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梦 发表于 2011-3-23 21:51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天下风云出我辈,                  一入江湖岁月催;
皇图霸业谈笑间,                  不胜人生一场醉。
提剑跨骑挥鬼雨,                   白骨如山鸟惊飞;
尘事如潮人如水,                   只叹江湖几人回。

《笑傲江湖II之东方不败》是为数不多的几部让我重温的新派武侠影片,每每闲来翻看这部影片,总是想起影片大决战之后的镜头:“我不告诉你,我要让你记得我,让你后悔一辈子”东方不败带着凄楚狡黠的笑容,对令狐冲说了最后一句话。于是,当林青霞运功把令狐冲震向安全地带,自己坠入无底深渊时,那眉宇中的神情含笑又含怨,多情又冷傲,鲜血染红的衣襟,惨白的脸颊,随风舞动着的广袖,散乱却又柔顺的长发……这一刻灿烂如同云霞,既神秘莫测,又惊心动魄,还惋惜心痛。看过一些武侠影片中女子坠崖的镜头,比之林青霞的坠崖,《卧虎藏龙》里玉蛟龙的纵身一跃显得苍白无力。   
   
通观全剧好像没有得意的人,只有种种无奈的结局和失意的人,对于向问天来说,虽然他知道东方不败死后只不过成就第二个东方不败--任我行,甚至比东方不败还残忍,因为任我行都容忍不了帮过自己的人,但是他的愚忠,使他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似乎,也似乎只有瞎了一只眼的任我行笑到了影片的结束,不知他是否真的就笑傲了江湖,因为他的孤疑、残忍让他找不到人来分享,这是一种悲哀。

江湖是属于我们心中永远的童话之一,在童话中有好人、恶人、善良、邪恶,有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也有无奈的人生宿命蕴含其中。

这就有点像三国演义篇首辞的意思了——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蝴蝶梦 发表于 2011-3-23 21:52

八卦一下,大家来做个测试,看看你是金庸小说里的谁?http://www.54niuniu.com/other/happy015.html

蝴蝶梦 发表于 2011-3-23 21:54

第二个版本:

天下英雄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雄图霸业谈笑间,不胜人生一场醉。
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
世事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

一说为李白原作,这肯定不经推敲!
徐克、程晓东90年代佳作《笑傲江湖二之东方不败》,李连杰口占此诗,英雄凄茫之气尽显!
如是观,作者应该是黄霑!

双手插口袋 发表于 2011-3-23 22:00

啊啊...我不会降龙十八掌啊!!

你在金庸小说中是:乔峰

丐帮帮主,忽然身世秘密暴露,竟然是契丹胡人,乔峰的一生,注定是悲剧。这样的一个英雄人物,竟遭到命运如此的捉弄,造化弄人,莫此为甚,每次看完《天龙八部》中乔峰的情节,都不禁要狂浮三大白,以舒胸中郁气。金庸笔下的英雄人物极多,但若论意气之豪迈,行笔之光明,胸襟之广阔,唯有乔峰。乔峰堪称是人中之龙,而且他和郭靖全然不同,郭靖完美,但看来看去是一个假人,乔峰完美,看来看去,总是一条凛凛大汉,就在你的面前。乔峰一生悲苦,连一个他所爱的人都不能保留,身世的纠缠,江湖上对他的不谅解,逼得他在聚贤庄大开杀戒,他救过耶律洪基两次,但是君臣之间的矛盾,自一开始,就是无可调解的,发生在乔峰身上的事,无一不是解不开的死结,这些死结一个连一个,终于令得英雄如乔峰,也不得不悲剧收场,天下人宜同声一哭。乔峰悲苦的一生中,也有值得欣慰之处,他得到阿朱倾心的时间虽然短,但阿朱的柔顺和乔峰的刚强,形成对比,乔峰在那段短暂的时间中,至少是快乐的,象这种快乐的日子,终乔峰一生,也只不过如此一段而已,而且,快乐光阴的终结,如此凄苦!乔峰另外也有高兴的时候,少林寺前,面对群雄,只有段誉站在他一边,忽然有虚竹大步走出,自称是他的结义兄弟,这是何等快事!难怪他立时要解下皮囊,大口狂饮。武侠小说中尽多嗜酒的大侠,但从来也没有一个喝酒喝得如此豪意格天的。金庸对这个豪侠,几乎一字也没有写过他内心之苦!只是写他的豪侠之处,但是一件事又一件事紧逼过来,在豪侠气概之下的内心凄苦,却又表露无遗,这是极其高超的笔法。尤其因为乔峰是这样的豪侠,所以他的内心的凄苦,也比常人更深一层。但也正由于他是这样的豪侠,凄苦深自埋藏就可以,何必逢人就哭哭啼啼?乔峰终于将断箭插入自己心口,结束了他的一生,就是内心深处无数凄苦积累的结果。“虚竹和段誉只吓得魂飞魄散”,读者看到此处,也一样魂飞魄散。乔峰是绝顶人物。

蝴蝶梦 发表于 2011-3-23 22:01

天下英雄出我辈

文/姜舒


“ 天下英雄出我辈,
   一如江湖岁月催。
  皇图霸业谈笑间,
  不胜人生一场醉。 ”

这首诗是我偶然发现的。怕错过了遗失了美好,就转了过来。仔细理解一遍,发现还是不难记住的。

我认为,这首豪迈的诗由明成祖朱棣来吟诵最为贴切,他是历史上我最欣赏的一位皇帝。强有力,明智,任何时候都让人放心,姑且不争论他到底是不是个好人,但他绝对是一个好皇帝,而且很适合做皇帝。(诋毁他的人认为他阴险,或许是因为他燕王篡位那一段)。此人是皇帝,主将集于一身,倒节省了资源。他的一生,可用八个字来概括:“生于战火,死于征途。”他是天才的名将,战功卓著。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积极生产,人民安居乐业,由于他的强大统治,四周部落不敢侵扰。文化发展上也颇有成就,在位时命解缙主编了著名的《明朝永乐大典》。这部无所不包的巨著,给后人留下了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历史上散发着夺目的光彩。
   
说到朱棣的性格,应是朱元璋的26个儿子里最像他的一个。他是朱元璋的第四子,由贡妃所生。朱棣为了当上皇帝,一直宣称自己是马皇后的儿子。当然这是出于政治原因,他本不是长子,如果天下知道他是庶子,那就更没有竞争皇位的资格了。纵然他能力很强,天赋禀异,战功赫赫,但根据立长不立幼的规矩,朱元璋还是立长子朱标为太子。当然朱标也是一贤人,虽然文弱,但由于父亲着力培养,见的大场面多,还是能够应付国家大事的。可惜早死,殁于四十岁,没有当上一天皇帝。朱元璋大恸,由于对长子朱标的感情深,选择了朱标的儿子朱允文继任太子。朱允文当上皇帝那年才十五岁,一黄毛小儿,及其缺乏经验,无论是论带兵打仗,还是治理国家,都和他四叔——燕王朱棣没法儿相比。
   
虽然民间流传朱棣有天子气象这样的传说,但朱棣本人还是没有造反的决心。可是他的侄子朱允文并没有放过他,为使中央集权,开始削藩。终究要拿燕王朱棣开刀了。这算是刀架在脖子上,逼得朱棣不得不反了。在他的第一谋士姚广孝的鼓动下,朱棣开始了艰辛的造反历程。“造反”这两个字,写在史书里,好似还有些浪漫,实际上,是极其艰辛,风险极大的。搞不好掉脑袋的事,谁敢轻易干?历史上失败的例子还少吗?朱棣不是个轻易做决定的人,但只要做了决断,就绝对不会瞻前顾后,而是脚踏实地一心去干。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他明里装病不起,装疯卖傻,麻痹对手;暗里却极有效率地准备了一切,帐下纳了很多有才能的人出谋划策,并在王爷府搞了一个巨大的地下宫殿锻造兵器,操练军队。作好一切准备后,他终于打起旗号造反了,经过无数场惊心动魄的战斗(这里就不赘述了,反正大家记住朱棣是个很厉害很有天赋的将领),一直打到首都,逼得小皇帝从宫殿里逃跑了,生死不明。(后来知道,朱允文没有死,而是做了一个庶人)
   
我们的燕王朱棣终于登基了,他以成熟政治家的气魄,大力肃清前朝小皇帝的余党,毫不手软。好一场大屠杀,不知道多少人上了黑名单,不知道多少人头落地。他还将忠于前朝小皇帝的方孝儒灭了十族。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这一点,跟他的老子朱元璋十分相似。可见血液里的基因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朱棣似乎有两张脸,他亲民而明理,在民间的口碑是极好的;对待敌人,他却从不手软以及心软。我再次发表一下个人意见,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干大事。
   
朱棣在位期间还干了一件大事,就是迁都。当时的首都在南方,使得蒙古军队有空子可钻,不时地骚扰一下北方边境,抢东西,杀人,影响极为恶劣。朱棣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迁都到北京,这样可使中国北方免于被侵扰。当时的反对声音之大,没法形容。估计除了他自己,谁也不赞成。迁都是个多大的工程呀?可不像现在搬家一样简单。简直是劳命伤财。当时无论大臣还是后宫,还是那些平民百姓,都在南方过惯了舒适的生活。搬迁到北方去,水土不服,而且漠北朔风吹,要多苦有多苦。可朱棣不在乎反对的声音,他还是实施了迁都计划,将首都搬到了北京。从此以后的几百年间,除了国民党的南京伪政府那一段,北京这座北方城市,一直是我们伟大共和国的首都。现在的北京车水马龙,繁华现代,早已跻身于国际化大都市,这些和几百年前的一位老人的一个决定是分不开的。
   
如今站在北京的大街上,除了感到物质的气息,我还能感到历史的气息,和它厚重的呼吸。

蝴蝶梦 发表于 2011-3-23 22:03

天下风云出我辈,                   一入江湖岁月催;
皇图霸业谈笑间,                   不胜人生一场醉。
提剑跨骑挥鬼雨,                   白骨如山鸟惊飞;
尘事如潮人如水,                   只叹江湖几人回。


最近对李白的喜爱之情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嗯,小学初中高中时对李白的印象就是:此老头小时候是个天才儿童,家里很有钱,也很能花钱,才思泉涌,文思敏捷,长大后恃才傲物,和当时的绯闻主角唐明皇杨贵妃见过面,调戏过宦官高力士,爱好喝酒,爱耍酒疯。

但是俺从来不知道这个老头还是个翩翩侠客,曾经仗剑天涯,还曾手刃数人。真真能文能武,再加之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气场,由他口中说出:“一入江湖岁月催”也是让人信服不已。因为人家有背景啊,有经验啊,说出来的话自然就挺带感啦~

从诗中可以看出江湖神马的,在太白兄眼里都是浮云啊!!喝酒才是要紧事,活脱脱有酒万事足啊。这首诗透着一种潇洒激荡,磅礴大气,把那种腥风血雨快意恩仇的江湖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禁心驰神往,有如亲涉江湖一般。‍“只叹江湖几人回”描写了现实的残酷,总结一下就是“江湖是把杀猪刀啊!!”

如果把李老头的身份背景架空一下,再配上温润如玉、翩翩浊世佳公子的颜,放现在绿jj古言专栏里面肯定是让人心水不已的男猪啊,嗷嗷!

度娘告诉我们这位大兄弟还和司马承祯见过面,聊过天,受到后者的高度评价。“谪仙”就是司马给李白的称呼。

有篇很有爱的分析文,是关于李白杀人的。

李白杀过人吗?因为史书、史料记载不详,引起后人的不断争论,要解开这一谜底,只能发幽探微,从李白的诗作、他人的文稿等的雪泥鸿爪中寻找蛛丝马迹了。

首先,李白具有“杀人”的实力。

李白是个天资聪明、博学多才、文武双修、琴心剑胆、“文武不殊途”的奇才。他自称““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年轻时仗剑任侠,在家乡匡山读书期间,从空灵法师学习剑术。他称“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与韩荆州书》)“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结客少年行》)

李白对剑术的学习是十分痴迷的。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他举家东迁至山东还拜师学剑,写下了“学剑来山东”的诗句。(《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

李白还把佩剑当作一种爱好,并作为时尚的表现,所以剑经常随身、入诗,显得豪气十足。“高冠佩雄剑”(《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赠张相镐》其二)“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赠崔侍御》)“珠袍曳锦带,匕首插吴鸿。”(《结客少年行》注:吴鸿为战国时代铸剑名家.)对李白有知遇之恩的前辈崔宗之,在《赠李十二白》诗中说李白“袖有匕首剑,怀中茂陵书”,这堪称是诗人、侠士的生动写照。李白的弟子刘全白在《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中也说老师“少任侠,不事产业,名闻京师”。稍晚于李白的范传正在《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序》中也有李白“少以任侠自任”的记载。大凡练武之人,眼睛特别炯炯有神。李白的目光如炬、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李白的铁杆粉丝魏颢说他“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李翰林集序》)

其次,李白有崇拜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侠客主观倾向。
  
一向以侠客自居的李白非常崇尚侠客的壮举,在不少的诗作中都对侠客行侠仗义的侠义壮举大加赞赏。例如:“酒后竞风彩,三杯弄宝刀。杀人如翦草,剧孟同游遨。(《白马篇》)” “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结客少年行》)“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侠客行》)李白对女侠客秦氏女赞赏有加:“西门秦氏女,秀色如琼花。手挥白杨刀,清昼杀仇家。罗袖洒赤血,英声凌紫霞。直上西山去,关吏相邀遮。婿为燕国王,身被诏狱加。犯刑若履虎,不畏落爪牙。素颈未及断,摧眉伏泥沙。金鸡忽放赦,大辟得宽赊。何惭聂政姊,万古共惊嗟。”(《秦女休行》)
  
众说不一的李白杀人谜团。
  
李白年青时是个好打抱不平、仗义疏财的汉子。他说:“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万。有落魄公子,恶皆济之。此则是白之轻财好施也。”(《上安州裴长史书》)多年后,还兴致勃勃地与朋友回忆当年在京洛间冲出五陵恶少群殴重围的往事:“风流少年时,京洛事游遨。腰间延陵剑,玉带明珠袍。我昔斗鸡徒,连延五陵豪。邀遮相组织,呵吓来煎熬。君开万丛人,鞍马皆辟易。告急清宪台,脱余北门厄。”(《叙旧赠江阳宰陆调》)幸亏当时陆调援手相救,并“报警”,才得以解围。
  
正因为李白好剑术、喜任侠,有“杀人”的实力,主观上欣赏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的行为,并写了不少赞颂侠客的诗篇,所以,有的学者认为“李白杀人”是他夸张的宣泄自己的情感。李白只是在臆想中杀人。因此,李白杀人只是个“传说”。
  
有的学者推测说,李太白可能是在偏僻的蜀地杀人,或因李家是当地的豪强,天高皇帝远,民不敢报,官不敢究。当然,也有可能是李太白杀了几个剪径的小蟊贼,这属除暴安良的正当防卫,自然不会受到法律的处罚。
  
而现有的资料直接说李白杀人的见于魏颢为李白诗集所作的序中:“少任侠,手刃数人”。(《李翰林集序》)
  
魏颢是李白的铁杆粉丝,为见他所崇拜的大诗人李白一面,曾踏着李白足迹千里“追星”。魏颢用了半年的时间,行程三千里,辗转小半个中国,于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五月终于在广陵追上李白,这使李白十分感动。李白认为魏颢“‘尔后必著大名于天 下,无忘老夫与明月奴’,因尽出其文,命颢为集。”既将自己 的文稿托付于魏颢编辑,又将自己的子女托付给魏颢,可见李白对魏颢的亲近与信任。二人相处间,可以说无话不谈,李白极有可能把自己的人生经历悉数告诉了他的“粉丝”。
  
当魏颢要回家王屋的家乡时,李白还写诗赠别,其情绝不亚于对另一“粉丝”汪伦:“东浮汴河水,访我三千里。”“我苦惜远别,茫然使心悲。黄河若不断,白首长相思。”(《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而魏颢在为李白诗集作序时,简略地概括了李白的一生。其中记载有“少任侠,手刃数人。”魏颢是用一种崇拜的心情写的,意在说明李白是个文武全才,有行侠仗义的壮举。因为魏颢是十分崇拜李白的人,所以,“少任侠,手刃数人”绝不会是贬诋之词;相反是赞美之语。这与当今李宇春的“粉丝”“玉米”们容不得别人对李宇春说半个“不”字是一个道理的。
  
另外,《唐律》对杀人处罚是十分严厉的,依然秉承杀人偿命的原则。其中还明确规定一条:“诸斗殴杀人者,绞;以刃及故杀人者,斩;虽因斗,而用兵刃杀者,与故杀同。”综上所述,李白所谓的“杀人红尘中”、“杀人都市中”,是有可能的。估计是他年轻时的“手刃数人”,只是杀伤了数人,没有把人杀死,因而没有受到法律的惩罚,所以他才敢于公然宣扬自己的“手刃数人”的“英雄事迹”;而作为李白的铁杆粉丝的魏颢也把“少任侠,手刃数人”作为吹捧自己偶像侠义壮举的事实记录在案。笔者认为,这才是“能圆各说”的李白“杀人真相”。








蝴蝶梦 发表于 2011-3-23 22:04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

尘事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李白。

徐克、程晓东90年代《笑傲江湖二之东方不败》当为武侠片顶峰佳作,至今该类影片无出其右。剧中令狐冲饰演者李连杰口占此诗,尽显英雄慨叹,豪气干云!

当看出有隐退江湖之意,叹只叹韶华易逝,没有人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像那首歌词——已开始以为伟大的是感情,到最后发现强悍的是命运。

《东方不败》,没事也就一起看了起来,这部片集合了我多位喜欢的电影人,古怪侠义的徐克,飘逸潇洒之程小东,俊灵英气之李连杰,飒爽丰姿之林青霞,还有一位我比较喜欢的美女李嘉欣,虽说演得不定怎么样,但足够爽心悦目的。看这部电影,喜欢其天马行空的飘逸,喜欢其执意超脱的意境,喜欢其亦幻亦梦的情意,更喜欢那虚无而又实在的江湖,所以我一直把这部电影列入我最爱的十大电影之一,可谓是百看不厌!

电影吸引人,那个江湖也吸引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么退出?”

任我行站在雨里对看着师弟们坟堆流着眼泪的令狐冲这样说到,是啊,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怎么退呀!

而在一夜前这群可爱的师兄弟们已经将手上的兵器,他们最最重要的剑串上了肉当成了烧烤的工具,他们执意退出江湖去过大块吃肉肆意快乐的生活。而一夜后他们已经被东方不败折断了剑,人也成了坟墓里冰凉的身体,那倾盆的大雨冲洗着他们的墓碑和坟堆,冲洗着令狐冲和小师妹哭泣的脸,也把归隐的想法彻底的冲进了泥土里,到处都是人,到处都有恩怨,江湖无处不在,怎么退啊!报仇啊报仇啊,你又深陷江湖了,你又在偿还恩怨了,唉!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多少儿女之间柔情的爱意都消逝在世间残忍的现实之中,叫人无限悲凉哀伤,岳灵珊、任盈盈、还有那个练就了葵花宝典的东方不败,爱情,终归不过是险恶江湖中人与人权势争夺的小小插曲罢了,你单纯你可爱,你男扮女装你芳心暗许,可你也只能是个小师妹;你生性高傲,自尊极强,可你也只能为郎弹上一曲《笑傲江湖》,曲罢仍究要随那疯狂的父亲而去。

还有那真正能与令狐冲把酒言欢的你却只能是那不需说话只是微笑的你,等你一旦说了话,那情那爱就都随着手上的穿上线的针针针直扎的人鲜血飞溅,那一壶酒的缘分也早已不在,喝了再多的酒醉的再厉害最后也还是会醒,酒一醒,谁也无法相信你们的故事。

难怪任我行笑的那么狂。

也难怪令孤冲会那么迷茫。

——和我在一起的人是不是你?

——你是不是诗诗?

——告诉我,你就是诗诗......”

可惜那已快气绝的你用尽了最后的掌力却将令狐冲送上了崖端,只留下一句

“——我不会告诉你的!我要你永远都记得我,后悔一辈子!”便一袭红衣飘然坠落黑木崖。

残阳如血,芳草凄凄,任凭那铿锵男儿也悲凉万分。

为名为利为情为仇为世间无数恩恩怨怨,公道不在人心,是非在乎实力,撕杀和争夺只望一朝成名尽得天下名利,“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无尽的撕杀和争夺又有何意义呢?倒不如让“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退隐退隐吧!离开这纷争的江湖,离开着险恶的江湖,高唱

《只记今朝笑》

“白云飘呀绿水摇世界多逍遥
自由的风呀自在的鸟
今朝多欢笑
多么地快乐多么地美妙
多么地不得了啦啦
唱你的歌呀唱我调唱起世界逍遥
是你是你今朝多欢笑
心在飘呀身在摇唱我逍遥调
快乐的人唱快乐的谣
声声都是欢笑
笑看滔滔潮世界好逍遥
浮沉水浪至今今朝多欢笑...”

可是,江湖到处在,我们去哪找,牛背山不是,扶桑国也不会是,可到底哪里是呢?

~~~~~~~~~~~~~~~~~~~~~~~~~~~狡诈的分割~~~~~~~~~~~~~~~~~~~~~~~~~~~~~~~~~~~~~

东方不败

曾几何时,她豪气干云,她的理想是实现苗人千秋伟业,一统天下,本来一切皆可能,只可惜造化弄人,偏偏让她认识了他。若说山崖边初见时的惊鸿一瞥让她记住了他那张英姿勃发而又玩世不恭的脸的话,那湖中再见则令她对那个男人产生了惺惺相惜之感,而第三次户外飞花逐月,临风做诗更是让她对他大生知己之意。要知道,她不是一般人,她是武功盖世,叱咤风云的东方不败,她习惯了高高在上,万人俯首称臣,身边的人对她是崇拜,是景仰,是恐惧,就连她身边最亲近的爱妾诗诗,对她也是又爱又怕。


这样的感觉固然不错,但日子久了,难免感到一丝孤寂。只有令狐冲,他没把她当作“东方不败”,在他眼里,她是个需要人保护弱质女流,是他的红颜知己。他发自肺腑的真诚关怀和爱怜对她而言来说是久违而又难得可贵的,所以她非常珍惜这份情谊。她一向杀人不眨眼,但惟独与他数次交手时,却处处手下留情,就连在那场震古烁今的黑木崖大战中,明知他已是敌非友,但最后关头,她回忆过去相处种种,仍不肯伤他。


但他却刺了她一剑!望着冒血的伤口,她伤在身,却痛在心!“令狐冲,我对你一番情义,处处手下留情,你竟然下这么重的手!”“你是为了报仇,还是为了这两个女人?!好,你既然这么负心,我要你亲眼看见这两个女人死在你面前!”如果说之前的打斗是因为江湖恩怨的话,那么此时的纠缠已是情人间的爱恨情仇。

她飞身上前,想擒住岳任二人,其实不过是想报复一下令狐冲的负心而已,并非真想将她二人如何,否则以她的武功,就算是重伤之下,要杀岳灵珊或任盈盈都非难事,只要随手射几根绣花针,只怕令狐冲救得了这个,也管不了那个。但当时情况危急,令狐冲顾不了许多,只得全力迎敌,她重伤之下,如何能抗(或者根本就不想反抗),于是飘然坠落悬崖。她此时本已万念俱灰,只想一死,但他却奋不顾身,凌空将她紧紧抱住:“告诉我,你是诗诗!”

那一刻,她芳心大慰,皇图霸业,江湖恩怨都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就算天下人都负她,他也没有负她!她相信,他一生都忘不了她了。于是她心满意足地飘然下落,让那身红衣永远留在她爱的人的心里。

蝴蝶梦 发表于 2011-3-23 22:05

傍晚,4月16日的傍晚,在家里,有酒有肉,一个人独自小酌。

酒正兴,酒意浓。突然想起了一首诗,却不知道因何想起。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这是电影《东方不败》中,令狐冲、东方不败吟诵的诗,喜欢这首诗,甚至知道它的后四句“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尘事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诗仙的诗,超脱意境的诗。

《东方不败》,一部经典老片,看得次说不算多,也就7、8次吧。喜欢这部影片,因为它集合了多位我喜欢的电影人,古怪侠义的徐克,飘逸潇洒的程小东,俊灵英气的李连杰,飒爽丰姿的林青霞,还有美女李嘉欣......看这部电影,喜欢其天马行空的飘逸,喜欢其执意超脱的意境,喜欢其亦幻亦梦的情意,更喜欢那虚无而又实在的江湖,《东方不败》我最爱的电影之一,可谓是百看不厌!




电影吸引人,那个江湖更吸引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么退出?”任我行站在雨里对在师弟们坟前流泪的令狐冲这样说到,是啊,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怎么退呀! 而在一夜前,这群可爱的师兄弟们已经将手上的兵器——剑,串上了肉当成了烧烤的工具,他们执意退出江湖去过快乐的生活。可是,一夜后,他们被东方不败折断了剑,成了坟墓里冰凉的身体,那倾盆的大雨冲洗着他们的墓碑和坟堆,冲洗着令狐冲和小师妹哭泣的脸,也把归隐的想法彻底的冲进了泥土里,到处都是人,到处都有恩怨,江湖无处不在,怎么退啊! 唉!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多少儿女之间柔情的爱意都消逝在世间残忍的现实之中,叫人无限悲凉哀伤,岳灵珊、任盈盈、还有那个练就了葵花宝典的东方不败,爱情,终归不过是险恶江湖中人与人权势争夺的小小插曲罢了,你单纯你可爱,你男扮女装你芳心暗许,可你也只能是个小师妹;你生性高傲,自尊极强,可你也只能对情郎弹上一曲《笑傲江湖》,曲罢仍旧要随那疯狂的父亲而去;还有与令狐冲把酒言欢的东方不败,终了,那一壶酒的缘分也早已不在.......

白云飘呀绿水摇,世界多逍遥;自由的风呀自在的鸟,今朝多欢笑 .......

江湖到处在,我们去哪找,牛背山不是,扶桑国也不会是,江湖到底在哪里?

喜欢江湖,喜欢《东方不败》,其实,我们也和影片中的人物一样,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最后放首歌听,无关有联,我们一起重温下83年至今的不朽经典: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Q5NDg1Njg4/v.swf

老鹰捉小鸡 发表于 2011-3-23 22:12


蝴蝶梦 发表于 2011-3-23 22:20

几个不同版本的关键差异:

一入&一如:貌似都讲得通,但含义就大相径庭了
皇图&雄图:喜欢后者,境界无出其右,皇图何如雄图?!
此外还有皇途和鸿图的说法,疑为笔误。
尘世&世事:见仁见智,身不由己——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