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高处不胜寒
在一些观察家的眼中,李娜是当今女子网坛中的一个“坏女孩”。同她强有力的反手击球一样被人熟知的,还有她球场内外的火爆脾气,以及对老公、前队友兼教练姜山的言语奚落。她的臭脾气在今年法国网球公开赛(French Open)上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两年前她藉助该赛事一举成名,在巴黎摘得2011年法网桂冠,成为第一个获得大满贯比赛单打冠军的中国网球选手。1.16亿中国观众收看了当时的决赛直播。然而今年法网,李娜第二轮便不敌对手。在随后的发布会上,当一位新华社记者问她能否对中国球迷说点什么时,她对记者发起飙来。她反问,“三叩九拜吗?向他们道歉吗?”李娜的这一回答在她的新浪微博粉丝间激起热议,有人批评她说话太冲了。这位现年31岁、世界排名第三的网球巨星还曾说自己一开始不喜欢网球,是被雄心壮志的父亲逼着打起了网球。这番言论招致一些批评。然而上周李娜的语气平和了许多,她对北京顺义国际学校(International School of Beijing)的一群学生说道,小时候是父母决定让我打网球的,现在我意识到这是个正确的决定。2008年奥运会后,李娜离开中国国家队,并脱离举国体制的培养模式,成为史上第一位做此决定的中国运动员。单飞给了李娜更多的自由来自主经营事业、自己选择教练,并组建她自己的教练和训练队伍——而这些全部由自己掏腰包。在中文版个人自传面市的两年后,李娜的英文版自传《My Life》也于本月出版。李娜说,她写此书的目的是让人们看到自己不仅仅是个运动员。她说,我也可以做一位人妻,做别人的朋友。写这本书是为了向人们还原我成长经历的真实面貌,而且也因为西方人和中国人非常不同。书中还讲述了她14岁时父亲去世的伤心往事。当时家人一直没有告诉她父亲病危,直到她打完深圳青少年比赛回到家中,才看见父亲的遗体被安放在一个房间里。她写道,以前我总觉得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那一天我意识到人是可以瞬间长大的。本报记者对李娜进行了专访,李娜谈起了她与朋友科维托娃(Petra Kvitova)的比拼、为下一次锦标赛的训练准备以及她对年轻球迷的寄语。以下是经过编辑的访谈摘录:问:排名前10的网球选手中,你最喜欢和谁比赛?答:科维托娃,因为我们是非常好的朋友。我们有很多事可以聊,不仅仅是网球,还可以聊女人的生活。我们在球场上经常是对手,但在球场下是朋友。甚至有一次比赛她的教练让我特火大,但之后我俩在一起还是很开心。问:是什么让你有勇气离开了中国国家队?答:如果没有(那么久)留在国家队,我也组建不起自己现在的团队。因为我在国家队待了10年多,我积攒了更多的经验。如果一开始打网球让家里掏钱供我,我估计自己也打不到今天。其实留在国家队会轻松许多。在那里压力更小,因为不管你打得好还是不好都没关系,总能有奖金拿。支付教练、出行费用之类的都不用你操心。但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团队,压力当然就大了很多,因为如果你表现不好就拿不出钱来雇用教练。所以我现在的挑战很大。有一次我问我老公:如果某天银行里一分钱都没有了,你觉得该咋办?他说:没关系,咱重头再来。我当时的反应是,你再说一遍?问:你觉得你最出色的品质在于什么?答:我觉得身体、心理上都有吧。尤其是我知道去年很多人都在谈论我的年龄问题,所以我当时说,有什么年龄问题,我也不过30出头啊!我不是说我最棒,但我的表现说明我也不赖。我感觉自己比以前有劲儿得多了。在球场上,我觉得我更聪明了。问:你现在在受训中吗?答:是的,我现在正在北京和卡洛斯(Carlos Rodriguez)一起训练,所以我时间更多还可以待在中国。(我的下一场比赛)是明年1月份第一周在深圳。然后隔一周去墨尔本(参加澳洲网球公开赛(Australia Open))。问:你最近在伊斯坦布尔的WTA总决赛上不敌小威廉姆斯(Serena Williams)之后休息了三周。那三周你在做什么?答:我还是很忙。我必须得让所有赞助商都满意。那些天我早上八点开工,晚上八点结束,所以一周七天每天都是12个小时。工作结束后我回家陪了我妈妈四天,她对我很重要。我还陪老公去度假了。问:你这本书想要向年轻人传达什么信息?答:我很希望他们读完之后会觉得:哦,她挺平常一人。她没什么特别的。我希望让他们知道每个人都要树立一个目标。如果你实现一个目标,你就可以做自己的偶像。问:你在书中谈到父亲对你的影响。如果他还在的话,你觉得他会如何看待你呢?答:中国人嘛,肯定喜欢喝酒。所以如果他还在的话,他肯定会说:我闺女真了不起。来干一杯!问:你觉得你的成就是为了自己还是中国?答:这个很难说,因为我心里觉得我首先得为自己喝彩。如果定下的目标太远大,就很难真地专注在任何一件事上。我觉得我没法代表整个中国。Debra Bruno来源:华尔街日报现在的娜姐表现成熟很多了,尤其现场和记者发布会上西方式的幽默感表现的非常出色。 外一篇:新华社:李娜为什么会成功? 离不开国家队经历
25日,中国网球金花李娜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夺得她职业生涯的第二座大满贯冠军奖杯。李娜的成功举世瞩目,但为什么是她,在31岁的“高龄”,不断刷新着中国网球乃至亚洲网球的历史?
无论是李娜良好的网球天赋,还是她运动生涯早期的国家队经历,抑或是她在“单飞”之后的职业化之路,都不可或缺地成就了李娜今天的成功。
天赋,对一名体育运动员而言,往往是决定性的因素。而李娜,恰好就是网球运动的宠儿。从最初的羽毛球训练,到机缘巧合接触到网球运动,李娜的天赋让她的成长之路更加顺利。2000年,年仅18岁的李娜即获得了WTA第134位的年终排名,她也成了国家队的希望之星。
而李娜的成功,也离不开在国家队的经历。尽管因为性格火爆、言辞直率,李娜常常被定义为一名“备受争议”的球员,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李娜职业生涯的早期,国家队的培养不可或缺。体校、国家队给了李娜网球启蒙,并为她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习网球动辄每年数十万元的开支,如果没有当年国家的“赞助”,李娜很难顺利走到今天。
国家的培养解决了李娜当时的后顾之忧,其实国家就等于是李娜的赞助商。当年其自传《独自上场》的英文版亮相之际,李娜也坦言自己从国家队受益良多,“如果当初我开始打球的时候,完全是由家里负责开支,我不可能坚持到现在。如果我不是在国家队待了这么多年,我无法获得这些经验,也不可能拥有现在的团队。 但当李娜走到一定程度时,专业体制开始限制她的发展。幸运的是,当时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成为“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给了李娜等人“单飞”的机会,让她们可以选择职业化之路。
李娜从2008年底开始“单飞”, “自负盈亏”地闯荡国际赛场。国际知名教练、体能训练师、专业团队、职业经纪人……李娜在“单飞”后的职业化之路带来了成绩上“质的飞跃”。
这之后的李娜,大家都看到了,成为了一个“为创纪录而生”的人。她一次次刷新WTA排名,2011在法网赛场上成为首位捧起大满贯赛事冠军奖杯的亚洲女运动员;随后而来的沉寂并没有压垮李娜,与卡洛斯“牵手”的她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再次辉煌,2013年她的WTA年终排名站到了第3位,再次创造了历史;2014年伊始,捧起澳网冠军奖杯的李娜又一次给中国网坛、乃至亚洲网坛都留下了新的纪录。
下一个大满贯冠军?对李娜来说,并非不可能。
来源:新华网 以下分别是最近记者拍到的“李娜与湖北书记分享成功喜悦”、“李娜和少年时教练亲密合影留念”、以及“李娜夺冠”…李娜真是表情帝…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