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藤蔚 发表于 2011-1-10 19:16

“人居住地”——美丽察隅



夏藤蔚 发表于 2011-1-10 19:20

边境小镇的生活那样悠闲,你可以坐在那里专心看着临街小店里夫妻吵架,也可以打着哈欠数着并不多,但也足够花的零钱


夏藤蔚 发表于 2011-1-10 19:26

“人居住地”——美丽察隅还驻扎着我们中国的边防官兵。这里与印度交界。世界军事史著名的麦克马洪线就从这里开始。

我们不能改变历史,但我们应该知道历史——我们应该知道在历史上,有过这样一个中国人不能接受的事实,直到现在还没得到解决——麦克马洪线——中印有争议的边界
1914年3月11日 英国在西藏擅划麦克马洪线 
1914年3月11日,在西姆拉会议上, 关于西藏的划界问题,麦克马洪正式交出英方调停约稿11条,内容包括:中国对西藏拥有宗主权并承认外西藏有自治权,所有外藏内政由拉萨政府掌理,中国不改西藏为行省,西藏不有代表于中国议员或类似之团体;中国于西藏不派军队,不驻文武官员,并不办殖民之事;英藏议订新通商章程;英国商务委员可于必要时随时带卫队前往拉萨等。约稿将青海的大部分及四川西部均划入西藏界内,其中再划为内藏与外藏。允许中国在西藏有卫队100名。
3月24日,在西姆拉会议上, 英国代表麦克马洪与西 藏地方政府代表伦青夏札拉,以秘密换文方式,擅自划定中印边界走向,即“麦克马洪线”,将西藏东南门隅、洛隅、察隅地区约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入印度。 北京政府代表声明不予承认。
印度独立后,印度政府多次以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为根据向中国政府提出领土要求









夏藤蔚 发表于 2011-1-10 19:32

与英雄合影





麦克马洪线


英雄连队沙马一连——我们应该记得他们






夏藤蔚 发表于 2011-1-10 19:37

察隅县是僜人的主要分布区。僜人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但没有文字,多使用结绳或刻木记事的方法。僜人以农业生产为主,播种分点播和撒播两种方式。男子一般穿无袖长衣(长达臀部以下),女子穿有袖的短上衣(仅遮胸部)和裙于。男女都用大披肩和挎包。婚姻制主要是父权制下的一夫一妻制。





头人家墙上挂的牦牛头骨——财富的象征


头人家的一个房间


这是头人的一部分奖牌

夏藤蔚 发表于 2011-1-10 19:42

头人的视线。。在他家室外走廊上拍的,青山绿水,热带植物




与族长合影——邓人部落的族长是个非常幽默可爱的人。汉语讲的很流利,对于古今中外、官方民俗、历史、政治、传统、文化……都能跟你侃个神采飞舞。因为要跟我拍照,专门穿了他们正式的民族服装和佩刀(他解嘲说是凶器)

夏藤蔚 发表于 2011-1-10 19:47

因气候影响,察隅的居民从长相上不是特别具有藏族那种威猛粗犷,相对更接近云南的纤细瘦弱。皮肤也应为没有那样强的紫外线照射,显得更细腻白皙





丰沛的雨水,使得这里草场肥美,牛羊成群



察隅返回的路途中,这样一个行之有效的牌牌,叫我等了好久。。。。

夏藤蔚 发表于 2011-1-10 19:53

一个人干着,一些人看着,在这种土路上没有大机械施工,就靠人工一点一点的慢慢来



修路队伍中很时髦的漂亮妹妹



终于到了大家齐上阵的时候了,但是,快乐是第一的。。。速度永远要服从于心情,你等你的,他干他的,大家也就习惯了这种快乐中的劳动和快乐中的耐心等待

夏藤蔚 发表于 2011-1-10 20:15

告别八宿,我向拉萨行进。。。

一路青山绿水,一路心情舒畅,天气多云,正好不那么晒,路上基本没车,跑的也蛮快。。。众所周知的死亡之路——通麦天险就要到了。。。看那修筑的堤坝似的护坡墙,钢铁般的坚强。即便如此,在大自然发怒的时候,也无法抵御半个山体的滑塌。。。。。
通麦是个气候宜人的地方,海拔只1800多米,属峡谷地段,丰富的雨水常将谷地两侧的山石冲垮,通麦前10公里的帕隆是川藏线上闻名的天险,通麦天险又被称为通麦坟场,雨季时,塌方造成的交通瘫痪经常以月为单位计算。。。。“车过帕隆道,险处不许看”,这段仅长10公里的帕隆峡谷道,通常需走3个多小时才能通过。帕隆藏布江从通麦流过,它与雅鲁藏布交汇之处就是著名的马蹄形大拐弯的弧顶处。

夏藤蔚 发表于 2011-1-10 20:17

走近死亡之路——通麦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查看完整版本: 授权转载:【西藏单人独驾160天——我的天地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