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3-4-9 07:29

人生四季怎么过

人生的四季。一青春,二灿烂,三枯萎,四凋零佛法说,世界有生住异灭,人生有生老病死。我们自然界,也有春夏秋冬。
生老病死,我想,应是人生的四季。一青春,二灿烂,三枯萎,四凋零。
自然,有自然的法则。
人生,也应有人生的法则。
古今仁人智者,都在探寻,在此法则下,人生于不同阶段应如何生长、生存、生活、生灭才更合规律。
在古印度,有一抹东方的曙光,他为人生照出一条这样的路。这种文明认为,人生应分为四期,每个阶段,着力的各有侧重:第一期,少年,应着力于学习、求知,练就技能;第二期,青年,应着力于爱情、婚姻,培养下一代;第三期,中年,应着力于工作、事业,为社会作贡献;第四期,老年,应着力于修身、养性,归隐宗教修持实践,为自己谋后路,为世人留榜样。
我等本是人间一俗子,虽也谈超越,但岂敢自诩已经超越。既为凡夫,除了特定的对象,我想,古印度的这抹曙光,是会为人们照出一条比较光亮的路。
因此,我想恳切地建议我们的同辈或前辈们——
人生难得,人生苦短啊,在我们劳累半生、繁忙半生之后,今天,我们也应静下心来,放下心来,净下心来,安下心来,认认真真考虑一下我们的后半生,需要什么?缺少什么?什么最急迫?危机在哪里?我们做了些什么?在做些什么?我们是不是要慎慎重重想一想:生死是怎么回事?过去未来是怎么回事?我们是谁?谁是我们?我们从哪里来?要回到哪儿去?百年前的我们是什么?百年后又是什么?我们是自我拯救?还是由谁来拯救?最终,我们是希望者?还是绝望者?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
思想决定行为,观念决定行动,不解决认识问题,我们就无异是无头苍蝇,乱飞,无异是盲目的蜻蜓,乱舞。我们的人生,在我们的乱飞、乱舞中,多数人已晕头转向了,既没有了方向,也没有了前程。因为,老死就是方向,老死就是前程啊。
也因此,在我们人生还有一半的时候,是不是该好好想一想,想一想,想一想下一半的甚至下一世的人生要怎么过……。

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3-4-9 07:30

在人的一生中,屈指算来,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人并不多,大多只是萍水相逢,我们很难去解释在人生中人的遇合现象,为何我们总会去遇见某些人,而不会去遇见某些人,我们只能以“缘份”,而不是以“或然率”来作合理的解释!

而“缘份”背后所隐藏的秘密,就是“业力”,因为在无数的过去生中,我们和很多的人,有过某种的“对待关系”,而这些“对待关系”,不论是建设性的或非建设性的,都形成了彼此间的某种“业力”。

我们可能因为过去生中的彼此关怀、关心、照顾、帮助而形成良善的业力因缘,也可能因为彼此的争执、抢夺、侵犯、伤害、凌辱而形成不良的业力因缘!

当彼此的业力因缘缠结得愈深,不论是良善的或不良善的,彼此就愈容易在来世的轮回中再次相遇,而不管再遇时的角色是否改变或互换,不变的是,和彼此间业力有关的种类和属性,情感的,就以情感解决,物质或生命的,就以同等的形式偿付!

因此,以业力的观点来看,能身为父子、母子、夫妻、兄弟姊妹、亲戚、朋友,都是在往世生中,彼此间已种下了非常大的业力因缘,因此今生才能再次相遇,而且有了密切的关系存在。

所以从某个角度来看,今世的相遇,可以说是在偿还或延续彼此的恩情或仇恨,从另一方面来看,也可以说是让彼此继续学习,以纠正以前彼此所未曾处理好的关系和问题!

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3-4-9 07:32

从前有个富商家财万贯,正是许多人欣羡的对象。但是他却非常的不安、不快乐,经常感到日子空虚无聊。有一天他去请教智者,要如何找到“快乐的秘方?”有智慧的人告诉他:“你现在由此地出发,去寻找这世界上最快乐的人,然后向他借一件衬衫。穿上这件衬衫,你便会快乐起来。”

于是富商开始向外寻找,逢人便问:“你快乐吗?”没想到大部分人跟他一样不快乐,并向富商大吐苦水。好不容易碰到一两个人告诉他;“我很快乐。”富商进一步追问:“那你是不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那个人便回答说:“可能不是吧,这世上应该还有比我更快乐的人。”

为此,富商只得继续寻觅。最后他到达一座森林,住在树林旁的人家都告诉他:“森林里住了一个世上最快乐的人。”富商带着朝圣的心情,找到那个被称为世上最快乐的人。一见到此人,富商开口便问:“你就是人人宣称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吗?”坐在森林中的人便说:“是的,有什么指教?”他听了便很着急地说:“我愿意给你大笔金钱,请你把你的衬衫借给我。据说穿了你的衬衫,我就可以得到快乐,我的空虚、无聊全都能化解。求求你赶快把你的衬衫借给我。”那个最快乐的人突然大笑说:“你看看我,我根本就没有穿衬衫呀!”富商仔细一看,原来这个人是赤身裸体的坐在森林中。富商终于领悟到快乐的秘方。于是他捐出所有的财富,甚至脱下衬衫,快乐的住在森林里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生四季怎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