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ippo挡子弹的传奇
关于那个幸运的美国大兵安东尼的故事,网上流传的版本基本有如下几种:1、1911月12日,在南越战场上的一次攻击中,美国军曹安东尼在敌军炮火的攻击下,左胸口受到枪击,子弹正中了置于左胸口袋的ZIPPO打火机,机身一处被撞凹了,但却保住了安东尼的命。战后,尽管ZIPPO公司期望他能将那支打火机送修,但安东尼却视[它]为自己的救命恩人,不仅慎重收藏,更希望永久保存它那受伤的机体。
2、1971月12日,在南越战场上的一次攻击中,美国军曹安东尼在敌军炮火的攻击下,左胸口受到枪击,子弹正中了置于左胸口袋的ZIPPO打火机,机身一处被撞凹了,但却保住了安东尼的命。战后,尽管ZIPPO公司期望他能将那支打火机送修,但安东尼却视[它]为自己的救命恩人,不仅慎重收藏,更希望永久保存它那受伤的机体。
3、在南越战场上的一次攻击中,美国军曹安东尼在敌军炮火的攻击下,左胸口受到枪击,子弹正中了置于左胸口袋的ZIPPO打火机,机身一处被撞凹了,但却保住了安东尼的命。战后,尽管ZIPPO公司期望他能将那支打火机送修,但安东尼却视[它]为自己的救命恩人,不仅慎重收藏,更希望永久保存它那受伤的机体。
至于有些版本把“南越”改为“越南”姑且不说。。
前一段时间也看到“某专家”辟谣说是时间应该为1971年。。。
以上这些说法我认为都是不对的。。。正确的说法应该是1941年!!至于证明资料和参考文件大家留意一下zippo公司二战纪念的几款相关机子(1941-1942年发行的)就可以轻松发现。
时间到地点、争议啊、 确有其事,我也看多这篇文章,不过现在找不到了!
这个子弹事件 影响很广撒 会不会···本来就没有的事{:5_188:} 首先,1911年这个时间肯定是笔误,至于是1941还是1971,这要看英文原献才知道。由于中文资料里都使用了“军曹”二字,所以应该是香港方面翻译的资料,不妨从这方面找找有没有相关资料。考虑到翻译的时候不大可能把vietnam(越南,叫“南越”意思也一样)翻译错,所以故事发生在越南战场这点应该是没问题的。
而考虑到美国是在1941年12月7日发生珍珠港事件后才卷入二战,所以不大可能在这个时间段在越南发生这样的事情。至于斑竹提到的“留意一下zippo公司二战纪念的几款相关机子(1941-1942年发行的)”,这里意思不太明确:究竟是留意一下近年来发行的“1941-1942二战纪念机”,还是该留意1941-1942发行的二战原版机呢?我想不管是留意哪款机,也找不到跟“zippo挡子弹”有什么直接关系啊~
所以,我认为这个被反复引用的“zippo挡子弹”故事应该是发生在1971年。当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又令当别论。事实上有没有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呢,会不会是zippo公司瞎编的呢?
这里说些题外话,很多资料上都说二战期间zippo是军需品,专门供应给军队使用,这其实是个误传。事实上一直到二战爆发前zippo这个品牌还几乎不为人知,但是GGB预见到了军队这个庞大的市场,把大批的产品批发到那些新兵训练营附近的邮局那里,通常这些邮局既收发邮件,同时也卖些日用品,于是zippo也由此进入到大兵的视线并且很快销售一空。由于军队的销量太大,以至供不应求,所以zippo公司干脆停止了对军队以外的市场进行供应,专门给大兵们生产zippo。所以,并不是军队指定zippo为军需品,而是军队的销量太大以至于zippo公司专门为其供应而已。
新兵们上战场后自然也把zippo带着冲锋陷阵,二战期间zippo公司生产了几百万只打火机,这里面有那么几只挡过子弹也是有可能的。事实上在二战结束后,许多大兵的随身zippo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有些大兵舍不得扔掉,于是把zippop寄回给zippo公司修理。有些大兵更是在邮寄的包裹里讲述了这只zippo为什么损坏,其中也提到了挡子弹的经历。后来的越战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zippo公司也利用了这些机会进行宣传,至于“挡子弹”这回事会不会是大兵或zippo公司编造的就不得而知了。我倒是怀疑这个故事的当事人是不是叫“安东尼”,看看下面这段资料:
Among men that had a close call with death, one of the luckiest was Sergeant Martinez, who Kept a Zippo in his chest pocket. A bullet struck his chest, only to be stopped by the Zippo. This was reported in Life magazine and also appeared in various advertisements.
以上资料节选自http://www.lightermall.com/history-of-zippo.htm
简单翻译过来意思是说:一位叫马丁斯的上士(Sergeant Martinez)非常幸运,他习惯把zippo放在上衣袋里,一枚射向他心脏的子弹恰好被zippo挡住了。这件事情被《生活》杂志(Life magazine)报道,并且出现在不同的广告宣传中。
似乎“上士马丁斯”这个故事更据可靠性,毕竟都上了杂志了 :)
但是不管怎么说,从营销角度来讲,“zippo挡子弹救人”的确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从zippocafe找来的图片啊(详见:http://www.zippocafe.com/pages/oldies-page/old1942-45.html)
没错,图片说明上的介绍是说这是二战款式(WWII model),但是也要看后面的注解:壕沟艺术(trench art)。从战时需要来说,zippo的销量供不应求,是没必要弄这些花哨的贴章吸引大兵的,二战期间生产的zippo几乎都是光板烤漆机,而没有生产贴章机。而大兵们在战地修整或备战时经常对自己的zippo进行DIY,这个机子就是个典型——别光看到上面的子弹,再看看上面的硬币贴章,带“5”字那个。那个贴章上的文字是德文:DEUTSCHES REICH 1910 PFENNIG
这是一枚德国硬币,面值5芬尼。
zippo公司是不会拿德国硬币当贴章批量生产的,这也验证了这是一个经过DIY的zippo。zippocafe提供这个图片并不是说这就是zippo公司生产的原机,只是这机子的外型(主要是说铰链)是二战时期款式的,符合网站介绍二战机型特征,特别是铰链部分的特征而已。
命好啊,上辈子积德行善了 不管怎样的历史,ZIPPO有时候也是个护身符(笑)........... 这个故事很传奇了,好像沙子的说明书里也有介绍~~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