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3-2-7 22:51

人生三分是选择 七分靠放下

http://y3.ifengimg.com/c9f1c72b90ed5e03/2013/0206/rdn_51121f65515ef.jpg人生旅途的包袱不应该越来越重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人生路上不可避免要有所选择,有所放下。选择是明智者对放弃的诠释,只有量力而行,善于抉择才会拥有更辉煌的成功;放下是智者面对生活的明智选择,只有懂得放下,善于取舍才能事事如鱼得水。学会选择,懂得放下,才能拥有海阔天空的人生境界。1.卸下行囊,轻松上路
人生就如登山,背负的太多就难以登上高峰,只有适时地卸下行囊,才能轻松地赶路,爬得更高。
用“放”的态度看待人生,你会发现可以把事情看得更清楚。在你心灵疲惫的今天,选择放下是一种明智的做法,只有放下才能让心灵净化,才能轻装上阵,轻松地赶路。
有一个聪明的年轻人,很想在一切方面都比他身边的人强,他尤其想成为一名大学问家。可是,许多年过去了,他的其它方面都不错,学业却没有长进。他很苦恼,就去向一个大师求教。
大师说:“我们登山吧,到山顶你就知道该如何做了。”
那山上有许多晶莹的小石头,煞是迷人。每见到他喜欢的石头,大师就让他装进袋子里背着,很快,他就吃不消了。“大师,再背,别说到山顶了,恐怕连动也不能动了。”他疑惑地望着大师。“是呀,那该怎么办呢?”大师微微一笑:“该放下,不放下背着石头咋能登山呢?”
年轻人一愣,忽觉心中一亮,向大师道了谢走了。之后,他一心做学问,进步飞快……
人生就如登山,每个人都在前行的过程中不断地往袋子里累积东西,这些东西包括你的名誉、地位、权利、财富、亲情、友情、爱情等等。很多人只知道一味地往自己的袋子里堆积东西而不知道放下,以至于身心俱疲。
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拥有得太多有时并非是好事,拥有得太多,顾虑也就多了,包袱也就沉了,其实有些东西早该丢弃,拖着只会成为自己的累赘,所以我们要学会选择,懂得放下。学会选择,懂得放下,你才能看清人生路上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从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收获对自己有益的东西,放下让心灵疲惫的一切,这样才能轻松地赶路。
传说有一种小虫,每遇一物便取来负于背上,越积越重,又不愿放下一些,终于被压趴在地上。有人可怜它,帮它取下一些重负,它爬起来继续前行,遇物又取之背负如故。它的目的是越过一堵高墙,却因气力不支,坠地而死。
小虫什么都不舍得放下,只知道往身上堆积东西,以至于被重物压死。其实我们又何尝没有犯过同样的错误呢?较之物类人更是贪婪,执着于名与利,执着于一份痛苦的爱,执着于幻美的梦,执着于空想的追求,执着于人生的完美,想得到太多,背负的包裹也就沉重了,其实适当的放下何尝不是一种正确的选择。懂得放弃才有快乐,背着包袱走路总是很辛苦,只有懂得放弃该放弃的才能有更多精力去获得自己该得到的。其实,人要有所得必要有所失,只有学会放弃,才有可能登上人生的最高峰。
也许有时我们只看到了放下时的痛苦,而忘记了那些如果我们不放下就会得到的更大的痛。就如那只小虫一样,什么都不想放下,结果不但没有翻过高墙,还坠地而死,所以我们要学会放下,要卸下沉重的行囊,轻松地上路。
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写道:“只管走过去,不要逗留着去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会继续开放的。”


   该贴已经同步到 飘飘凌凌的微博

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3-2-7 22:52

我不思 故我在

人生最美好的存在经验是你浑然忘我我思,故我说:“笛卡尔不在。”有一天,临济在僧堂内小睡。黄檗走进来,看到他睡得正甜,便用棒子敲椅子一下。临济张开睡眼瞧一瞧,又若无其事地入睡。
随后,黄檗来到前面的僧堂,看到首座正在那里坐禅。黄檗出声质问:“后面僧堂里的那个和尚在坐禅,你在这里胡思乱想些什么?”
呼呼大睡时心无所念、心无所思,这种不思并非刻意为之,而是因专心睡觉以至于忘了思,进入无何有之乡,这正是修行的理想境界,所以无异是在坐禅(修行)。
反之,一般人坐禅时心念纷飞,时而思善,时而思恶,时而又提醒自己宜速断念,刻意想不思……这样的胡思乱想,怎么能说是在修行?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意指人因思想而证明自我的存在,但黄檗却告诉我们,当我在思时,我其实是不在的(不存在于当下),因为我总是随着心思飞到过去、未来、想望的时空中。这个因思而不在的,显然是妄我。
百丈怀海随侍马祖禅师外出,看到一群野鸭飞越天空。
马祖问:“那是什么?”
百丈答:“野鸭子。”
马祖问:“到什么地方去?”
百丈答:“飞过去了。”
马祖忽然伸手用力拧百丈的鼻子,百丈痛得叫出声来。
马祖说:“难道你也跟着飞过去了吗?”
当百丈回答“飞过去了”时,他的心思和整个人都跟着野鸭子飞到了天际,而马祖的拧鼻,就是要截断他的思想,让他回到当下——“我不思,故我在”,这个因不思在的就是真我。
其实,人生最美好的存在经验是你专注、陶醉在一件事情中,浑然忘我(忘掉的是妄我)、忘了思想的时刻。不思,不仅是在(在的是真我),而且是幸福的存在。
也因此,对自我的终极了解是忘了自我,而自我追寻的最高境界是无所追寻。

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3-2-7 22:53

每天要面对的话:去贪则清凉

学佛,就是要超越自己。但要从何下手呢?第一,要从去'贪'下手。

“贪”也可以解释为“执著”,我们执著就会有痛苦。仔细想一想,我们那一种痛苦不是由贪延伸而来的呢?

贪钱、贪色、贪吃……等等,一切都由贪而来。

我在读大学时,有一次参加令营,曾向一位修禅的法师请益。

这位法师就问我们:“你们这些大学生是不是来求法的?”

我们回答:“是。”

这位法师接著说:“我送你们一句话,拿去贴在墙壁上每天看,一定会很受用的。”

于是法师挥毫为了五个大字:“去贪则清凉”。这句话让我受用至今,除去心中的贪念,就可以丢掉“我执”;没有了“我执”,一切的痛苦也就不存在了。

有一位信徒告诉我:“师父!我发现自己现在不贪执”;没有了“我执”,一切的痛苦也就不存在了。

我就说:“那是因为金钱的数目并不大。如果你能把十万块的现金,放在很多人进出的客厅里,而你坐在这里听我演讲两个多小时,心里完全不挂念那十万块,那我就真的佩服你了。”

要知道,人的习气中,“贪”是最难去除的。所以,各位不妨也把这五个字“去贪则清凉”,写在墙壁上。每天看、每天看,慢慢淡薄自己的贪念。久而久之,就比较不容易痛苦了。

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3-2-7 22:54

走过逆境,让生命如花绽放

逆境和攀登高山是一样的道理。逆境向上是艰难的,但你的位置始终在向高处增长;而下山是顺势朝下的,是不用花费什么力气的,但你是在走下坡路,领略不到高处美妙的风光。

我们的生活里,逆境多于顺境,波折多于平静,这是一种人生规律。就像航行的帆船,需要逆向的风作动力才能乘风破浪向前航行。有波折的生活才富有创造的魅力。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说深山里有一只狐狸早先它的尾巴是卷起来的,因为它觉得自己聪明,没有哪个猎人能够奈何了它。可是有一天,它终于栽到寻摸它已久的猎人手里。被关在笼子里的狐狸没有考虑目前的困境,而是左右思想,自己每天都小心翼翼做事,怎么会被眼前这个并不聪明的猎人给捕获?这时,一阵风吹过来,它感觉到圈起来的尾巴有了动感。狐狸恍然大悟,原来是不该圈起来的尾巴失去了它特有的功能。猎人是循着自己的留在雪地上的脚印来的,如果把尾巴放下来,拖在地上轻轻扫动,自己的脚印就能被抹去。于是,它再次与猎人打赌,如果放了它,三天内猎人是无法找着他的。猎人放了狐狸,从此,猎人再也没有寻找到这只狐狸的脚印。

被逆境所困,抱怨是没有用的。被困,才有所思;有所思,才有所能,有所能才会找到逆境的出口。就像高山无法囤积流水,云朵无法锁住日月。逆境是扭转不了生命本然的真实。反而,驱使我们找到全新的自我。

惊险涡流的形成,是因为水域下面藏着暗礁。流水受到阻力,便形成富有张力的旋涡进行抗击。涡流的奇观,展现出生命的张力,令人望而生畏。我们身处逆境,好比流水身陷暗礁,只有顽强抗争,才有运动着的生命力。逆境打造了我们生命活力的运动场,使我们的骨骼更强健,精神更旺盛!

学会在逆境中求生存,要在那些歧视的目光里找回你做人的尊严。受到压抑才知道奋战,受到排挤才知道竞争。弹簧背负着重量的压抑,始终没有放弃反弹的欲望;大颗粒沙砾受到挤压和颠簸,才知道奋力冲在一桶沙砾的最上层。逆境造就抗争,抗争才有动力。

身处逆境是痛苦的,但也是幸运的。因为逆境的口袋里藏有珍贵的财富,在你熬过最艰难的关口时,你会意外地得到这笔丰厚的资产。我们可以观察到,作茧的蚕用心血吐出的丝自缚住身体,整个吐丝的过程是痛苦的,而最后把自己的身体包裹进蚕丝更是倍受煎熬的。然而,用不了多长时间,破茧而出的蛾便获得飞舞的自由。

逆境在打造人格魅力的品牌。它的酷烈程度就像打铁炉里燃烧的钢铁一样,不但要受到高温的冶炼,而且还要放在铁錾上经受铁锤的敲打。不过,越是经得起敲打的钢铁,就越能打造出锋利的宝刀。逆境是锻造人生的熔炉,是锤炼人生境界铁錾。

在逆境中,我们很容易发现自己的弱点。这是我们身陷逆境的原因之一。我们被弱点击中,脆弱的品质完全暴露,这正是我们审视人生缺憾的好时机。即使产生一时的抱怨,不要紧,这时的抱怨是我们吐故纳新所吐出的废气。当废气释放完毕,我们仍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人生的拐点便很快出现。

逆境常常会触动我们的奇想和创造力,迫使我们放弃不现实的幻想和爱面子的自尊,从最简单、别人看不起的事物重新做起,以获取生存的机遇。

逆境中,时常会有藏在泥土里的机遇向你伸出无形的手。这时,你要果断抓住它,哪怕只有千分之一的希望,也不要放弃。

逆境中的亲情是珍贵的,逆境中的友情是难得的,逆境中的爱情是真挚的。逆境是我们检验人生生活的试金石。

学会生存,就必须体验逆境给你的痛苦。痛苦越强烈,生存的热望就越高,就越能使你找到生存的法宝。

逆境是一道人生亮丽的风景,只有我们在饱经苦难风雨打击后,才能见到它璀璨夺目的光彩。

钢铁的火花是在出炉的那一刻迸发出来的;通红的铁器是在重锤的敲打下迸出璀璨的火星的。逆境是迸发灵感的地带,你的愤怒会激活你的智慧,要坚守住逆境的防线,承受逆境的打击,在逆境中发掘生存的宝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知道身处逆境是塑造意志的理想境地。可是,我们大多数的人都想着过比较顺畅的日子,不愿意受波折。无可非议,人们更多的愿望是想做湖面的荷花,而不想做埋在淤泥下的藕。但实质上的结果恰恰是相反的。荷花只是浮在水面的期望,是美在外表的东西。而身处淤泥中的藕却是最有营养价值的物品。逆境如身处淤泥中的藕,是在滋养最丰富的智慧根基,一旦脱离淤泥被采撷出水面,它本身显露出来的价值才是最实用的。

逆境犹如粗糙的石磨,看起来简陋,但磨出来的豆腐却是洁白细腻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思想最容易陷入安乐窝享受生存的乐趣。逆境围起的藩篱,很少有人去主动接近它。但越是安于享受,日后由安乐沉积的忧患就越多。任何事物不会永远高高在上。高枝上的苹果熟了要被风吹落;高耸入天空的山峰要被云雾所遮盖;永恒的太阳运行一天后要坠落下西天。逆境为我们聚满了许多人生的启示,我们要主动去挖掘,去感悟逆境给予我们某种心灵的会晤。逆境是涡流而不是死水,只有搏击,才能获得新生!

多给自己创造一些逆境,像敛聚财富那样,把逆境看着是黄金铺就的道路。逆境是在打造你的意志,如果你自认为是一块金子,那么越是经过逆境的打造,其光彩越加明亮!生活的太顺利会湮没你的斗志。就像平静的流水,只有经过险滩,它才能呈现出动态的美,我们才能看见真正壮观、有形状的流水。逆境正是蜗居在流水下面的险滩,它在布局惊险,也在创造生命动态的壮美。

被狂风暴雨洗礼过的天空才会显得格外蓝净;春天要萌发绿色的希望,必须经过秋风清扫去枯枝败叶和漫长隆冬的磨砺;宇宙起始,必须打破平静才能迸发出生命力!逆境为我们造就了人生搏击的平台,还有什么能比逆境产生的魅力更动人心魄?当我们把一枚生鸡蛋放在一碗冷水里,它永远只能是一只生鸡蛋;而我们把鸡蛋放进一锅沸腾的水里,它会变成美味可餐的佳肴。

逆境是一锅沸腾的水,是在煮透我们的命运和人生

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3-2-7 22:55

沉沦与崛起仅是一念之差

每个人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惰性,随着惰性行走,我们就只能抵达悲哀。好在人类同时具有理性,理性的思考将帮助我们从千头万绪中整理出有序的思路和计划,并做到持之以恒。很多时候,命运就是一种惯性,沉沦或者崛起,仅仅一念之差!

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3-2-7 22:56

允许生活有进步的空间

被完美主义理想控制的生活其实并不完美,甚至是暗淡无光的。它阻挡了我们成长的道路,让我们不能感受幸福。这种阻隔是情感上的,也是精神上的,有时甚至是身体上的。事实上,生活中的智慧大多是从失败的教训中获得的,而非源自成功的经历。失败教我们学会谦卑,让我们学会向他人寻求帮助和指导。同时,我们也懂得允许他人犯错

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3-2-7 22:59

布施让心更清净

一个人跑到释迦牟尼佛面前哭诉。

“我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成功,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你没有学会给予别人。”

“可我是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呀!”

“并不是这样的。一个人即使没有钱,也可以给予别人七样东西:

第一,和颜施,就是用微笑与别人相处;

第二,言施,就是要对别人多说鼓励的话、安慰的话、称赞的话、谦让的话、温柔的话;

第三,心施,就是要敞开心扉,对别人诚恳;

第四,眼施,就是以善意的眼光去看别人;

第五,身施,就是以行动去帮助别人;

第六,座施,就是乘船坐车时,将自己的座位让给老弱妇孺;

第七,房施,就是将自己有空下来的房子提供出来,供别人来休息。

如果你有了这七种习惯,好运会随之而来的

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3-2-7 23:00

人身难得,中土难生,佛法难闻,善知识难遇

不想要的通通都会偏偏碰上,想要的会因为无常而离我们远去。快乐多是短暂的,痛苦是比较长久的,但痛苦以后又不代表它永远维持下去,痛苦以后又会快乐,快乐以后又会痛苦,有时候是在不快乐也不痛苦的过程当中,一个无记的状态。所以,这些反反复复变化无常,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活着不容易。

活着不容易,那么就要让它变成有意义。要不然,活着本来就很不容易,这种无奈地活下去,最后在临终时对自己未来没有把握,就好像是到了一个遍地都是黄金珠宝的地方、看一看以后空手回去,最后快到家门口的时候才会失望。那么,来到人世间,我们所有的一切,修行的机会、累积福报的机会与你轮回痛苦的机会通通都遇上了。

我们来到这个人世间,不是我们突然幸运而来,也不是无缘无故去投胎做人,是多少万年、上亿年累积下来的福报,一点一点地累积,终于有机会投胎做人。中土难生,我们都生了;佛法难闻,我们闻到了;善知识难遇,我们有了;人生难得,我们都得到了。佛教讲的四大难对我们来讲都已经不是难题了,这表示我们有足够的福报跟这样的善缘。现在要不要把这样的善缘累积更上一层楼?活着的时候勤苦地修炼,不只是要勤劳,还要刻苦。

如果现在正在烦恼,就针对引起烦恼的问题好好思考一下:烦恼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吗?当然不能,如果能解决,为何要沮丧?努力解决才是当务之急,而且还要很高兴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是无法扭转或解决的问题,就更不需要沮丧,事情已成定局,沮丧也无济于事,最好将它放下,当下不需要再追随着它烦恼。

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3-2-7 23:01

我们可以看到,在高科技的工商时代,世间亲情愈来愈淡薄,为了钱财或微不足道的小事便伤害亲人的例子不在少数。又例如,许多父母将小孩当成掌中之宝,万般呵护宠爱,到后来这些因过度受宠而变得贪得无厌的小孩反而成为父母最大的冤亲债主。

我们会发觉,很多会伤害父母的小孩,不是因为家境不好,而是因为从小父母过度溺爱,要什么就有什么,慢慢形成我行我素的性格。长大后,如果父母有一次没有满足他的要求,他便忘记了父母已经对他付出成千上万次,于是他可以用最后一次的没有付出,将父母当成是世间上最大的仇人来伤害。

有种人,你对他好一百次之后,绝对不可以再对他不好两三次,因为他会借由后面几次对你的不满意,而将之前你对他无数次的好一笔勾销,这就是亲人和朋友。另一种人你可以对他不好一百次,但只要对他付出一两次,他就会感激不尽,那就是仇人。其实,要满足自己不喜欢的人是最容易的,你平常对他没什么好话可说,有一天你讲了两三句好话他就满足了;可是,好话讲太多,亲人反而会将你的话当成花言巧语来看待。

昨天是最亲密挚爱的亲人,今天可能是伤害的最大来源,而且往往会是最深最难以承受的伤害。因为我们投入了太多的心思,于是希望对方会以同等的付出回报;而当太多的奢望无法如愿实现时,随之而来的伤害就会愈大。当然,不可否认这种付出其实就是一种爱,但这是一种执著、无明的爱;这种缺乏智慧的付出,回报常常会是负面的结果。对于亲人,当然需要去关爱,但关爱的前提是必须将过度的执著放下。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关爱已经变成一种过度的执著,所以当家人受到了伤害或遭遇困难时,我们会觉得比自己不顺遂还要痛苦。其实,这也可说是真正的冤亲债主;你对他因关爱而产生的痛苦,就是一种还债。

有时也可以发觉,以前的仇人经过一段时间后反而成为帮助自己的大恩人。此外,在修行上,仇人也可能会是个大助缘。很多学佛者、修行人,或是能反观自性者,在心灵上进步提升的动力,大部分来自于这些令自己厌恶的人、事、物或环境。因为在这种处境中可以更清楚地观察,当心遇到逆缘时所生起的波浪到底有多么惊人,并借此作为调伏己心的助缘。

亲人或仇敌,与我们的关系非常明确,比较容易分别;还有一种是和我们关系较小、介于亲仇之间的中间人,在我们和众生的关系里,这种人居多数。

无论是亲人、仇人或者中间者,无始以来在不停的轮回中,一定都当过我们的亲人,所以应该学会平等地视同于今世的父母,或是当最亲的家人来看待。因为你现在最嗔恨的人,也许在前世他对你有着大恩德;与你无关的陌生人,或许是你和他的业力已经清净了;而你应该有所付出的亲人,却可能是来讨债的冤亲债主。就像现在的小孩,跟父母要什么有什么,直到父母死后,甚至还希望棺材或灵骨塔的花费能少一些,多留些钱给自己。

以前,我有个弟子,几乎每天都上班,也没有什么快乐而言,因为成天忙着照顾工厂或家务事,就这样一直忙碌到往生。往生的时候快乐吗?一点都不快乐!因为孩子们为了家产的分配,不愿意他太早离开,于是每天都请医护人员替他打强心针延长生命。甚至到后来他希望往生,却因为有一些遗产分配的问题尚未解决,子女又请医护人员为他打了强心针,勉强维持他的心跳。我看着他在痛苦中挣扎着,又因为病重而无法开口说话,就在这种无法自主的过程中忍受病苦折磨而往生。

从他应该自然往生到真实往生,足足拖了二十几天,都是靠打强心针来维持心跳。病人受苦的情形,连我们外人看了都很不忍心,但是建议他的子孙让他自然地结束生命也没有用,因为他们说:“我们还有很多家产要处理,处理好之前他不能走。”我们还能说什么呢?只能摇头感叹世间人怎么会如此贪得无厌,已经有那么多财产遗留下来了,却还希望拥有更多。

一生中,如果对父母如此无度地索求,虽然可以享受父母所给予的一切,但来世就会变成负债者而必须不断地付出。如果你对亲人会有“到底我欠了他什么,所以要被这样对待,要这样付出”的想法时,就要想想可能是你前世欠对方的债务,因此今生要来了结此因缘,而现在他对待你的方式就是前世你对待他的方式。

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3-2-7 23:02

http://y1.ifengimg.com/d3163f51cd1e5dc7/2013/0107/rdn_50ea9c83273cd.jpg爱让世界都变得更美丽 学着扮演心中想成为的那个人。按照自己期待的方式待人接物,有着神奇的力量,即使你现在并没有体验到它的魅力。我们的行为在前面带路,我们的心态和思想将会随行。
很多时候,我们做不到一醒来就对自己的家人、朋友、同事心怀关爱。我们反而希望他们先向我们显示出爱意。然而,如果我们
主动伸出自己的手,无条件地给出自己的爱,关注他们的需求,我们的回报将是十倍的爱。爱人的举动,将提升我们的灵魂。我们会懂爱;我们会感到心中充满对自己、对身边许多人的爱意。
对待每一个人的态度,都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品质。不管他是可爱的人,还是自私的人,是卑微的人,还是尊贵的人,我们用心展现出自己应有的姿态。道理很简单。如果我们给生活一个微笑,给出我们心中的爱,我们将会发现,生活的道路上随处都有值得我们去微笑、去爱的事物。
我的态度将决定这一天是否美好。我将微笑地迎接它,满怀爱意;我向自己保证,这将是美好的一天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人生三分是选择 七分靠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