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大上海1937》和小刀杨藩吗?
很郁闷地问一句。有太多新新人类居然不知道这两个名词,想侃都找不到人,希望在这里能找到知音。张彻为导演,同班人马,还拍过《西安杀戮》《过江龙》等。
如果不知道《大上海1937》和小刀杨藩是谁,那么里面的男1号徐小健总应该有人知道吧?刚看的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还上小学,这部电影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学校组织我们看的。大致是抗日杀汉奸的主题,不过与内地的拍摄风格不同,男主角不是光芒耀眼的红色出身,也不是英雄不死的圆满结局。唯一记得的就是里面的人物武打身手都相当不错,很有点武侠片的味道;男1号很帅,男2号很酷,酷得给观众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以至于后来在张彻的电影里董志华取代了徐小健成了男1号(原来在20年前流川枫型选手就很吃香了)。
再后来的《西安杀戮》里徐小健就干脆直接演坏人了,不过该帅哥长的太正,上看下看左看右看都不像坏人,倒很像《大上海1937》里那种误入歧途的正义青年。20年过去,董志华还是经常能在电影电视剧中找到他的身影,而徐小健就相对低调得多,满网络也找不到关于他的几篇文字。除了以上几部电影,我也只看过他演的电视剧《警苑神掌》《粉墨奇冤》。同样,另外几名主配角也默默无闻,据说他们当年是京剧武生出身,有几人现在在京剧领域里造诣颇深,是门派接班人,国宝级演员。
在《大上海1937》里看见林怀部叛逆与玩世不恭的表情,想到他低微的出身,突发奇想,如果徐先生晚生20年,也许是演杨过最适当的人选,哈哈。想来知道他们的人并不多,不过还是想发出来问一句,还记得《大上海1937》和小刀杨藩吗?
http://player.56.com/v_MzY0OTg1MDk.swf
看[功夫],很像在电影院里怀旧,几乎每一个翻扑跌打的角色都有几分来历。我最惊讶的是见到了董志华。大学期间,同屋的几个人结伴去欣赏[大上海1937]的首映,里面有个面貌英俊的“小刀杨藩”,一副懒洋洋的神情,穿着时尚的西式装束,飞刀例不虚发,一出场就把银幕上下的人都镇住了。那时候年轻,对这种气度不凡的人物十分着迷,没过几天,就又跑去看了一次。如果算上若干年后在电视里的重温,[大上海1937]我一共看过四遍。从此,我知道了香港的武侠片传奇导演张彻,并且喜欢上了他的风格,当中充斥着阳刚之气。
张彻的武侠片,男性意识占绝对主导地位,惨烈凶狠的打斗场面贯穿始终,而情节则简单到了近于雷同的程度,无外乎最基本的除恶和报仇。不论故事背景是古代还是近代,对立的双方一律以冷兵器决高下,功夫的高低成为胜败的唯一条件。似乎在张彻看来,好男儿唯有手刃仇敌才称得上酣畅淋漓。结尾的高潮场面,男主角往往赤裸上身,与敌人作殊死的拼杀,甚至同归于尽,他的代表作[独臂刀]、[马永贞]都采用了这样的处理方式。强健的肌肉,狂喷的鲜血,是张氏武侠片最显著的招牌。1985年,初次进入大陆的张彻照例让“小刀杨藩”在影片最后的决斗中展露了健美的身材,杨藩面对日本人的枪口,在空中腾身一跃,戛然定格,众多影迷记住了这个很“酷”的现代侠客。
[大上海1937]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名列当年全国票房的首位,在香港也受到圈内外人士的普遍赞誉。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两大元素:主要演员全部来自内地的戏曲(尤其是京剧)团体,身怀自幼练就的真功夫,表演夸张,充满造型感,和香港的武打明星相比,文戏武戏都有明显的优势;在大陆实地拍摄,取景范围广泛,当地观众早就厌倦了片场搭建的内景,这一下自然开了眼界。总之,香港影迷在旧武侠片的框架中,见到了新玩意。
随后几年,张彻沿用同样的模式,启用原班人马——董志华、徐小健、穆立新、杜玉明、王响伟、贾永泉、骆焕友等,陆续在大陆拍摄了[过江龙](讲川剧艺人与军阀的抗争)、[西安杀戮](讲民国一侦缉队长铲除恶霸的故事)、[西行平妖](取材于《西游记》的红孩儿、车迟国斗法)、[神通](演绎三国孙策遇刺的事迹)等功夫片。当时国内注重电影的“思想性”,这几部娱乐片都没有进行重点宣传,往往被安排在二、三级影院上映,我每每慕名而至,倒借机去了些平日很少涉足的区级俱乐部。
张彻的“内地系列”一直无法突破既定的模式,题材也了无新意,有时候为了控制成本,竟然对戏曲服装、公园外景不加任何修饰,直接搬进故事片中,制作越来越粗糙,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更主要的原因是,这一时期以徐克、程小东为代表,以[笑傲江湖]、[新龙门客栈]发轫的新武侠电影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波,特技、动作都开拓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江湖已经换了主人。张彻最后的亮相,是在[英雄本色]带动“英雄片”风潮后,集合众多昔日弟子拍摄的黑帮枪战片[龙蛇争霸],当年古装武侠剧中的一干大侠:姜大卫、陈观泰、午马,加上“硬汉警察”李修贤,都拿起了最现代化的长短枪支对着镜头扫射,象暴雨一样倾泻着没有节制的子弹。片子里还有一个很抢戏的小喽罗,因为轻信义气,替龙头大哥顶罪入狱,被同伙用一把牙刷灭了口。日后这个年轻人果真成了香港电影的龙头人物,他就是周星驰。
现在是周星驰的天下。他把阔别银幕十几年的董志华重新挖掘出来,其用意和礼聘以“陈真”成名的梁小龙一样,大有“昔日英雄尽为我所用”的王者豪情。在[功夫]里,董志华扮演“油炸鬼”,一个卖油条的武功高手。他的身材明显地发福了,腰身浑圆,头发开始稀疏,“小刀杨藩”的英气几乎荡然无存。我等了很久,终于看到他舞起了长枪,纷纷扬扬,红缨漫卷,原来,身手仍然矫健。借助当今的“威亚”特技,在空中飞行的距离似乎还远了些。当年的影子又闪现在眼前,忍不住,心里还是叫了声:“好!”
好一场大戏。张彻已经走了,只留下了影坛“十三太保”的风云往事,跟随他一同消逝的,是无数人心中轰轰烈烈的武侠时代。作为他的关门弟子,董志华有幸跻身这个江湖传奇的最后篇章,在他跌宕起伏的演艺生涯里,也算不虚此行了。而我们,只能揉揉眼睛,继续面对没有英雄的平凡人生。
我看的电影 武术一直喜欢 中国和泰国的 甩刀还是记得 海扁王 里面的 嘿嘿 这部片子里的帅哥很多,发型都很酷,那个年代是鄙视娘娘腔的。
好像白色的立领学生装也流行了一阵子。 记得,最后飞刀甩完了用旗杆当飞刀 哈哈,直接令我想起了《上海滩十三太保》 想起了成龙《杀手壕》里面的飞刀小彭,其实就是蝴蝶刀 血雨腥风 谱写传奇的时代 但是没人能成为英雄 好片子 头几年 还回顾了一遍 晕,怎么不记得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