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品质的生活
有好多人喜欢讲生活质量,他们认为花的钱多、花得起钱就是生活质量了。于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吃饭时一掷万金,在买衣时一掷万金,拼命地挥霍金钱,当我们问他为什么要如此,他的答案是理直气壮的——“为了追求生活质量,为了讲究生活质量。”
生活?品质?这两样东西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如果说有钱、能满足许多的物质条件就叫生活质量,是不是所有的富人都有生活质量,而穷人就没有生活质量呢?
如果说受教育就会有生活质量,是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有生活质量,没受教育的人就没有生活质量呢?
如果说都市才有生活质量,是不是乡下人就没有生活质量呢?是不是所有的都市人都有生活质量呢?
答案都是否定的。可见生活质量并不是某一阶层、某一地区,甚至某一时代的专利。古人也可以有生活质量,穷人、乡下人、工匠、农夫都可以有生活质量。因为,生活质量是一种求好的精神,是在一个有限的条件下寻求该条件最好的风格与方式,这才是生活质量。
工匠把一张桌子椅子做到完美而无懈可击的地步,是生活质量。
农夫把稻田中的稻子种成最好的收成,是生活质量。
穷人买一个馒头果腹,知道同样的五块钱在何处可以买到最好质量的馒头,是生活质量。
家庭主妇买一块豆腐,花最少的钱买到最好吃的豆腐,是生活质量。
整个社会都能摒弃那不良的东西,寻求最好的可能,这个社会就会有生活质量了。因此,我们对生活质量最大的忧虑,并不是小部分人的品位不良,而是大部分人失去求好的精神了。
在那样一个社会里,往往使人误以为摆阔、奢靡、浪费就是生活质量,逐渐失去了生活质量的实相,进而使人失去对生活质量的判断力,只好追逐名牌,用有名的香水、服装、皮鞋,以至名建筑师盖的房子,来肯定自我的生活质量,这是为什么现代社会名牌泛滥的原因。
真正的生活质量,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与条件,在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再进一步,生活质量是因长久培养了求好的精神,因而有自信、有丰富的心胸世界,在外,有敏感直觉找到生活中最好的东西;在内,则能居陋巷而依然创造愉悦多元的心灵空间。
生活质量就是如此简单。它不是从与别人的比较中来的,而是自己人格与风格的表现。
该贴已经同步到 蝴蝶梦的微博 一位杰出的父亲告诉他的女儿说:你一定要勇敢地尝试,即使过了很多年以后,发现自己又回到了原地,也不要在乎。
没有人曾经这么告诉过你,你的父母也只要你做一个每个月有固定薪水、老了之后有退休金的常人,但是你的血液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一直有一种不服输的冒险家因子在不时跳跃着,驱动着你的灵魂及行动。
你开始习惯独自旅行,足迹遍及文明的城市,以及不太容易找得到同胞的角落。你喜欢不一样的风俗民情,也开始懂得享受星光下一个人的寂寞。
你发誓每年要学一样新东西。离开校园后才开始的事情,不管你能够做得多好,都只能是业余爱好了。但是不计较结果的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令人喜悦的成长。为什么还要学习呢?很多人问过你,你不知道,然而却乐在其中,你相信,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犒赏。
岁月是永远不能重来的。虽然,很多人喜欢说“如果可以重来,你要做什么”的问题。
如果可以重来,我想你还是会选择不怕,永远忠于自己的选择。就算是选错了,跌得头破血流,也要学会站起来。
如果可以重来,你可以多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且懂得关心他们,和他们一起欢笑或哭泣,一起为共同的理想奋战。有朋友肝胆相照,真是最美妙的事。在真正的朋友眼中,你会看见自己的价值。
如果可以重来,你应该好好地管理自己的钱财,不会把看账目视为烦人的事。这是年轻人最大的弱点。其实,金钱管理和时间管理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现代人管理自己最重要的功课。你不需锱铢必较,但要理性地做各种决策,能够有自信心地控制金钱流量、决定投资。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而且会让你无后顾之忧。
年轻时,你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尽量不要在不快乐中浪费生命,因为那是人生中唯一存在转机的可能。
努力吧,才能过上高品质的生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