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3-9-13 07:46

低到尘埃里,并且在那里开出花来


张爱玲说“低到尘埃里,并且在那里开出花来”。很多修行人的确在“尘埃里”,生活低调不讲究,言语直朴不造作,行为谦卑不浮华,……说话做事都小心谨慎,唯恐造下恶业……他们把这叫作惜福,叫作持戒。这些“低到尘埃里”的人,让人出自内心生出敬仰。看上去他们是灰头土脸,但尘埃不掩的是一颗明珠般的佛心。他们是尘埃里开出的花朵,散发出沁人的芳香。

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3-9-13 07:47

尘世的历练让我们贴近本真

一粥一勺是清淡,健康、温暖、妥帖;一瓢一箪是清淡,随意、自在、安心。奢华也罢,绚丽也罢,生命终究归于平淡,淡到极至。尘世的历练让我们的内心不断贴近本真,让灵魂归于成熟稳练,这未尝不是活着的一种至高境界。清淡是生命的内定力,仰仗这股超然之气,我们内心的岛屿必将是一番风过碧空洗、云白清风轻的曼妙气场,就让清淡出尘成为生命最从容的姿态

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3-9-13 07:47

关怀他人,喜说爱语

言为心声,语言折射出来的正是我们自己的心念。内心清净,则言行也会光明无瑕,自然会以种种爱语,赞叹、包容大众。内心充满妄想恶念,则自身也会随之堕入黑暗。所以,我们要清净自心,检点言行,每日忏悔自己有意无意间造作的口业,至诚发愿,愿口中所说出的言语皆是正语。如此不断熏修与发愿,一定会渐渐修成一颗柔软慈悲的心,从而关怀他人,喜说爱语

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3-9-13 07:47

涵养一颗水晶之心,澄澈自己,也清凉别人

心,不起不落。穿越生活而不碰触生活,亲近滚滚红尘,而不在红尘中磨损自己的清明。保持精神的敏锐度,在寂静的生活角度,感受四季流转的美感,享受内在的富足和安详,涵养一颗水晶之心,澄澈自己,也清凉别人。能恒于孤寂而又免于孤寂,使心如秋月柔白,如碧潭清澈,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自在,那是大安心。

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3-9-13 07:50

http://y0.ifengimg.com/d3163f51cd1e5dc7/2013/0815/rdn_520c2bb6bd74f.jpg送花予仇人小沙弥去担水,回来的路上被蛇咬伤。回寺院处理好伤口之后,小沙弥找到一根长长的竹竿,准备去打蛇。慧清法师见状,过来询问。小沙弥把事情对慧清法师讲了,法师问事发地点在哪里,小沙弥说在寺院北坡的草地。慧清法师又问道:“你的伤口还疼吗?”小沙弥说不疼了。“既然不疼了,为什么还要去打蛇?”“因为我恨它!”“它咬疼了你,你就恨它,那你踩疼了它,它也恨你,也该咬你。你们双方因恨结怨,可你是人,你该早些放下心头的仇恨。”小沙弥一脸的不服:“可我不是圣人,做不到心中无恨。”慧清法师微微笑道:“圣人不是没有仇恨,而是善于化解仇恨。”小沙弥抢白说:“难道说我把被蛇咬当做被松果打中脑袋,或者半路被雨淋一样,我就成了圣人?如此说来,做圣人也太容易了吧!”慧清法师摇摇头:“圣人不仅只是懂得化解自己的仇恨,更善于化解对头的仇恨。”小沙弥怔住了,呆呆地望着慧清法师。法师说:“世人对待仇恨有三种做法。第一种是记仇,等于在心里搁了一块土坷垃,自己总是生活在恨意带来的痛苦中;第二种是尽快忘掉仇恨,还自己平和与快乐,等于把土坷垃弄碎,在上面种了花;第三种是主动与仇人和解,解开对方的心结,等于是摘下花朵赠给对头。能做到第三种,就与圣人的境界差不远了。”小沙弥点点头。不久,北坡草地上出现了一条高于地面的窄窄的石板路,那是小沙弥修建的,之后这里再也没有发生过蛇伤人的事情。

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3-9-13 07:57

人生需要放下的⑦样东西:①放下压力——累与不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②放下烦恼——快乐其实很简单;③放下自卑——把自卑从你的字典里删去;④放下懒惰——奋斗改变命运;⑤放下狭隘——心宽,天地就宽;⑥放下抱怨——与其抱怨,不如努力;⑦放下犹豫——立即行动,成功无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低到尘埃里,并且在那里开出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