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PPO火机的一个故事
朋友出国回来,送我一个ZIPPO打火机。 这个善解人意的小礼物,的确令我欢喜颇久。这是我的第二个ZIPPO。
第一个ZIPPO陪我走过许多地方,发挥不少作用,闲暇之余还学会几种酷酷的玩法。
这个跟随我四年的小玩意儿,在去年离我而去。
那是去年2月份,我们单车四人穿行在甘肃、青海和四川的藏区。这个季节到那里,还是有一定风险的:一来天气寒冷,冰雪路况复杂。曾经在途中遭遇暴风雪,还曾在夜里11点多抛锚在沁马雪山,车外寒风怒号,气温很低,我穿着高山羽绒服站在前保险杠上帮修车,居然一会儿就冻透了;二是沿途很多是无人区,万一有情况,补给、救援等都成问题;第三,沿途不少藏区的乡镇政府、派出所等行政机关,往往从上年11月份开始放长假,直到来年3月份才上班,在此期间,当地基本处于无政府状态。
我们经过的这片藏区,民风剽悍,治安不良,时常会发生“赔命价”、“赔血价”之事。这是当地一种不成文的民族习俗,即藏民之间发生杀人或伤害案后,包括受害人家属在内都不去报官,而是由部落首领或宗教人士主持裁决,致害方向受害方赔偿一定数目的财、物或牲畜作为了结。
正因为如此,我们沿途小心翼翼。
2月25日,上午从青海达日出发,赶到四川若尔盖县唐克镇时,已是晚上10点多。
冬夜的小镇,清冷寂静,多数店铺都已关张。不时有藏民骑着摩托呼啸而过。
满镇寻找吃住之处。本来想找在镇上工作的朋友,但他们放长假回阿坝了。
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没关门的小饭店。就在我们在门口停车时,两个混混模样的藏民骑着一辆摩托车,在我们的车旁踅摸一圈后离去。
在饭店内坐下,四人每人要碗面条。倒上茶水点上香烟等着,我的火机和香烟随手放在桌上。
这时,外面马达轰鸣,停下四辆摩托,呼隆涌进七、八个藏民,其中包括停车时出现的两个人。
这群人以各种怪异的姿势围坐在门口墙角一张餐桌边,叽哩哇啦说着藏语,喧嚣嘈杂,奇腔怪调,不时向我们这边扫几眼。有三个人还拿出藏刀互相比划着。
我们警惕起来。
其中一个藏民走过来,嘴上叼着一支香烟,抓起我的ZIPPO,说一声“点支烟”,转身回座。
火机油已经不多,他几次没打着。我的一个伙伴说“你不会用,我帮你点”,要过火机摇晃几下,打着给他点上烟,重又拿回我们桌上。
我预感到,火机可能留不住了,便没再装进兜里。衣兜还有手机和钱,我不想因保一个火机再引起更大损失。
按他们的习惯,已经看上的东西会竭力弄到手。你装起来他会搜,你不给他会抢,锲而不舍,毫无顾忌。反正我们是外地人,反正现在警察和官员都远在城镇度冬假。
几年前在藏区科考时,曾经有个藏民看上我的太阳帽,索要未果,居然骑马追了十几公里,最后眼看出了他的部落牧区,才悻悻退去。前些年青海还发生这样一件真实的案件:一个团队在饭店吃饭,有个藏民看他们有盘菜不错,立马过来端到自己桌上。就因为团队里一个小伙子呵斥了他,他居然跟随到住处,将小伙子捅死。因为涉及到复杂的民族问题,这事最后竟不了了之。
我等都是“老江湖”,自然深谙“强龙不压地头蛇、好汉不吃眼前亏”的真谛,更何况这里正值无政府时期。
又一哥们走过来,摸摸我的Gore-Tex冲锋衣,用生硬的汉语说:“你的,衣服,不错,一定,很贵?”
我心想:小子还真有眼力,买这衣服花去我大半个月薪水!脸上不露声色地说:“哦,可不错,几十块钱买的冒牌货,穿好几年还没烂。”
大概这个价格对他没有吸引力,那哥们又转身回座。
几个家伙闹了一阵,大概看没太多油水,很有秩序地离开:先是几个车手出去发动摩托,其他几个人随后出门。用我火机的那位最后离座,先是朝门口走,又突然回身抄起我的火机,说声“这个,送给我了!”随即揣进兜里。
旁边的伙伴反问一句:“你拿走,我们用什么点烟?”
那位立刻拉下脸来,拔出嘴里噙着的半截烟头,往我们桌上一戳,狠狠地说:“你!用这个!”
我用眼神制止了伙伴,冲那人挥挥手。
那厮还算懂点礼貌,冲我抱抱拳:“谢谢喽!”转身出门,一干人呼啸而去。
自始至终,饭店老板躲在一旁不敢吭声。
我们四个相视一笑,但也不能不为当晚担心。
匆匆填饱肚子,我们找到一个曾经住过、还算比较安全的旅馆住下,并且做好了各种防备措施。
第二天早早离开,同伴戏谑“有一种逃离敌占区的感觉”。
第一个ZIPPO就这样被强夺。
曾经动过再买一个ZIPPO的念头,但因为不抽烟,光心动没行动。出行时火种必不可少,一般带上一次性打火机,还有自制的“防水”火柴(普通火柴用蜡烛油浸泡,再放到盛胶卷的塑料筒里)备用,也就凑合了。但对ZIPPO的喜爱和渴望一直藏在心底。
眼下,又有一个可心的ZIPPO了,庆祝一下。
当然,更要谢谢细心的朋友。
打开火机,潇洒一甩,听着清脆的钢音,没事偷着乐。 额,不错的故事。。。可是是想表达什么呢?是想劝大家想安全旅行就不要带zippo吗? 我是来看无政府主义的~~:@ 出门在外最怕遇到这种事情。强龙不压地头蛇,很多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不懂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