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2-1-22 18:26

快乐的秘方

功利思想弥漫的社会,一切都在向钱看。人们往往以收入多寡、职位高低来衡量人的价值。
我承认有钱的确好办事,但是金钱未必能买到快乐、幸福及安心。
从前有个富商家财万贯,正是许多人欣羡的对象。但是他却非常的不安、不快乐,经常感到日子空虚无聊。有一天他去请教智者,要如何找到“快乐的秘方”?有智慧的人告诉他:“你现在由此地出发,去寻找这世界上最快乐的人,然后向他借一件衬衫。穿上这件衬衫,你便会快乐起来。”
于是富商开始向外寻找,逢人便问:“你快乐吗?”没想到大部分人跟他一样不快乐,并向富商大吐苦水。好不容易碰到一两个人告诉他;“我很快乐。”富商进一步追问:“那你是不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那个人便回答说:“可能不是吧,这世上应该还有比我更快乐的人。”
为此,富商只得继续寻觅。最后他到达一座森林,住在树林旁的人家都告诉他:“森林里住了一个世上最快乐的人。”富商带着朝圣的心情,找到那个被称为世上最快乐的人。一见到此人,富商开口便问:“你就是人人宣称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吗?”坐在森林中的人便说:“是的,有什么指教?”他听了便很着急地说:“我愿意给你大笔金钱,请你把你的衬衫借给我。据说穿了你的衬衫,我就可以得到快乐,我的空虚、无聊全都能化解。求求你赶快把你的衬衫借给我。”那个最快乐的人突然大笑说:“你看看我,我根本就没有穿衬衫呀!”富商仔细一看,原来这个人是赤身裸体的坐在森林中。富商终于领悟到快乐的秘方。于是他捐出所有的财富,甚至脱下衬衫,快乐的住在森林里了http://res.img.ifeng.com/69686f6063faaae5/2012/0121/rdn_4f1a0efd61936.jpg


   该贴已经同步到 飘飘凌凌的微博

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2-1-22 18:26

和尚有三个师兄,师兄们每天都是默默地做事,从来不多说话。小和尚却不同,小和尚总是想引起大家的注意。小和尚扫了地,就会去对师兄们说他扫了地;小和尚挑了水,就会去对师兄们说他挑了水;小和尚念了经,也会去对师兄们说他念了经;小和尚很想师兄们夸他几句,可师兄们却总是不理他。

这天,小和尚穿了一件新衣服,是师父给他的。小和尚去对大师兄说:“大师兄,你看,我今天是不是有点特别?”大师兄正在扫地,他没有理小和尚。小和尚上前去拉着大师兄的手说:“大师兄,你就看看嘛!”大师兄就看了小和尚一眼,说:“没什么特别!”

小和尚不高兴了。小和尚走开了。小和尚去找二师兄。小和尚说:“二师兄,你看,我今天是不是有点特别?”二师兄正在挑水,他没有理小和尚。小和尚就上前去拦住了二师兄的路,说:“二师兄,你就看看嘛!”二师兄这才看了小和尚一眼,说:“没什么特别!”

小和尚更不高兴了。小和尚跑开了。小和尚去找三师兄。小和尚说:“三师兄,你看,我今天是不是有点特别?”三师兄正在念经,他没有理小和尚。小和尚就上前把经书拿开了,说:“三师兄,你就看看嘛!”三师兄这才抬头看了小和尚一眼,说:“没什么特别!”

小和尚气呼呼地跑了。小和尚实在太生气了,三个师兄居然都没有注意到他今天穿了新衣服,这新衣服简直就是白穿了。

小和尚去了师父那里。小和尚满脸委屈地说:“师父……”师父问:“你怎么了?”小和尚说:“我穿了新衣服,可三个师兄都没注意到!”师父说“你就为这事生气呀!他们认认真真地干他们的事,哪里会注意到你的新衣服呢!一个人,不要太在乎自己了,把自己看得很重要,结果就只能让人失望!”

小和尚恍然大悟,不再生气了。

从此,小和尚也像师兄们一样默默地做事,尽力把事情做好,不再多说话,不再哗众取宠。许多年过后,小和尚成了寺院的住持。而这,是小和尚从来没有想过的,太意外了。

成了住持的小和尚在他禅房里的墙壁上写着:一个在乎自己的人,别人往往不在乎他;一个不在乎自己的人,别人往往很在乎他

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2-1-22 18:26

是发生在一辆长途汽车上的故事。在山路的急转弯处,一名因为无座而站在车厢中部的女乘客突然感觉有人碰了她一下,随即发现钱包没了,便大呼失窃。售票员没有请司机把车开到附近的派出所,而是对所有乘客说:“大家出门在外都不容易,请这位手快之人高抬贵手,把钱包放到地上吧。前面就要经过一个隧洞,没有人会看见你的。要是因为这个而被判两年刑那就太不值了。”于是,在长途汽车驶过那个黑暗的隧洞后,钱包又回到了女乘客的手中。 

这世上,没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头,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面对别人的错误,有时,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让奇迹陨灭的,往往不是错误,而是一颗冰冷的不肯原谅、不肯相信的心。不妨设想一下:假如那位售票员让司机把车开到了附近的派出所,那么,那位“手快之人”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这么做虽然伸张了正义惩罚了邪恶,但却让那位“手快之人”永远失去了改过自新的机会。这位聪明的售票员不仅保护了女乘客的财产,而且还给了那位“手快之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那位“手快之人”也许从此就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位女售票员就在无意中拯救了一个堕落的灵魂。

另一个发生在战国时代的故事。某国国君在帐内宴请众将士,酒到酣处,一阵疾风卷进帐内,吹灭了所有灯烛,帐内顿时一片漆黑。这时,王妃感觉有人亲了一下她的脸颊,情急中她扯落了此人头盔上的红缨,并暗请国君惩治那个头上无缨之人。国君没有照王妃说的去做,而是在未掌灯之前,让宴席上的所有将士都把头上之缨摘去。这使那个轻薄王妃的将士深感君王之义,于是他在战场上屡建奇功,并在一次惨烈的战役中,他舍命救主,报答了君王的宽厚之恩。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误,那么,就请给错误一个空间吧,或许,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那位国君忍受了羞妻之辱,却赢得了一位肯舍身救主的勇士,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吧。“得饶人处且饶人”,“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宽以待人是一门艺术,掌握了这门艺术,你会收获宽容之花结出的许多美丽奇果。

还有一个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故事。199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年仅26岁的女学生艾美·贝赫尔在南非惨遭一群聚众闹事的年轻学生乱刀杀害。艾美的父亲皮特和母亲林达随后辞去他们的工作,举家搬迁到南非,在那里创办了一个以艾美的名字命名的学校。如今,有两名曾参与杀害艾美的南非黑人学生在这个学校就读,他们视艾美的父母为自己的父母,林达和皮特也将他们视为自己的儿子。皮特说:“我不想过一种充满仇恨和报复的血腥生活,因为这不符合我的心意。我想,艾美也会支持我们这样做,因为这也正是她所希望看到的。”

生活是一面镜子,我们如何面对它,它就会如何馈赠我们。学会用超然和从容的心态包容自己所遭遇的一切,才是最佳的人生态度。我们无法左右命运,却可以选择怎样面对现实,所以,当遭遇不幸时,一定要学会包容。因为,爱比恨更伟大,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2-1-22 18:27

当我们牙疼时,我们知道牙不疼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吸气,我注意到我的牙不疼;呼气,我牙不疼,我对此微笑。”我们可以用意念来感知我们牙不疼的状态,甚至可以用手。当我们得了气喘病,几乎不能喘气时,或哪怕仅仅是鼻塞,我们就会意识到,能自由呼吸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每天我们接触不该接触的事物。随之而来的后果是,我们变得越来越不健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得不学着练习去感受我们体内和周围的健康事物的原因。当我们与我们的眼睛、心脏、肝脏、呼吸、健康的牙齿接触并享受它们的时候,我们会明白获得宁静及愉悦的种种条件本已存在。当我们专注地行走并用脚去感知泥土时,当我们与朋友们喝茶、品味着茶香与友情时,我们便得到了宁静,而且我们还可以将这份宁静带给社会。我们过去受苦受难越多,现在就可能越健康。因为我们可以学习将烦恼转变成对友人和社会有益的洞察力及智慧。

我们不必为进入天国而死。实际上我们不得不做的事情是:充分地活。当我们吸气、呼气,拥抱一棵美丽的树的时候,我们就是在天国里。当我们有意识地呼吸时,关注我们的眼睛、 心脏、肝脏和无病痛的牙齿时,我们立刻就被带入了天堂。宁静就在眼前,我们只需要去感知它。当我们真实地活着的时候,我们就会明白:树是天国的一部分,我们也是。整个宇宙都在极力向我们揭示这一事实,但我们却是那么麻木不仁,甚至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砍代伐树木。如果我们想步入人间天堂,只需要有意识地行走和呼吸就够了。当我们感受到宁静的时候,一切事物都变得真实起来。我们成为自己,完全地活在当下。树,我们的孩子,以及所有其它一切事物,都带着它们全部的光辉,展现在我们面前。

“奇迹是在大地上行走”,这个宣言是临济禅师说的。奇迹不是在稀薄的空气中或水面上行走,而是行走于大地上。

大地是美丽的,我们也是。我们可以让自己全神贯注地行走,以我们的每一个步履去感知大地——我们的胜妙母亲。我们不必祝福朋友“愿宁静与你同在”——宁静已与他们同在。我们只需帮助他们培养起能够每时每刻感知宁静的习惯就够了

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2-1-22 18:27

梦想需要接近地气
一个15岁的男孩,为了逼迫父母出钱赞助自己学习音乐当歌星,于是割腕自杀、离家出走,最后,流落到收容站,彻底中断了学业。

还有一个是45岁的中年男人。在繁华城市的城乡接合部,住十平米不到的出租屋,每天为了生存,苦苦挣扎。他与那个男孩唯一不同的是,每天早晨,在熙熙攘攘的锅碗瓢盆交响曲中。他,臂膀上搭一条白毛巾,端着帕瓦罗蒂的姿势,高歌一曲《我的太阳》。

同那个15岁的少年一样。中年男人40多年来,心中始终都藏匿着一个瑰丽的音乐梦。所不同的是,这一路走来,他的音乐梦融化成血液流淌在琐碎平凡的日子里。而那个少年的音乐梦,却马上就要被个人的固执和莽撞所戕害。

更大的不同之处还在于,中年男人的音乐梦只是为歌而歌。而那个少年,他的终极目的怕不是音乐,而是舞台之上炫目的烟火以及舞台下沸腾的粉丝和无边的名利。

一个15岁的少年尚有机会从弥天大梦中醒来,而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人,中了梦想的毒太深,等到迷途知返的时候,才知道,积重已然难返。

我认识一个流浪歌手,年过三十,一直矢志不渝地在皇城根下做着北漂,全部的生活来源皆出自女友拮据的工资和寡居妈妈那点可怜的退休金。女友想结婚,哪怕裸婚,只要他有个正常的职业即可。妈妈想看到儿孙绕膝,哪怕他一事无成,只要他能够懂得脚踏实地便是幸福。女友与母亲的这点最简单最基本的要求,流浪歌手却都不能满足。他一再叫嚣:我距离成功只有半步之遥了。为什么你们就没有耐心等待?

在所有梦想狂人的眼里,只要他愿意等,梦想总有一天会施与怜悯和恩宠。可梦想不是慈善家。永远不会因为哪个表现得过分可怜就悲天悯人地给予关怀。它需要的从来都是板上钉钉的成功份额,比如才华,比如勤奋。

但奢谈梦想的同时。首先应该区分开,梦想和渴望的不同。世间所有人都热望名闻利养,可名闻利养远不是梦想。真正的梦想是无关名利的一份美好,当事人从中能得到的,不只是形式上的愉悦,更是灵魂上的满足。

还记得多年以前,央视报道过一个来自西安某山区的女人的故事。那个30岁的女人从小到大的梦想就是走出大山,像个职业女子那样去生活。可彼时的她。有需要照顾的老公,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还有大片的需要打理的农田。走出大山的梦,对于一个没有受过太多教育的山里女人来说,不仅遥不可及,而且也不现实。

十年之后,我再次看到了这个女人的故事。此刻的她,满脸都是骄傲和满足。她没有走出大山,却在距离村子几十公里远的县城做了一名售货员。成为都市白领的梦,散了,但取而代之的。却是更贴近生活更具现实感的圆梦的风景——她终于看到了山外的风景。也终于有了自强自立的平台。

所有梦想都像高高飞在天空的风筝,是一直仰头看着风筝越飞越远,还是尽可能地拉回奢望的线,让梦想接近地面,具有踏踏实实的烟火感。这是所有人都有可能面对的人生命题。毋庸置疑的是,梦想只有接近地气,才能更具有生气和活力。这份勃勃生机的营养与厚重,只有地气能给,也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行得通

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2-1-22 18:29

昂首与低头的智慧
在你昂首向上的同时,也要学会,适时保持生命的另一种姿态:低头
人处世间,总免不了两种行动姿态:昂首与低头。

为人处世,首先要学会昂首。

“仰天大笑出门去”,昂首,彰显的是人生的自信,抒写的是生命的豪迈。也许你身无半文,但也不妨心忧天下;也许你身处陋室,但同样可以激扬文字;让眼睛漫步山外,闲观满山花开花落;让灵魂飞离俗尘,心游万仞,笑对天外云卷云舒。

在思想上的昂首,就是精神上的独立,就是心灵上的自由,就是人格上的尊严。自古就有“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的箴言,就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佳话,就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言。严峻的生活,有时就需要挺胸昂首,就需要“横眉冷对”,就需要不屈不挠。横刀向天,这是改革家的豪迈;一蓑烟雨,这是思想家的洒脱;荐血轩辕,这是革命家的奉献;堂堂正正,这是平民百姓的理想。

世界有风雨,人生有坎坷,昂首,就是无论何时你都要给自己一个希望,经受风雨才能看见彩虹,踏过坎坷你才能迎接成功。你需要把痛苦的种子埋在心底,昂首向前幸福地活着。海伦•凯勒、邰丽华、史铁生……他们的名字已经幻化成神圣的星辰,永远在你我的心底闪亮。须知,任何坎坷和磨难都是上天对一个生命和心灵的考验。所以,我们都应当以坚定不移的信心和毅力,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感动自我,从而感动别人,让满世界的风雨,把自己磨炼成一棵执著昂首的向日葵,一棵“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泰山松。

昂首,保持向上的激情,从今天做起,挖掘潜力,奋力开拓,相信丑小鸭也能变成白天鹅。昂首前行,相信自己,不推诿,不逃避,不懈怠,不轻言放弃,坚持到最后,你才能有资格迈进成功的大门。

然而,在你昂首向上的同时,也要学会,适时保持生命的另一种姿态:低头。

在印度,据说凡是报考孟买佛学院的学生,进校的第一堂课就是由该校教授把他们领到学院正门一侧的一个小门旁,让他们每人进出小门一次。这个门只有1.5米高,0.4米宽,一个成年人要想过去,必须弯腰低头,不然,就只能碰壁撞头了。进出过这个小门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地承认,正是这个独特的行为,使他们顿悟,让他们受益终身。在人生的道路上,常有需要我们弯腰低头才可以过去的小门。

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见面。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砰”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顿时肿了起来,疼得他哭笑不得。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疼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

低头,就是大智若愚的养晦之术;低头,就是修炼自己的黄金法则;低头,就是为人处世的平和心态;低头,就是容纳世界的宽广胸怀。当你高调做事的时候,不妨低调做人;当你昂首前进的时候,何妨低头看路;当你登上事业的峰巅,不要忘记低头看清身后的大地。

低头,不是愚昧和懦弱,不是无能和低下,它其实是“大智若愚”的心智修炼。无数事实证明,该低头时则低头,才有你我双赢的硕果;有彼此弯腰低头的退让,才有“六尺巷”的佳话。相逢一笑泯恩仇,是君子的大度;低头待人留余地,应该是我们的修为。

记住,你不是太阳,你不是超人,谁也没有三头六臂,人生于世都离不开别人的关心与帮助,只有懂得低头让步,才能赢得对手的同情与资助,才能让你的理想生长飞翔的翅膀。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就是他善于低头的策略;林则徐的“无欲则刚”,实为其俯身低头的自我磨砺。有为示无为,方能真有为;聪明示糊涂,实乃绝顶聪明。切不可在人生的紧要关头,聪明反被聪明误,以至于弄巧成拙声名狼藉。古人云,吃亏是福,其实,主动吃亏也是一种做人的风度。

所以说,昂首与低头,是人生金币的两面,是人生大树的两枚闪光的金果。昂首与低头之间,抒写的是精神,显示的是心态,为人做事,掌握了二者的尺度,也就掌握了一把人生的金钥匙。

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2-1-22 18:29

识者分文不取,不识者万金不卖
在一次法会上,南泉禅师对着众人说,我今天想把自己卖了,不知道在座的有没有人肯买?一个和尚立马就站出来说,那我就把您老人家给买了吧。南泉禅师就说,你价钱给得太高了我不卖,价钱给得太低了我也不卖,那你打算怎么个买法呢?那个和尚被问住了,一时竟不知道怎么回答南泉禅师。这是《五灯会元》里记载的一个故事,想必许多人都知道的。

故事的寓意,当然是再简单不过的了: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特定的价值,有的人是正价值,甚至价值连城;有的人是负价值,甚至粪土不如。芸芸众生,包括自己在内,谁又能真正懂得自己的生命价值呢?对自己估价得太高了,就会自负;估价得太低了,就会自卑。怎样才算是适得其所,使自己既不自负又不自卑呢?如果稀里糊涂的,让那些不懂得自己的人买了去,要么把金子当成了土块,大大地贬低了自己,浪费了自己;要么把土块当成了金子,无形中抬高了自己,助长了自己的虚荣心……岂不都是很糟糕的吗?

在我们的身边,贬低自己或抬高自己的实例,实在是太多了。所谓的“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也只不过就是一种说法而已。而事实上,物尽其用的又有多少?人尽其才的又有几个?如果没有南泉禅师那样的清醒的话,就是别人把自己当狗看,自己也是会浑然不觉的。南泉禅师,修炼多年的结果,便是懂得了“价值”二字的真正涵义。在一些不懂得价值的人或价值盲面前,他又怎么可能把自己合情合理地卖出去呢?至死,他也没能为自己找到合适的买主,自然也便在情理之中了。每一个时代,总有瞎了眼睛的人,把自己卖给那些瞎了眼睛的人,还不如把自己留给自己呢。至少,自己是不会把自己当成奴隶来役使,当成机器来使用,当成垃圾来处理的。

我突然想到了我的一位朋友,非常优秀的一位朋友。为了生存,他不得不疏远了自己所热爱的艺术,把自己的身体卖给了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又是当牛,又是做马,整天听任那些既无德也无能、连做他的学生都不配的人使唤来使唤去。一来二去,他的身体也便很快变成了一架破机器了,浑身是病。有一年做手术,差一点儿就死了过去。我曾经忍不住对他说,你可要对自己好一点儿呀,哪怕是一点儿。在这样一个世界上,如果你连自己都不懂得珍惜了,懒得珍惜了,那谁还来珍惜你自己呢?他点了点头。可惜,他的头点得太晚了。死神早就在他的身边等着他了。只要他一打点好行装,就可以马上上路了……每次想到他,想到众多的和他的命运大致相同的朋友,我都有一种心酸的感觉。我没法不心酸。

自己的价值,自己知道。是用不着别人来糊弄自己的。知道了这一一点,也便知道了“识者分文不取,不识者万金不卖”的道理了。就像梵高,他把自己卖给了艺术,他向艺术索取过一丝一毫吗?就像克尔凯郭尔,他把自己卖给了上帝,他向上帝要求过什么吗?就像罗密欧,他把自己卖给了爱情,他向爱情提出过什么过分的条件吗?显然,都没有。因为他们生命的价值和信仰的价值是完全等同的。如果不等同呢?假如梵高把自己卖给了商业,克尔凯郭尔把自己卖给了魔鬼,罗密欧把自己卖给了绝情呢?还会有今天的梵高、克尔凯郭尔、罗密欧吗?肯定是不会了。爱一个人也好,爱一份儿事业也好,爱一种梦想也好,只要是真心实意地爱,就是把自己完完全全地送给他,为他殉葬,也是无怨无悔的;相反,就是拿再多的钱,也是买不去的。生命无价啊。

把自己作为廉价的劳动力来使用,无论是别人,还是自己,都是对自己的不尊重,都是对上帝的杰作的亵渎。别人不尊重自己,那是别人的无礼,倒也罢了;自己不尊重自己,那就是自己在犯罪,自己做自己的罪人,不可饶恕了。别人和自己都不尊重自己,都和自己做对,那自己还活着干什么呢?

适逢其会,是自己的幸运;适获我心,同样也是自己的幸运。毕竟,幸运者的份额是十分有限的。正因为这样,人们才无不梦想着成为上帝的宠儿。不能成为上帝的宠儿,可能是自己的错,也可能是别人的错,时代的错。别人错了,时代错了,自己也跟着错,就是错上加错了。生错了时代,就和卖错了地方、卖错了对象差不多,这本来就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了,为什么还要再去雪上加霜呢?

思量着,把自己卖出去,并物有所值,名有所归,是一门艺术

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2-1-22 18:30

福是好事,人活着就是奔福气来的
幸福这个词是对所有美好目标和感受的一个归结,是一个大词,人人都在议论。

在“幸福” 当中,人们看重的是“福”。福跟物质相关,口福说吃,有汽车开属于臀福或腿福,戴水獭皮帽子是头福,烫大波浪头发或直线离子烫是发福,听戏听音乐是耳福,让成都的手艺人掏掏耳朵积垢是耳福。看山水景色美人身段是眼福,看流星倏忽更是眼福,扎鳄鱼皮带是腰福,擦口红是唇福,嚼甘蔗是牙福,内急找到厕所是泄福。

福是好事,人活着就是奔福气来的。幸福的“幸”排在福前面,何意?幸是福的主管领导,统领全局,比福重要。

这个事好解释,幸跟运联系,超过福的作用。别的地方被飓风刮得房倒屋塌而你没摊上,你并没为此做什么努力,这叫幸运。别的国家战争不断,你无流弹之虞,是你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也是幸运。幸比福重要多了,坐在地震废墟上,手捧一麻袋金子并没有大用处。一个人所能遇到的大的幸运首先是国家八十年不发生战争,不发生地震、瘟疫,保证各式各样的小福落实在人身上。小的幸运是什么?是消灾避祸之不可思议。人人都知道一个故事,有人乘出租车去机场被耽误了,乘客揪着司机的脖领子不松手,让他赔机票款。结果,这架飞机在跑道滑行之中爆炸了。乘客立刻下跪管出租车司机叫恩人,捧送给他两千元钱。之前是司机跪地请求不赔钱,现在两人对跪,跟古人一样。这是幸运里面最有含金量的一种,叫“万幸”。它也代表着幸福的最高境界。是不是摆脱空难才叫万幸呢?不一定。头几天我在河南坐大巴车旅行。车开着,一人骑电动车突然出现在车头前。我以为此人死定了,阎王爷派小鬼牵他性命来也。司机手急眼快,避让刹车,赐予他万幸之福。骑电动车的人连头都没回,更没下跪,脚蹬那辆烂车安然远去。虽然不领情,但他很万幸。万幸的还有,我们儿时在婴儿室没被抱错、打青霉素没过敏、没被疯狗咬破腿肚子、没吃过毒奶粉、喝酒没酒精中毒,都属万幸,缔造了我们的幸和福。每当我坐火车卧铺没遇上打呼噜的,也感万幸,福气大极了

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2-1-22 18:30

人生是漫长的马拉松竞赛,要用稳定的步伐向前迈进
人生有太多的困境,在困境中,我们如何度过?又如何化险为夷?

加倍地勤奋、加倍地付出,应该是最基本的方法,只是这种最基本的“笨”方法,经常会被聪明人弃置一旁,而聪明人也经常被困境打败。

我有一段非常特殊的经历,就是在3个月之内,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新晋记者,变成一个对所有财经政策、商场动态、产业知识都朗朗上口的记者,而方法也很简单,就是读报不放过任何一个字。

1978年,台湾的《工商时报》创刊,我正式成为新记者,完全没有任何经验。而当时我们的对手——《经济日报》已创刊10余年,在采访过程中,受访对象三言两语,《经济日报》的记者已了然于心;而我因背景知识缺乏,以致经常抓瞎,痛苦不堪。

面对这个状况,我想出一个最笨的方法,就是每天把《经济日报》从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不只是内容,还包括所有的广告。

这当然是一个无聊、无趣而且极为痛苦的过程,报纸上充斥着大量的人名、公司名、产业名、产品名,再加上数字、专业知识、专有名词……第一个星期,我只看懂不到一半,看不懂怎么办?看三遍,先背起来再说。

这其实是个极笨的方法,但效果极佳。过了一个月,我大致把当时商场上主要的人、公司、产业都弄清楚了,也大致掌握了正在发生的重要议题。等到12月1日《工商时报》创刊时,我对经济的基本知识、动态、来龙去脉的了解,与对手《经济日报》的老记者们已不相上下。我用最笨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弥补了新记者最大的缺憾。

人生是漫长的马拉松竞赛,要用稳定的步伐向前迈进。但人生也常会遇到危急的艰难时刻,这时我们就必须用非常手段,全力冲刺,才有机会突围而出。每一个人全力冲刺的方法不一样,而我用3个月追赶老记者10年经验的方法,就是我勤奋工作的极致,也是我快速成长的代表作。

首先,我设定了3个月的目标,在常理上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其次,我选择了最笨的方法——死记硬背;最后,我用每天16个小时投入工作,除了睡觉与吃饭的8个小时之外,我都在学习采访。这个经验奠定了我“极速”工作的典范,正常状况我可以以稳定的步调工作,但必要时,我知道如何全力冲刺。

没有这种“极速疾行”的经验,千万不要说你已经体验过人生

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2-1-22 18:31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东坡在最落难的时候,在岸边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写了最好的诗句出来。受到皇帝赏识时,他的书法漂亮、工整、华丽,而且得意。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他的才气,当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难写的书法,这么笨、这么拙,歪歪倒倒无所谓,却变成中国书法的极品。

此时苦味出来了,他开始知道生命的苦味,并不是你年轻时得意忘形的样子,而是在这么卑屈、所有的朋友都不敢见你的时候,在河边写出最美的诗句。

他原来是一个翰林大学士,但因为政治,朋友都避得远远的。当时他的朋友马梦得,不怕政治上受连累,帮苏轼夫妇申请了一块荒芜的旧营地使用,所以苏轼就改名叫苏东坡。

苏东坡开始在那里种田、写诗,他忽然觉得:我何必一定要在政治里争这些东西?为什么不在历史上建立一个光明磊落的生命情感?

苏轼变成了苏东坡后,他觉得丑都可以是美。他开始欣赏不同的东西,他那时候跑到黄州的夜市喝点酒,碰到一身刺青的壮汉,那个人把他打在地上说:“什么东西,你敢碰我!你不知道我在这里混得怎样?”他不知道这个人是苏东坡,然后倒在地上的苏东坡,忽然就笑起来,回家写了封信给马梦得说:“自喜渐不为人知。”他是才子,全天下都要认识他,然而他常常不给人好脸色,可是落难之后,他的生命开始有另外一种包容,有另外一种力量。

所以我觉得,苏东坡酸甜苦辣咸百味杂陈最后出来的一个味是“淡”,所有的味觉都过了,你才知道淡的精采,你才知道一碗白稀饭、一块豆腐好像没有味道,可是这个味觉是生命中最深的味觉。

你会发现他在做官的时候,从来没有感觉到清风徐来,但是从他的诗中看到,因为他不做官,才感觉到清风。

我觉得苏东坡应该感谢的是:他不断被下放,每一次的下放就更好一点。因为整个生命被现实的目的性绑住了,所以被下放的时候,才可以回到自我,才能写出这么美的句子来。

他可以感受到:历史上那些争名争利,最后变成一场虚空。可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因为他回到自我。

我相信,美是一个自我的循环。美到最后不管你是富贵,或是贫穷,有自我,才有美可言,如果这个自我是为别人而活着,其实感觉都不会美。

所以这个“淡”是你经历酸、甜、苦、辣、咸以后,才知道淡的可贵。所以他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我回头看我走来的这一生,心很静,也就无所谓了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快乐的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