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 迷笛音乐节 五一你去哪里呀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zA1Njc2MTI4/v.swf该贴已经同步到 火员外的微博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zA2NDYzOTg4/v.swf 今天在网上看到一段吐槽:
我国乐队怎么这么多了!惊了,五一10000多个音乐节都爆满了,跟排队表演气功一样,市场真的已经饱和了,不要再搞乐队了!以前搞乐队的感觉很吊现在已经跟澡堂搓澡的差不多了,牌子塌掉了!:) 几年前就有人预测到
学费高,就业率不高,报考艺术院校的学生们还是“前赴后继”。面对用人单位只青睐名牌院校毕业生的现状,普通艺术院校、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就业之路走得是否顺利?西安的艺术类毕业生在这个炎夏如何找工作,往届毕业生的生存状况到底如何?
1
如今,大学生毕业工作难找,已不是热门话题,不过艺术院校的就业状况似乎蒙上了一层面纱,他们的工作前景,他们的生存现状,随着艺术院校报考热的升温,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和关注。记者近日来跑了西安的几家艺术类院校,打算一探究竟。
不求回报只求自足
走进某音乐学院大四毕业生的宿舍楼,看到的是凌乱的房间、乱七八糟的乐器和寥寥无几的学生,一位女生说:“我的同学要么去找工作,要么去散心,反正不在学校待着。”
一位学钢琴的大四女生告诉记者:“我从5岁开始学琴,每周一节课,两个小时。”至于学音乐的费用,以钢琴为例,上世纪90年代算便宜的,每小时10元,后来经历了30元/时、80元/时、150元/时,如今已飙升到200元/时(西安的市价)。一位学大提琴的学生告诉记者,他从学琴到上大学花了家里20万,“我们家已经不奢望我能把花出去的钱赚回来,只希望我能把自己养活了就很满足了。”
罗超,是来自陕西洛南一个农民家庭的孩子,现就读于西安工程科技学院。他第一年的学费是9000元,家里贷款给他交的学费。对于他未来的就业,罗超的姨妈说:“就是害怕工作不好找,才没有让他学国画、油画等纯艺术类专业,而是学装潢艺术,希望以后能方便找工作。”
高不成低不就
与艺术院校的应届毕业生聊,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没人要,工作太难找了。”记者获悉,从今年开始,国内大学基本上都要求来当音乐老师的毕业生必须有硕士学历,而市区里小学、中学的音乐老师又都趋于饱和,再加上近两年扩招,致使艺校毕业生间的竞争白热化。而记者还发现,大部分招募音乐老师的学校,基本上要音教这样的师范专业毕业生,而且要求有教师资格证,许多学生不符合标准。另外,一些要求不严的学校又多在比较偏远的城市,许多学生不愿意去;市内一些院团目前不景气,有的学生又觉得不稳定,不想去。“高不成低不就,这就是我们的现状。”一个学二胡的女生这样说道。
据了解,6月初,音乐学院找到工作的学生还不足三分之一。记者采访了两个签到聘用协议的同学。一位键盘系的毕业生说,她找到的工作是在一所公办学校当老师,算是班里最好的一份工作了,工资大概有1000元。另一个学大提琴的学生签到了一个乐团,但每月只能拿680元,对此,他却没有抱怨:“我的三个同学签到同一家乐团,才330元,我比他们好多了。”
当记者问一名工作还没着落的毕业生,马上到7月份,学校送他们回家怎么办时,他翻翻眼睛说:“那就回家啊!”其实很多人想留在西安市跑跑场子,或带几个学生,落下脚再说,但又怕没有工作单位,别人不认。“现在的家长不懂艺术的多,只知道要名牌老师、正规单位,如果我们找不到正式工作,总不能说自己是个跑场子的吧,谁敢找你带孩子?”实习记者 刘慧 罗媛媛
2
往届生追踪———
赚钱不易 生存重要
记者采访了一些已经毕业的学生,有毕业了几年的,也有今年即将毕业的,他们都在做什么呢?
一些马上要离开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已经开始了跑场子的生涯。“许多人觉得我们很能赚钱,弹两个曲子、唱首歌就能拿到几百块钱,多容易啊,可你们不知道,那其实有多难。”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音乐学院毕业生说,在一些饭店和咖啡厅里,老板对钢琴和大提琴的演奏员,不仅规定了曲目,而且要求不能重复,也不能出错,所以,他们一不小心就会被扣钱,有时辛苦半天,颗粒无收。
记者还见到几位早几年从西安、广州和浙江几所艺术院校毕业的酒吧驻唱歌手,他们有的专门在酒吧驻唱,有的白天在乐团上班,晚上来酒吧“客串”。问起他们的收入,他们总是有所保留。据店员告诉记者,在这里表演的歌手、舞蹈演员许多都从学校毕业没几年,也没觉得这是个正经营生,更不希望暴露自己的这段经历。
据了解,音乐类毕业生的兼职虽多,但基本都是“短工”,像节假日或大型展览、展会这样的旺季,一小时就能赚300多元,但到了淡季,在酒吧驻唱的一晚上也就80元钱,还不是天天有场子唱。
至于毕业时间稍久的人,现在有的开了服装店,有的开了乐器行,有的跟家里人做了生意,大部分都转行了。“我也不想转行,学了这么多年,却跑来坐了办公室,可有什么办法呢?”一位目前在机关工作的女孩这样说。实习记者 刘慧
3
典型案例———
李严冬的寻梦之路
李严冬,在记者采访的毕业生中可算是为理想奋斗的典型。据了解,他之前曾在省内一所师范大学上到大二,但上学期间看着那些播音主持艺术班的学生生活多姿多彩,用他的话说:“感觉艺术专业很风光”。于是毅然退学,重新参加高考,上了浙江传媒学院的播音系。
据李严冬介绍,就他目前的花销来说,学费大概是1.5万元,是之前同类专业的2至3倍。其他方面的花费也是普通专业不能比的,就拿他这个应届毕业生来说,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毕业作品是录制自己主持节目的包装带,也就是有声简历。录制母带就要花100多元,然后每翻录一张又需要大概3元钱左右。遇到一个有意向的单位,就得先把一个包装带寄过去,等候人家的挑选,如果想保证“命中率”的话,就要多投几家,费用自然也就上去了。另外,学播音专业的学生在外形包装上也是需要下大工夫的,得体的套装、化妆品、配饰,一样也不能少,费用也就上去了。
李严冬已经找了一段时间的工作了。他说,其实他们这个专业的就业率不是很好,大的电视台、电台不好进,县级小台又看不上,他们班总共有38个人,现在已经确定签了协议的只有5个。而他自己已经放弃了非大台不入的想法,凭借自己的能力,刚刚找到一份在温州某电台的工作。而他的很多同学现在还在市级电视台、电台做临时工,希望遇到合适的机会可以留下来。实习记者 罗媛媛
现象———
艺术类高考人满为患
据统计,今年全国报考艺术院校的人数逾百万,许多省市艺术院校的报名和录取比例达到了数十比一,热门院校甚至是数百人争一个名额。
有消息称,山东省今年艺术专业报考人数达到14.6万人,比去年增长了56%;湖南省有30932名考生报考艺术类院校;上海、杭州等地年初也曾传来艺术类专业报考升温的消息。其中报考最热的,是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名牌学校。据报道,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今年计划招生50人,可考生仅北京一地就有5000多人;北京电影学院则有18000人报考,招生总数却不过400人;中央美术学院今年本科招650人,报考人数达17000人左右。除了表演系仍是最大热门外,今年其他专业也开始升温,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今年有10个名额,竟有600人报考。
成因———
“造星工厂”引力大
为何报考艺术院校高烧不退?有业内人士认为,像中戏表演专业学生就业情况不错,收入相对比一般大学毕业生要高,是许多学生选择艺术院校的原因。而近年来,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院校的毕业生中出了不少明星,学校还被人们称为“明星制造工厂”,许多年轻人也渴望能这样扬名天下,这又是一个原因。当然,这里还有一个投机现象。因为艺术院校对考生的文化课分数要求比较低,所以有一部分考上普通大学希望比较渺茫的考生,把报考艺术类专业当作高考捷径,尤其以艺术招生报考“大户”———美术类专业为最。原因无他,就是美术类专业招生总量大、文化课水平要求较低、艺术水平门槛低、考生短期学习即可考中。
声音———
艺术教育是小众的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报考艺术专业热”持续升温,高校艺术教育规模急剧扩大,全国2000余所高校中已有700余所设立了艺术类专业。据知情人透露,扩张的直接原因是相当可观的学费。但如此一来,给社会带来的就业压力、给高校带来的师资压力越来越大。
艺考扩招应紧急刹车 目前,已经有很多专家认为,一些综合类院校因缺乏传统,艺术教育水平并不高,而许多院校重复建设相同相似的艺术专业,分散了本已有限的教育资源。冶金院校开设音乐系,什么样的老师来讲音乐学、作品分析和声乐?有的音乐学院招生动辄上千人,将来学生毕业后都能找到饭碗吗?
艺术人才“批量生产”违反规律 艺术专业成为高考敲门砖后,许多地方的学校专门搞学生培训,使很多不了解艺术学习基本规律的学生,也考上了本科、专科,这种“批量生产”不符合艺术规律,也很难保证质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吴冠中就曾说,一个社会根本不需要也培养不出来那么多艺术家,希望学校不要再这样粗制滥造,这对中国文化不利。据《南京晨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