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火
发表于 2010-3-18 17:16
我下了两天 ` ` ``晕 网吧没法下东西啊 ` ` `
小虎
发表于 2010-4-1 22:59
貌似积分不够还怎么地看不到啊!
夏残风
发表于 2010-4-9 17:13
唉....我就是来打酱油看看大家的回帖的.....
5i_2ipp0
发表于 2010-4-15 01:16
:Z级别不够,看不了,计划常来水水...!!!
邪醉
发表于 2010-4-20 16:34
这规则造成我见贴就回
蝴蝶梦
发表于 2010-4-21 14:56
重在习惯:)
不过貌似楼上也没有看多少贴啊
蝴蝶梦
发表于 2010-5-2 22:35
补充个访谈视频:
http://www.56.com/n_v21_/c16_/20_/3_/jgl219_/zhajm_1177582913_524_/443000_/0_/13481686.swf
邪恶的鱼
发表于 2010-5-3 11:02
这哥们退隐深山了吧
蝴蝶梦
发表于 2010-5-14 04:46
补充一篇傻洋洋的玩T体会;
最近老想写点什么,但一直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随着自己的玩法水平有了点提高,发现的技巧于心得也就慢慢多了起来,希望对现在的新手能有一定的帮助。
我总发现有人问哪个动作哪个动作是怎么做的,我个人认为这个是错误的。我到目前为止,没有问过任何人哪个动作是怎么做的,我想蝴蝶哥,还有ALARK也是没有问过的。为什么能做到这点呢,主要是我们玩T不是用手玩的(谁说的,谁说放屁),主要是用脑玩的。其次是用眼,最后才是用手。对于一个新动作,我经过的过程是:眼—脑—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脑。也许有人不理解了,但是对于一个动作,我可以看完以后,去凭空想这个动作是怎么做的,我怎么做,这个过程都不用拿火机的,然后,拿着火机就可以不再看这个动作就做一边。当然,如果这个动作很难,我就会再看,再想,再做……,当这个动作已经完全印在了自己的脑子里的时候,我就省下拿着火机去想琢磨动作了。
那么我就详细说下这个过程吧。首先是眼,一个动作主要有开盖,(转动),点火,合盖。因为有的动作是1STEP的动作,所以不一定所有的动作都是带转动的。那怎么做去用眼观察动作呢?首先对于一个难的动作,应该从头到尾看几遍(几遍视你的水平来定),主要是应该达到这个动作在你头脑中有一个宏观的概念,大概是怎么做的。然后,再看慢动作,慢动作也不要从头到尾的看,主要看你在整个动作中认为非常不能理解与不懂的动作来做细部分析。
然后紧接着的就是非常重要的用脑,也就是我说的玩T是用脑玩,不是用手玩。脑在整个玩T过程中非常重要。对于用脑的第一点是:对于一个动作主要看别人的手位在火机的什么地方,自己手应该在火机的什么位置,这点是模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地方。用脑的第二点是:也许你发现在模仿的过程中,别人的手位和自己的手位一样,火机也是这样放的,可是怎么也做不成这个动作。这个是很正常的,因为每个人的手长的都不一样,手指的长短,粗细,都会在你做T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的效果。当然,这个绝对不是给你找客观原因的出路,因为不管手指的差距有多大的区别,最后动作也是应该可以做出来的,但是不一定好看。就比如说ICECOOL吧,因为我的手很短很粗,我刚学的时候根本到虎口的时候是过不去的,我就想,怎么样才能不碰到虎口呢?后来想到主要就是手位问题。别人在一二指捏火机的地方是在这里,而我在什么地方的时候才能让火机保持顺利的通过虎口呢?我就去想,然后去做,最后成功了。这就是我想说的,不要给自己找任何客观理由,说自己的手怎么怎么样,怎么怎么不如别人。而要想的是这个动作我怎么才能做出来。对于用脑的第三点是:一个动作你已经成功的做成了,但是做成不是目的,目的是让自己做的如何好看,如何快。还拿ICECOOL举例,为什么BADER的手法是那么的优美,不知道大家研究过这个问题没有。BADER的动作做的幅度非常的大,扬上去,几乎手只抓住一点上盖,然后一下甩下去,就在这个一上一下过程中,那种优美感觉就体现出来了。最后用脑的第四点就是创新的过程,对于一个动作,想想,反过来做可不可以呢?(我想我说完这句话以后,大家都能发明出很多动作了)
最后我再说用手的过程,一个动作你也看会了,你也学会了,但是怎么才能熟练,能好看,能快呢?这个就只能去用你那双手了。其实用手的过程中,是个很简单的过程,就拿我女朋友说的一句话来说吧:T就是机械的劳动。不断的做简单重复的动作,最后达到一个熟练的过程。就是这么简单。
好了,我有点贫了,耽误大家玩T的时间了,写的不好,大家将就看吧,希望对新手与老手都有一定的帮助。
蝴蝶梦
发表于 2010-6-7 21:43
再补充一篇报道:
采访李洋应该是众望所归,作为国内最年轻且最具创新意识的Zippo玩法大师,在圈子内名头甚好,地位稳固,江湖人送外号小李飞刀。李寻欢有意见?汗~ 那就“小李飞飚”好了,看着他耍帅,用Zippo发飚,引得无数粉丝竞折腰。因此,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女群众渴望了解偶像且捎带手窥探其个人世界的美好愿望,本刊特邀大师李进行不限时专访,下面就请你的眼睛做好阅读一篇披露大师内心独白揭发修炼Zippo宝典内幕且不着四六的文章的准备。
采访大师你根本就不用准备提纲,他的思路会象脱缰的野马般仰天长啸、肆意奔腾,千万别有试图拉回他的念头,那更是瞎子点灯——白费蜡;看到你抓不着头绪的样子,他也许正为自己的成功打岔而洋洋得意。不过,这样的谈话很愉快,笔者在很少的几次会面里已经对他的Zp历程大事小情象一个认识了几年的朋友那般熟悉,中间只需搭句话,洋洋就会继续滔滔不绝地实中带虚、虚中带实、指东打西了,看来他坚持了数年的太极功夫还真没白练。在看似是漫无目的的东聊西扯中,在采访时机不离手的旋转中,在屡次收敛玩世不恭认真的总结中,他对Zippo的特殊情感,特别是他对Zippo玩法的认真与坚持——那种绝然的力量,已隐隐浮出水面……
清秀的脸庞、微抿的嘴角、象哈利波特一样的黑色镜框、瘦削灵动的手指、上下翻飞的绚烂火焰……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国内Zippo顶级玩法大师李洋的魔法世界,倾听来自他内心的声音:
About傻洋洋
傻洋洋是大师自封的号,他为何对傻如此欣赏?
关于“傻洋洋”的来历,其实最早只是朋友们的饭后闲语,也可以说给我取的外号。其实这个外号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就是纯属骂我……之后,我第一次上网就叫了这个名字,因为我后来仔细地想了想这个名字也还不错。因为如果是一个女生用这个名字,应该显的很可爱;但一个男生叫这个名字就会显得很深邃,德纲不是教育我们“大智若愚”嘛。再有,从我个人的性格来看,也是属于比较“轴”的那一种。
就拿撞南墙的选择问题来说吧,世上的人普遍会有三种反应:
NO1,发现继续走下去会撞南墙,自己转身180度回去;
NO2,没发现会撞南墙,别人说了,接受意见转身180度回去;
NO3,发现会撞南墙,别人也说了,就是必须要撞了南墙再转身180度回去。
但我是NO4,我发现了南墙,考虑可以转身回去,但又觉得谁说南墙不能撞?!
别人也说了,你会撞南墙,但我还是要撞!也许说到这里你会觉得和NO3没什么区别,但不一样的是我撞了南墙后要转身360度继续撞,直到把南墙撞开为止!
大师就是大师,处事风格也独具个性,看起来他是那种虽然发现了南墙是南墙,也知道可以转身规避,但却不信邪偏偏要挑战自我的人。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他能在Zippo玩法领域有所建树的原因吧。不过傻子从不说自己傻,但轴人却常常说自己轴,一个冒领傻字头衔还颇为自赏的“傻孩子”,呵呵。
Burn燃烧吧,火龙
记忆最深的Zippo接触史?最难忘的玩T经历?
第一次摸Zippo是哥们的一个Z,他给我表演“介子火”,虽然他的动作也不算顺畅,但我已经目瞪口呆了……
第一次拥有ZIPPO,是看到另外一个哥们有却不用,我就美其名曰:借我玩几天。然后毫不客气的拿走了。但是但是这一借就是8年,直至前两天那个朋友还在问其爱Z的下落,我也无奈的告诉他,早尸骨无存了(不是丢了,是玩坏了,我至今从未丢失过任何Z)。
第一次接触T,是有天晚上无意中看了一部韩国影片《我的老婆是大佬2》,里面那个小弟玩Z的手法相当娴熟,当时就是他的那个动作让我痴迷了……我当天晚上整整练了5个小时,将影片里的那段玩ZIPPO的动作看了80多遍,学习那种弹开,弹开之后,将中指插到反面,也就是让火机180度转了一个圈,就这个动作当时简直把我给迷疯了……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动作,是曾经蝴蝶梦大哥发起了一阵“火龙卷”旋风,单手双转动作,是那种新人可望不可及的动作。我当时做梦也不会想到,现在的自己可以把火龙卷练到这个程度,说说当时练习火龙卷的历程吧:
我会的第一个火龙卷,就是自己发明的……哈哈。因为我当时想学火龙卷的时候,并没有看视频学习,就是靠感觉,当我真正看视频的时候,惊喜的发现:我发明了新的火龙卷——火蛇,后来又陆续发明了火熊、火虎等。通过这个其实我想告诉大家,有的时候,不要局限于视频学习,在你学动作之前,先按照自己的感觉来做,也许你会惊喜的发现,自己发明了新的动作。但是,注意要有根本的区别才算是发明哦。
在学习MR原版的“交叉火龙卷”的三天里,可以说是我在玩T的这段时间里,最让我难忘的三天。我想过放弃,但也想过坚持,我痛苦过,但也快乐过。三天给我的快乐和给我的痛苦可以说是划等号的。在看着手上不断增加的火泡,我不止一次想到了放弃。可是不知道是哪来的勇气与动力,让我又一次拿起了火机,并且点燃了它们。同样的地方泡上泡,泡中泡,也许大家见都没见过,但是我忍了,过来了。经过最后一天简直象酷刑一般的练习,我最后交叉火龙卷的速度,比MR的速度快了很多很多……但同时,我的右手一共烫了22个泡,其中无名指11个泡,这就是练习这个动作给我带来的代价;但同时,这个动作可以说是我到现在为止,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拿起火机就可以做到暴快的动作。我想,这也是付出带来的回报吧。
在李洋的回忆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当时的画面,看到了痛苦的坚持、快乐的回报。22、11,这些数字在我们听来也许仅仅会感觉到吃惊、佩服而已,但只有当事人才能明白这其中的血汗泪水、心理挣扎和超常人的付出,相信这些数字将会伴随洋洋的一生,成为他心底最深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