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定义
1.经典是我们常听人说,“我在重读……”而不是“我在阅读……”的那类书。2.我们将人们读了爱不释手,加以珍藏的书冠之以经典;但并非只是那些有幸初次阅读它们的人,才精心珍藏它们,欣赏它们。
3.经典具有特异的影响力,它们不可能从头脑中清除,它们潜藏在大脑的记忆层中,披上了集体或个体无意识的伪装。
4.每一次重读经典,就象初次阅读一般,是一次发现的航行。
5.每一次阅读经典实际上都是一种重读。
6.经典从来不会说,它当说的已说完了。
7.经典带着以往的阅读痕迹传承给我们,并且带着它们本身留给文化,或者更明白地说,语言和习俗的痕迹。
8.经典不一定教给我们以前不懂的东西。在经典中,我们有时发现的是某种自己已经知道(或者以为自己知道)的东西,但不知道是该作者率先提出的,或者至少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与其联系在一起。这同样是一种带给我们莫大欢愉的惊喜,就象我们总能从对血统、亲属关系和姻亲关系的发现中获益。
9.通过阅读经典,我们感到它们远比传闻中所想象的更新鲜、更出乎预料、更不可思议。
10.我们冠之以经典的书具有一种类似总体的形式,可与古代的法宝相提并论。根据这一界定,我们正在趋近马拉美所构想的“全书”的境界。
11.经典作家是那类你不可能置之不理的作家,他有助于界定你与他的关系,即使你与他有分歧。
12.经典只有与其它经典相权衡才能确定;但任何人都是先读了其它经典,然后才读它的,因而立刻就能在族谱上确认其地位。
13.经典是这样一种东西,它很容易将时下的兴趣所在降格为背景噪音,但同时我们又无法离开这种背景噪音。
14.经典是随背景噪音而存在的,哪怕在截然对立的兴趣控制着局面时,也是如此。
该贴已经同步到 蝴蝶梦的微博 我是不肿么喜欢看书的= = 这不仅是对书籍作品,也是对其他层面的经典的定义论括。 让我想起了给孩子买的
童书大师 理查德-思凯瑞 的金色童书
其中的信息量和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太吸引孩子了,我家小子是特喜欢看!
作者说:
我不希望我写出的书是那种读过一遍以后就放在书架上,从此被遗忘的书。
如果人们将我的书读旧了,甚至破到需要用透明胶带粘起来,是对我最大的褒奖。
至少从我这里来说,他做到了,这也算是经典的诠释吧{:5_191:} @蝴蝶梦估计配英文的里面很多单词你也未必知道哈 哈哈~~
反正很多我是不认识~~{:5_188:} 每个孩子都是唯一的——访世界著名童书作家理查德·斯凯瑞之子哈克·斯凯瑞
记者:在西方主流媒体的眼中,您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作家?
哈克·斯凯瑞:我父亲在世的时候,一些儿童书评论和奖项很少眷顾他的作品,那时候,主流媒体的注意力几乎都集中于那些有很高艺术造诣的作家或者绘画家——如莫里斯·桑达克(《野兽国》的作者)、艾瑞克·卡尔(《好饿好饿的毛毛虫》的作者)、李欧·李奥尼(《小蓝和小黄》的作者)等。尽管在我父亲的一生中,他的作品很少被评论家、图书馆评论和童书奖项眷顾,但这从未影响他持续创作的信心。
他知道,有很多孩子在读他的金色童书,孩子和家长们对他的书的喜爱之深让他可以完全忽略他并没有在传媒的聚光灯下,他始终认为只要有读者的喜爱就已足够,所以今天我们能看到他的作品居然多达三百余部。
记者:故事性与趣味性的完美结合被认为是斯凯瑞童书享誉世界的主要原因,斯凯瑞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哈克·斯凯瑞:我想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够风靡全球,主要是基于两点:首先,斯凯瑞会用一种好玩、轻松的方式去画去描述他想表达的事情,他的作品中不怀恶意的滑稽成分,总能令孩子和家长开怀大笑!我想不论世界上哪个地方的孩子都会喜爱这样讲故事的方式。
其次,书中所画的动物形象逼真逗趣,做的事情很多都是孩子们小时候会做的,所以孩子们才会从心里喜欢这样的书,在无形中产生了一种共鸣。像我父亲非常喜欢的一本书《我的第一本书》中的主人公小屁孩,就是以我为原型的。在那里,我是一只可爱的小猫,从字母ABC开始了我的学习之旅,期间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当孩子们看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就像是在看自己一样,有着很亲切的认同感。
记者:在美国据说有这样一种说法:一种是读着斯凯瑞的童书长大的人,一种是没有读过斯凯瑞的书而无法很好适应社会的人。为什么斯凯瑞的童书有这么大的魔力?
哈克·斯凯瑞:客观地说,最早发现理查德·斯凯瑞的人就是孩子们自己。孩子们喜欢我父亲的书,还是因为有趣,缺乏趣味的书是很难让孩子们去关注的。他的书中的信息量让孩子们目不暇给,使他们在读书中逐渐地认知世界。
举例而言,在他的《轱辘轱辘转》里,通过小猪一家在混乱中的冒险旅程,介绍了400余种车辆,既有现实中的各种车辆,也有想象中的牙刷车、香蕉车等。孩子们通过读这样的故事,认知了许许多多有趣的客观事物,更开启了他们的想象力。很多读者都觉得,斯凯瑞的每本书都设计得非常聪明,即使是很多尝试画飞机、轮船或者风车剖视图的人,都无不对我父亲的作品感到惊奇。
他书里的每一页,有太多的东西让人去看,去寻找。里面有很多父亲从彼得·勃鲁盖尔(一个非常有名的绘画大师)那里学来的小技巧。父亲的很多画,都给观者以高屋建瓴的感觉,如此构图中的人物让人感觉远处的更远,近处的更密集,从每个角度抓住人的视线,让我们的眼睛、想象力都保持一种忙碌的状态!这种处理方式,能够持续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培养他们对事物的持续兴趣。
记者:作为童书作家,您怎样看待儿童的天性?
哈克·斯凯瑞:在儿童的天性这一问题上,我和我父亲都始终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孩子和大人一样,他们的智慧一点不比成年人差。我父亲有幸成为能以同辈人的身份和孩子们对话的人,并为他们喜爱,这也是我为之努力的方向。孩子们唯一缺少的就是他们未来为人处世的经验,这一点恰恰就是教育所要完成的部分。
记者:您既是孩子的父亲,又是一个童书作家,那么您认为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健全人格,又应该如何帮助孩子选择对他们的成长有益的书籍?
哈克·斯凯瑞:每个孩子都是唯一的,具有不可替代的天性。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需要大人们对他们尊重和包容。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体!很多时候,孩子需要鼓励而非谴责,需要自由而非强制,这样他们才会在一种很自信的氛围中成长,知道自己很受大家的喜爱,并被大家尊重。
我和父亲都喜欢“请”和“谢谢”这样的字眼,我还愿意对所有的孩子说,你们太棒了。那些行为好的孩子会感受到更多的喜悦。可是那些举止不太得体的孩子又有什么错呢?即使他们犯了错误,也是大人们导致的。
记者:具体而言,您父亲在您成为童书作家这一点上,都产生了哪些影响?
哈克·斯凯瑞:说来很简单,我的父亲经常鼓励我的绘画作品,我也非常崇拜羡慕他的作品!在我眼里,他是一个非常敬业的人,当专注于创作的时候,心无旁骛。在他每天接近八个小时的绘画中,很少休息,即使母亲在他间歇的时候给他送一杯咖啡,也不能和他进行交流,以免影响他的创作思路。我就是在这种耳濡目染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并逐渐喜欢上了绘画。幸运的是,我得到了父亲的鼓励,渐渐地走上了这条道路。
记者:您能给中国的儿童教育工作者提些有意义的建议吗?
哈克·斯凯瑞:我和我父亲都认为,兴趣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创作的童书也始终都在灌输这样一种理念,友好地合作,充分尊重他人。永远不要低估孩子的智力,更不要试图去主导孩子的一切,或者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应该喜欢什么和强制他们学习他们不喜欢的东西。无论是家长也好,抑或是教育工作者,都要去认真观察和发现每个孩子的兴趣,并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因材施教。
我觉得我父亲所做的,就是永远不要揣测孩子应该怎样,而是给予他们充分自由的发展空间,让积极的兴趣去主导他们的未来。
理查德·斯凯瑞 (1919——1994),美国最负盛名的儿童畅销书作家。一生创作儿童图书三百余部,全球销量超过3亿册,是世界童书界的幽默大师。他的“金色童书”系列风靡世界四十余年,是美国家庭书架和美国国家图书馆的必藏书。他的书以善良可爱的动物形象来模拟人类的行为,向孩子揭示日常生活的秘密。1976年荣获美国爱伦·坡特别奖。
哈克·斯凯瑞,1953年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是童书插画家理查德·斯凯瑞和童书作家帕特里夏·斯凯瑞的儿子。1979年,哈克创作了他的第一本童书《小火车头旅行记》,后来又出版了多本和交通有关的童书。现居奥地利维也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