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火机市场,是一个永远不会饱和的市场。
, Q- v3 }8 X2 o1 f- [ X
然而它的诞生,却颇为传奇。“氢气遇到铂棉会起火。”这是1823年德国化学家德贝莱纳在实验室的发现,而这一发现却引发了他试制打火机的念头。
' N6 {* q: ]6 i& U0 K7 y( N& \; m德贝莱纳用一只小玻璃筒盛上适量的稀硫酸,筒内装一内管,内管中装入锌片,玻璃筒装一顶盖,顶盖上有喷嘴、铂棉和开关,内管中锌片与硫酸接触生成氢气。一定量的氢气产生的压力将内管中的硫酸排入玻璃筒内,打开开关时,内管的氢气冲到铂棉上起火;内管与玻璃筒内的压力重新平衡,硫酸再次进入内管,与锌片反应又产生氢气。
c6 x0 X2 P; b" U" D% F
世界上第一只打火机便迎来了它的诞辰之日。但由于它体积大不便携带,而且玻璃壳易碎,因而最终没能得到普及。
1 r" K" p# a/ U( P5 M% F; Z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东欧和巴尔干人吸卷烟的习惯迅速普及到西欧,卷烟工业的出现自然而然就发明出用绳点火的打火机,随着卷烟工业的发展,打火机的设计越来越现代、简洁、实用,逐渐由打火轮引燃火绳,向着火绳点着汽油的方向发展。
. q2 X- u2 F, h* k, t而打火机真正的起源实际上在英国,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一些烟草商店门口出现了一张很奇怪的招贴画,一位士兵嘴里叼着卷烟,一手握着来复枪,另一只手里却捏着一个会冒火的小玩意儿。不知底细的人以为英军又推出了什么新式武器,其实,那不过是今天早已为大家所熟知的打火机。
: r* h% o- \ B3 ], H$ Y* R' i+ l发明这个玩意儿的正是一位名叫阿尔弗雷德·登喜路的伦敦青年。那时,他得知前线士兵想抽烟,却常常因为火柴受潮而无法点火。于是决心研制一种便于携带而不会受潮的打火机,后来他在一位化学家的帮助下,发明了一种由金属壳体和顶盖结构组成的打火机。
5 W- ]& Y: a. g3 @
这种打火机在经过改进以后到1924年才投入大批量生产,不过大多数前线烟民们还没有来得及使用时,一战就已经结束。
* E4 B# G, \) }0 E" x随着打火机的发展,如今它已经成为男士身份的象征之一。
& V' b+ k+ c6 ^# h8 D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每年的打火机需求量为160亿支左右,而中国打火机产量就能达到100亿只左右,约占世界打火机生产量的70%。年销量价值达70亿元人民币。
$ I' y6 i. [( h7 J$ H |0 S, c据相关市场专家估测:国内一个30万人口的城市,每个月打火机销量在25万只左右,并且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
* i; F. W+ ?- n1 M$ h由此,作为生活必需品和一次性消费品,打火机属循环消费,市场永不饱和。
( I3 n K9 N5 q$ @, |9 O# h1 U* o
实际上,打火机市场还与中国的烟草市场密切相连,随着烟草行业愈演愈烈,打火机市场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大,导致打火机市场竞争也激烈。据了解,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打火机制造基地,年产量占世界总销售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 h! E5 J6 i3 x; `8 q在几乎每位商务投资男士手持打火机的年代,从中也能窥视到他们的内心。
0 \# b* g+ e* s比如色彩,有人曾断言,金色火机的主人往往比较外向,有追求奢华的倾向(或者还比较喜欢炫耀),银色火机的主人则可能比较安静内秀,心思浪漫而细腻,而喜欢另类色彩如紫灰或黑色的,则多半个性独特,并以自己的独特为荣。
# ], K8 g3 E/ G9 d+ F3 C( p
正因为此,打火机作为商务投资人士的一件随身携带品,它的意义就好像女人需要化妆品一样重要。不吸烟并不排斥男士拥有一个打火机。
0 n$ G x H' U, @0 t) [: kZippo(芝宝)、S.T.Dupont(都彭)、Dunhill(登喜路)、Givenchy(纪梵希)的丽影在男士手上才更能显出最佳风采,男人也更像个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