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梦 发表于 2013-6-7 07:32

听一首女儿情,说一说万晓利

http://www.haohand.com/video/haohandvideo/1370561547.mp4

蝴蝶梦 发表于 2013-6-7 07:33

万晓利,世界上最质朴的狐狸,执著而又敏感,朴素而又丰富。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一把木箱琴和千变万化的人声。

后来他出动机的时候,居然拿出一支碗,用勺子在碗边划出丁冬之声,表情是无比虔诚的,效果是出人意料的。 万晓利因其独特的唱腔被观众评为颠覆民谣的歌手。

1971年10月15日出生于河北磁县,是一位富有浓郁人文色彩的民谣歌手,中国现代民谣的代表人物之一。浮华世界里一位坚定的歌唱者。
1990年自学古典吉他,创作歌曲。
1990年至1994年在酒厂(县酒精厂)上班,其间加入过一些文艺团体。
2002年7月 签约摩登天空Badhead厂牌。
2002年12月 首张个人现场录音专辑《走过来,走过去》。
2004年5月 第四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最佳民谣艺人提名。
2004年9月10日Badhead 3.收录《吱吱嘎嘎》。
2004年12月10日崔健新豪运专场,任暖场嘉宾。
2005年2月25日 任嘉宾,张楚在"愚公移山"酒吧举行复出演唱会。
2005年12月签约网络秀“十三月”厂牌。
2006年 发行第二张唱片《这一切没有想象得那么糟》。
2007年4月 获得第7届音乐风云榜最佳摇滚艺人提名
2007年6月 获得第7届华语音乐传媒大赏 最佳民谣艺人大奖


晓利不仅不擅言辞,还总是表白说,他本来也没有太多的想法。他告诉我他和音乐的关系,就是打小就喜欢,特别喜欢。从家里的犄角旮旯找出一把口琴,不知怎么就会吹了。初中时代听流行歌曲,唱程琳朱明瑛。后来买了吉他,天天苦练。20岁大专毕业,进了工厂,结婚,生子,喜欢齐秦。97年来北京,开始在酒吧唱歌,挣钱养活河北老家的妻女,听到西方音乐。99年开始写歌,直到现在。

“就是这样的。”他腼腆地笑。

不是因为身边有太多的人包括我自己总强调自己是很有想法的人,才觉得相比之下晓利的可贵。不是这样的。

晓利的可贵在于他说的是真的。他确实没有太多想法,他对音乐就是喜欢。然后为了这份情感倾其所有,终其一生。

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对喜欢的事物从一而终,没有抱怨,没有要求,没有功利,没有解释,没有志得意满,亦没有懊恼和悔恨。

想法是附加于艺术的东西。万晓利则是那种命中注定要歌唱的人。

虽然万晓利的生活在世俗标准下一钱不值,可他以为已拥有了一切:他唱歌、他有亲爱的老婆孩子。

可虽然他说他已拥有了一切,他的笑容里总流露出朴素的忧伤。这是他的命。

让我想起二胡艺人阿柄。最终,他们将弹唱生命的苍茫。

如二泉映月。


蝴蝶梦 发表于 2013-6-7 07:34

万晓利之现场:我不能改变这世界,我更不能改变我自己

有时候会幻想周围的人都是古代人,不一定是前生,只是想他们穿了古代的衣服,做古代的事情,他们在古代该做的事情。而我们的四周不是空山静水,我们怀抱曾经的遗恨穿梭于今日的高楼大厦钢筋水泥灯红酒绿。

一定有一种遗失的身份,但聪明人没空去想。人生苦短,现世的享受还来不及。战国时代一生只为成就一事的情怀一去不返。姑娘们再不肯把自己包裹得影影绰绰,而选择露出底线之上的所有皮肤,包括额外的塑料硅胶。

并非恋旧,只是格外中意当代那些有古代风范的魑魅魍魉。他们不是精英,不是杰出青年,不是劳动模范,不是政客,不是知识分子,不是文化人,不是频频奔赴威尼斯的艺术家。

他们是民间艺人,他们是洁身自好的侠客或杀手,他们是尊师重道的小偷,他们是痴情的妓女。

他们有所为有所不为。

万晓利一付清瘦的身材,眼睛细长而亮,有修长的手,长发飘飘时像极古龙小说中的剑客。如今光头,更像一个冷静的刺客。黄昏之后,他背着他比剑温柔百倍的武器,和饭后散完步准备回家的人擦身而过,来到最明亮最嘈杂最浮华之地,坐在那些饭后不想回家的人面前,要一杯酒,开始歌唱。

他的武器是吉他和歌喉。他是我一直赞美的民间艺人。

民间艺人,城市和村庄的流浪者,靠手艺吃饭,为自己创作为普通人献艺。他们跟艺术潮流之古典、前卫没什么关系,跟官方、地下没什么关系,跟包装、商业也没什么关系。他们自得其乐,自食其苦。他们不想改变这世界,他们更不想为世界所改变。

他的歌同情下岗职工,讽刺政治新闻,疑问捉摸不定的爱情,表达对乡村的怀恋,记录公共汽车上奔波的岁月,悲悯一只在地上打转的陀螺……

他关注周围平凡的一切,但并不美化自己的关心。他诚实地说出看法,哪怕这些看法已经落伍并因为落伍而显得可笑。他的歌与深刻无关,却深刻传达了他对美好的忠贞向往。

奇怪的是,那些穿着时尚终日为车房忙的酒吧常客,那些以“更高更快更强”为生命宗旨的生意人或白领,却十分迷恋万晓利的歌声。晓利在酒吧的现场气氛总是分外热烈,这是否说明,人们通过歌声梦见了一些遗失的东西?

更重要的是,这世上有许多歌曲编得很出色,却漠然得像我们的生活。而万晓利的歌却充满了热情,如同《诗经》中作品,真挚,纯朴,有感而发,情感鲜明。

然而他满怀热情地去歌唱命的悲伤。这就是那些煽情虚伪的上榜流行歌曲所永远无法企及的。

热情是一种几近丧失的品质。

蝴蝶梦 发表于 2013-6-7 07:35

据说,万晓利的《这一切没有想象得那么糟》是一张可以让所有人听过之后变沉默的唱片,沉默到忘记呐喊,忘记鼓掌。

作为一位普通的民间艺人,万晓利经过了35年的尘世风雨后创造出了这张全新的个人诗篇,整张专辑作品创作的时间跨度超过6年,包括第一张专辑未收录的旧作和发行第一张个人专辑后四年内的新篇。所谓旧作,并非是因为歌曲质量不足难以容身晓利的首张个人首张专辑,而是因为歌曲情绪与第一张整体风格定位的偏差,因为《走过来,走过去》采用酒吧同期录音的形式,考虑更多的是更适应酒吧演唱的歌曲……四年后的今天,包括那些新歌,这一切终于有机会以CD的形式与大家见面了。

这是一张属于男人的唱片,虽然它更为含蓄,但实际上歌者用相对简洁的方式传递着更多的信息和情绪。至少在内心情感上,一个好丈夫,一个好父亲,一个好歌手的内心语言变得更为纯熟和多元。以更多级的视角,更高的角度去体味一切外部环境带给个人的影响。那是一种人性的光芒,稍微闭眼体会,足以使人流泪的富足,在精神上绝对的富足。

美丽的农庄里,偶尔迫使你不得不停下脚步去欣赏的田园美景,云彩被镶嵌在天空的蔚蓝处摇晃着自己波西米亚的大褂,远处一辆稍显破旧的单车上,一个有着憨厚笑容的男人带着她的妻子和女儿,在布满野花清香与尘土颗粒的乡间小路上快乐地骑行着。他们从你身边经过,留一点喜悦与感动给你,然后继续向前,把一些快乐的笑声保存到记忆的最深处。即使赶上雨天,在水滴下落前,空气里凝固着让人窒息的紧张,而远处那些清爽的笑声依旧……

如果真的下雨,那个骑车的男人会停下来,羞涩地递给你一把雨伞,然后说“别着凉。”

是的,那就是万晓利,在新专辑中他安详地唱着“平静/孤独/快乐/幸福”。

没有人能够真正通过他们自己默认的价值方式去理解一位音乐家,一位朴实而坚韧的民间歌手几乎就是一位为理想而孜孜奋斗的战士。在中国当下新城市民谣范畴里,万晓利应该就是这样一种人。假如以江湖称谓去解释他,那么4年后的今天,万晓利已经修炼成了独门的旷世神功,无须借助利器可制“敌”于死敌。但晓利除了他自己之外没有敌人,他的咽喉跟心脏是如此一致的。

《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应该被归属为城市新民谣这个概念里,从音乐根源上追溯,它并不在民歌的范畴内,而是呈现出一派西化中为的新流派,这样的路数早在侯德建与罗大佑时代就显示出其强劲的生存和传播能力。在中国内陆,直接反映市井生活,折射小人物日常生活内心实录的作品应该由以万晓利为代表的民谣草根阶层来完成,完成一种呼应,对于台湾民谣新城市民谣前辈的呼应,完成对内心倾诉欲望的呼应。

当然,网络歌曲和刀郎也是一种呼应。但音乐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唱出来的,需要用乐器演奏出来的实体,而不仅仅是依托于文化或者脆弱的回忆维系的小情调。我想,当大家听完整张《这一切没有想象得那么糟》时,你会同意这样优秀的歌曲无论从什么层面去剖析都是上乘的依靠不媚俗的优美旋律和真挚的歌词演绎的盖世之作。在传播平台和大众的音乐美学素养足够体面和及格时,人们——我们所有的音乐爱好者应该把万晓利当作是一种标准,而不是臭大街的酸腐云云。

我们相信,好的音乐必须需要一个好的、更大的平台去推广,那样好的音乐才有机会被大众所接受。请用你的耳朵和心去倾听这个朴素的真诚的万晓利吧。

蝴蝶梦 发表于 2013-6-7 07:35

空气上的声音
万晓利/文

整个下午,屋子里都很安静,尤其是在五六点的时候。不管有没有阳光斜射进来,我大都坐在床边,低头弹琴。偶尔抬起头,隔着阳台的玻璃看看西边的天空,乌云或落日。这时候我能清楚的听到房间里流动着的空气的声音。

老婆在厨房准备饭菜发出的叮铃当啷,女儿放学回来在门外转动钥匙随之一声巨响的关门声,经常会把我从一个易碎的泡沫幻景中拽回来,紧接着便是她俩叽叽喳喳的对话或争吵。这些声音驾在空气之上,洒落在我的琴声之中,熟悉的让我几乎都听不到。

通常是这样的。

幸亏有电脑,还有那点不罢休的激情。有一次我录下了这一切。回放时我呆住了:那“砰”的一声关门所产生的回响,简单而令人回味的一问一答,和着我那近乎于单音的吉他,形成了一个饱满的声场,空间感巨大……让我不得不沉醉在里面。我闻到了一股小时候自己那床红色棉被的味道。一种回去的感觉,一种彻底的安全与温暖,像是没有经过耳朵,直接从心底冒了出来。

不用多说,我被融化了。并且,再也不想回过神儿来。

这也是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的败兴之处吧,很容易就会迷恋上一个空间,一种声响,进而忘记现实。当然,反过来讲也对,是音乐让我再一次感知了生活。感谢音乐。

必须反过来讲。

所以,终究还是要回去的,到村落,到田野,到山顶,实在不行就在家里……谁都知道,你把生活给弄丢了。

所以,不得不遗憾那些个焦燥不安的日子,不仅没有感受到这真实而细致的恩赐,而且空虚度了无数好时光,伤神,伤身……

唯一值得骄傲的是女儿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是班里的前几名。要考试了,这时她正在复习英语,高声念道:我一点都不喜欢流行音乐;学习语法很重要;我们应该学会能通过忘记来解决问题……一遍中文一遍英文,一遍又一遍……

隔着客厅我听的清清楚楚。

蝴蝶梦 发表于 2013-6-7 07:35

万晓利第三张专辑《北方的北方》在低调中发行了。唱片封面上,选择了万晓利的标志“海魂衫”作为主视觉,心脏的位置还烧穿了一个大窟窿。表面上看,这代表着北方汉子一颗火热的心。而实际上,听过的歌迷第一反应都会认为这是一张内敛压抑得让人透不过起来的专辑。为什么会这样表里不一呢?
 
在此之前,我先说一个估计所有的万晓利歌迷都知道的一个花边故事:当年,万晓利还不是“万总”“万人迷”的时候,尚算默默无闻。某日的一个中午或是早上,突然电话响起,那头的人说:“喂,晓利,我是老狼啊。我听了你的歌了,哎哟,真是太牛了!你一定要加把劲啊!”于是之后两人也成为相知相交的好友,老狼甚至还在《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的时候为万晓利唱起了和声。
  
从这个略带搞笑意味的识英雄重英雄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万晓利其实是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的。这让我在与万晓利仅有的几次接近和几次电话中,对他都忍不住采取仰视角度。即使在台下,他随意地穿着海魂衫,斜倚在一边,也不太爱与人扎堆,总给人一种距离感。于是,问题来了,他到底是不是一个“独立民谣偶像歌手”呢?
  
2008年的时候,在“海魂之夜”场场爆满的时候,在万晓利看似达到了“个人演艺生涯”的最高点的时候,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你觉得万晓利会得意洋洋地享受着台下高呼“万晓利,我爱你”之类的吗?你有留意过万晓利帮歌迷签名时候的进退两难的表情吗?你能想象万晓利初次看到自己“万人迷”称谓后的反应吗?
  
当然,这一切,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只能从万晓利的音乐中揣测。
  
还记得《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中的那首《鸟语》吗?有网友说,当一个歌手反复唱到“鸟”“想做一只鸟”“鸟儿在歌唱”时,那他便离发迹不远了,这个规律强烈作用在鲍家街43号,许巍等身上,他们都发了,他们不用过地下生活了,他们变成了鸟,万晓利也如此。可你是否知道《鸟语》其实是万晓利写给妻子的深沉告白?“他是世上唯一能懂鸟语的人”“麻雀也好,燕子也好,飞鹰也好”“孔雀也好,凤凰也好,乌鸦也好”,从这个角度去解读,你便知道这跟企图飞黄腾达没有任何关系。同样的,包括《陀螺》《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这些歌曲,与《狐狸》创作于同一时期——你可以想象这样的分裂吗?万晓利在展示小市民意识形态下,同样也在寻找世界的另一面,凯鲁亚克的嬉皮小说和顾城的诗对于他来说都是如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万晓利是中国当下最为孤独的民谣歌手,他必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承担着平静与喧嚣的冲击,在逐渐被精英文化所接纳的同时,也不断地对自身产生质疑。于是他一直在寻找,并把自己的音乐演化得越来越诗意。《北方的北方》正是诗化的极致。
  
《北方的北方》中有四五首的歌曲,在一年半前我已经听过了它们小样。雨薇知道我是晓利的铁杆歌迷,当时把一串只用着拼音打着的歌曲名字的Demo给了我,现在我知道了,这是《和解吧 姑娘》《水》《大坝上的奔跑》等。当时Demo部分音质很差,只能听到个大概,而古典吉他与低沉的人声以及极度抑郁的氛围让人几近窒息。这也印证了曾在万晓利前属独立品牌十三月工作过的李欣其在更早之前对我说的,万晓利的新专辑将更为自省更为内敛。
  
万晓利写歌的时候,总是写先吉他的部分,然后再把旋律写上去。而他又是学古典吉他出身,虽然多年的酒吧驻唱可能已经让他忘记了最早时学习的那些音阶还有练习曲,可能连晓利自己也不会想到多年之后会摆弄出这样的音乐形态,可正是这样的万晓利最万晓利:安静、孤独、朴素、哀伤。
  
《北方的北方》或许需要经过这么几个鉴赏过程:期待——尝鲜——吃惊——抗拒——回头——质疑——沉默——理解——钟爱。《不要问我星星有几颗》表面上看似单调得让人透不过起来,古典吉他漫长得似乎看不到边际,而最后一颗一颗地数星星,一直到最后数到第二十四颗,突然感觉到一种莫名地抽出感,曲末一下变得层次丰富跳跃起来。《除夕》同样是一个压抑的夜晚,时而缓慢时而湍急的吉他让人心跳加速,合成音的过渡一直来到《父亲》前的诡秘气氛,这一个《父亲》与曾经的《妈妈》相比让人喘不过气来。《听松鼠妈妈的话》把这种压抑提升到了极致,歌曲直到吉他拨弦与万晓利的歌声响起才让人松一口气。从“我是一只狐狸”,到“不要相信它是兔子”“不要相信它的将来,将来它可能是只老虎,也可能是一只毒蛇,也可能是一只蜗牛”,由中可推测万晓利在这些年间对社会的洞察衍变。
  
到了专辑后半部分,风格开始变得明朗。《和解吧 姑娘》相较之前的歌曲更显明亮,从属七属八和弦中跳脱,和钢片琴的起落一起,万晓利勾画的姑娘形象却与过往耍流氓等形象中更为立体和矛盾,而歌曲的旋律性也开始有所增强。而之后的《水》似乎又恢复平静,副歌时“没有喜悦”一句,自听到Demo时起就已印象深刻,或许这是万晓利最好的自比。《大坝上的奔跑》的感觉给人更北方,类似撞击声或是心跳声的节拍器让歌曲更添几分苍凉之感,万晓利干脆把古典吉他勾勒旋律用低八度唱出来,哈萨克族的民族乐器库布孜演奏出的音色更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漠草原气息。《回到森林里的鸟》,你从左小祖咒式跑调的前奏里面就知道这是一首关于讥讽的作品。现在的万晓利已经和十三月解约,重回自由身的他,不知道是否还配得起两年前“鸟人”这个称呼?
  
有从万晓利专辑首演回来的朋友告诉我,现场气氛很闷,我想也是。这样的歌曲,站在一群人中听着确实有点尴尬不自然。好比练功用的寒玉床,只能一个人躺着,多人挤在一起就怪了。听《北方的北方》的时候,你的手头上已经不能做任何事情,这就意味着这绝对不是一张能够讨好人的专辑。最适合听这张专辑的环境,我猜想是在北上列车漫长的夜里,这能更好地让你咀嚼出《北方的北方》中的味道。
  
在《走过来 走过去》里头,万晓利展示了市井生活的智慧结晶;而若干年后,他又把自己从生活中感悟出来的平静之美集结成《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最后时间里,万晓利再次迥异于之前,而忠于自己,企图把这一种平静带给人们。听起来,《北方的北方》充满了平静、孤独与哀伤,但我们的生活不正是如此吗?
  
尹丽川对万晓利的评价最为贴切:“酒吧中买醉的人没醉,不想醉的人醉了。万晓利和这些纷纭是非没什么关系。他不理解世上怎么会有那么多人为了一点得失得意非凡或痛不欲生。他唱完他的歌,收好他的琴,骑上他的自行车,独自回到他简陋的家,每晚如此。这样的生活,他一过就是五年。这样的日子会给他的心灵沉淀些什么?痛苦?忍耐?孤独?万晓利似乎绕过了常人惯有的这些感受,而渐渐涅似的获得了某种人生的大平静和大安宁。”
 
而《北方的北方》表达的正是这种大平静和大安宁。在万晓利和妻子霞、女儿万畅搬进了新房子后,从默默无闻成为“万人迷”后,其音乐成为小资文化消遣品后,回顾过往的所思所想,积淀而成了这张专辑。
  
于是,现在你会明白,滚烫的心其实用不着证明。

阿桑哥 发表于 2013-6-7 20:43

平淡的听完,平淡的平淡中还是感觉平淡,这就是生活,就在平淡中一天天度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听一首女儿情,说一说万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