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利&迪斯尼:跨越半个世纪的沧海遗珠
西班牙超现实主义大师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与动画娱乐巨头沃尔特·迪斯尼(Walt Disney)在69年前合作的一部散失多年的动画片。影片围绕着一个女芭蕾舞者展开,是一个光明而又略带忧郁的故事,其中还描写了无私的爱。全片洋溢着浓烈的幽默色彩和达利独有的超现实主义气息。
当年,在加州举行的一次晚宴上,达利和迪斯尼勾勒出了合作一部动画片的意向,并计划于1946年动工。但不久,迪斯尼公司便陷入了战后的首次财政危机。虽然合作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轰轰烈烈地开展,但这两位跨时代的艺术大师在此后多年中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私人关系,而他们再也没有机会走到一起。后来,《Destino》的故事脚本、细节草图以及原创乐谱一直就被分别保存,直至逐渐被人们所遗忘。多年以后,迪斯尼的侄子罗伊在叔叔工作间的顶棚中惊喜地发现了它们。在迪斯尼公司一个特别制作小组的努力下,《Destino》才于日前最终得以合为一体。
这个名为Destino的7分钟动画短片开始于1946年,完成于2003年,2007年在英国Tate Modern博物馆以达利作品为主题的展览上初次公演。因为达利非常热衷于电影,他也是当时那些认为电影将会成为创造力表达的重要媒介的先锋之一,年轻时喜欢好莱坞喜剧,比如Harry Langdon, Charlie Chaplin和Buster Keaton,他认为这种大众娱乐是那些自负的高雅文化的解毒剂,展览还展出他的其他大量作品(绘画,照片,线稿,电影),还可以看到他和其他著名电影人的合作,比如著名《一条叫安达鲁的狗》,相提并论的还有后来者《迷墙》,如果你看过,可以从这两个动画中找到熟悉的感觉。在上世纪40年代因为太奇特和制作昂贵而被迪斯尼搁置,直到几年前被重新拾起并制作完成。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ExMzYwMTQ4/v.swf
该贴已经同步到 蝴蝶梦的微博 这部动画片来自20世纪两位大师前所未见的合作。
这张脸你们一定认识。
就算不认识,你们也一定看过这幅作品——几张软趴趴像煎饼一样的钟。
他是萨尔瓦多·达利,上面是他最著名的作品——《记忆的永恒》。
达利以超凡的想象力和人们前所未见的画风,成为20世纪最有名的超现实主义画家。
这位大师的所有作品,都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
艺术是相通的。
达利虽说是个画家,但也很早就曾走进电影这一行。
他的第一部作品,就是和被誉为超现实主义电影之父的路易斯·布努埃尔合作的《一条安达鲁狗》。
片中这张刀片割眼球的画面,应该无人不知。
达利还替希区柯克名作《爱德华大夫》设计了布景。
顶上那些硕大的眼球就是出自达利之手。
迪士尼的掌门人,华特·迪士尼就是在达利为《爱德华大夫》工作期间认识他的。
两人惺惺相惜,成为好友,于是迪士尼邀请达利合作一部短片。
就像凯·尼尔森(丹麦绘本怪杰)为《荒山之夜》设计片段一样,迪士尼需要这些伟大的艺术家,来为我们打破旧的框架。
这部短片叫做《命运》。
短片讲述的是时间的拟人化身Chronos,爱上了一个平凡女舞者的伤感爱情故事。
在华特·迪士尼眼中,这就是一个“女孩如何追寻真爱”的简单故事,跟迪士尼公司惯用的主题差不多。
但达利不这么认为。
他认为这是一次对“迷宫般的时间里,生命是如何纠结”的神奇展示。
按照他自己的理解,达利在迪士尼工作室里花了8个月,从1945年底一直画到1946年,总共创作了22副画和135概念图。
天啦噜,这哪是概念图,随便拎一张出来都是名作。
但谁知,因为二战刚结束,当时迪士尼公司被财政危机所困,无法对手头所有项目都做出投资。
达利设计的图稿因为“过于40年代”,被束之高阁。
两人的这次合作也不了了之。
幸好在1999年,华特·迪士尼的侄子罗伊·爱德华·迪士尼制作《幻想曲2000》时,无意间发现了尘封的《命运》资料,便下决心把它真正制作出来。
这时离达利画出这些底稿,已经过去了54年。
达利早就离开人世,这些超现实主义的原始手稿到底有什么涵义,制作团队只能靠看达利妻子的日记,努力解(瞎)读(猜)。
最后终于在2003年,完成了这段不足7分钟的短片。
两位如此牛逼的大咖,终于在57年后实现了合体。
短片里既能看到达利式作品的标志性元素。
融化的电话听筒:
夸张变形的人脸:
也有长了一张典型迪士尼公主脸的女主人公:
《命运》上映后,被提名2004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
烂番茄新鲜度更是常年稳居100%。
《纽约邮报》:这段令人眩目的6分钟短片实在太对得起手里的票钱了。
《亚特兰大宪报》:一部惊喜连连的电影,拥有美妙而奇特的视觉感受和让人兴奋的爱情赞歌。
达利太牛X了,虽然我不是学艺术的,但对他的景仰还是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啊(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