that didn’t last
Every thing you saw
played a part
and every thing you are
in your heart
世界开始变法,你正在百日维新,Have a Nice Trip ! 创意也要老师教么? 不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