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梦 发表于 2011-10-12 05:59

浓缩工业文明进程,品味燃情人生岁月

 据史料显示,早在16世纪,世界上就出现了打火机的雏形,让人类从远古时代的“钻木取火”解脱出来。随着社会的变迁,打火机也渐渐由偏重实用性演变成设计精美、价格不菲、造型多样的观赏型工艺品,甚至还成了一种热门的收藏品。

  玩火机,藏家戒了多年烟瘾

  南宁藏家陈勇很喜欢金属一类的藏品,他原本收藏青铜器,渐渐把目光转移到了金属材质的打火机上。几年时间下来,陈勇在国内外收集到近百个精美的钢、铜、合金材质的打火机。

  陈勇收藏的打火机,基本上都是一个造型――长方形。曾有朋友说他的藏品挺“闷”的,看来看去大同小异。不过,在陈勇看来,每一个打火机都有自己的特色,除了打火机的纹饰不一样大有看头以外,因为金属材质、做工不同,打火机的特性也各不相同。他形容说,就像机械表一样,外表都是圆形,可内里就大有文章,“我喜欢皮肤与金属的触感,以前收藏青铜器总为不能随身带着把玩而苦恼,玩起打火机之后,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因为平时出门时总会随身带上一两个打火机,闲着没事时就掏出来把玩,自然练出了一套纯熟潇洒开合打火机盖的动作。陈勇曾被不少人误以为是杆“烟枪”,其实他的打火机作为收藏品,大部分里面没有装燃料,想点烟是不可能的。在收藏打火机的过程中,陈勇甚至戒掉了多年的烟瘾。他说,有两回急着赶飞机,一时忘了把身上的打火机放好,在机场过安检时,打火机无可奈何“损失”掉了。后来,他一咬牙把烟戒了,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小玩意浓缩工业文明历程

  “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使用一次性塑料打火机,生活中能欣赏到精美打火机的机会就少了。”陈勇说,他认为打火机这种“小玩意”也是艺术品,既有深厚的历史,也有许多有趣的人文故事。

  陈勇介绍,16世纪时,世界上就出现了现代打火机的鼻祖,像欧洲的火绒盒,用打火铁产生火花而引燃火绒。世界上第一支手枪问世之后,第一个打火机也就出现了,因为它是用手枪改成的,又被人们叫做火绒手枪。18世纪后,出现了用绳点火的打火机。接下来的是磷和煤油的打火机、刚玉砂轮和火绳及汽油打火机。后来,打火机又发展到由打火轮引燃火绳,再用火绳点着汽油的方式。现今使用的打火机大多都带有转轮,这是奥地利人奥尔研制出来的,他发现铁铈合金制成的金属在摩擦时很容易产生火花。他经过一番摸索,把火石装在火石管里,蹭一下火轮子,即可产生火花。

  打火机的燃料经历了火绒、火绳、硫磺、磷(红磷、白磷)、石蜡、煤油、酒精、甲烷、煤气到汽油、丁烷的演变。解决了火花和燃料问题,打火机工业得以迅猛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发明了电打火,通过火花塞放电点火。陈勇说,打火机虽小,但也反映了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

  绕不开的ZIPPO故事

  记者留意到,陈勇收藏的打火机中有不少都出自世界知名品牌ZIPPO。陈勇介绍,打火机制造史上最具有传奇色彩,并且生命力最长久的要数美国的 ZIPPO打火机了,收藏打火机的人往往都绕不开这个品牌的打火机。

  一个打火机上,凸出半截立体的子弹造型,让人看了不仅好奇背后发生了什么故事――这是陈勇收藏的一个ZIPPO打火机。陈勇说,这个打火机是一款经典造型,背后确实有精彩的故事。1932年,美国人乔治?布雷斯代发明了设计简单、不受气压和低温影响的打火机,将其定名为ZIPPO,这是受当时的另一项伟大发明――拉链(ZIPPER)的启发,“以它管用”为宗旨而定名。4年后,ZIPPO获得美国政府的专利权,并依照它原始的结构重新设计了灵巧的长方形外壳,盖面与机身间以铰链连接,并在火芯周围加上专为防风设计的带孔防风墙。上世纪40年代初期,ZIPPO成为美国军队的军需品。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美国士兵很快便喜爱上了它,一打即着、优秀的防风性能在士兵中有口皆碑。

  让世人津津乐道的是,ZIPPO坚硬的外壳可以抵御碰撞。在二战战场上,一名士兵因为胸前口袋里的ZIPPO挡住了子弹而保住性命。而被半截子弹打入的ZIPPO,却依然可以正常点火使用。后来,这个神奇的ZIPPO故事广为流传,凸出半截子弹的ZIPPO就成了经典造型。

  陈勇说,在打火机收藏圈里,那些有一定年代、限量版、纪念版的ZIPPO打火机更是价值不菲,受到众人追捧。

  可从专题收藏着手

  打火机虽小,造型却千变万化,在收藏的时候应该如何下手呢?同样喜欢打火机收藏的赵先生认为,如果是考虑到升值潜力,就要注重材质、品牌、历史这些因素;而如果想自己的藏品能有鲜明特色,最好就是搞专题收藏。

  赵先生介绍,专收金属材质的打火机、专收美国ZIPPO打火机都是专题收藏。这种收藏方法的好处是,方便藏家对自己的藏品进行深入研究,当积累了丰富的鉴赏知识和藏品之后,就能成为某个领域的行家。此外,也可以从打火机的历史出发,打火机的历史还是一部战争史。比如说,二战以后,日本作为战败国,所有出口产品必须打印上“Made In Occupied Japan(被占领的日本制造)”,直到上世纪50年代以后,才允许打印"Made In Japan(日本制造)”。赵先生就曾经从国外淘到两个印有这些字样的打火机,成为那一段历史的见证。

  赵先生说,他曾接触过一位打火机收藏人士,他收藏了一百多个各种各样的打火机,却一分钱也没有花。因为那位收藏人士所收藏的打火机都是一些材质普通、跟随烟酒附赠的打火机,虽然没有什么经济价值,但是每一个打火机的造型都不一样,像马车、汽车、火车、吉他等等,拿出来欣赏也非常有意思。


   该贴已经同步到 蝴蝶梦的微博

发表于 2011-10-12 11:52

有上我们论坛么 = =!~

依月之殇 发表于 2012-2-15 15:20

'钻木取火题材有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浓缩工业文明进程,品味燃情人生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