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梦想
这是光合作用创始人孙池女士在“2007民营书业评选颁奖典礼”上发表的演讲内容.我有一个梦想
1995年,我有一个梦想,
为我和同样的上班族开一个书店,窗明几净,不要戴着厚厚的镜片在布满灰尘的书堆里扒书,
因为我不是老夫子,也因为我皮肤过敏:)
于是,我开了;
1995年,我有一个梦想,
书店不仅仅是卖书,还能创造一个阅读空间,于是,有了悦读咖啡馆,但是关了,
梦想坚持着,2000年,悦读咖啡馆又开了,从厦门开到了京城;
台湾大块文化的郝明义先生在他写的一本书中提到:
“一把皮椅,一张边桌,一座立灯,算得上是一个可以阅读的空间,
可惜他至今还没有找到一把满意的皮椅”
于是,这也成了我持续创造更美好的悦读空间的梦想;
1996年,我有一个梦想,
在厦门大学一条街上有11家书店,他们都如花般地开成一道美丽的阅读风景线,
结果他们一家一家地关门,所存无几,让我遗憾至今;
1997年,我有一个梦想,
在所有的社区都有一家儿童书店,我只能在我的书店开辟一个儿童阅读空间,
即使那个空间也成了社区“悦读托儿所”,
我还是梦想着有纯粹的儿童书店让孩子喜欢甚过麦当劳,
梦想《电子情书》里那美好动人的儿童书店永远不会被大书城挤垮;
于是,听说谁谁要开儿童书店了,我都欣喜我都渴盼我都祝福!
2000年,我有一个梦想
希望书店如寒夜里一盏温暖的灯,安静地守候读书的人;
我们把书店能开多晚是多晚,从厦门的深夜12点到北京的24小时,
我梦想每家书店都24小时,而不仅仅是麦当劳和SEVEN-ELEVEN,
只要有更多的读书人需要那样温暖安静的守候;
2001年,我有一个梦想,
开一家音乐书店,在音乐之岛鼓浪屿或者美好如旋律般的厦门大学,
不仅仅是贩卖豆芽菜,更是让音乐在此流淌,但是我没有做;
2002年,我有一个梦想,
在上海的新天地开一家旅游书店,
让世界的行者都聚集在此,让行走的时光和故事在那里沉淀,但是我没有做;
2004年,我有一个梦想,
在珠穆朗玛峰的登山营地,在世界最高的邮局旁开一家世界最高的书店,
享受饥渴等待的攀山越岭辗转而来的纸墨香,但那仅仅停留在梦想;
2005年,我有一个梦想,
在希腊的santorini岛,我看到一家书店,
由四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利用他们的假期轮流经营着一家小书店
那一夜我辗转难眠,我多么梦想着,
我能成为他们的一份子,一个来自中国的人利用一点假期
带着中文书来守着那地中海上的一家小小书店;
每一年我都有着对书店的不同梦想,
那些梦想中的书店如花般开在我的心里,栩栩如生,让我感动甚至热泪盈眶热血沸腾;
我在大小城市大小街巷寻觅着我心中那如花开的书店,
为他们欣喜为他们祝福;
在圆明园看到单向街,夕阳下的苍凉中,我看到温暖与力量;
在建外SOHO看到绘本馆,我喜悦并想象与店家涂鸦的美好;
在798看到艺术书店;
在铜锣鼓巷看到胡同老书店;
我是那么的梦想与渴盼着,
书店如花开,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地盛开在我们的身边,
让我们触手可及,让我们触目可见!
我梦想书店如森林如百花,而阅读就是那新鲜干净的氧气;
我梦想,阅读因此能如可乐般,渗透我们的生活;
我梦想阅读是真正的可口又可乐,阅读没有垃圾食品;
那么我们的世界和我们的家园将是多么的美好!我知道当梦想照进现实,那将是多么的艰难,
就如我当年也梦想着即使开书店也可以赚足旅费关上门去旅行回来再开门,
这样的梦想我放弃了,
因为艰难更因为有更美好的梦想牵引着我,憧憬美好的力量支撑着我!
我相信人因梦想而伟大;
我相信当梦想照进现实,我们如果更具备企业家的精神更拥有理性专业的能力,
我们可以有能力去推动梦想的实现;
我相信当梦想照进现实,在这个看似浊看似安的现实世界里,
我们能修行“浊以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的境界,
让我们身心澄明,迸发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让我们的梦想得以实现!
让我们的家园生机盎然,荡漾开一片辽阔的绿!
我相信今天在座和不在座的社会精英们,
对书店对阅读对美好世界都有着非常不同一般的梦想和憧憬
让我们一起实现梦想吧!
该贴已经同步到 蝴蝶梦的微博 哇,!
太帅啦!
如今想在找个真正能读书的书店很难了,新华的商业化让我一进门就是一种压抑感,可是去三联书社的时候,完全是另一种氛围,整体是种暖色调,空间没新华大却让人亲近,全木质的屋子更增添了份古朴,老板娘养的猫在屋里慵懒闲散的漫步,可以肆意的在柜台,在书本上打盹。每次去都是先和这波斯猫来次亲密接触,然后再去挑书。记得有次正巧碰见个佛家的大师,大家叫他什么禅师。其实我想说,像这类书店,都是内心真正清静之人才会喜欢的。 可惜俱往矣,光合作用倒闭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