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梦 发表于 2012-3-11 22:13

林书豪给中国父母的启示

林书豪成为全世界华人的骄傲和偶像,不仅是因为他突然蹿红的NBA明星地位,更是因为在他身上所体现的优秀品质。这必须归功于他从小的家庭教育。
哈佛,虎爸虎妈们给孩子设定的追求目标,在林书豪而言,却是出于无奈的下下策。无论是林书豪本人,还是林爸爸林妈妈,似乎从来没给他的未来设定那么明确的目标。

当被问道:“为什么小时候让儿子打球?不怕打球影响学习吗?”母亲吴信信非常朴实地回答:“因为打球让他快乐,所以就让他去打篮球。”甚至连NBA都不是他们给孩子设定的目标:“儿子,你想打NBA我们非常支持。”
没有什么所谓的成功方程式。一切都是出于爱。
爱,教给孩子爱。
无论是谈到打球,还是谈到作为他精神力量的源泉的信仰,林书豪都是带着那种发自内心的爱。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林书豪很小的时候就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了,这自然和他父母本身是虔诚的基督徒分不开。信仰使他自信,使他能够在一次次挫折后依然顽强地站起来,使他坦然面对输赢,使他有宽广的胸怀对待他人,对待团队。
孩子从小开始打篮球是因为有个酷爱篮球的爸爸。“我无法解释我为什么对篮球如此热爱,我就是喜欢。”身为电脑工程师的父亲林杰明说。因为对篮球发自内心的喜爱,结果不是目标,不因输赢而喜怒,重要的是努力,无悔的努力,全力投入的努力。爱篮球,不是把它当做成功的工具。因为这种没有功利目标的喜爱,没有必要去模仿明星们的打法,充分发掘自身的特长,打自己的风格。
爱孩子,教给孩子真实的爱的能力,帮助他找到心中的声音,就是给他通向成功之门的钥匙。
爱,就信任孩子,支持孩子走自己的路。
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帮助不是帮助他设计好一条路,而是支持他做自己喜欢的事,走自己的路。当大多数亚裔父母忙着把孩子赶上通往常春藤名校的高速公路之时,林妈妈则做孩子最忠实的粉丝,“你永远知道她会到场,她大概是我看过最投入在小孩球赛当中的家长之一吧!”林书豪高中队友的父亲回忆说。
支持孩子走自己的路,在困难的时候,信任他、鼓励他,帮助他坚定走自己的路的信心和勇气;在顺利的时候,提醒他保持谦逊、感恩之心。当然,作为“过来人”,做父母的难免担心孩子会走弯路。当林书豪决心追求职业篮球生涯时,林妈妈提醒他:“但是你也得为自己做一个后备,一旦做不了职业球员,你得有其他的专业能力能够立足于社会。”教孩子如何决策、选择,而不是替他决定人生的道路。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种近乎理想主义的教育方式,在当前的中国体制大环境下是行不通的。其实林书豪闯入NBA,之所以被称作实现令人羡慕的美国梦,正是因为他的成功曾经是看起来没有希望的。
林书豪的父亲只有1.67米,林书豪读高一时身高只有1.60米。跟一般NBA后卫比起來,林书豪的天分体能都很平凡,既不高大,又没有惊人的爆发力或速度,完全不符合被历史或专家们证明过的球星模型。亚裔,美国人心目中的书呆子、乖孩子;令人称羡的哈佛学历,在篮球场上是负分的印记。“成名”之前,林志豪的篮球生涯可谓颠沛流离,连个展示才华的舞台都没有!
林书豪的价值观甚至可以说是跟整个美国篮球队的价值观背道而驰的。NBA的价值观强调“个人的胜利”,而林书豪则认为团队合作是最重要的,甘于做很多调和或配合的角色。从道德层面说,NBA也在追逐名利的“大环境“潮流中堕落着,似乎和林书豪这样的人是格格不入的。然而,正是因为林书豪展现的价值观与NBA的传统价值观很不同,令人耳目一新,所以才受到大家的喜欢。
虽然说教育是个社会问题,把教育的责任都推到家长身上是不公平的;但如果一切原因都归结到体制上,那只是怪罪于外因。家长毕竟是孩子第一启蒙教师,是孩子的第一榜样。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会定义不同的成功模式。如果只是被动地把社会模式定义的目标强加到孩子身上,除了期待一个工业大生产流水线上的产品,还能谈什么希望呢?
爱,就教给孩子爱的能力;信任孩子,支持孩子走自己的路。
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PS:看到一句评论:最大的启示就是快点移民


   该贴已经同步到 蝴蝶梦的微博

鐡傲骨 发表于 2012-3-11 23:36

在林风暴响彻互联网时,看到他的照片,让我不由自主的关注到他,会期待尼克斯球队的比赛。每次看见林书豪在首发队员当中,都会无比激动。
虽然这段时间,林书豪的个人表现距之前有一定降幅,但是纵观NBA史,每个伟大的球员不都有这么一段从巅峰到低潮的曲线么。我不会对他的表现而感到失望,因为我们需要重新对他在这支球队中定个位,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就已经很不错了。
支持你,林书豪!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林书豪给中国父母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