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初的打火机——火镰!
说起火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人都很陌生。可以说火镰就是根据摩擦取火的原理加工制作的,是广大农村农民朋友抽烟取火的一种工具。现在在全国各地已经无法看到,我做为一个打火机收藏者和爱好者,最近通过朋友到全国各地已经收集到一个珍品。现在把他献给各位爱好者欣赏。火 镰。一种比较久远的取火器物,由于打造时把形状做成酷似弯弯的镰刀与火石撞击能产生火星而得名。陕北农村特别是五、六十年代还比较盛行,现在已很难见到它的踪影。上点年岁的人谈起它也只是津津乐道而已,想从哪个旮旯角落搜出一件也不是容易的事了。只因为它太普通太不起眼,不为人们注意或被遗忘。而映在岁月记忆里那别样的影象会久久挥之不去,它是一个过去的历史证物。
火镰基本由三部分组成。火石:一般产自河滩,经过河水冲刷并于石头间相互碰撞、摩擦留下的质底比较坚硬,并在高速撞击时能产生火花的石头。也有从山里直接开采出来的,它的纯度比较高,所含成份和现代的火石相同。火绒:就是艾蒿的嫩叶。一种菊科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植物,在春夏之末将其叶片采摘凉干或阴干后用手揉成絮状待用。因艾蒿自身具有抗菌、防霉、防虫、镇咳祛痰的功效。民间自古就有“端午采艾,悬门户上”,“居家常备艾,老少常无患”以禳毒气的习俗,因此先人们把它做为点烟的火引子也就不足为奇了。钢条:大众化的就用一小块硬度不太强的普通钢条,打造成弯弯的镰刀形状成为火镰的主件。比较讲究点的器物主人,在钢条上刻有麒麟喷火、龙吞火球等纹饰,并把一块皮革镶嵌在弯弯的钢条内,制成象现代女性手里拿的小坤包样子,口上嵌有两块铁皮,其中一块带有磁性,不用时会自动把口封好,起到防止包里装的火石、艾绒等物件丢失或受潮的作用。再缀上一根好看的绳子,穿上一棵不错的珠子或玉器或玛瑙,这样既增大了体积也美观了火镰的主体,它反映了主人的品位和档次。
火镰是男人们的随身附属物件,特别是喜好吸烟的男人们。它不同于鼻烟壶,鼻烟壶是官宦人家的饰物把玩,局限于少数人群,火镰它在民众中流行,具有特别的适用性装饰性和操作性。它始于年月无从考证,而它的消失确是让火柴和打火机的问世取而代之了。
远古流传的普罗米修斯用茴香树的枝条盗来太阳神阿波罗的火种,现代奥运则用抛物锅形聚焦太阳能采集火种,普通教科书里介绍:弓钻取火、滕条取火、击石取火、木片取火、凸透镜取火、手电碗取火、放大镜取火、冰块取火等等生存技能。都不能在民间广为流行,而火镰它留于民间行于生活,集合了淳朴和智慧,不能不说是进化和优胜劣汰的佐证。
火镰利用了摩擦起火的原理。使用时反复让钢条与火石摩擦使之发热,然后用力向下猛击火石,产生的火花点燃垫在火石下面的艾绒,把艾绒放在装好汗烟的烟锅脑子上,使劲吸上几口,艾香和烟香气息随着丝丝青烟弥漫在空气中。在陕北城乡,男人们扎在一堆打扑克、捻线线、织毛袜、听说书、谈天说地的同时点上一锅老汗烟,眉头的皱纹就舒展了。烦心的事儿说出来,给老伙计们说道说道化解化解就没事了。烧残的烟还有用,对到身边伙伴的烟锅脑子上又一根烟杆吸着了。周围一圈圈老汗烟杆子冒起了袅袅青烟,惬意的滋味抹去了一天的劳作疲惫。因此火镰在一个时代成为采集火种的重要器物。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不断在推陈出新择优而取中进步。一件器物的消失不能等同于一个物种的消失,有些器物可以复制再现,只是它的出生年月不同而已。火镰它曾今在我们先人的手中存在过,给生活带来方便获取过乐趣,而取代它的火种采集方式更具有适用和方便的性能。火镰已成为过去的记忆,被历史的尘埃封境。它仅是人类生存沧海中的一朵小花,这就是历史给予我们的启迪。 想照着做一个的话,还得先去玩石头和金属~
不过我对那些相对于现在年轻人来说比较另类的打火方式很有兴趣~ 这个看的有意思 不错 看看这个藏式火镰,真是漂亮!
藏品来历:这件藏式火镰是吕先生在一家藏民家里买的。
藏品特征:这个火镰长11厘米,高9.5厘米,火镰荷包部分是用皮革制成,上面有自然的花纹,同时火镰上还镶嵌有14颗红珊瑚和2棵绿松石。
相关背景资料:如今人们的取火工具,可以说是方便快捷种类繁多,但是在过去,上至皇宫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取火工具大都使用火镰,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使用最频繁的日常生活器具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随身携带的火镰,除了日常使用以外也开始逐渐成为人们装饰品。 从铁器时期开始,人们发明了随时都可以用于取火的工具,这就是火镰。火镰又名火刀,其主要组成是在一块光滑的铁条上,固定一个皮革等材料制成的荷包,荷包内平时存放火石和火绒。而这些荷包就是火镰主要的装饰部分,大部分都由皮革制成,耐磨耐用。其中皮革表面有皱纹的海牛皮属于上品。除皮革外,荷包还有用铜、木、橡胶等不同材料制成的,形状不同,异彩纷呈。荷包前后面上一般都有各种装饰图案,有动物、花卉纹饰等,提高了火镰的文化品位。有的火镰上还刻有作坊工匠的名款。随着火柴的普遍使用,火镰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由于火镰都是由工匠手工制作的,很少有完全相同的样式,造型也是千奇百怪,趣味无穷,所以火镰如今也已成为了珍贵的收藏品。
鉴定专家:叶星生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从事藏学研究收藏工作40年
专家评述:这个火镰,它是藏族人民用来取火的工具,这个火镰更大的作用,它是一个装饰品,而且是达官贵人用的。在镰盖面上它有三组红珊瑚,每一组三个,三三得九,旁边是五个,三,五,九在藏文化当中,是非常吉祥的数字,所以在文化构想上,在艺术感觉上,材料选择上都绝非一般,是罕见之物。它的年代是清代中期,还有一个特别要给大家讲的问题,就是它的皮子,这个皮子藏话叫做“泽索”,“泽索”是一种,藏民认为很珍奇的动物,直到现在都没搞明白,翻译成汉话是什么动物,而且制成这种皮子的,工艺难度极大,基本上这个工艺,在西藏失传了,所以说它有三个价值,它的材料价值,它的工艺价值,第三个它的历史价值,所以说保守价3万。 这个在红河谷里看到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