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你只会表扬,却不曾真心赞美过谁
「咦?今天有什么好事吗?你看起来特别漂亮/帅阿!」如果有人对你这么说,你觉得你的回答偏向下面哪一种?
…笑而不语,换个话题
「有吗?不就跟平常一样吗?」「我没特别打扮阿,我看你穿的才好看呢….」
「阿?你意思是我前几天都不漂亮/帅?我一直都很漂亮/帅好吗…」
大致来说,我人生的前段都是用这三种回答方式面对称赞。
面对比较直接直白的称赞,偶尔我会选择答案1转移话题;
面对绝大多数的情况,我会用2自黑或反过来赞美别人来回答;
跟特别好的朋友我会用3来不正经的打闹。
直到我在国外居住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这个状况很尴尬,因为对方会有下列反应:
若用1转移话题?对方会到我正前方再说一次,以为我没听见;
若用2的否认类回答时,对方通常会一脸正经的解释他是如何认真的这么觉得,搞的我更加坐立难安;
於是我转而用3的小攻击性玩笑类回答,希望减缓这种交流带给我的不适,结果变成对方一脸羞窘,以为说错话激怒了不同文化的我,于是开始道歉…
终于,我学会了第4种回答:「谢谢你,我今天的确心情很好,没想到你注意到了呢!」
一句谢谢,什么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没有任何需要纠结的,简单的不得了,像是让烦恼消失的魔咒。
不论被称赞什么,说谢谢就对了。
然后我注意到,由于不用再想如何回答,心底反应反而变得很明显。被称赞后内心深处的第一个反应竟然不是喜悦感,那股淡淡的不舒服会先出现,得说完谢谢并且话题结束后,我才能真正感受到:我被称赞了。
这股不舒服,在一对一的情况下感觉还不强烈;若是在一群人面前被称赞,即便是表现的再沉著、再自信,接下称赞的话语的同时,心里都在强烈挣扎。
才发现,我怕的是〝被表扬〞和〝后果〞。
被表扬,常代表说话的人地位、权力都比我高,当此人表扬我之后,也给我定一个期望值(今天你做的不错,明天你也得保持,不然我会很失望),会有种被鞭策的感觉;
被表扬,也好像是人在众多不好的点之中、终于找到了一个好的,然后说〝看!你根本可以做的到〞。所以往往被称赞后,我已经下意识的先反应是否哪里不妥,而后才能去寻找被隐藏起来的积极面。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都比较喜欢听到朋友在背后称赞自己,然后再〝不小心〞的传入当事人耳中,还会给人一种〝很会做人〞的感觉,却对于同样的称赞被当面说出来无法承受。
因为在我们的文化中,迎面直上的正面评价已经变成了完全的社交行为。大家说的言不由衷又或者很客套,句子里包含著敷衍、嫉妒、贬低、期望、甚至是有目的的引导对话的方向….
被称赞的人可能怕自己过的好会戳中对方伤心事、怕对方其实要引导著有所图、怕自己反应不当显得好骗…总之怕这怕那,最好脱身的方式就是四两拨千斤、矢口否认加上自黑。
例:下面一定有你熟悉的对话模式:
A妈: 「你女儿真乖又听话,看著就好贴心。」
B妈: 「哪有,听话又有什么用,老是忘东忘西的,成绩还不好,哪像你儿子阿,总考第一名。」
A妈: 「他是成绩还过得去,但毕竟不如女儿贴心阿…」
或是
A女:「你好瘦喔,身材好好喔」
B女:「瘦又怎样,没胸部阿」
A女:「你看我的大腿,你的两倍粗,我宁可胸部小一点来换你的腿」
又或是
A总:「兄弟,最近生意做的越来越大了,真是恭喜你阿。」
B总:「唉,都是表面阿,现在烦心事更多了阿….」
猛一看都是回答的人不能坦承接受称赞,总要顾左右而言它。
可是又有多少人给予称赞时,单纯想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欣赏和认同,而不含其他任何意图?
A妈B妈可能需要打好关系,A女B女想讨好彼此变闺蜜,A总可能想跟B总谈生意…若是后者无意,不逃怎么行?就算有意互相客套,也不能显得自己太骄傲....于是,单纯的赞美成为牺牲品,即使有,我们也不敢听。
我想应该没有人是真的讨厌被赞美,真正让人不自在的,應该是背后难以辨认的意图、和让人不适的表扬形式。
最后再说个小故事。
某次,参加某友博士答辩,外国指导老师惯例答辩成功后在所有人面前,大肆称赞一番博士生几年的努力,一小段演说中穿插几个西式幽默,还分别赞扬了此博士生的工作态度如何优秀。
结束后,指导老师把此博士生拉到一旁,定定的说了句,〝 我很为你的成果感到骄傲〞。
此博士生后述,整段演说他只能忆起片段,但全不及最后那几秒。
最后,我要来问一句,上一次你真心赞美他人是什么时候?
该贴已经同步到 蝴蝶梦的微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