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藤蔚 发表于 2011-1-10 21:22

八一镇往拉萨去方向约20多公里处的嘎定景区





八一镇往拉萨去方向约20多公里处的嘎定景区


最简单明了的警示牌


夏藤蔚 发表于 2011-1-10 21:28



相传,一千多年前,松赞干布在征战中,为方便军队之间的联络及屯兵和防御,修筑了具有统治标志的古堡群。古堡在西藏各地均有分布,其建筑风格根据各地的风情和建筑材料而定,有石片砌成的、泥垒的、木制的三种。秀巴千年古堡属片石、木结构。
古堡也叫戎堡,即通常人们所说的烽火台,在工布江达县境内有多处古堡群,而秀巴古堡群是其中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经专家的实地考证,证实古堡始建于唐朝后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后来古堡周因经常驻扎军队,如今已被荒废。古堡群由5个高低不同的堡垒组成,间距大约为30至50米,各个堡垒相互呼应,互为犄角。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整个古堡竟是由片石和木板搭建而成,内部小空,上不封顶,外观呈现出12面12棱柱的几何状体,内为规则的八角形。堡垒墙体厚约2米,非常坚固,内侧则嵌有木板,可供防守一方登顶攻击。古堡顶层设有了望孔,可随时观察方圆数十里敌军的一举一动;而防御时亦可向来犯敌人射箭,有效地时杀对方。堡顶还可燃放狼烟,向远处友军传递咨询,请求支援。
另外,古堡周围也经过一番精心布置,以石砌房屋环绕,高低互为策应,形成了一个易守难攻的防守体系,可谓固若金汤。古堡历经千年风雨,依然雄伟挺拔,异常牢固, 真实展现了一千多年前藏民族精湛的建筑工艺。一批现代理筑专家、军事专家在观看古堡的雄姿之后,也对其精湛的工艺啧啧称奇,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完成如此治大工程,完全是一个奇迹。

夏藤蔚 发表于 2011-1-10 21:37

古堡内部——脚下是厚厚的鸟粪,很臭的味道从古堡门口已经扑鼻而来……由于我的到来,乌鸦似的黑鸟腾空而起,嘎嘎的在古堡顶上盘旋,加上满目无序杂乱疯长的草木,那种阴森,现在想想都心有余悸……



伫立的古堡


古堡群


秀巴古堡大门


秀巴古堡群

夏藤蔚 发表于 2011-1-10 21:44

夏藤蔚 发表于 2011-1-10 21:59

也许大家还能记得我在四川曾经遇到过的骑单车的朋友?这就是我在四川巴塘隧道里帮助过的那些骑自行车的勇士们。他们由两路人马的20多人,整合成5人小组,这些坚强的孩子,太叫人感动哦,这次的巧遇,也是缘分——在巴塘那个没有灯光的长的隧道里,我看到几个小亮点不停的上下翻动,走近才知道是骑自行车的勇士们——他们不带防护用的照明灯是错误的——在西藏这样柏油路路的路段,车辆极少,车速极高,危险极大。我打开大灯缓缓的跟在他们后面,为他们照明。打开四个应急闪灯为他们护路,等到了洞口,我车没停直接赶路了。在这里遇到他们,我只想停下车给他们每人送一瓶矿泉水——是敬佩+爱护吧。结果他们认出了我的车——当初他们只记得是山东济南的车。连车号和车颜色都没记得。这次的巧遇,又被他们抓了差——后来又叫我带他们去了纳木错。。。简直是得寸进尺了,哈哈。。。。不过,其中一个山东的孩子(车左边的高个),还有两把藏刀放在我这里,(他买的,但不能邮寄,叫我帮忙带回山东)因为他手机换了号码,我还没与他联系上。



夏藤蔚 发表于 2011-1-10 22:04

墨竹工卡是松赞干布的故乡。到了这里距离拉萨已经很近很近了。。时间是20080529--18:26………………下一组将把我在拉萨的见闻、风景、人文、人像给大家做尽量详细的汇报。

夏藤蔚 发表于 2011-1-10 22:17

2008年5月29日晚9时我终于到达拉萨——途中的恐惧、自责、眼泪、委屈、艰辛、疲惫……此刻得到一袭安慰。朋友已经为我安排了住处,还请我到附近吃了一天来的唯一一顿饭。晚饭后,跟随他们到了拉萨最红火的玛尼厅——歌舞厅。只可惜实在无力坚持,中途悄悄回到住所洗刷睡了。

拉萨作为西藏自治区首府,是一座具有1300年历史的古城。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东经 91°06′,北纬29°36′,海拔3650多米。
  邮政编码:850000
  区号:0891
  英文名:Lhasa
  汉语拼音:Lasa
  车牌编号:藏A
  拉萨市辖7县(当雄县、堆龙德庆县、曲水县、墨竹工卡县、达孜县、尼木县和林周县)1区(城关区)。全市总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59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近55万,其中市区人口近27万,有藏、汉、回等31个民族,藏族人口占87%。
  “拉萨”在藏语中为“圣地”或“佛地”之意,长期以来就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金碧辉煌、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是至高无上政教合一政权的象征。早在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兼并邻近部落、统一西藏后,就从雅隆迁都逻姿(即今拉萨),建立吐蕃王朝。
  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拉萨城进入了新的时代。196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拉萨为地级市,1982年又将其定为首批公布的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拉萨古称“惹萨”,藏语“山羊”称“惹”,“土”称“萨”,相传公元七世纪唐朝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草沙滩,后为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用山羊背土填卧塘,寺庙建好后,传教僧人和前来朝佛的人增多,围绕大昭寺周围便先后建起了不少旅店和居民房屋,形成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旧城区雏形。同时松赞干布又在红山扩建宫室(即今布达拉宫),于是,拉萨河谷平原上宫殿陆续兴建,显赫中外的高原名城从此形成。“惹萨”也逐渐变成了人们心中的“圣地”,成为当时西藏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拉萨是由布达拉宫、八廓街(八角街)、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拉萨河构成的,但西藏人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拉萨”应是指大昭寺和围绕大昭寺而建立起来的八廓街,只有到了大昭寺和八廓街,才算到了真正的拉萨。如今拉萨城东一带尚保持着古城拉萨的精髓。

夏藤蔚 发表于 2011-1-10 22:22

自从过了雅安进入318国道,沿途与内地的差别之大,早已超过想象。特别是经过314那场浩劫,阴影一直笼罩着这片广袤的土地。使这种神圣蒙上一层难以穿透的阴霾。
拉萨——人们梦中的圣洁之地,这次的劫难给你带来了什么……

这些张开的黑洞洞的大嘴又想诉说些什么……




夏藤蔚 发表于 2011-1-10 22:29

往日熙熙攘攘的八廓街,如今很多店铺大门紧闭。转经的藏族信徒也寥寥无几了。



摊位上摆放的这些曾经的热门工艺品,几乎没有了销路



坤坤 发表于 2011-1-10 22:30

如无其他变化,今年必去西藏。。。。。。。。。。。。。。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查看完整版本: 授权转载:【西藏单人独驾160天——我的天地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