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梦 发表于 2009-11-9 08:32

火柴&打火机的前世今生!

小小火柴的千年传奇

作者:成都赖飞



说起火柴,上了年纪的人或许都非常清楚它在中国的另一个名字——洋火。

这个名字源于清道光年间,当时火柴由英国外交官当作供品献给了皇帝。那年月,但凡老外的新鲜玩意儿都得加个“洋”字,以示高端时尚,火柴自然不例外。清末一些追逐时尚的公子哥儿还常在闹市街头当着众人“唰”地擦燃一根火柴,显摆阔绰——这与上世纪90年代大哥大刚进入中国时暴发户们捧个“砖机”招摇过市的装逼行为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那个狗撵摩托不懂科学的年代,国人自然不知火柴生火的原理,觉得相当稀奇,一度还称其为“自来火”。流沙河先生就曾写过这样一个趣事:清朝有个叫丁柔克的洋务派,算来还是当时的文化精英,居然如此这般介绍老外造火柴:“洋人先是看见地上阴火,挖开看是人骨,悟到人骨能够燃火。于是广为挖掘,遍采人骨,熬成膏剂。又用硫磺配合,造成火柴,行销世界。奈何人骨资源有限,所以售价极昂。洋人不断研究,又熬牛羊猪狗之骨,以代人骨,发现同样奏效。从此不必到处挖了,只需广为收购不值钱的畜骨就行了。”如此认识实在雷得人外焦里嫩。

笑过之余,我们不难看出,火柴进入中国的时间并不长。从史料中我们更能发现,直到1877年,上海才诞生了第一家国产火柴厂。然而,近年来,却意外地冒出了这样一种声音——

中国人发明火柴?

这一切,都源于1986年英国人坦普尔在其大作《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中的一个结论:“世界上第一根火柴是由中国人于公元577年发明的。”他指出,当时的北齐腹背受敌,物资短缺。尤其缺少火种,连烧饭都成了问题。于是,一群宫女站了出来,神奇地发明了“火柴”。

宫女,说白了就是宫廷服务员。她们居然变身科学家搞发明,还成功了?这听来确实很无厘头。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坦普尔立论的根据——元末明初学者陶宗仪的《辍耕录》。陶宗仪在此书的《发烛》条目提到了北齐的这件事。所谓发烛,又称“取灯”,是在弯弯的木片尖上粘些硫磺,然后在火种处引火,也就是坦普尔所说的“火柴”。从此文中可以看出,陶老师只是说宫女们亡国后穷得摆地摊卖发烛,而不是说她们是发明者。这一点,在《资治通鉴》中也得到了印证。

其实,早在公元前2世纪时,发烛就在西汉淮南王手下的术士们手中诞生了。那么,能不能就此说火柴是中国人发明的呢?老实说,发烛虽然是利用化学物质,很方便地把“暗火”变成“明火”,但它却无法自擦自燃,仍需借助火种才能点火。说白了它只是个引火工具,要说是火柴实在牵强。否则,原始人击石取火,岂不也成了打火机的发明者?

尿?硫酸?让你想不到的开始

传说,发烛在元代被世界著名驴友马可·波罗“走私”去了欧洲。后来,欧洲人就在这此基础上发明了现代火柴。当然,这或许只是传说。

得到广泛认可的一种说法是,17世纪后期,德国汉堡商人波兰特(此人还拥有包括炼金术士在内的多种身份,相当神秘)听说从尿里可以提炼出黄金,便立刻与尿开始了长期的亲密接触。最终,金子没得到,却炼出了磷。后来,他将制磷方法卖给富商克莱德,赚了1000英镑,总算抚慰了一下在多年尿熏中受创的心灵。1677年,克莱德将磷带到英国,交给了著名化学家波义尔。三年后,波义尔发现,用顶端涂有硫磺的小木棍蘸上磷可以引火,由此发明了“取火棒”。遗憾的是,由于当时制磷成本太高,“取火棒”未能推广使用。

到了18世纪,意大利威尼斯出现了一种巨型火柴,看上去很像敲鼓的棒子。槌头沾上一团由氯酸钾、糖、阿拉伯树胶调和而成的药剂。只要把这棒槌似的火柴浸到浓硫酸中,它就会燃烧起来。在当时,这种更像火炬的巨无霸火柴价格高昂,一般都是好几户人合买一根。1805年,法国人钱斯尔对其进行改良,将木槌缩小为小木棍,价格随之大幅降低。他的产品在巴黎上市后,一时成为市民争相抢购的热卖人气商品。不过,必须要说明的是,这种时尚用品使用并不方便,而且很危险——因为你必须同时带上一瓶浓硫酸。

“有毒火柴”也疯狂

显然,没人希望出现“满城尽是硫酸瓶”的局面。于是,又有人想到了新方法。1826年,英国药剂师约翰·沃克将膏状的硫化锑和氯化钾用树胶粘在小木棒端部作火柴头,然后在砂纸上用力擦划,便产生出了火——这才是流传至今的摩擦火柴。

沃克不仅懂科学,而且还是个营销大师。据说他在叫卖自己这一创新产品时,居然推出了买一赠一的推销策略:每购买一盒火柴,就送一块砂皮纸,相当有才。

1833年,瑞典的贝里亚城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家火柴厂。这种火柴上涂有硫磺,再覆以黄磷、树胶、二氧化锰等的混合物。划火柴时只要在墙上、砖头上一擦,火就燃起来了。在脍炙人口的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卖的就是这种火柴——童话写于1848年,当时摩擦火柴发明不过十几年的功夫。有意思的是,安徒生在1835年还写过童话《打火匣》,讲述一个关于神奇火石的故事。无形间,两则童话记录下了当时取火方法交替的现实缩影。

然而,尽管新式火柴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仍无法规避其致命缺陷:黄磷遇热易自燃,而且燃烧时会放出毒烟,长期接触会导致磷毒性颌骨坏死,甚至死亡——名副其实的很黄很暴力,难怪人称“有毒火柴”。

红磷划出火柴天堂

在“有毒火柴”大行其道的时代,一度有法国人塞芬和卡亨改进配方,用三硫化四磷代替黄磷作发火剂。然而,这种火柴尽管无毒,但它只要在粗糙固体表面摩擦就能起火,甚至放在衣袋里稍一摩擦也可能自燃。除了魔术师,恐怕没人喜欢这样的火柴。

1845年,德国人施罗托将黄磷隔绝空气在250~300℃下加热,制成了红磷。红磷不仅燃点高,也没有毒性。于是,人们就想到用它来制造火柴。不过,红磷一冒火,后果很严重——虽然它单靠摩擦无法起火,但与氯酸钾混合后却很容易燃烧,甚至爆炸。许多人在试验中都发生过事故。

19世纪50年代中期,瑞典人伦德斯特罗姆终于研究出了一种巧妙而简单的办法。他没有像别人那样用预先配好的混和物作引火剂,而是把引火剂分成了两部分:将氯酸钾和硫磺等混合物蘸在火柴头上,红磷药料涂到纸条上贴在火柴盒两侧。火柴头只有在磷层上擦划时才会点着。

这种火柴既无毒又不容易引起火灾,真是居家旅行之必备良品。也因此,它被人们称为“安全火柴”,问世后不久便称霸了全球。



火柴就此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一度成为人类取火工具中的NO1。

然而,道路是曲折的,前途却是灰暗的。突然之间,一个叫打火机的家伙小宇宙大爆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走了人们对火柴的万千宠爱。

如今的火柴早已退居二线。不过,有一点它还可以聊以自慰:人类说,它所产生的火焰颜色是最美的。

至于将火柴打入万丈深渊的打火机的故事,且听下回分解:)

一杯小酒 发表于 2009-11-9 09:04

"说起火柴,上了年纪的人或许都非常清楚它在中国的另一个名字——洋火。"
突然让我想起我的奶奶,她就是称火柴是洋火~呵呵
原来一支小小的洋火背后也有百转千折啊

蝴蝶梦 发表于 2009-11-9 09:19

偶然在网络上看到的一篇博文
作者才华横溢,纵横开阖,让我大开眼界!
待征得其同意后,再转载更精彩的下篇,关于我们最熟悉的打火机!

阿桑哥 发表于 2009-11-9 09:47

的确是长见识了,此前虽用过火柴却无心留意火柴的由来,感谢分享了

mitsui918 发表于 2009-11-9 16:23

弹火柴。。小时候的乐事之一

虚构 发表于 2009-11-9 16:45

:Q   用火柴还是很酷的

坤坤 发表于 2009-11-9 18:01

很久很久的回忆。。。。。。。。。。。。。

蝴蝶梦 发表于 2009-11-9 21:53

下篇 打火机的“曲折人生”

作者:成都赖飞
上篇中我们说到火柴好不容易历经千辛万苦熬成了打火工具中的SUPER STAR,但它万万没想到,板凳还没坐热,就被打火机一脚踹下了神坛。

有争议的雏形

一般认为,类似打火机的图绘早在1505年便出现了——在德国纽伦堡地区,贵族马丁拥有的手卷中记录着它的身影。这种打火装置有一个铁制的转轮,使用弹簧驱动旋转,让有粗糙纹路的轮面跟一片黄铁矿石摩擦而产生火花。

有意思的是,在稍早的时候,德国德雷斯登地区还出现过一种名为僧侣之枪的手炮,其击发机构是一片边缘呈齿状可滑动的铁片,用手拉动摩擦一块固定燧石就可以产生火花。可惜的是,其发明者将这种机械打火装置装在枪上做为了击发装置,而并未想到用它点一支烟抽抽,否则打火机就跟他姓了。



除此之外,有人认为打火装置也有可能出自文艺复兴大师达芬奇之手,因为在他的手卷中也有类似机械的图绘。但由于无法确定绘制时间(可能在1500-1519年之间),所以难以确认达芬奇是不是发明者。近年来,又有学者发现,达芬奇在公元1490年或更早时候就发明了部分零件。



不过,无论发明者是谁,机械打火装置在14世纪初诞生已是不争的事实。从14、15世纪到19世纪初,撞击式点火器都非常流行。其间还出现了一种带有火绒和硫磺火柴的“图林根点火器”和“导火索点火器”等。但严格来说,这些打火装置都只能算是打火机的雏形。

不完美的诞生

1823年,德国化学家德贝莱纳在实验室发现:氢气遇到铂棉会起火。这一发现引发了他试制打火机的念头。他用一只小玻璃筒盛上适量的稀硫酸,筒内装一内管,内管中装入锌片。然后盖上有喷嘴、铂棉和开关的顶盖。内管中锌片与硫酸“亲密接触”后生成氢气,随之产生的压力就将内管中的硫酸排入玻璃筒内。当人打开开关时,内管的氢气就冲到铂棉上引起火来。而当内管与玻璃筒内的压力重新平衡时,硫酸就再次进入内管,与锌片反应又产生氢气……世界上第一只真正的打火机就此宣告诞生,比沃克发明摩擦火柴早了三年。

你或许要问:既然打火机出现在前,那为何一度被火柴骑在头上呢?原来,德贝莱纳的打火机虽然方便,但是体型巨大,不便于随身携带。而且此产品的玻璃壳易碎,里面的硫酸溢出会烧伤到人。抱着如此危险的打火机上街,恐怕还没来得及点上一支烟就会被当作恐怖分子给抓起来了。所以,这种打火机没能推广。

后来,有一种灯芯式打火机风靡一时。它是1920年在法国首先出现的。这种打火机的灯芯用硝石粉浸过。众所周知硝石是制造火药的原料,在被火花点燃后,火苗就立即活蹦乱跳。如果不马上关上开口,保不齐火苗就会蹿上使用者精心保护着的大胡子。后来,又有人将其改进,将灯芯浸在苯中以免火势过旺,因此又称“苯打火机”。但这种打火机有时会漏燃料,而且要经常更换灯芯,十分麻烦,叫“笨打火机”还来得更贴切。

打仗打出来的创意

哥哥打火机如此不争气,弟弟火柴就趁机跳出来抢走了市场。这一占就是近百年。转机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才出现。

在一战末期,英国一些烟草商店门口出现了一张奇怪的招贴画:一位士兵嘴里叼着卷烟,一手握着来福枪,另一只手里却捏着个会冒火的东东。不明就里的人看了,还以为英军又推出了什么新式武器。其实,那不过是个打火机。

打火机怎么会与军队扯上关系呢?原来,当时的士兵长期穿梭在战壕里风吹雨淋,为了消乏提神,许多人都对香烟产生了迷恋。可是,战场上不方便点火,他们只能用一种又粗又大且能长时间燃烧的火柴去点燃香烟。可一到阴雨天,这种火柴就没了用武之地。而且,更多的时候,火柴发出的刺眼亮光还出卖了抽烟者隐蔽的位置——战争双方有许多烟鬼为抽上一口烟而变成枪下冤鬼。真乃是“生命诚可贵,香烟价更高”,可悲可叹。

这时候,英国的商业达人艾尔弗雷德·登喜路听说此事后,敏锐地捕捉到了商机。他立即开始用各种空盒进行试验,终于在1917 年发明了一种方便实用的打火机。这样,士兵们就可以一手拿枪射击,一手拿打火机点烟,比小马哥还潇洒。但遗憾的是,当这种打火机改进后大量投入生产时已是1924年,大多数前线的烟民们还没有来得及享受,一战就已经结束。

不过,无论如何,打火机此役成功PK掉了火柴,开始进入无数喜欢喷云吐雾者的口袋,登喜路也成为了行销至今的经典打火机品牌。二战后,出现了今天广为使用的气体燃料打火机。很快,打火机成为了热卖的人气商品。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球的火柴工业江河日下。果然应了那句话: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呀。

ZIPPO,打火机中的战斗机

如今,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打火机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单纯的点火工具——有的打火机演变成新型的广告媒体,一些精美另类的打火机则成了收藏品,更有甚者还被摆在珠宝店里销售。毫不夸张地说,打火机早已成为全世界男人们最喜爱的玩具之一。

在五光十色的各种打火机中,地球人都知道,最牛的无疑就是ZIPPO。男人们对它的爱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这个奇迹般存在的诞生,要追溯到1932年。那时候与我们今天的情况相似,正处于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在一个雾气蒙蒙的夏夜,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布拉福的乡村俱乐部里,乔治·布雷斯代与朋友们吹牛聊天。他看到一个朋友笨拙地用廉价的奥地利产打火机点烟——拔下铜盖子就可点火,很方便,但却很丑陋。

发现人们对这种打火机又爱又恨,布雷斯代就决定自己设计一种中看又中用的打火机。他买下奥地利打火机在美国的分销权,然后将其改进,形状也变成长方块盒,握着很合手。同时,他在火芯周围加上了专为防风设计的带孔防风墙。就这样,史上首只集偶像派与实力派于一身的打火机横空出世。受当时另一个伟大发明———拉链(ZIPPER)的启发,这种新打火机就被称为ZIPPO。

自第一只ZIPPO面世,人气和销量就不断看涨。二战爆发后,美国政府停止了很多消费品的生产,却没有停产ZIPPO,足见其影响力。ZIPPO在当时的美国军队中也十分流行,许多人都随身携带。据说有一名美国士兵胸部中枪,子弹恰巧射中的是他怀中揣着的ZIPPO,他也因此幸免于难。不管这个故事是真实还是虚构,已然成了ZIPPO最好的广告。

至今,世界上已有三亿多只ZIPPO,若把它们平放,足以将一个足球场铺满12.8厘米厚的一层,那是相当壮观。一个有趣的事实是,一般的ZIPPO用户都有6只以上的ZIPPO,ZIPPO丰富多彩的造型和设计是吸引他们不断购买的原因,而他们中的很多人是不吸烟的。

    显然,在男人们的眼中,ZIPPO早已超出了打火机的范畴,俨然成了时尚和品味的代名词。一只打火机能活到这份上,值了。

htc1991230 发表于 2009-11-9 22:01

我老家在80年代-90年代 叫他滋啦火因为点燃时的声音
到了21世纪叫火柴 为烟火   由洋火 转化来的

还记得以前的火柴划哪里都能点燃
现在 只能在火柴盒上类似砂纸的东西上划了

妖火 发表于 2009-11-9 22:05

记忆中最深的就是在书上划着    有时候上课偷偷不注意也点一根    呵呵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火柴&打火机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