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3-1-17 23:58

包容、接纳与欣赏

从前有一位王子,他在踏上人生旅途之前,问他的老师——释迦牟尼佛:“我未来的人生之路将会是怎样的呢?”
  
佛陀回答说:“你在人生之路上,将会遇到三道门,每一道门上都写有一句话,到时候你看了就明白了。在你走过第三道门之后,我会在第三道门的那边等你。
  
于是,王子上路了。不久,他遇到了第一道门,上面写着:“改变世界。”王子想:我要按照我的理想去规划这个世界,将那些我看不惯的事情统统都改掉。于是,他就这样去做了。
  
几年之后,王子遇到了第二道门,上面写着:“改变别人。”王子想:我要用美好的思想去教化人们,让他们的性格向着更正确的方向发展。于是,他就这样去做了。
  
又过了几年,他遇到了第三道门,上面写着:“改变你自己。”王子想:我要使自己的人格变得更完美。于是,他就这样去做了。
  
后来,王子见到了释迦牟尼佛,他对佛陀说:“我已经经过了我生活之路上的三道门,也看到门上写的启示了。我懂得与其改变世界,不如改变这个世界上的人;与其去改变别人,不如改变我自己。”
  
佛陀听了微微一笑,说:“也许你现在应该往回走,再回去仔细看看那三道门。”
  
王子将信将疑地往回走。远远地,他就看到了第三道门,可是,和他来的时候不一样,从这个方向上看过去,他看到门上写的是“接纳你自己”。
王子这才明白他在改变自己时,为什么总是处在自责和苦恼之中:因为他拒绝承认和接受自己的缺点,所以他总把目光放在他做不到的事情上,而忽略了自己的长处。
于是,他开始学习欣赏自己、接纳自己。
王子继续往回走,他看到第二道门上写的是“接纳别人”。
他这才明白他为什么总是满腹牢骚,怨声载道:因为他拒绝接受别人和自己存在的差别,总是不愿意去理解和体谅别人的难处。
于是,他开始学习宽容别人。
  
王子又继续往回走。他看到第一道门上写的是“接纳世界”。
王子这才明白他在改变世界时为什么连连失败:因为他拒绝承认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人力所不能及的,他总要强人所难,控制别人,而忽略了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情。
于是,他开始学习以一颗宽广的心去包容世界。
  
这时,释迦牟尼佛已经等在那里了,他对王子说:“我想,现在你已经懂得什么是和谐与平静了。
快乐的一天开始了,信任的一天开始了

   该贴已经同步到 飘飘凌凌的微博

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3-1-17 23:59

天天看这些,怎么我就静不下来呢
看来有的时候只是看是不管用的

lyttonz119 发表于 2013-1-18 00:08

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3-1-17 23: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天天看这些,怎么我就静不下来呢
看来有的时候只是看是不管用的

姐你说的这不是胡总吧~~{:5_192:}{:5_188:}和谐和谐~~~

小唐ヽ 发表于 2013-1-18 00:08

咳,看完不一定要有啥感觉啊。就像我看完第一感觉就是

绳命,是剁么的回晃;
人生,是入刺的井猜!

我爱死这和尚了= =

铁皮铰链 发表于 2013-1-18 03:42

哲学无止境。深度值得深入。

惆怅而又凄凉 发表于 2013-1-18 20:51

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3-1-17 23: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天天看这些,怎么我就静不下来呢
看来有的时候只是看是不管用的

知道和做到是两把事

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3-1-23 14:29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kyMTg4Njg4/v.swf

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3-2-12 23:51

真正改变命运的,是我们的态度
人生最可悲的并非失去四肢,而是没有生存希望及目标!人们经常埋怨什么也做不来,但如果我们只记挂着想拥有或欠缺的东西,而不去珍惜所拥有的,那根本改变不了问题!真正改变命运的,并不是我们的机遇,而是我们的态度。

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3-2-12 23:51

http://res.img.ifeng.com/3adf821bfda551d1/2012/0203/rdn_4f2b3950373cd.jpg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不是你所处的位置,而是你所朝的方向。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不让有限的年华虚度。

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3-2-12 23:52



你常常以为当在你身前的才是真正的你

有一个我,挡在你身前

很多人一脸殷切地说:“我要……”最需“要”的是拿掉那个“我”。

有人请教惟宽禅师:“什么是道?”

惟宽:“就在你前面。”

又问:“那我为什么看不见?”

惟宽:“因为你有一个我,所以你看不见。”

又问:“我有一个我而看不见,那师父您看得见吗?”

惟宽:“有了你和我,那就更加看不见。”

再问:“那如果没有你也没有我,就能够有所见吗?”

惟宽:“既然没有你也没有我,那还有谁要见呢?”

很多先哲都说,在人生的旅途中,一个人最大的障碍、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这个“自己”,指的不只是个人心中的观念和习性,还包括自我意识。如果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太强,那就会有太多的“我”挡在他和周遭的人与事之间,而使他的目光变得短浅,只看到“我”,却看不到其他东西。

这些挡在自己和周遭人与事间的“我”,其实都是由识心或妄心产生的“妄我”,也是我们必须先加以排除的“我”。

有人问:“如何是佛?”

赵州禅师答:“你是什么人?”

再问:“如何是赵州?”

赵州:“东门、西门、南门、北门。”

佛是自我实现的目标,赵州反问那个人的自我,也许在表示一个人要先搞清楚自己的自我是什么,才有机会成佛。

但当那个人问赵州的自我是什么时,赵州却以城门作答。这种答非所问,是想打破世人对自我的执着,因为世人所执着的多半是妄我;而东西南北四门并举,也是在指出他有一个我可以无所在、也可以无所不在,那就是他的真我。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最需要认识、也最值得认识的你,就是你的真我。但你得先推开挡在你前面的许多妄我,才能看到你的真我。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包容、接纳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