惆怅而又凄凉 发表于 2016-2-19 15:04

雕刻

1、蚀刻Etching:
  先在铜版上涂蜡以防酸性,用一根钢针在版画上刻画,因此把一部分的蜡划去了。再把铜版浸于酸液里,于是版画的线纹为酸所腐蚀。用抗酸性漆在线纹上绝薄地涂一层,再把铜版放入酸液中,这样重复几次之后,铜版上大部分得免于腐蚀,而线纹的腐蚀愈来越深,初样印刷的时候吸收的油墨也愈多,颜色越深。把版面的蜡划去之后,涂上油墨,再把油墨擦去,只有被腐蚀的线纹里留有油墨;把湿纸放在铜版下加以压力,油墨就透在纸面上了。  2、染刻Aquatint:   松香粉和酒精混合后倒在铜版上,酒精渐渐蒸发,铜版微微烘热之后,只剩下松香粉留住在版上,松香粉是有抗酸能力的,等到把铜版放入酸液,松香粉粒之间的铜版就被腐蚀。于是把铜版拿出来洗清,再用抗酸性的漆部分涂之。铜板再次放入酸液时,已腐蚀的小洞逐渐扩大,在印刷的时候吸墨多,所以颜色也深。这样的腐蚀重复几次之后,腐蚀的范围越来越大,洗净铜版,铲去版面的松香和油漆,涂上油墨,就能印出蚀画了。但是用这种方法印出的画,凡是应当渐次深淡的地方突然变成单调了。  3、镂刻Drypoint:   镂刻的吸墨方法与腐蚀线纹的吸墨方法不同。镂刻所印出来的线条较为丰富而柔和。刻法是用一根尖锐的粗钢针在比钢软得多的铜版上刻画。刻划的时候,版面上的铜逐渐被划去,版面上留下齿形的线纹。于是涂以油墨,再把油墨擦去,齿形线纹里就留有油黑。铜版上盖以湿纸加压力,齿形线纹就透出纸面了。 4、金属刻Mezzotint:   金属刻表面上虽与镂刻不同,但是以齿形线纹吸墨的方法却想像。刻法是用钢针在整个版面上密密刻划,全版面都突起齿形的细纹。如果刻完就印,白纸上一定现出一个长方形最柔最深的墨色。于是用一个钢的小磨滑机压过版面,齿状线纹就压平了。印在纸上,凡磨滑机压过的地方在浓深的墨色中现出一道柔和的淡灰色。若以磨滑机用不同的压力,不同的方法压过版面,涂上油墨之后,印出来的就是一幅由黑到白渐次深浅的精致图画。这种刻画比其他的刻画线条都来得丰富而细腻。 5、线刻Line Engraving:   用V字形钢质刻刀一把在铜版上和相似的软性金属版上刻划,因为钢版过硬不易刻,现在多半刻在铜版上涂钢以防毁坏。刻制的方法与蚀刻相同,不过线刻的线条因为不断地修正较之凹凸不平的蚀刻线条清楚得多。  6、木刻与木雕Wood Engraving:   木雕所用的材料是黄杨树,苹果树,梨树,无花果,枫树等节端有纹的部分。主要的工具是刻刀,把木上所画的白色部分刻去。这样刻出来的东西最细腻,微妙,精确。刻刀的形状不同。   磨刀的方法也与其他金属刻刀不同。木刻所有的平刀,凿子,半圆凿子都是用来切去木板边缘上不能印出阴影部分的纹路。这样刻出来的东西较木雕的幅面为大,深淡也较明显,但不及木雕那样微妙。木刻与木雕的印刷法是一样的,就是把油墨涂在版面上而不涂于刻去的线纹与部分。印出来之后,墨色透在纸上,刻去的地方印在纸上是白色的。  7、套色木刻Coloured block:   依各种不同的颜色制成各式木版,再依所选之颜色印出,印法与木刻一样。欧洲各国用油画颜色印刷,东方各国则用由米浆与水混成的颜料印刷。 8、油布刻Lino Engraving:   刻法与木刻完全相同。油布比木软得多,刻起来很容易,整个的刻印程序,尤其因为要着色,都较省力。不过,油布刻印出来的东西都比较不大精妙,不大有意味,只有大幅的还可以。  9、石刻Lithograph:   最简单的石印方法是一块稍能吸收油脂和水的表面。如果垩粉混合油脂画在干石面上,则石面潮湿之后,湿气只留在石面上而涂了油质垩粉的地方就不能吸水,油墨就为其余的部分所吸所。经过这样几次之后,画图的地方就愈见吸收油墨,未画垩粉的地方就愈不吸收油墨,然后再以溶于水之胶洗涤全石面。这时胶水并不贴在画过的地方而渗入未画过的部分,使之完全不能吸收油墨。再用各种不同方法使画过的部分多吸收油墨,于是把油墨涂于石面,油画墨即不附于潮湿处而附于已涂过油脂部分,印在纸上透出油墨的是石面画过的地方,空白的地方就是石面不吸油墨的地方。
  在这再介绍一种ZIPPO火机的工艺,这不属于雕刻工艺,这种工艺中文名(表面蒙皮)。日版机中采用表面蒙皮的非常之多,几乎什么都往ZIPPO上贴,所以在这特别说一下。    纸: 美钞、保证书、和纸、等    石: 大理石、土耳其玉等    木: 樱桃木、紫檀木、柚木、树根等    布: 牛仔布、帆布、等  皮革: 牛、蛇(蟒蛇、锦蛇、蝮蛇、响尾蛇、等)、驼鸟、鳄鱼、蜥蜴、鲨、鹿、鳐鱼、食蚁兽、等   其他: 竹、象牙、贝壳、炭素纤维、有机玻璃、陶瓷、龟甲等 ★ 龟甲比较特殊,是用适当温度的热水将含有丰富胶质的龟甲软化,再手工将龟甲小心地贴覆上去.  ★ 上面的都是指整个Z外面都蒙着皮的,那些蒙一部分的或贴上去的种类实在太多,就不一一介绍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雕刻