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梦 发表于 2012-1-21 14:34

一份给朋友的新年礼物

400年前的一个冬天,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晚上,一个中年人漫步在大街上。他已经有好几月没有领到薪水了。

新年将至,自己连吃饭都成问题,又怎么给朋友买礼物呢?

情急之中,他抬头看到了天上飘落的雪花。晶莹的雪花缓缓飘落,仿佛天使的眼泪般动人。

但是,他脑海中并没有浮现出天使的面影,而是想到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雪花为什么是六角形的呢?

顺着这个思路思考下去,他想到了许多,并且做了一篇论文,叫《论六角形的雪花》。

论文做完以后,他在首页上写上了这样一行字:“一份给朋友的新年礼物”。

他是开普勒,他写论文至今仍被雪花研究者屡次提起。当然,一起被提起的,还有他对友人的坦荡与真诚。

祝论坛里的朋友们龙年大吉!在新的一年里,好手网会更专注于国内外的各类时尚手指花式,

让大家获得更加丰富多彩的极限体验!更多祝福短信请参考:《2012龙年拜年短信100条》

祝福兄弟姐妹众位家人们新春快乐,事事顺心。新一年步步高升,鸿运当头!

PS:希望春节期间所有朋友都多陪伴家人,少坐在电脑面前,切记不要暴饮暴食哦~。






   该贴已经同步到 蝴蝶梦的微博

蝴蝶梦 发表于 2012-1-21 18:45

今年冬天的雪,一直姗姗来迟。对于美丽的雪花,我们已经期待了很久。我国古代有句有名的禅语说“雪花片片,不落别处”,《辞海》中说,“雪——从云中降落具有六角形白色结晶的固态降水物”。可见雪花是六角形结构,现在成了人所皆知的常识,但在古代这里还有很多故事。
  
世界科技名著《中国的创造精神》(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中写道:“在认识雪花的六角形性质上,中国要先于欧洲至少1726年,或许还要多得多。”

欧洲的情况是,1555年,北欧大主教马格努斯的《北方民族史》写到雪花的很多形状,但唯独没有六角形。1611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的《新年礼物,论六角形的雪花》,是其当时冬季观察的15页报告,是首次提到雪花六角形的欧洲出版物。
  
雪花是“六出”反映在我国文学作品中是:西汉的韩婴在公元前135年的《韩诗外传·补遗》:“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雪花曰霙。”南朝梁萧统的《黄钟十一月启》:“彤云垂四片之叶,玉雪开六出之花。”唐朝唐锦的《龙江梦余录》:“草木皆多五出,而雪花独六出,先儒谓地六为水之成数,雪者水凝为花,故六出。”宋朝朱熹的《朱子语类·理气》:“雪花六出……又六者阴数,太阴玄精石亦六棱,盖天地自然之数。”明朝谢肇淛的《五杂俎·序》:“至后雪花五出,此相沿之言,然余每冬夏之交,取雪花视之,皆六出。”

所以,发现雪花六角形,欧洲是1611年,我国是前135年,中间相隔了约1746年,可见原书的“1726年”是误算,即少算了20年。

更耐人寻味的是,在《中国的创造精神》中,李约瑟意味深长地说:“中国人既已发现这种六角对称性,就接受了这一自然事实并以此为满足了。”意思是说,尽管中国已经如此完全彻底地认识到了雪花的六角形结构,但却没有像欧洲的开普勒那样把它作为一个基础数学问题来研究,进而探寻更多的奥秘。对此,现举例说明:

一是在艺术界,去年热映的美国电影大片《盗梦空间》设置了六层梦境形成规则的递归关系。这种递归关系如自然界的事物,闪电和雪花;生活中的场景、镜子的像和梦中梦等。

二是在科学界,据报载,状如雪花的硅晶微粒子,比传统太阳能电池还要节省造价,形状犹如雪花。

显微镜观察下的雪花结构非常具有科学价值,其原理是美国数学家曼德勃罗在1975年根据递归定义首次提出的分形概念,即“粗糙或零碎的几何形状在微观尺度上有着相似的精细结构”。我国作为最早发现雪花六角的国家,竟然在后续的科学研究中落后了,是何原因,值得深思。这就是“雪花六出”给我们的启示。

依月之殇 发表于 2012-1-21 19:13

一直不知道雪花是六角形的,上小学的时候想过,但是捧到手心里,没有来得及数就化了。


我想知道的人并不多吧,因为雪花有几个角与我们无关!

蝴蝶梦 发表于 2012-1-21 22:43

Life is apure flame,and we live by an invisible sun within us.
生命是一束纯净的火焰,我们依靠自己内心看不见的太阳而存在。

wmb彬 发表于 2012-1-22 13:37

祝老师新春快乐,祝好手网蒸蒸日上,
我用回复献给好手网

水宝贝 发表于 2012-1-22 22:52

祝蝴蝶老大一切安好,事事顺利。

祝各位网友,心想事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份给朋友的新年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