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人生之秋
大方亮出人生之秋色如果把人生比做四季,三十岁以前应该是春季,三十到五十应该是夏季,五十到七十应该是人生的秋季。人们欣赏自然之秋,对人生之秋却有一种畏惧感,害怕它的到来,人生之秋有许多年轻人所达不到的高点。进入人生之秋,我们可以看穿时世,不为诱惑所动,我们泰然面对各种风云变化,坦然观望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欣赏人生之秋,不要去掩盖去修饰,大大方方亮出你的人生秋色,这样才活得自在。心灵独立,不役于物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嗔心未断。凡人要断嗔心,就要保持淡定,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心如止水,以不动治百动。保持沉默,再大的毁谤和中伤都会不攻自破。嗔心不起,心灵就不会迷失,这是大智慧
心向内缘
少欲,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知足,才是人生最大的富裕;爱心,才是人生最好的良伴; 智慧,才是人生最好的明灯。幸福和快乐不存在于外境,而来源于内心的宝藏。如果你想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不要向外寻求,应当从内心中发挥和挖掘
残缺是生命必经的形态
夕阳之所以无限好,是因为它已经接近了黄昏,流星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的瞬间能打破夜的寂静,水珠之所以晶莹,是因为它的晶莹能折射阳光,残缺是生命的本质,也是时间百态的一种象征。悦纳自己,放宽心态,包容残缺,欣赏残缺,到最后我们或许发现残缺也是一种美
给生命留点空间
时间,无始无终。空间,无穷无际。我等凡夫,对待时空的态度,无非三种:一,要求快点;二,要求慢点;三,随之去吧。你在行路,急性人必催促着你;慢性人要你悠着缓点;平和心境的人,随你快慢,无所谓。人生总有许多事情要做,永远也做不完的。因此,要为自己的生命留点空闲,留点时间,留点空间,留点过程。过程,及享受过程,本身就是要做的最重要的最大的事
浮生若梦,学会从容
匆忙之中,忙不择路,趋之若鹜,为的是攀荣求富;绞尽脑汁,不是为了思想,只为了追逐别人的追逐。忘记了审视自己,学会了寻找借口;忘记了自己是谁,学会了冷漠与麻木。浮生若梦,可否想过,人生本不是一味收获的旅程,有谁不是在放弃中选择与前行?可否愿意给自己的心灵一份淡泊与宁静,让自己的脚步从容
当下即是全部
“红尘世事去复还,风来雨去又一年。梦里花落春已尽,暗香浮动月黄昏。忍辱柔和结善缘,莫等寿终话遗憾。活在当下日日新,天上地下等闲看。”放下过去的一切烦恼与苦痛、舍弃未来的期盼与憧憬,用全身心的能量来承担眼前的这一刻,活在当下
放下爱我的人和被爱的人
佛陀希望我们培养的爱,不是占有或者执着的爱。我们所有的人,不分老少,都有执着的倾向。占有的爱和独裁无异。我们要控制所爱的人,主宰他能做的事、不能做的事。在美善的感情关系中,有某种程度的占有和执着是可以的,但如果太多了,爱人的人和被爱的人都会受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